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首次出現A股上市銀行實施穩定股價案例後,2019年,又有多家上市銀行因觸發穩定股價措施而推出了股價維穩方案。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由於近期A股市場震盪加劇,上市銀行股價普遍持續走低,截至8月12日收盤,33家A股上市銀行有22家處於“破淨”狀態。因“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於本行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就將觸發穩定股價啟動條件,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銀行加入到股價維穩的大軍中。

七成A股上市銀行“破淨”

大中型銀行是主力

隨著4月下旬以來A股行情再度陷入調整期,銀行股“破淨”的隊伍近幾個月來在持續擴大。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收盤,33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22家股價低於截至去年年末的每股淨資產,“破淨”上市銀行佔比已接近七成。其中,更是有13家上市銀行的市淨率處於0.8倍以下。

這些“破淨”的上市銀行雖然涵蓋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城商行、農商行等全部類型,但大中型銀行無疑成為其中的主力。工農中建交國有五大行市淨率全部在1倍以下。A股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中,除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外,華夏、民生、光大、中信、浦發和興業銀行也均處於“破淨”狀態。

截至8月12日收盤,市淨率最高的3家銀行分別為紫金銀行、寧波銀行和招商銀行,市淨率分別為1.88倍、1.85倍和1.76倍,而市淨率最低的3家銀行分別為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和貴陽銀行,分別為0.57倍、0.62倍和0.63倍。

未來或仍有銀行

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

自2016年起,有17家銀行登陸A股市場,這些銀行上市時均制定了穩定股價預案,隨著上述銀行“破淨”,已有多家銀行實施了股價維穩方案。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證監會2013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應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提出上市後3年內公司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時穩定公司股價的預案,預案應包括啟動股價穩定措施的具體條件、可能採取的具體措施等。

銀行A股IPO重啟始於2016年,因此包括江蘇銀行在內的17家上市銀行,在上市前均制定了穩定股價的預案,並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進行了披露。觸發條件均為上市後3年內,“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於本行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具體措施可以包括髮行人回購公司股票,控股股東、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增持公司股票等。

由於2018年A股市場的疲弱走勢,部分上市銀行在當年就已首次實施了股價維穩。進入2019年,持續大面積“破淨”也讓銀行啟動了新一輪股價穩定方案。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杭州銀行、貴陽銀行、蘇農銀行、江陰銀行、上海銀行在內的5家銀行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並在隨後實施了穩定股價方案。這些銀行均在公告中表示,進行增持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成長的認可,同時為維護公司股價穩定”。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目前處於“破淨”狀態的22家銀行中,在2016年上市且推出過穩定股價預案的銀行共有10家,剔除上述已實施股價維穩的5家銀行,還有江蘇銀行、無錫銀行、成都銀行、長沙銀行和鄭州銀行。也就是說,如果銀行“破淨潮”持續、股價長期低於淨資產,或仍會有銀行觸發股價穩定措施啟動條件,而這5家銀行也將“當仁不讓”地成為後備人選。

全部為股東、董事高管增持

回購股份方式未被採用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多份穩定股價預案發現,穩定股價的措施多種多樣,除包括主要股東、董監高增持股份,通過實施利潤分配或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以及削減開支、限制高管人員薪酬等方式外,也均含有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票這一方式。

然而自2018年以來,雖有多家銀行實施了股價維穩方案,但這些銀行均採用的是重要股東、實控人或董監高增持股份的方式,回購股份的方式尚未被任何一家銀行所採用。

以今年實施股價維穩方案的5家銀行為例,江陰銀行採取的是由時任董事(不包括獨立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增持股票的方式履行穩定股價義務;上海銀行、杭州銀行是由該行大股東或實控人進行增持股票;貴陽銀行、蘇農銀行則是由持股5%以上的股東及董事、高管進行了股票增持。

對於不採用回購股份方式穩定股價的原因,江陰銀行在公告中表示,由於商業銀行回購股票屬於重大無先例事項,且根據法律法規和相關監管規定,銀行回購股份之後只能註銷並減少註冊資本,而商業銀行減少註冊資本將會減少其核心一級資本,降低其資本充足水平,不利於長遠發展,且需獲得銀保監會或其派出機構的批准。此外,商業銀行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至今仍在積極探索中,屬於無先例事項,在政策層面突破預計實施時間較長且具有不確定性。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這一表述並非個例,此前同樣有銀行進行過類似的解釋。(呂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