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攝影 趙梵汐

深造

剛剛開始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陸倚琴似乎已經預見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像其他鼓曲藝人一樣唱一輩子大鼓。可是一件意外的機遇卻讓她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國家直屬的文藝團體紛紛成立,1952年的春天,新中國第一家國家級歌舞團——中央歌舞團面向社會招生。駱玉笙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為了讓陸倚琴能夠更系統地學習聲樂知識和歌唱技巧,決定把這個將來準備傳承駱派京韻大鼓衣缽的愛女送到北京去深造。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攝影 趙梵汐

深造

剛剛開始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陸倚琴似乎已經預見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像其他鼓曲藝人一樣唱一輩子大鼓。可是一件意外的機遇卻讓她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國家直屬的文藝團體紛紛成立,1952年的春天,新中國第一家國家級歌舞團——中央歌舞團面向社會招生。駱玉笙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為了讓陸倚琴能夠更系統地學習聲樂知識和歌唱技巧,決定把這個將來準備傳承駱派京韻大鼓衣缽的愛女送到北京去深造。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舊照

在北京中央歌舞團考場裡,18歲的陸倚琴演唱了一段自己在舞臺上磨練得精熟的京韻大鼓《趙雲截江》。小小年紀表演得神完氣足,唱做俱佳,征服了主考老師。就這樣,陸倚琴成功考入了中央歌舞團,在這裡,她將接受四年的西方系統音樂培訓,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音樂專業人才。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攝影 趙梵汐

深造

剛剛開始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陸倚琴似乎已經預見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像其他鼓曲藝人一樣唱一輩子大鼓。可是一件意外的機遇卻讓她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國家直屬的文藝團體紛紛成立,1952年的春天,新中國第一家國家級歌舞團——中央歌舞團面向社會招生。駱玉笙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為了讓陸倚琴能夠更系統地學習聲樂知識和歌唱技巧,決定把這個將來準備傳承駱派京韻大鼓衣缽的愛女送到北京去深造。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舊照

在北京中央歌舞團考場裡,18歲的陸倚琴演唱了一段自己在舞臺上磨練得精熟的京韻大鼓《趙雲截江》。小小年紀表演得神完氣足,唱做俱佳,征服了主考老師。就這樣,陸倚琴成功考入了中央歌舞團,在這裡,她將接受四年的西方系統音樂培訓,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音樂專業人才。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一番寒窗苦讀,陸倚琴先後進修了聲樂、樂理、視唱、練耳、器樂等一整套專業課程,這個昔日的鼓曲小演員不僅豐富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更得以一窺西方音樂理論的門徑,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為她日後對駱派京韻大鼓的發展和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臨近畢業,一個難題又出現在陸倚琴面前。畢業分配按規定是要落在歌舞團的,這可與入學前孃兒倆個的初衷背道而馳。按駱玉笙的本意,對陸倚琴音樂專業上的培養是為了更好地傳習發展自己駱派京韻大鼓的藝術,從小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出一個鼓曲好苗子,眼見就要改行變成歌唱演員,駱玉笙開始著急了。她先後幾次到北京同歌舞團領導交涉,最終把即將畢業的陸倚琴調回了天津曲藝團。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陸倚琴遺憾地沒有領到中央歌舞團的畢業證書,直到晚年,老人家還在為這個人生的缺憾耿耿於懷。

突破

回到天津,陸倚琴又迴歸了以前的人生軌跡,她進入了天津曲藝團,成為了一名專業鼓曲演員。當時演出工作很辛苦,經常要往返全國各地慰問、彙報演出,團裡給每一位演員的工作任務是每年演出600多場,平均一天要演兩場。剛剛走出校門的陸倚琴一下子適應不了這種高強度的演出安排,很多唱段因為四年的演出中斷變得生疏,也沒有時間重新排練準備。這樣邊演出邊排練不停追趕的艱苦生活持續了六年,陸倚琴才慢慢適應了這種緊張的工作節奏。也正是因為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和表演技巧,最終得以成為一代鼓曲名家。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攝影 趙梵汐

深造

剛剛開始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陸倚琴似乎已經預見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像其他鼓曲藝人一樣唱一輩子大鼓。可是一件意外的機遇卻讓她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國家直屬的文藝團體紛紛成立,1952年的春天,新中國第一家國家級歌舞團——中央歌舞團面向社會招生。駱玉笙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為了讓陸倚琴能夠更系統地學習聲樂知識和歌唱技巧,決定把這個將來準備傳承駱派京韻大鼓衣缽的愛女送到北京去深造。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舊照

在北京中央歌舞團考場裡,18歲的陸倚琴演唱了一段自己在舞臺上磨練得精熟的京韻大鼓《趙雲截江》。小小年紀表演得神完氣足,唱做俱佳,征服了主考老師。就這樣,陸倚琴成功考入了中央歌舞團,在這裡,她將接受四年的西方系統音樂培訓,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音樂專業人才。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一番寒窗苦讀,陸倚琴先後進修了聲樂、樂理、視唱、練耳、器樂等一整套專業課程,這個昔日的鼓曲小演員不僅豐富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更得以一窺西方音樂理論的門徑,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為她日後對駱派京韻大鼓的發展和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臨近畢業,一個難題又出現在陸倚琴面前。畢業分配按規定是要落在歌舞團的,這可與入學前孃兒倆個的初衷背道而馳。按駱玉笙的本意,對陸倚琴音樂專業上的培養是為了更好地傳習發展自己駱派京韻大鼓的藝術,從小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出一個鼓曲好苗子,眼見就要改行變成歌唱演員,駱玉笙開始著急了。她先後幾次到北京同歌舞團領導交涉,最終把即將畢業的陸倚琴調回了天津曲藝團。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陸倚琴遺憾地沒有領到中央歌舞團的畢業證書,直到晚年,老人家還在為這個人生的缺憾耿耿於懷。

突破

回到天津,陸倚琴又迴歸了以前的人生軌跡,她進入了天津曲藝團,成為了一名專業鼓曲演員。當時演出工作很辛苦,經常要往返全國各地慰問、彙報演出,團裡給每一位演員的工作任務是每年演出600多場,平均一天要演兩場。剛剛走出校門的陸倚琴一下子適應不了這種高強度的演出安排,很多唱段因為四年的演出中斷變得生疏,也沒有時間重新排練準備。這樣邊演出邊排練不停追趕的艱苦生活持續了六年,陸倚琴才慢慢適應了這種緊張的工作節奏。也正是因為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和表演技巧,最終得以成為一代鼓曲名家。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鴛鴦劍》劇照

在演出之餘,陸倚琴也在構思創作一些反映新社會的現實題材作品,1963年創作的《急浪丹心》就是陸倚琴譜曲的眾多唱段中的一個代表。這個節目由蔡興林老師最初創作,是一部歌頌新社會四川地區船工大公無私、捨己為公道德風尚的新作品,北京的京韻大鼓名家孫書筠首唱。當時,天津曲藝團為了一次文藝彙報演出,臨時從北京廣播說唱團借來了這個節目的腳本,安排陸倚琴進行二度加工並演唱。從接到節目本子到彙報演唱只有短短四天的時間,陸倚琴利用自己掌握的聲樂譜曲知識,在原有腳本的基礎上進行再度創作,並巧妙地把在歌舞團中學過的川江號子作為旋律背景,添加到這段節目當中,這一神來之筆不論對她個人還是對京韻大鼓藝術都可以算是一個突破。陸倚琴只用了一個通宵就完成了唱腔設計。隨後幾天,在樂隊老師的協助下,對整個段子的唱腔、音樂和內容進行了豐富和提升。

演出非常成功,陸倚琴挺拔激越的演唱有力地烘托了故事的緊張風格,相對於孫書筠的原唱可以說青出於藍。後來,陸倚琴為周恩來總理彙報演出這段節目,她的表演得到了總理的肯定和鼓勵。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我自個兒真正在工作上立起來,覺得可以拿著工作了,自個兒覺得有富餘了,不至於那麼受罪了,就打《急浪丹心》開始。”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攝影 趙梵汐

深造

剛剛開始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陸倚琴似乎已經預見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像其他鼓曲藝人一樣唱一輩子大鼓。可是一件意外的機遇卻讓她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國家直屬的文藝團體紛紛成立,1952年的春天,新中國第一家國家級歌舞團——中央歌舞團面向社會招生。駱玉笙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為了讓陸倚琴能夠更系統地學習聲樂知識和歌唱技巧,決定把這個將來準備傳承駱派京韻大鼓衣缽的愛女送到北京去深造。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舊照

在北京中央歌舞團考場裡,18歲的陸倚琴演唱了一段自己在舞臺上磨練得精熟的京韻大鼓《趙雲截江》。小小年紀表演得神完氣足,唱做俱佳,征服了主考老師。就這樣,陸倚琴成功考入了中央歌舞團,在這裡,她將接受四年的西方系統音樂培訓,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音樂專業人才。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一番寒窗苦讀,陸倚琴先後進修了聲樂、樂理、視唱、練耳、器樂等一整套專業課程,這個昔日的鼓曲小演員不僅豐富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更得以一窺西方音樂理論的門徑,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為她日後對駱派京韻大鼓的發展和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臨近畢業,一個難題又出現在陸倚琴面前。畢業分配按規定是要落在歌舞團的,這可與入學前孃兒倆個的初衷背道而馳。按駱玉笙的本意,對陸倚琴音樂專業上的培養是為了更好地傳習發展自己駱派京韻大鼓的藝術,從小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出一個鼓曲好苗子,眼見就要改行變成歌唱演員,駱玉笙開始著急了。她先後幾次到北京同歌舞團領導交涉,最終把即將畢業的陸倚琴調回了天津曲藝團。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陸倚琴遺憾地沒有領到中央歌舞團的畢業證書,直到晚年,老人家還在為這個人生的缺憾耿耿於懷。

突破

回到天津,陸倚琴又迴歸了以前的人生軌跡,她進入了天津曲藝團,成為了一名專業鼓曲演員。當時演出工作很辛苦,經常要往返全國各地慰問、彙報演出,團裡給每一位演員的工作任務是每年演出600多場,平均一天要演兩場。剛剛走出校門的陸倚琴一下子適應不了這種高強度的演出安排,很多唱段因為四年的演出中斷變得生疏,也沒有時間重新排練準備。這樣邊演出邊排練不停追趕的艱苦生活持續了六年,陸倚琴才慢慢適應了這種緊張的工作節奏。也正是因為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和表演技巧,最終得以成為一代鼓曲名家。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鴛鴦劍》劇照

在演出之餘,陸倚琴也在構思創作一些反映新社會的現實題材作品,1963年創作的《急浪丹心》就是陸倚琴譜曲的眾多唱段中的一個代表。這個節目由蔡興林老師最初創作,是一部歌頌新社會四川地區船工大公無私、捨己為公道德風尚的新作品,北京的京韻大鼓名家孫書筠首唱。當時,天津曲藝團為了一次文藝彙報演出,臨時從北京廣播說唱團借來了這個節目的腳本,安排陸倚琴進行二度加工並演唱。從接到節目本子到彙報演唱只有短短四天的時間,陸倚琴利用自己掌握的聲樂譜曲知識,在原有腳本的基礎上進行再度創作,並巧妙地把在歌舞團中學過的川江號子作為旋律背景,添加到這段節目當中,這一神來之筆不論對她個人還是對京韻大鼓藝術都可以算是一個突破。陸倚琴只用了一個通宵就完成了唱腔設計。隨後幾天,在樂隊老師的協助下,對整個段子的唱腔、音樂和內容進行了豐富和提升。

演出非常成功,陸倚琴挺拔激越的演唱有力地烘托了故事的緊張風格,相對於孫書筠的原唱可以說青出於藍。後來,陸倚琴為周恩來總理彙報演出這段節目,她的表演得到了總理的肯定和鼓勵。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我自個兒真正在工作上立起來,覺得可以拿著工作了,自個兒覺得有富餘了,不至於那麼受罪了,就打《急浪丹心》開始。”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照

除了《急浪丹心》,陸倚琴上世紀七十年代表演的另外兩段紅色曲目《打虎上山》和《椰林紅旗》也都非常知名,但真正稱得上獨具個人特色的代表作,當數《白妞說書》。1983年,天津市曲藝團的編劇朱學穎根據《老殘遊記》中的“明湖居聽書”的情節編寫了這段京韻大鼓的唱詞。朱老師和陸倚琴合作了二十多年,他熟悉陸倚琴的表演習慣,寫的作品不需要做大的改動就可使用。不過,這次朱學穎創作的《白妞說書》突破了以往的寫作形式,使用大量的渲染從側面烘托白妞的鼓書表演,通篇幾乎沒有故事情節和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這讓陸倚琴在表演處理上犯了難。

經過一年多的揣摩,陸倚琴對作品有了深刻理解,她充分發揮駱派京韻“以聲傳情,剛柔並濟”的藝術特點,選擇用演唱旋律和表演技巧對作品情節進行補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鼓書藝人,陸倚琴把自己代入到作品中,採用“書中書,曲中曲”的形式,從舞臺形象、表演氣質方面儘量貼合作品中白妞的形象,甚至邀請天津人藝的導演來幫助自己完善表演動作。白妞高超的表演風采後人無緣得見,但陸倚琴用她自身對京韻大鼓的理解和熱愛為觀眾重現了當年白妞的神韻。這無疑又是一次大膽而又成功的突破,演出後觀眾反響熱烈,節目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和肯定,陸倚琴也藉此成為駱派京韻的中堅力量。陸倚琴的《白妞說書》同她另外兩段經典創編曲目《臺灣信鴿》和《鴛鴦劍》曾獲得三屆“魯迅文學基金”藝術表演獎。

傳承

陸倚琴雖然承襲了駱派京韻大鼓的衣缽,主要的技藝指導也多是來自養母駱玉笙,但按曲藝行內的規矩,藝人不能拜自己的母親為師。她早年正式拜的師父是程樹棠先生,主要傳授京戲的身段、動作,培養舞臺氣質,這對以後陸倚琴的舞臺表演幫助很大。直到1983年,駱玉笙破除舊例,得以將養女陸倚琴正式列入門牆。作為駱玉笙先生的大弟子,在駱老2002年故去後,陸倚琴成為駱派藝術的領軍人物。2008年後,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陸倚琴漸漸淡出曲藝舞臺,但依然心繫駱派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她曾在北方曲校駱派京韻班講學,晚年也經常向公眾開授一些曲藝講座,為駱派藝術的傳承做了很多積極的工作。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攝影 趙梵汐

深造

剛剛開始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陸倚琴似乎已經預見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像其他鼓曲藝人一樣唱一輩子大鼓。可是一件意外的機遇卻讓她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國家直屬的文藝團體紛紛成立,1952年的春天,新中國第一家國家級歌舞團——中央歌舞團面向社會招生。駱玉笙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為了讓陸倚琴能夠更系統地學習聲樂知識和歌唱技巧,決定把這個將來準備傳承駱派京韻大鼓衣缽的愛女送到北京去深造。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舊照

在北京中央歌舞團考場裡,18歲的陸倚琴演唱了一段自己在舞臺上磨練得精熟的京韻大鼓《趙雲截江》。小小年紀表演得神完氣足,唱做俱佳,征服了主考老師。就這樣,陸倚琴成功考入了中央歌舞團,在這裡,她將接受四年的西方系統音樂培訓,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音樂專業人才。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一番寒窗苦讀,陸倚琴先後進修了聲樂、樂理、視唱、練耳、器樂等一整套專業課程,這個昔日的鼓曲小演員不僅豐富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更得以一窺西方音樂理論的門徑,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為她日後對駱派京韻大鼓的發展和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臨近畢業,一個難題又出現在陸倚琴面前。畢業分配按規定是要落在歌舞團的,這可與入學前孃兒倆個的初衷背道而馳。按駱玉笙的本意,對陸倚琴音樂專業上的培養是為了更好地傳習發展自己駱派京韻大鼓的藝術,從小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出一個鼓曲好苗子,眼見就要改行變成歌唱演員,駱玉笙開始著急了。她先後幾次到北京同歌舞團領導交涉,最終把即將畢業的陸倚琴調回了天津曲藝團。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陸倚琴遺憾地沒有領到中央歌舞團的畢業證書,直到晚年,老人家還在為這個人生的缺憾耿耿於懷。

突破

回到天津,陸倚琴又迴歸了以前的人生軌跡,她進入了天津曲藝團,成為了一名專業鼓曲演員。當時演出工作很辛苦,經常要往返全國各地慰問、彙報演出,團裡給每一位演員的工作任務是每年演出600多場,平均一天要演兩場。剛剛走出校門的陸倚琴一下子適應不了這種高強度的演出安排,很多唱段因為四年的演出中斷變得生疏,也沒有時間重新排練準備。這樣邊演出邊排練不停追趕的艱苦生活持續了六年,陸倚琴才慢慢適應了這種緊張的工作節奏。也正是因為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和表演技巧,最終得以成為一代鼓曲名家。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鴛鴦劍》劇照

在演出之餘,陸倚琴也在構思創作一些反映新社會的現實題材作品,1963年創作的《急浪丹心》就是陸倚琴譜曲的眾多唱段中的一個代表。這個節目由蔡興林老師最初創作,是一部歌頌新社會四川地區船工大公無私、捨己為公道德風尚的新作品,北京的京韻大鼓名家孫書筠首唱。當時,天津曲藝團為了一次文藝彙報演出,臨時從北京廣播說唱團借來了這個節目的腳本,安排陸倚琴進行二度加工並演唱。從接到節目本子到彙報演唱只有短短四天的時間,陸倚琴利用自己掌握的聲樂譜曲知識,在原有腳本的基礎上進行再度創作,並巧妙地把在歌舞團中學過的川江號子作為旋律背景,添加到這段節目當中,這一神來之筆不論對她個人還是對京韻大鼓藝術都可以算是一個突破。陸倚琴只用了一個通宵就完成了唱腔設計。隨後幾天,在樂隊老師的協助下,對整個段子的唱腔、音樂和內容進行了豐富和提升。

演出非常成功,陸倚琴挺拔激越的演唱有力地烘托了故事的緊張風格,相對於孫書筠的原唱可以說青出於藍。後來,陸倚琴為周恩來總理彙報演出這段節目,她的表演得到了總理的肯定和鼓勵。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我自個兒真正在工作上立起來,覺得可以拿著工作了,自個兒覺得有富餘了,不至於那麼受罪了,就打《急浪丹心》開始。”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照

除了《急浪丹心》,陸倚琴上世紀七十年代表演的另外兩段紅色曲目《打虎上山》和《椰林紅旗》也都非常知名,但真正稱得上獨具個人特色的代表作,當數《白妞說書》。1983年,天津市曲藝團的編劇朱學穎根據《老殘遊記》中的“明湖居聽書”的情節編寫了這段京韻大鼓的唱詞。朱老師和陸倚琴合作了二十多年,他熟悉陸倚琴的表演習慣,寫的作品不需要做大的改動就可使用。不過,這次朱學穎創作的《白妞說書》突破了以往的寫作形式,使用大量的渲染從側面烘托白妞的鼓書表演,通篇幾乎沒有故事情節和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這讓陸倚琴在表演處理上犯了難。

經過一年多的揣摩,陸倚琴對作品有了深刻理解,她充分發揮駱派京韻“以聲傳情,剛柔並濟”的藝術特點,選擇用演唱旋律和表演技巧對作品情節進行補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鼓書藝人,陸倚琴把自己代入到作品中,採用“書中書,曲中曲”的形式,從舞臺形象、表演氣質方面儘量貼合作品中白妞的形象,甚至邀請天津人藝的導演來幫助自己完善表演動作。白妞高超的表演風采後人無緣得見,但陸倚琴用她自身對京韻大鼓的理解和熱愛為觀眾重現了當年白妞的神韻。這無疑又是一次大膽而又成功的突破,演出後觀眾反響熱烈,節目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和肯定,陸倚琴也藉此成為駱派京韻的中堅力量。陸倚琴的《白妞說書》同她另外兩段經典創編曲目《臺灣信鴿》和《鴛鴦劍》曾獲得三屆“魯迅文學基金”藝術表演獎。

傳承

陸倚琴雖然承襲了駱派京韻大鼓的衣缽,主要的技藝指導也多是來自養母駱玉笙,但按曲藝行內的規矩,藝人不能拜自己的母親為師。她早年正式拜的師父是程樹棠先生,主要傳授京戲的身段、動作,培養舞臺氣質,這對以後陸倚琴的舞臺表演幫助很大。直到1983年,駱玉笙破除舊例,得以將養女陸倚琴正式列入門牆。作為駱玉笙先生的大弟子,在駱老2002年故去後,陸倚琴成為駱派藝術的領軍人物。2008年後,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陸倚琴漸漸淡出曲藝舞臺,但依然心繫駱派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她曾在北方曲校駱派京韻班講學,晚年也經常向公眾開授一些曲藝講座,為駱派藝術的傳承做了很多積極的工作。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在現場指導弟子李想演唱

陸倚琴收了三位正式弟子。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研究中國曲藝的美國留學生通過南開大學薛寶琨教授介紹找到了陸倚琴,希望能研究曲藝。陸倚琴對她提出了要求:“你要是研究曲藝,你可必須得拜師,你不拜師得不到真東西,因為我們這個行當就是這樣,徒弟跟學生待遇是不一樣的,學生人家也許學,也許不學,徒弟是永遠傳承。”就這樣,這個美國人正式磕頭拜師,取了中國名字叫白卓詩,成為陸倚琴門下的大弟子。而陸倚琴也是知無不言,將自己對曲藝對京韻的理解和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她。後來白卓詩回到美國,繼續從事曲藝藝術的研究,還出過一本曲藝研究專著,陸倚琴以其開放的心態將駱派京韻這門藝術拓展到了海外。

陸倚琴的另外兩個弟子黃薇和李想也都有大學學歷。其中黃薇主要對駱派京韻藝術進行研究,而李想則側重於舞臺表演方面的繼承,陸倚琴希望通過這兩個弟子實現對駱派藝術的完整傳承。她說:“在教學中,我一方面臺上教能夠唱的演員,保住演員的傳承。但更要緊的是做研究,演員們一代比一代的文化程度要高,總不能還只把著舞臺這一點,不動研究是不行的!我們駱派的定義有八個字:以聲傳情,剛柔並濟。以聲音傳達情感,剛和柔同時進行,你才能完成這個駱派要求的旋律過程。這個呢,都更需要搞研究的人員深入挖掘。”

謝幕

進入新世紀,年逾古稀的陸倚琴仍活躍在曲藝舞臺上,為喜愛她的觀眾帶來一段段精彩的京韻大鼓表演。2014年8月,在天津舉辦的“紀念駱玉笙誕辰100週年專場演出”中,陸倚琴以八十歲的高齡再一次登上舞臺,獻唱了一曲駱派名段《劍閣聞鈴》。她的歌喉依然激昂清亮,韻味十足,臺下的觀眾們如醉如痴,掌聲經久不息。這場緬懷恩師的紀念活動也成為了陸倚琴自己的謝幕演出,老人以這樣難忘的方式為自己勤耕不輟近七十年的藝術生涯畫上了休止符。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攝影 趙梵汐

深造

剛剛開始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陸倚琴似乎已經預見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像其他鼓曲藝人一樣唱一輩子大鼓。可是一件意外的機遇卻讓她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國家直屬的文藝團體紛紛成立,1952年的春天,新中國第一家國家級歌舞團——中央歌舞團面向社會招生。駱玉笙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為了讓陸倚琴能夠更系統地學習聲樂知識和歌唱技巧,決定把這個將來準備傳承駱派京韻大鼓衣缽的愛女送到北京去深造。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舊照

在北京中央歌舞團考場裡,18歲的陸倚琴演唱了一段自己在舞臺上磨練得精熟的京韻大鼓《趙雲截江》。小小年紀表演得神完氣足,唱做俱佳,征服了主考老師。就這樣,陸倚琴成功考入了中央歌舞團,在這裡,她將接受四年的西方系統音樂培訓,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音樂專業人才。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一番寒窗苦讀,陸倚琴先後進修了聲樂、樂理、視唱、練耳、器樂等一整套專業課程,這個昔日的鼓曲小演員不僅豐富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更得以一窺西方音樂理論的門徑,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為她日後對駱派京韻大鼓的發展和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臨近畢業,一個難題又出現在陸倚琴面前。畢業分配按規定是要落在歌舞團的,這可與入學前孃兒倆個的初衷背道而馳。按駱玉笙的本意,對陸倚琴音樂專業上的培養是為了更好地傳習發展自己駱派京韻大鼓的藝術,從小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出一個鼓曲好苗子,眼見就要改行變成歌唱演員,駱玉笙開始著急了。她先後幾次到北京同歌舞團領導交涉,最終把即將畢業的陸倚琴調回了天津曲藝團。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陸倚琴遺憾地沒有領到中央歌舞團的畢業證書,直到晚年,老人家還在為這個人生的缺憾耿耿於懷。

突破

回到天津,陸倚琴又迴歸了以前的人生軌跡,她進入了天津曲藝團,成為了一名專業鼓曲演員。當時演出工作很辛苦,經常要往返全國各地慰問、彙報演出,團裡給每一位演員的工作任務是每年演出600多場,平均一天要演兩場。剛剛走出校門的陸倚琴一下子適應不了這種高強度的演出安排,很多唱段因為四年的演出中斷變得生疏,也沒有時間重新排練準備。這樣邊演出邊排練不停追趕的艱苦生活持續了六年,陸倚琴才慢慢適應了這種緊張的工作節奏。也正是因為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和表演技巧,最終得以成為一代鼓曲名家。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鴛鴦劍》劇照

在演出之餘,陸倚琴也在構思創作一些反映新社會的現實題材作品,1963年創作的《急浪丹心》就是陸倚琴譜曲的眾多唱段中的一個代表。這個節目由蔡興林老師最初創作,是一部歌頌新社會四川地區船工大公無私、捨己為公道德風尚的新作品,北京的京韻大鼓名家孫書筠首唱。當時,天津曲藝團為了一次文藝彙報演出,臨時從北京廣播說唱團借來了這個節目的腳本,安排陸倚琴進行二度加工並演唱。從接到節目本子到彙報演唱只有短短四天的時間,陸倚琴利用自己掌握的聲樂譜曲知識,在原有腳本的基礎上進行再度創作,並巧妙地把在歌舞團中學過的川江號子作為旋律背景,添加到這段節目當中,這一神來之筆不論對她個人還是對京韻大鼓藝術都可以算是一個突破。陸倚琴只用了一個通宵就完成了唱腔設計。隨後幾天,在樂隊老師的協助下,對整個段子的唱腔、音樂和內容進行了豐富和提升。

演出非常成功,陸倚琴挺拔激越的演唱有力地烘托了故事的緊張風格,相對於孫書筠的原唱可以說青出於藍。後來,陸倚琴為周恩來總理彙報演出這段節目,她的表演得到了總理的肯定和鼓勵。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我自個兒真正在工作上立起來,覺得可以拿著工作了,自個兒覺得有富餘了,不至於那麼受罪了,就打《急浪丹心》開始。”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照

除了《急浪丹心》,陸倚琴上世紀七十年代表演的另外兩段紅色曲目《打虎上山》和《椰林紅旗》也都非常知名,但真正稱得上獨具個人特色的代表作,當數《白妞說書》。1983年,天津市曲藝團的編劇朱學穎根據《老殘遊記》中的“明湖居聽書”的情節編寫了這段京韻大鼓的唱詞。朱老師和陸倚琴合作了二十多年,他熟悉陸倚琴的表演習慣,寫的作品不需要做大的改動就可使用。不過,這次朱學穎創作的《白妞說書》突破了以往的寫作形式,使用大量的渲染從側面烘托白妞的鼓書表演,通篇幾乎沒有故事情節和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這讓陸倚琴在表演處理上犯了難。

經過一年多的揣摩,陸倚琴對作品有了深刻理解,她充分發揮駱派京韻“以聲傳情,剛柔並濟”的藝術特點,選擇用演唱旋律和表演技巧對作品情節進行補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鼓書藝人,陸倚琴把自己代入到作品中,採用“書中書,曲中曲”的形式,從舞臺形象、表演氣質方面儘量貼合作品中白妞的形象,甚至邀請天津人藝的導演來幫助自己完善表演動作。白妞高超的表演風采後人無緣得見,但陸倚琴用她自身對京韻大鼓的理解和熱愛為觀眾重現了當年白妞的神韻。這無疑又是一次大膽而又成功的突破,演出後觀眾反響熱烈,節目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和肯定,陸倚琴也藉此成為駱派京韻的中堅力量。陸倚琴的《白妞說書》同她另外兩段經典創編曲目《臺灣信鴿》和《鴛鴦劍》曾獲得三屆“魯迅文學基金”藝術表演獎。

傳承

陸倚琴雖然承襲了駱派京韻大鼓的衣缽,主要的技藝指導也多是來自養母駱玉笙,但按曲藝行內的規矩,藝人不能拜自己的母親為師。她早年正式拜的師父是程樹棠先生,主要傳授京戲的身段、動作,培養舞臺氣質,這對以後陸倚琴的舞臺表演幫助很大。直到1983年,駱玉笙破除舊例,得以將養女陸倚琴正式列入門牆。作為駱玉笙先生的大弟子,在駱老2002年故去後,陸倚琴成為駱派藝術的領軍人物。2008年後,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陸倚琴漸漸淡出曲藝舞臺,但依然心繫駱派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她曾在北方曲校駱派京韻班講學,晚年也經常向公眾開授一些曲藝講座,為駱派藝術的傳承做了很多積極的工作。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在現場指導弟子李想演唱

陸倚琴收了三位正式弟子。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研究中國曲藝的美國留學生通過南開大學薛寶琨教授介紹找到了陸倚琴,希望能研究曲藝。陸倚琴對她提出了要求:“你要是研究曲藝,你可必須得拜師,你不拜師得不到真東西,因為我們這個行當就是這樣,徒弟跟學生待遇是不一樣的,學生人家也許學,也許不學,徒弟是永遠傳承。”就這樣,這個美國人正式磕頭拜師,取了中國名字叫白卓詩,成為陸倚琴門下的大弟子。而陸倚琴也是知無不言,將自己對曲藝對京韻的理解和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她。後來白卓詩回到美國,繼續從事曲藝藝術的研究,還出過一本曲藝研究專著,陸倚琴以其開放的心態將駱派京韻這門藝術拓展到了海外。

陸倚琴的另外兩個弟子黃薇和李想也都有大學學歷。其中黃薇主要對駱派京韻藝術進行研究,而李想則側重於舞臺表演方面的繼承,陸倚琴希望通過這兩個弟子實現對駱派藝術的完整傳承。她說:“在教學中,我一方面臺上教能夠唱的演員,保住演員的傳承。但更要緊的是做研究,演員們一代比一代的文化程度要高,總不能還只把著舞臺這一點,不動研究是不行的!我們駱派的定義有八個字:以聲傳情,剛柔並濟。以聲音傳達情感,剛和柔同時進行,你才能完成這個駱派要求的旋律過程。這個呢,都更需要搞研究的人員深入挖掘。”

謝幕

進入新世紀,年逾古稀的陸倚琴仍活躍在曲藝舞臺上,為喜愛她的觀眾帶來一段段精彩的京韻大鼓表演。2014年8月,在天津舉辦的“紀念駱玉笙誕辰100週年專場演出”中,陸倚琴以八十歲的高齡再一次登上舞臺,獻唱了一曲駱派名段《劍閣聞鈴》。她的歌喉依然激昂清亮,韻味十足,臺下的觀眾們如醉如痴,掌聲經久不息。這場緬懷恩師的紀念活動也成為了陸倚琴自己的謝幕演出,老人以這樣難忘的方式為自己勤耕不輟近七十年的藝術生涯畫上了休止符。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在天津電視臺錄製節目

2018年8月24日,駱派京韻大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陸倚琴因病在天津去世,享年85歲。斯人已逝,而她往日高亢挺拔、聲情交融的唱腔卻彷彿音猶在耳: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攝影 趙梵汐

深造

剛剛開始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陸倚琴似乎已經預見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像其他鼓曲藝人一樣唱一輩子大鼓。可是一件意外的機遇卻讓她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國家直屬的文藝團體紛紛成立,1952年的春天,新中國第一家國家級歌舞團——中央歌舞團面向社會招生。駱玉笙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為了讓陸倚琴能夠更系統地學習聲樂知識和歌唱技巧,決定把這個將來準備傳承駱派京韻大鼓衣缽的愛女送到北京去深造。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舊照

在北京中央歌舞團考場裡,18歲的陸倚琴演唱了一段自己在舞臺上磨練得精熟的京韻大鼓《趙雲截江》。小小年紀表演得神完氣足,唱做俱佳,征服了主考老師。就這樣,陸倚琴成功考入了中央歌舞團,在這裡,她將接受四年的西方系統音樂培訓,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音樂專業人才。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一番寒窗苦讀,陸倚琴先後進修了聲樂、樂理、視唱、練耳、器樂等一整套專業課程,這個昔日的鼓曲小演員不僅豐富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更得以一窺西方音樂理論的門徑,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為她日後對駱派京韻大鼓的發展和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臨近畢業,一個難題又出現在陸倚琴面前。畢業分配按規定是要落在歌舞團的,這可與入學前孃兒倆個的初衷背道而馳。按駱玉笙的本意,對陸倚琴音樂專業上的培養是為了更好地傳習發展自己駱派京韻大鼓的藝術,從小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出一個鼓曲好苗子,眼見就要改行變成歌唱演員,駱玉笙開始著急了。她先後幾次到北京同歌舞團領導交涉,最終把即將畢業的陸倚琴調回了天津曲藝團。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陸倚琴遺憾地沒有領到中央歌舞團的畢業證書,直到晚年,老人家還在為這個人生的缺憾耿耿於懷。

突破

回到天津,陸倚琴又迴歸了以前的人生軌跡,她進入了天津曲藝團,成為了一名專業鼓曲演員。當時演出工作很辛苦,經常要往返全國各地慰問、彙報演出,團裡給每一位演員的工作任務是每年演出600多場,平均一天要演兩場。剛剛走出校門的陸倚琴一下子適應不了這種高強度的演出安排,很多唱段因為四年的演出中斷變得生疏,也沒有時間重新排練準備。這樣邊演出邊排練不停追趕的艱苦生活持續了六年,陸倚琴才慢慢適應了這種緊張的工作節奏。也正是因為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和表演技巧,最終得以成為一代鼓曲名家。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鴛鴦劍》劇照

在演出之餘,陸倚琴也在構思創作一些反映新社會的現實題材作品,1963年創作的《急浪丹心》就是陸倚琴譜曲的眾多唱段中的一個代表。這個節目由蔡興林老師最初創作,是一部歌頌新社會四川地區船工大公無私、捨己為公道德風尚的新作品,北京的京韻大鼓名家孫書筠首唱。當時,天津曲藝團為了一次文藝彙報演出,臨時從北京廣播說唱團借來了這個節目的腳本,安排陸倚琴進行二度加工並演唱。從接到節目本子到彙報演唱只有短短四天的時間,陸倚琴利用自己掌握的聲樂譜曲知識,在原有腳本的基礎上進行再度創作,並巧妙地把在歌舞團中學過的川江號子作為旋律背景,添加到這段節目當中,這一神來之筆不論對她個人還是對京韻大鼓藝術都可以算是一個突破。陸倚琴只用了一個通宵就完成了唱腔設計。隨後幾天,在樂隊老師的協助下,對整個段子的唱腔、音樂和內容進行了豐富和提升。

演出非常成功,陸倚琴挺拔激越的演唱有力地烘托了故事的緊張風格,相對於孫書筠的原唱可以說青出於藍。後來,陸倚琴為周恩來總理彙報演出這段節目,她的表演得到了總理的肯定和鼓勵。這段難忘的經歷,陸倚琴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我自個兒真正在工作上立起來,覺得可以拿著工作了,自個兒覺得有富餘了,不至於那麼受罪了,就打《急浪丹心》開始。”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演出照

除了《急浪丹心》,陸倚琴上世紀七十年代表演的另外兩段紅色曲目《打虎上山》和《椰林紅旗》也都非常知名,但真正稱得上獨具個人特色的代表作,當數《白妞說書》。1983年,天津市曲藝團的編劇朱學穎根據《老殘遊記》中的“明湖居聽書”的情節編寫了這段京韻大鼓的唱詞。朱老師和陸倚琴合作了二十多年,他熟悉陸倚琴的表演習慣,寫的作品不需要做大的改動就可使用。不過,這次朱學穎創作的《白妞說書》突破了以往的寫作形式,使用大量的渲染從側面烘托白妞的鼓書表演,通篇幾乎沒有故事情節和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這讓陸倚琴在表演處理上犯了難。

經過一年多的揣摩,陸倚琴對作品有了深刻理解,她充分發揮駱派京韻“以聲傳情,剛柔並濟”的藝術特點,選擇用演唱旋律和表演技巧對作品情節進行補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鼓書藝人,陸倚琴把自己代入到作品中,採用“書中書,曲中曲”的形式,從舞臺形象、表演氣質方面儘量貼合作品中白妞的形象,甚至邀請天津人藝的導演來幫助自己完善表演動作。白妞高超的表演風采後人無緣得見,但陸倚琴用她自身對京韻大鼓的理解和熱愛為觀眾重現了當年白妞的神韻。這無疑又是一次大膽而又成功的突破,演出後觀眾反響熱烈,節目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和肯定,陸倚琴也藉此成為駱派京韻的中堅力量。陸倚琴的《白妞說書》同她另外兩段經典創編曲目《臺灣信鴿》和《鴛鴦劍》曾獲得三屆“魯迅文學基金”藝術表演獎。

傳承

陸倚琴雖然承襲了駱派京韻大鼓的衣缽,主要的技藝指導也多是來自養母駱玉笙,但按曲藝行內的規矩,藝人不能拜自己的母親為師。她早年正式拜的師父是程樹棠先生,主要傳授京戲的身段、動作,培養舞臺氣質,這對以後陸倚琴的舞臺表演幫助很大。直到1983年,駱玉笙破除舊例,得以將養女陸倚琴正式列入門牆。作為駱玉笙先生的大弟子,在駱老2002年故去後,陸倚琴成為駱派藝術的領軍人物。2008年後,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陸倚琴漸漸淡出曲藝舞臺,但依然心繫駱派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她曾在北方曲校駱派京韻班講學,晚年也經常向公眾開授一些曲藝講座,為駱派藝術的傳承做了很多積極的工作。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在現場指導弟子李想演唱

陸倚琴收了三位正式弟子。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研究中國曲藝的美國留學生通過南開大學薛寶琨教授介紹找到了陸倚琴,希望能研究曲藝。陸倚琴對她提出了要求:“你要是研究曲藝,你可必須得拜師,你不拜師得不到真東西,因為我們這個行當就是這樣,徒弟跟學生待遇是不一樣的,學生人家也許學,也許不學,徒弟是永遠傳承。”就這樣,這個美國人正式磕頭拜師,取了中國名字叫白卓詩,成為陸倚琴門下的大弟子。而陸倚琴也是知無不言,將自己對曲藝對京韻的理解和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她。後來白卓詩回到美國,繼續從事曲藝藝術的研究,還出過一本曲藝研究專著,陸倚琴以其開放的心態將駱派京韻這門藝術拓展到了海外。

陸倚琴的另外兩個弟子黃薇和李想也都有大學學歷。其中黃薇主要對駱派京韻藝術進行研究,而李想則側重於舞臺表演方面的繼承,陸倚琴希望通過這兩個弟子實現對駱派藝術的完整傳承。她說:“在教學中,我一方面臺上教能夠唱的演員,保住演員的傳承。但更要緊的是做研究,演員們一代比一代的文化程度要高,總不能還只把著舞臺這一點,不動研究是不行的!我們駱派的定義有八個字:以聲傳情,剛柔並濟。以聲音傳達情感,剛和柔同時進行,你才能完成這個駱派要求的旋律過程。這個呢,都更需要搞研究的人員深入挖掘。”

謝幕

進入新世紀,年逾古稀的陸倚琴仍活躍在曲藝舞臺上,為喜愛她的觀眾帶來一段段精彩的京韻大鼓表演。2014年8月,在天津舉辦的“紀念駱玉笙誕辰100週年專場演出”中,陸倚琴以八十歲的高齡再一次登上舞臺,獻唱了一曲駱派名段《劍閣聞鈴》。她的歌喉依然激昂清亮,韻味十足,臺下的觀眾們如醉如痴,掌聲經久不息。這場緬懷恩師的紀念活動也成為了陸倚琴自己的謝幕演出,老人以這樣難忘的方式為自己勤耕不輟近七十年的藝術生涯畫上了休止符。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陸倚琴在天津電視臺錄製節目

2018年8月24日,駱派京韻大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陸倚琴因病在天津去世,享年85歲。斯人已逝,而她往日高亢挺拔、聲情交融的唱腔卻彷彿音猶在耳:

匠心天津丨駱派京韻的傳承力量——鼓曲名家陸倚琴的舞臺生涯

消息來源|天津非遺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微博@天津旅遊

投稿&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