'傳承紅色基因丨紅二軍團在新化奉家的日子'

""傳承紅色基因丨紅二軍團在新化奉家的日子

(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 攝影/劉新山)

"傳承紅色基因丨紅二軍團在新化奉家的日子

(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 攝影/劉新山)

傳承紅色基因丨紅二軍團在新化奉家的日子

(紅軍留下的行軍燈)

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鄧濤 譚小斌)綠樹陰濃夏日長。7月22日,新化縣奉家鎮文管站站長奉小平帶著記者來到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竹園,古樸的磚木結構、閃耀的紅星、醒目的毛澤東語錄……在這裡觸摸歷史脈搏,追思歷史厚重,回望紅軍入奉家,回溯竹園的前世今生,回憶從老一輩人那裡聽來的紅軍故事。

打地主分糧給百姓

1935年冬,由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等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為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率領一萬餘人11月19日從桑植劉家坪出發,開始長征,於12月12日進入新化縣奉家鎮上團村進行休整,籌備糧草和禦寒的防滑草鞋,準備揮師湘南,西入貴州創建紅色革命根據地,紅軍在這裡駐紮了近一週的時間。

起初,當先鋒部隊300餘人剛剛進入奉家的豆腐巖、浪山坪時,當時的地方老百姓嚇得不得了,都以為是偽軍來了,一個個都躲到山上去了。

“老鄉們,我們是紅軍,是賀龍的部隊,不要怕,我們是保護貧苦農民的。”在紅軍的宣傳呼喊下,直到晌午才有幾位膽大的村民回到家裡來。發現真的是為窮人打天下的紅軍來了,躲藏在大山裡的其他村民也一個個陸陸續續回到了家。

先頭部隊進村後,戰士們幫村民挑的挑水,劈的劈柴,推的推磨,踩的踩碓,還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告訴他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幫助和保護老百姓的。之後,先頭部隊又迅速打擊鎮壓了上團村地主奉仕卿、奉贊彪,下團村地主奉名質、奉作成、奉周禮、奉名善、奉名初等人,將囤積的稻穀、玉米、花生等糧食分給了當地的窮苦百姓。空閒的時候還幫老百姓幹農活,與地方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由賀龍率領的大部隊進駐奉家鎮後,將竹園(即現在的紅二軍團司令部舊址)作為臨時司令部所在地。竹園始建於清末民初,原是當地大地主奉仕卿的住宅,為四合大宅院,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680平方米。隨行的紅軍戰士則分散居住在奉家鎮上團村、下團村及附近其他的幾個村子。

賀龍給窮人送軍毯

一天,賀龍帶著十幾個紅軍戰士從上團竹園臨時指揮部出來,走到了巖板村楊芳高家的屋門前。進屋後看到楊芳高家小孩子多,個個衣衫破爛,床上鋪的是棕皮做的破舊簑衣,一床棉被都沒有,心情非常沉重。

“別把娃子凍壞了!這兩條毯子送給你們蓋吧!”賀龍立即吩咐身邊的工作人員拿來兩條軍毯,並親手遞到楊芳高手中。

“紅軍都是好人。”接過賀龍遞過來的軍毯,楊芳高一家人很是激動。楊芳高看著首長身後衣衫單薄的紅軍戰士都是年輕娃子,身上的軍裝也很破舊,腳打綁腿套草鞋站在冰天雪地上,便立即把屋後的柴火抱來在屋裡生起大火讓紅軍戰士們烤火取暖。接著又把家中掛的玉米棒子和紅薯拿出來,放在火堆裡煨熟後分給紅軍將士們吃。紅軍戰士吃著烤熟的玉米棒子和紅薯非常高興,個個嘴巴都被柴火灰染得黑黑的。楊芳高一家老小和紅軍戰士互相看著哈哈大笑。在楊芳高家稍作休息之後,賀龍就帶著紅軍隊伍離開了。

深夜救火

大部隊進村後,有部分紅軍駐紮在寨園村竹子坪劉華應、劉助順、劉助蒙、劉助東、劉道坤等農戶家中。一天夜裡,劉助蒙家做倉庫用的二樓房間突然著火,居住在這裡的紅軍指戰員馬上組織戰士救火。因為是冬天正下著小雪,地面滑,給救火帶來了很大困難。情急之下,幾個紅軍戰士搬起堂屋裡的石磨,墊在泥漿中,另一個戰士則兩手各提著滿滿的一桶水,從石磨上一個縱步上了屋頂,將兩桶水重重地灌了下去,迅速將火撲滅。屋子保住了,樓上用做倉庫的屋子也只稍微受了點損失。

救火之後,紅軍戰士才發現有兩匹馱有物資和重要文件的戰馬不見了。紅軍戰士又立即和村民順著馬蹄印連夜尋找,最後在一里路之外一個名叫冬瓜灣的山裡找到了。由於尋找及時,財物和重要文件沒受到損失。當晚紅軍召開大會嚴查失火和戰馬被盜的原因,發現是敵人搞破壞縱的火,是針對紅軍戰馬和重要文件來的。事後,紅軍將受損的房屋進行了修繕,並留下一些銀元和糧食給了這個農戶。

臨行留下行軍燈

在新化縣文物管理所,現在還陳列著一盞珍藏了84年的行軍燈。這盞燈是當年紅軍離開奉家時留給下團村村民奉長姑家的。

紅軍駐村後,有幾位戰士和一位首長住在奉長姑家,當時奉長姑只有13歲,經常幫著媽媽給紅軍做飯、燒水、洗衣服。其中有兩位戰士的雙腳腫得像紅桃似的,奉長姑的父親奉名慶用當地的土法子在火塘邊烤了個蘿蔔讓戰士們熱敷袪溼消腫。幾天後臨走時,有位紅軍首長提來一盞行軍燈,遞給奉名慶:“老奉,這是我留給你們的。等革命成功了,到時再來看你們,以燈為證。”

紅軍走後,奉名慶將這盞行軍燈一直小心翼翼地收在樓上穀倉裡,掛在靠近天花板的黑角落上方,只有自家人知道,對外嚴格保密。解放後,奉長姑就把行軍燈無償交給了新化縣檔案館收藏,已成為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