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知識:新鳳霞 永不凋謝的評劇之花

她的一顰一笑充滿著可愛與俏皮,

她的一招一式使人物活靈活現,

她的戲百聽不厭,

周總理曾經說“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她”

這個“她”究竟是說的誰呢?

這句話就是形容新鳳霞前輩的,要說評劇的代表人物,新鳳霞可以說是最為被大眾所熟知的課,從劉巧兒到張無可新鳳霞在作品中樹立的形象都深入人心,在評劇的繼承和發展中,新鳳霞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在傳統上推陳出新創立獨立的一派,形成特有的“新派”風格。

新鳳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祖籍江蘇,生於蘇州,人販入津。著名的評劇演員,傑出的評劇表演藝術家。曾飾演青衣、花旦,評劇“新派”創始人,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中共黨員。

在新鳳霞6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了戲曲,自小學習京劇使她的藝術天賦顯現出來,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目,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評劇觀眾的好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各地區的戲曲名家齊聚北京,周總理還特地接見了新鳳霞並作出高度評價,同年新鳳霞在北京成為了北京鳳鳴劇社的主演。

戲曲知識:新鳳霞 永不凋謝的評劇之花

在她的評劇生涯中,作品《劉巧兒》是重要的轉折點,同時青年時期的新鳳霞不謀而合,在這齣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同時人們通過《劉巧兒》瞭解了評劇。

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

我和柱兒不認識我怎能嫁他呀。

我的爹在區上已經把親退呀,

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上一次勞模會上我愛上人一個呀,

他的名字叫趙振華。

都選他做模範,人人都把他誇呀。

從那天看見他我心裡頭放不下呀。

因此上我偷偷的就愛上他呀,

但願這個年輕的人哪他也把我愛呀。

過了門,他勞動我生產,

又織布,紡棉花,我們學文化。

他幫助我,我幫助他,

爭一對模範夫妻立業成家呀。

戲曲知識:新鳳霞 永不凋謝的評劇之花

繼《劉巧兒》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這就體現出了她從六歲進入戲曲這一行業而形成的紮實基本功和戲曲天賦。

新鳳霞不斷髮展並和音樂工作者一道在這些劇目中創造了眾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調。在《乾坤帶》中創作演唱了凡字調大慢板;在《無雙傳》中創作演唱了反調大慢板;在《春香傳》中創作演唱了三拍子調;在《金沙江畔》中創作演唱了格登調;在《三看御妹》中創作演唱了降香調;在《調風月》中創作演唱了蜻蜓調;在《六十年的變遷》中創作演唱了送子調。這些新板式和新曲調極大地豐富了評劇的唱腔藝術,為評劇向大劇種的發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推動了整個評劇藝術的發展與進步。

戲曲知識:新鳳霞 永不凋謝的評劇之花

如此絢爛的評劇之花,本應該繼續盛開,卻經歷了一個寒冷的冬天。20世紀中期,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新鳳霞被判定為“右派”遭受了身體和心理的折磨,而後又因離開了評劇的舞臺。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平反之後的新鳳霞無法雖然無法再重返評劇的舞臺,為了能夠繼續自己的評劇夢想,新鳳霞開始培養新人,使評劇更好的發展與傳承下去。

在離開評劇舞臺的日子裡,新鳳霞找到了新的“舞臺”,她曾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親傳弟子,滿懷著對生活的酷愛潑墨作畫。她的國畫作品同她的演唱藝術一樣樸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新鳳霞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

戲曲知識:新鳳霞 永不凋謝的評劇之花

在評劇之花的生命中還有一顆綠葉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新鳳霞的丈夫吳祖光,吳祖光是中國影響最大、最著名、最具傳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江蘇常州人,著名學者、戲劇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

戲曲知識:新鳳霞 永不凋謝的評劇之花

新鳳霞代表作之一《花為媒》就是夫妻二人合力改編的,便成為了經典佳作,因“家庭成分”的關係吳祖光和新鳳霞還遇到過坎兒,但是新鳳霞說“舞臺上的劉巧兒都能為了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愛情,我也可以。”“我一定對你負責”是新鳳霞對丈夫的承諾,夫寫婦演成為評劇舞臺上的佳話。

關注百姓戲曲館獲取更多戲曲知識。

戲曲知識:新鳳霞 永不凋謝的評劇之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