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

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

相信每個學習電影的人手上都會有一本後浪電影書。

07年,後浪出版公司推出了第一本電影書《拍電影》,後來又有了《認識電影》《電影藝術》《電影劇本寫作基礎》等影迷熟知的電影書。

後浪電影學院,陪伴了很多電影人的成長。

很多人在問,電影書的市場並不大,為什麼後浪一直堅持在出?

最近,後浪劇場播客來了一個特別的嘉賓——一位後浪電影書的普通讀者。

在他的講述中,我們確認了我們的初衷。

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收聽

後浪劇場,聊與藝術有關的一切。既是一個表演和戲劇向的圖書品牌,又是一個交流情感與思想的空中劇場。目前已有線上電臺與線下活動,主創訪談與好書分享。

文丨小樹

3月的某個週末,我來公司上表演課,意外看到一位導演課上的男孩發給教務的信息:

記得十多年前,我藝考時想考北電本科,那時純粹抱著對電影的熱愛,自學自寫大量看片,當然,不經過系統性的學習,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直到藝考時,才知道別人有內部教材,才知道《認識電影》《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那時候我就痛恨,一切的壟斷從本質來說都是知識與信息的壟斷

再到大學時,我在圖書館發現了後浪,後浪打開了我學習電影的新大門,《看電影的門道》《場面調度》《電影語言的語法》《音效聖經》《看不見的剪輯》,等等,你們出的導演、攝影、剪輯、聲音方面的好多書,陪伴了我整個大學生涯。

謝謝你們,是你們點燃我們三四線小城市渴求學習電影的星星之火。感恩。

我當時看了也很感動,聽說他見到教務的時候,竟然眼閃淚光,於是就想見見他。

當時下午的導演課馬上就開始了,他被叫了出來,再次有淚光閃爍,他的聲音很大,是一種急切表達的力量在衝擊著聲帶,於是他開始在樓道里講,自己學電影的道路,曾經多麼食糧饑荒,那種求知若渴之心和精神環境的荒蕪有多麼強烈的對比,等等。

導演課馬上就開始了,老師特意等了等他,並不急著開課。我則趕緊請他回去先聽課,並臨時想到,請他來後浪劇場分享自己的故事。

之所以請他,並不是因為他誇了後浪,而是因為他使用的“壟斷”兩個字觸動了我。我自己求學的歷程也是從近乎一無所有的荒蕪中走出來的,所以會比較理解他說的“壟斷”帶來的痛苦。

中學以前,沒有任何課外讀物,只能在野外或街巷沒明沒夜地忘我玩耍;初中和高中時期,在縣城讀書,明顯感受得到自己在學業壓力下對文藝讀物的渴求,卻苦於沒錢也沒路徑,只能在週末時光去書店或音像店借讀、借聽,抑或去同學家蹭電視看,蹭DVD看,再或者乾脆就無聊到在大街上走來走去來打發不知所措的時間。

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

禹景的書桌一角

就像窮人家的孩子似乎從來不敢在高級商場門口逗留,更不敢走進去一樣,我們或許會以為很多被視為殿堂的知識、課堂、行業是壁壘森嚴的,不得其門的。

但隨著自我在精神飢渴中的懵懂探索,以及學習和工作帶給自己的見識與思考,我會慢慢意識到,那些我們原本以為的壁壘或壟斷,或許都有一扇可被敲開的門。關鍵在於我們渴望打開的強烈意念,以及左衝右突的積極行動,而不是對當下處境的被動無能,或自怨自艾。那個意念會讓我們的嗅覺變得敏銳,哪怕生在偏僻的縣城或鄉下,也可以尋找到相關的資源,勇敢地去結識相關的人,尋找相關的讀物,進而如順藤摸瓜地,從一個點出發,一步步探索,繼而找到一整張網。

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

後浪出版《認識電影》的四個版本

從左至右分別是插圖第11版、全綵插圖第12版、插圖第12版、影印第12版

禹景提到的《認識電影》,本身就是這樣的產物。它的中文版,正誕生於彼時臺灣電影教育的匱乏年代,同樣是大陸電影教育起步的重要讀物,也是後浪電影學院的出發點。譯者焦雄屏老師曾提及:

我剛開始教書時,手邊缺一本完整的電影教科書。於是我影印了這本英文書《認識電影》(Understanding Movies,這是我認為的首選)的部分,在課堂中半教電影半教英文困難地上課。學生和我都痛苦不堪。這使我下決心一定要譯出一本優良教科書來。這就是《認識電影》在臺流行之由來,因為它出版後頗受歡迎,不僅電影系學生看,許多愛好電影的觀眾也愛看。不但差點入選當年十大好書,而且年年成為電影系列指定參考書,連大陸也出現盜版。

如今,電影書籍琳琅滿目,《認識電影》卻始終非常暢銷,令人欣慰。而當初與我一同奮鬥的學生現在也都已踏入各種專業的領域,有做導演的,有做劇場的。一代一代大家仍在讀更新版的《認識電影》。

而這種打破知識的壟斷,讓每個渴望豐富精神、獲得技能的人更容易找到門並敲開門的意念,也讓我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所屬的團隊,其實一直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也曾多次在生活場合意外遇到讀者,聽說他們在學電影和拍電影的路上,都曾讀過後浪的書。這些人有的已經是從業者,可以在這個行業謀得飯碗或憑手藝吃飯,還有的仍在從愛好者蛻變為從業者的路上。

我入職後浪電影編輯部的時候,後浪電影學院系列圖書剛做到第42號,如今慢慢做到了近140號,並慢慢有了戲劇向的後浪劇場系列,也做到了將近40號。

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

後浪電影學院與後浪劇場

2018至2019年重點圖書

這兩個系列,皆一邊引進國外的經典讀物,一邊挖掘本土的行業經驗,幾乎覆蓋了電影和戲劇創作、理論、歷史、文化、評論的方方面面,包括製片、導演、編劇、表演、攝影、美術、剪輯、錄音、動畫、紀錄片等領域,也包括歷史上和當代一些偉大創作者的個人經驗總結和自傳書寫,並繼續嘗試豐富影視、戲劇各個領域的知識、技能傳播。

與此同時,在我入職不久,也親眼目睹,與後浪電影學院編輯部並行的拍電影網,開展了線下的電影、戲劇教育,開了面向素人愛好者和專業從業者的編劇班、導演班、攝影班、表演班等課程,又逐步開展了照顧遠程讀者的線上慕課,慢慢地有了拍電影網、編劇圈、演員圈、電影攝影師等面向垂直讀者的公號。

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

拍電影網主要基礎班和大師班

後來還有了後浪劇場這個暢聊一切文藝生活的播客,它們有的是付費的,有的是免費的,皆在傳播影視和戲劇的相關知識,傳授技能,試圖創造一個方便創作者與接收者交流的友好平臺。

而從一些私下裡和我聊天的讀者、學員與聽友處才得知,我們這些工作之於一些普通人的一些微小的意義:

對於那些原本對電影和戲劇感興趣,卻在高考時選擇了普通專業,就業時選擇了普通職業的人,

對於那些想考北電、中戲等A類藝術院系卻最終考到了普通藝術院系的藝術生,

對於那些非科班出身卻想接受一些專業教育進而進入戲劇、影視行業的創作者們來說,

這些圖書、線上線下的課程,以及公號與播客,在大家日常的學習與工作中所承擔的橋樑之用,這些本身便是對學院教育的某種豐富和補充,也是在嘗試探索通往“羅馬”的其他的路。

是禹景的出現和表達,讓我意識到這些。也是他的故事,讓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更加敬畏。

最後與大家分享一首禹景的詩:

《蘆葦頌》

被遺忘的蘆葦,

一株株,一片片,

迎著歲月的狂風,

磨就乾癟的枝幹。

凝結秋晨的露水,

化做漂浮在漣漪裡,

對迴歸湖水的思念,

又在風雨夜,

碾作飄零一彎的冷月,

隨閃電進行最轟鳴的訣別,

抽骨骼作柴,

捐軀於夢想的野火,

添就信仰的光亮,

從炸裂的號角中徐徐升起又噴薄而出,

喚醒沉默孤寂的靈魂,

宣告那垂死於時代的步伐下的人們,

他們聲音,

曾有人聽見。

再看你一面,

用今天的火焰,

照亮明天。

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

購書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後浪劇場 vol.111

讀者做客:後浪電影學院

打開了我學電影的大門

主播 | 小樹

嘉賓 | 禹景

剪輯 | 大衛

封面 | 長樂

文案 | 小樹

排版 | 肖恆

掃碼收聽節目

點擊閱讀原文也可收聽

一位小鎮青年的電影學習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