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雖然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西瓜已經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水果,但夏天無疑是更帶有“西瓜”味道的季節。

所以每年到夏天,關於西瓜的問題就多了起來。前些年是關於各種西瓜打針之類的傳聞,這個我們在4年前的夏天寫過文章了。而這兩年一個新的西瓜關注熱點,則是:

冰箱裡隔夜的西瓜還能不能吃?

其實西瓜身上有不少有趣的八卦:

比如在生物學上,西瓜其實是屬於葫蘆科的一員。事實上吃瓜群眾熱愛的大部分瓜:西瓜、南瓜、冬瓜、黃瓜、哈密瓜,都是葫蘆科的。估計是前輩覺得“gua科”的名字在考試的時候不吉利,所以就把葫蘆推出來當招牌了。

傳聞中“西瓜”是來自“稀”,是神農嘗百草找到的blahblah,但這種餐飲業熱衷的老祖宗故事集沒什麼信服度。西瓜的發源地是西非,比較明確的記載是在遼宋年間進入中國。所以除非神農一直溜達到非洲去,否則沒什麼機會嚐到這麼美味的東西。

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是哪裡?你肯定猜對了,是中國。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全球目前年產西瓜1.2億噸,其中中國的產量超過2/3。把2017年全球西瓜年產量前十的國家做個對比柱狀圖,是這樣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雖然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西瓜已經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水果,但夏天無疑是更帶有“西瓜”味道的季節。

所以每年到夏天,關於西瓜的問題就多了起來。前些年是關於各種西瓜打針之類的傳聞,這個我們在4年前的夏天寫過文章了。而這兩年一個新的西瓜關注熱點,則是:

冰箱裡隔夜的西瓜還能不能吃?

其實西瓜身上有不少有趣的八卦:

比如在生物學上,西瓜其實是屬於葫蘆科的一員。事實上吃瓜群眾熱愛的大部分瓜:西瓜、南瓜、冬瓜、黃瓜、哈密瓜,都是葫蘆科的。估計是前輩覺得“gua科”的名字在考試的時候不吉利,所以就把葫蘆推出來當招牌了。

傳聞中“西瓜”是來自“稀”,是神農嘗百草找到的blahblah,但這種餐飲業熱衷的老祖宗故事集沒什麼信服度。西瓜的發源地是西非,比較明確的記載是在遼宋年間進入中國。所以除非神農一直溜達到非洲去,否則沒什麼機會嚐到這麼美味的東西。

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是哪裡?你肯定猜對了,是中國。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全球目前年產西瓜1.2億噸,其中中國的產量超過2/3。把2017年全球西瓜年產量前十的國家做個對比柱狀圖,是這樣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加上西瓜已經超過黃瓜,成為了中國年產量最高的瓜種,所以西瓜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之瓜”了,要不要改名成“中瓜”?

八卦部分結束,我們還是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

西瓜的冰箱保存。

這兩年關於“吃了冰箱裡隔夜西瓜然後住院”的故事不少,還有媒體跑去切了隔夜西瓜的表層和內部,培養48小時之後發現有細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雖然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西瓜已經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水果,但夏天無疑是更帶有“西瓜”味道的季節。

所以每年到夏天,關於西瓜的問題就多了起來。前些年是關於各種西瓜打針之類的傳聞,這個我們在4年前的夏天寫過文章了。而這兩年一個新的西瓜關注熱點,則是:

冰箱裡隔夜的西瓜還能不能吃?

其實西瓜身上有不少有趣的八卦:

比如在生物學上,西瓜其實是屬於葫蘆科的一員。事實上吃瓜群眾熱愛的大部分瓜:西瓜、南瓜、冬瓜、黃瓜、哈密瓜,都是葫蘆科的。估計是前輩覺得“gua科”的名字在考試的時候不吉利,所以就把葫蘆推出來當招牌了。

傳聞中“西瓜”是來自“稀”,是神農嘗百草找到的blahblah,但這種餐飲業熱衷的老祖宗故事集沒什麼信服度。西瓜的發源地是西非,比較明確的記載是在遼宋年間進入中國。所以除非神農一直溜達到非洲去,否則沒什麼機會嚐到這麼美味的東西。

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是哪裡?你肯定猜對了,是中國。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全球目前年產西瓜1.2億噸,其中中國的產量超過2/3。把2017年全球西瓜年產量前十的國家做個對比柱狀圖,是這樣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加上西瓜已經超過黃瓜,成為了中國年產量最高的瓜種,所以西瓜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之瓜”了,要不要改名成“中瓜”?

八卦部分結束,我們還是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

西瓜的冰箱保存。

這兩年關於“吃了冰箱裡隔夜西瓜然後住院”的故事不少,還有媒體跑去切了隔夜西瓜的表層和內部,培養48小時之後發現有細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汗,你就算去切個新西瓜取樣,然後培養個兩天兩夜......也能培養出一堆細菌啊.......這算什麼奇特發現嗎?

排除掉這種玩票性質的測試外,知網上還真能搜到一些學術論文是關於“切片西瓜在冰箱中細菌變化情況”的研究。

福建省農科院去年有個實驗,是從超市和農貿市場買了三種西瓜,然後測試了新鮮切面、隔夜冷藏後切面、隔夜冷藏後表層下2cm處的3種細菌情況,實驗結果顯示數據沒有明顯差異,給出了結論是:

表明低溫冷藏能明顯延緩或者抑制西瓜切面細菌的生長, 隔夜西瓜不存在菌落總數超標導致的食用安全性問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雖然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西瓜已經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水果,但夏天無疑是更帶有“西瓜”味道的季節。

所以每年到夏天,關於西瓜的問題就多了起來。前些年是關於各種西瓜打針之類的傳聞,這個我們在4年前的夏天寫過文章了。而這兩年一個新的西瓜關注熱點,則是:

冰箱裡隔夜的西瓜還能不能吃?

其實西瓜身上有不少有趣的八卦:

比如在生物學上,西瓜其實是屬於葫蘆科的一員。事實上吃瓜群眾熱愛的大部分瓜:西瓜、南瓜、冬瓜、黃瓜、哈密瓜,都是葫蘆科的。估計是前輩覺得“gua科”的名字在考試的時候不吉利,所以就把葫蘆推出來當招牌了。

傳聞中“西瓜”是來自“稀”,是神農嘗百草找到的blahblah,但這種餐飲業熱衷的老祖宗故事集沒什麼信服度。西瓜的發源地是西非,比較明確的記載是在遼宋年間進入中國。所以除非神農一直溜達到非洲去,否則沒什麼機會嚐到這麼美味的東西。

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是哪裡?你肯定猜對了,是中國。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全球目前年產西瓜1.2億噸,其中中國的產量超過2/3。把2017年全球西瓜年產量前十的國家做個對比柱狀圖,是這樣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加上西瓜已經超過黃瓜,成為了中國年產量最高的瓜種,所以西瓜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之瓜”了,要不要改名成“中瓜”?

八卦部分結束,我們還是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

西瓜的冰箱保存。

這兩年關於“吃了冰箱裡隔夜西瓜然後住院”的故事不少,還有媒體跑去切了隔夜西瓜的表層和內部,培養48小時之後發現有細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汗,你就算去切個新西瓜取樣,然後培養個兩天兩夜......也能培養出一堆細菌啊.......這算什麼奇特發現嗎?

排除掉這種玩票性質的測試外,知網上還真能搜到一些學術論文是關於“切片西瓜在冰箱中細菌變化情況”的研究。

福建省農科院去年有個實驗,是從超市和農貿市場買了三種西瓜,然後測試了新鮮切面、隔夜冷藏後切面、隔夜冷藏後表層下2cm處的3種細菌情況,實驗結果顯示數據沒有明顯差異,給出了結論是:

表明低溫冷藏能明顯延緩或者抑制西瓜切面細菌的生長, 隔夜西瓜不存在菌落總數超標導致的食用安全性問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這兩年“西瓜裹了保鮮膜就中毒”,或“細菌爆表”之類的傳聞多了起來。雖然封上保鮮膜之後,表面空氣的溼度會高一些,理論上會更適合細菌繁殖。不過一些相關質檢機構的實驗都沒能發現有這麼可怕的事情。

今年夏天寧波晚報報道了寧波象山食品檢驗檢測中心的相關實驗:實驗人員模擬了家庭日常切瓜冷藏的步驟,然後分成四組:室溫不蓋保鮮膜、室溫蓋保鮮膜、冷藏不蓋保鮮膜、冷藏蓋保鮮膜。分別測試4、8、16、24和48小時之後的細菌情況。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雖然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西瓜已經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水果,但夏天無疑是更帶有“西瓜”味道的季節。

所以每年到夏天,關於西瓜的問題就多了起來。前些年是關於各種西瓜打針之類的傳聞,這個我們在4年前的夏天寫過文章了。而這兩年一個新的西瓜關注熱點,則是:

冰箱裡隔夜的西瓜還能不能吃?

其實西瓜身上有不少有趣的八卦:

比如在生物學上,西瓜其實是屬於葫蘆科的一員。事實上吃瓜群眾熱愛的大部分瓜:西瓜、南瓜、冬瓜、黃瓜、哈密瓜,都是葫蘆科的。估計是前輩覺得“gua科”的名字在考試的時候不吉利,所以就把葫蘆推出來當招牌了。

傳聞中“西瓜”是來自“稀”,是神農嘗百草找到的blahblah,但這種餐飲業熱衷的老祖宗故事集沒什麼信服度。西瓜的發源地是西非,比較明確的記載是在遼宋年間進入中國。所以除非神農一直溜達到非洲去,否則沒什麼機會嚐到這麼美味的東西。

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是哪裡?你肯定猜對了,是中國。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全球目前年產西瓜1.2億噸,其中中國的產量超過2/3。把2017年全球西瓜年產量前十的國家做個對比柱狀圖,是這樣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加上西瓜已經超過黃瓜,成為了中國年產量最高的瓜種,所以西瓜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之瓜”了,要不要改名成“中瓜”?

八卦部分結束,我們還是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

西瓜的冰箱保存。

這兩年關於“吃了冰箱裡隔夜西瓜然後住院”的故事不少,還有媒體跑去切了隔夜西瓜的表層和內部,培養48小時之後發現有細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汗,你就算去切個新西瓜取樣,然後培養個兩天兩夜......也能培養出一堆細菌啊.......這算什麼奇特發現嗎?

排除掉這種玩票性質的測試外,知網上還真能搜到一些學術論文是關於“切片西瓜在冰箱中細菌變化情況”的研究。

福建省農科院去年有個實驗,是從超市和農貿市場買了三種西瓜,然後測試了新鮮切面、隔夜冷藏後切面、隔夜冷藏後表層下2cm處的3種細菌情況,實驗結果顯示數據沒有明顯差異,給出了結論是:

表明低溫冷藏能明顯延緩或者抑制西瓜切面細菌的生長, 隔夜西瓜不存在菌落總數超標導致的食用安全性問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這兩年“西瓜裹了保鮮膜就中毒”,或“細菌爆表”之類的傳聞多了起來。雖然封上保鮮膜之後,表面空氣的溼度會高一些,理論上會更適合細菌繁殖。不過一些相關質檢機構的實驗都沒能發現有這麼可怕的事情。

今年夏天寧波晚報報道了寧波象山食品檢驗檢測中心的相關實驗:實驗人員模擬了家庭日常切瓜冷藏的步驟,然後分成四組:室溫不蓋保鮮膜、室溫蓋保鮮膜、冷藏不蓋保鮮膜、冷藏蓋保鮮膜。分別測試4、8、16、24和48小時之後的細菌情況。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結果是室溫情況下,4小時或者8小時還ok,但16小時就不成了,等到切開24和48小時候,基本就沒救了。

而冰箱情況下,到48小時仍然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態。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雖然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西瓜已經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水果,但夏天無疑是更帶有“西瓜”味道的季節。

所以每年到夏天,關於西瓜的問題就多了起來。前些年是關於各種西瓜打針之類的傳聞,這個我們在4年前的夏天寫過文章了。而這兩年一個新的西瓜關注熱點,則是:

冰箱裡隔夜的西瓜還能不能吃?

其實西瓜身上有不少有趣的八卦:

比如在生物學上,西瓜其實是屬於葫蘆科的一員。事實上吃瓜群眾熱愛的大部分瓜:西瓜、南瓜、冬瓜、黃瓜、哈密瓜,都是葫蘆科的。估計是前輩覺得“gua科”的名字在考試的時候不吉利,所以就把葫蘆推出來當招牌了。

傳聞中“西瓜”是來自“稀”,是神農嘗百草找到的blahblah,但這種餐飲業熱衷的老祖宗故事集沒什麼信服度。西瓜的發源地是西非,比較明確的記載是在遼宋年間進入中國。所以除非神農一直溜達到非洲去,否則沒什麼機會嚐到這麼美味的東西。

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是哪裡?你肯定猜對了,是中國。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全球目前年產西瓜1.2億噸,其中中國的產量超過2/3。把2017年全球西瓜年產量前十的國家做個對比柱狀圖,是這樣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加上西瓜已經超過黃瓜,成為了中國年產量最高的瓜種,所以西瓜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之瓜”了,要不要改名成“中瓜”?

八卦部分結束,我們還是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

西瓜的冰箱保存。

這兩年關於“吃了冰箱裡隔夜西瓜然後住院”的故事不少,還有媒體跑去切了隔夜西瓜的表層和內部,培養48小時之後發現有細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汗,你就算去切個新西瓜取樣,然後培養個兩天兩夜......也能培養出一堆細菌啊.......這算什麼奇特發現嗎?

排除掉這種玩票性質的測試外,知網上還真能搜到一些學術論文是關於“切片西瓜在冰箱中細菌變化情況”的研究。

福建省農科院去年有個實驗,是從超市和農貿市場買了三種西瓜,然後測試了新鮮切面、隔夜冷藏後切面、隔夜冷藏後表層下2cm處的3種細菌情況,實驗結果顯示數據沒有明顯差異,給出了結論是:

表明低溫冷藏能明顯延緩或者抑制西瓜切面細菌的生長, 隔夜西瓜不存在菌落總數超標導致的食用安全性問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這兩年“西瓜裹了保鮮膜就中毒”,或“細菌爆表”之類的傳聞多了起來。雖然封上保鮮膜之後,表面空氣的溼度會高一些,理論上會更適合細菌繁殖。不過一些相關質檢機構的實驗都沒能發現有這麼可怕的事情。

今年夏天寧波晚報報道了寧波象山食品檢驗檢測中心的相關實驗:實驗人員模擬了家庭日常切瓜冷藏的步驟,然後分成四組:室溫不蓋保鮮膜、室溫蓋保鮮膜、冷藏不蓋保鮮膜、冷藏蓋保鮮膜。分別測試4、8、16、24和48小時之後的細菌情況。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結果是室溫情況下,4小時或者8小時還ok,但16小時就不成了,等到切開24和48小時候,基本就沒救了。

而冰箱情況下,到48小時仍然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態。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從室溫的情況看,覆蓋保鮮膜會增加西瓜細菌滋生的速度,的確驗證了網上關於不要蓋保鮮膜的建議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冷藏組,蓋保鮮膜和沒蓋保鮮膜卻沒有表現出任何有意義的差異。

為什麼呢?因為冰箱這個發明太牛了。

說起來這些年似乎突然流行起了各種“冰箱消毒器”,著實嚇唬了一群人認為自己家裡冰箱就是可怕的細菌屋,不天天消毒就掛了。

話說你用了半輩子冰箱,掛了麼?老外用了幾輩子冰箱,有人消毒嗎?怎麼有人嚇唬你一下就覺得自己活的很艱辛呢?

日常整理清潔冰箱是應該的,但冰箱存在的意義,就是因為低溫是讓細菌很痛苦的環境啊。擔心冰箱裡細菌爆棚,就跟擔心南極人口爆炸是差不多的感覺吧。雖然南極更冷點,但細菌也買不起加拿大鵝啊。

從上面象山食品檢驗部門的實驗我們就可以看到,室溫放了48小時,西瓜切面的細菌數達到了6900000000CFU/g,而冰箱裡的對比組是12CFU/g。將這兩個數字放在一起看一下,大概就知道冰箱是多偉大的發明了吧。

那一定會有人問:你說冰箱保鮮這麼厲害,那為什麼還有人吃了冷藏的西瓜之後生病呢?

其實問題應該反過來問:

為什麼那麼多人吃了冰箱裡冷藏過夜的西瓜都沒事,而這幾個人會生病呢?

就算的確是吃西瓜導致的疾病,那是什麼導致了只有他們放在冰箱裡的西瓜出現了衛生問題呢?

合理的推斷不該是歸咎於冰箱有問題,而是這些人在“冷藏保鮮”的過程中犯了一些別人沒犯的錯誤,否則如果冰箱這麼沒用,那生病就應該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了。

那是什麼錯誤呢?我們不會掐指一算因此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列一下最容易導致西瓜在冰箱裡滋生細菌腐壞的錯誤,以供大家參考。

既然冰箱裡面細菌滋生很難,那麼冷藏西瓜是怎麼腐壞的呢?其實最合理的解答就是:“在西瓜沒在冰箱裡面的時候”。

美國農業部USDA出過一個關於西瓜的儲存指導。其中說明了這樣一條:“不要在室溫下儲存切開的西瓜,如果切開的西瓜在5攝氏度(41華氏度)以上的環境存放超過2小時,需要丟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雖然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西瓜已經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水果,但夏天無疑是更帶有“西瓜”味道的季節。

所以每年到夏天,關於西瓜的問題就多了起來。前些年是關於各種西瓜打針之類的傳聞,這個我們在4年前的夏天寫過文章了。而這兩年一個新的西瓜關注熱點,則是:

冰箱裡隔夜的西瓜還能不能吃?

其實西瓜身上有不少有趣的八卦:

比如在生物學上,西瓜其實是屬於葫蘆科的一員。事實上吃瓜群眾熱愛的大部分瓜:西瓜、南瓜、冬瓜、黃瓜、哈密瓜,都是葫蘆科的。估計是前輩覺得“gua科”的名字在考試的時候不吉利,所以就把葫蘆推出來當招牌了。

傳聞中“西瓜”是來自“稀”,是神農嘗百草找到的blahblah,但這種餐飲業熱衷的老祖宗故事集沒什麼信服度。西瓜的發源地是西非,比較明確的記載是在遼宋年間進入中國。所以除非神農一直溜達到非洲去,否則沒什麼機會嚐到這麼美味的東西。

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是哪裡?你肯定猜對了,是中國。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全球目前年產西瓜1.2億噸,其中中國的產量超過2/3。把2017年全球西瓜年產量前十的國家做個對比柱狀圖,是這樣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加上西瓜已經超過黃瓜,成為了中國年產量最高的瓜種,所以西瓜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之瓜”了,要不要改名成“中瓜”?

八卦部分結束,我們還是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

西瓜的冰箱保存。

這兩年關於“吃了冰箱裡隔夜西瓜然後住院”的故事不少,還有媒體跑去切了隔夜西瓜的表層和內部,培養48小時之後發現有細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汗,你就算去切個新西瓜取樣,然後培養個兩天兩夜......也能培養出一堆細菌啊.......這算什麼奇特發現嗎?

排除掉這種玩票性質的測試外,知網上還真能搜到一些學術論文是關於“切片西瓜在冰箱中細菌變化情況”的研究。

福建省農科院去年有個實驗,是從超市和農貿市場買了三種西瓜,然後測試了新鮮切面、隔夜冷藏後切面、隔夜冷藏後表層下2cm處的3種細菌情況,實驗結果顯示數據沒有明顯差異,給出了結論是:

表明低溫冷藏能明顯延緩或者抑制西瓜切面細菌的生長, 隔夜西瓜不存在菌落總數超標導致的食用安全性問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這兩年“西瓜裹了保鮮膜就中毒”,或“細菌爆表”之類的傳聞多了起來。雖然封上保鮮膜之後,表面空氣的溼度會高一些,理論上會更適合細菌繁殖。不過一些相關質檢機構的實驗都沒能發現有這麼可怕的事情。

今年夏天寧波晚報報道了寧波象山食品檢驗檢測中心的相關實驗:實驗人員模擬了家庭日常切瓜冷藏的步驟,然後分成四組:室溫不蓋保鮮膜、室溫蓋保鮮膜、冷藏不蓋保鮮膜、冷藏蓋保鮮膜。分別測試4、8、16、24和48小時之後的細菌情況。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結果是室溫情況下,4小時或者8小時還ok,但16小時就不成了,等到切開24和48小時候,基本就沒救了。

而冰箱情況下,到48小時仍然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態。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從室溫的情況看,覆蓋保鮮膜會增加西瓜細菌滋生的速度,的確驗證了網上關於不要蓋保鮮膜的建議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冷藏組,蓋保鮮膜和沒蓋保鮮膜卻沒有表現出任何有意義的差異。

為什麼呢?因為冰箱這個發明太牛了。

說起來這些年似乎突然流行起了各種“冰箱消毒器”,著實嚇唬了一群人認為自己家裡冰箱就是可怕的細菌屋,不天天消毒就掛了。

話說你用了半輩子冰箱,掛了麼?老外用了幾輩子冰箱,有人消毒嗎?怎麼有人嚇唬你一下就覺得自己活的很艱辛呢?

日常整理清潔冰箱是應該的,但冰箱存在的意義,就是因為低溫是讓細菌很痛苦的環境啊。擔心冰箱裡細菌爆棚,就跟擔心南極人口爆炸是差不多的感覺吧。雖然南極更冷點,但細菌也買不起加拿大鵝啊。

從上面象山食品檢驗部門的實驗我們就可以看到,室溫放了48小時,西瓜切面的細菌數達到了6900000000CFU/g,而冰箱裡的對比組是12CFU/g。將這兩個數字放在一起看一下,大概就知道冰箱是多偉大的發明了吧。

那一定會有人問:你說冰箱保鮮這麼厲害,那為什麼還有人吃了冷藏的西瓜之後生病呢?

其實問題應該反過來問:

為什麼那麼多人吃了冰箱裡冷藏過夜的西瓜都沒事,而這幾個人會生病呢?

就算的確是吃西瓜導致的疾病,那是什麼導致了只有他們放在冰箱裡的西瓜出現了衛生問題呢?

合理的推斷不該是歸咎於冰箱有問題,而是這些人在“冷藏保鮮”的過程中犯了一些別人沒犯的錯誤,否則如果冰箱這麼沒用,那生病就應該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了。

那是什麼錯誤呢?我們不會掐指一算因此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列一下最容易導致西瓜在冰箱裡滋生細菌腐壞的錯誤,以供大家參考。

既然冰箱裡面細菌滋生很難,那麼冷藏西瓜是怎麼腐壞的呢?其實最合理的解答就是:“在西瓜沒在冰箱裡面的時候”。

美國農業部USDA出過一個關於西瓜的儲存指導。其中說明了這樣一條:“不要在室溫下儲存切開的西瓜,如果切開的西瓜在5攝氏度(41華氏度)以上的環境存放超過2小時,需要丟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雖然這個要求更多的是針對超市水果店這些機構,對個人來說稍微有些嚴苛,但我們日常也應該注意同樣的事情。

如果我們習慣將西瓜切開之後在室溫存放一段時間,邊吃邊聊大半天,然後吃剩下放入冰箱,那這時西瓜上就已經有不少的細菌了,這當然會影響冷藏保鮮的效果。

同樣的,還有一些家庭怕吃冷的,所以將西瓜從冰箱裡拿出來後,會先放幾個小時到室溫,那這個升溫過程中細菌就肯定是在開心地傳宗接代。如果再遇到心更大的,把冷藏過又吃不完的西瓜再放回冰箱去,反覆幾次,那西瓜裡面就成為微生物的天堂了。

我們可能更熟悉另外一個可以類比的食物:冷藏冷凍母乳。

母乳在人體裡是安全衛生的,在冰箱裡也可以安全保存很多天,但同樣需要注意泵出來之後需要馬上密封,以及解凍之後不能二次再冷凍儲存。

關於冷藏西瓜,我們總結了一些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大家減少西瓜冷藏過程中或之後的腐壞風險(當然對其他食物也有參考性):

1、切開的西瓜應該儘快放入冰箱冷藏,而不是先吃幾個小時,剩下的再放;

2、用乾淨的刀和菜板切西瓜;

3、在切西瓜之前先清洗西瓜皮,減少瓜皮上的微生物;

4、未切開的西瓜平時冷藏保存,這樣切開之後本身也是低溫狀態,而不是在切開放入冰箱之後經過一段的時間逐漸降溫(降溫過程中西瓜本身是超過5度的);

5、對於已經有腐壞部分的西瓜,不要僅僅切掉腐壞部分然後冷藏,因為即便是看不出來腐壞的內部,很可能已經有很多細菌了;

最後,雖然如果做到上面這些良好的處理,可以讓切開的西瓜在冰箱裡放超過2-3天仍然保持安全衛生,但也不這樣做,儘量吃新鮮的西瓜,因為:

新鮮的更好吃。

對了,前面提到的對已經有些腐壞的西瓜切掉表面一部分,吃裡面的,象山食品檢驗部門也做了實驗,結果是這樣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雖然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西瓜已經成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水果,但夏天無疑是更帶有“西瓜”味道的季節。

所以每年到夏天,關於西瓜的問題就多了起來。前些年是關於各種西瓜打針之類的傳聞,這個我們在4年前的夏天寫過文章了。而這兩年一個新的西瓜關注熱點,則是:

冰箱裡隔夜的西瓜還能不能吃?

其實西瓜身上有不少有趣的八卦:

比如在生物學上,西瓜其實是屬於葫蘆科的一員。事實上吃瓜群眾熱愛的大部分瓜:西瓜、南瓜、冬瓜、黃瓜、哈密瓜,都是葫蘆科的。估計是前輩覺得“gua科”的名字在考試的時候不吉利,所以就把葫蘆推出來當招牌了。

傳聞中“西瓜”是來自“稀”,是神農嘗百草找到的blahblah,但這種餐飲業熱衷的老祖宗故事集沒什麼信服度。西瓜的發源地是西非,比較明確的記載是在遼宋年間進入中國。所以除非神農一直溜達到非洲去,否則沒什麼機會嚐到這麼美味的東西。

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是哪裡?你肯定猜對了,是中國。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全球目前年產西瓜1.2億噸,其中中國的產量超過2/3。把2017年全球西瓜年產量前十的國家做個對比柱狀圖,是這樣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加上西瓜已經超過黃瓜,成為了中國年產量最高的瓜種,所以西瓜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之瓜”了,要不要改名成“中瓜”?

八卦部分結束,我們還是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題:

西瓜的冰箱保存。

這兩年關於“吃了冰箱裡隔夜西瓜然後住院”的故事不少,還有媒體跑去切了隔夜西瓜的表層和內部,培養48小時之後發現有細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汗,你就算去切個新西瓜取樣,然後培養個兩天兩夜......也能培養出一堆細菌啊.......這算什麼奇特發現嗎?

排除掉這種玩票性質的測試外,知網上還真能搜到一些學術論文是關於“切片西瓜在冰箱中細菌變化情況”的研究。

福建省農科院去年有個實驗,是從超市和農貿市場買了三種西瓜,然後測試了新鮮切面、隔夜冷藏後切面、隔夜冷藏後表層下2cm處的3種細菌情況,實驗結果顯示數據沒有明顯差異,給出了結論是:

表明低溫冷藏能明顯延緩或者抑制西瓜切面細菌的生長, 隔夜西瓜不存在菌落總數超標導致的食用安全性問題。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這兩年“西瓜裹了保鮮膜就中毒”,或“細菌爆表”之類的傳聞多了起來。雖然封上保鮮膜之後,表面空氣的溼度會高一些,理論上會更適合細菌繁殖。不過一些相關質檢機構的實驗都沒能發現有這麼可怕的事情。

今年夏天寧波晚報報道了寧波象山食品檢驗檢測中心的相關實驗:實驗人員模擬了家庭日常切瓜冷藏的步驟,然後分成四組:室溫不蓋保鮮膜、室溫蓋保鮮膜、冷藏不蓋保鮮膜、冷藏蓋保鮮膜。分別測試4、8、16、24和48小時之後的細菌情況。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結果是室溫情況下,4小時或者8小時還ok,但16小時就不成了,等到切開24和48小時候,基本就沒救了。

而冰箱情況下,到48小時仍然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態。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從室溫的情況看,覆蓋保鮮膜會增加西瓜細菌滋生的速度,的確驗證了網上關於不要蓋保鮮膜的建議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冷藏組,蓋保鮮膜和沒蓋保鮮膜卻沒有表現出任何有意義的差異。

為什麼呢?因為冰箱這個發明太牛了。

說起來這些年似乎突然流行起了各種“冰箱消毒器”,著實嚇唬了一群人認為自己家裡冰箱就是可怕的細菌屋,不天天消毒就掛了。

話說你用了半輩子冰箱,掛了麼?老外用了幾輩子冰箱,有人消毒嗎?怎麼有人嚇唬你一下就覺得自己活的很艱辛呢?

日常整理清潔冰箱是應該的,但冰箱存在的意義,就是因為低溫是讓細菌很痛苦的環境啊。擔心冰箱裡細菌爆棚,就跟擔心南極人口爆炸是差不多的感覺吧。雖然南極更冷點,但細菌也買不起加拿大鵝啊。

從上面象山食品檢驗部門的實驗我們就可以看到,室溫放了48小時,西瓜切面的細菌數達到了6900000000CFU/g,而冰箱裡的對比組是12CFU/g。將這兩個數字放在一起看一下,大概就知道冰箱是多偉大的發明了吧。

那一定會有人問:你說冰箱保鮮這麼厲害,那為什麼還有人吃了冷藏的西瓜之後生病呢?

其實問題應該反過來問:

為什麼那麼多人吃了冰箱裡冷藏過夜的西瓜都沒事,而這幾個人會生病呢?

就算的確是吃西瓜導致的疾病,那是什麼導致了只有他們放在冰箱裡的西瓜出現了衛生問題呢?

合理的推斷不該是歸咎於冰箱有問題,而是這些人在“冷藏保鮮”的過程中犯了一些別人沒犯的錯誤,否則如果冰箱這麼沒用,那生病就應該是非常普遍的情況了。

那是什麼錯誤呢?我們不會掐指一算因此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列一下最容易導致西瓜在冰箱裡滋生細菌腐壞的錯誤,以供大家參考。

既然冰箱裡面細菌滋生很難,那麼冷藏西瓜是怎麼腐壞的呢?其實最合理的解答就是:“在西瓜沒在冰箱裡面的時候”。

美國農業部USDA出過一個關於西瓜的儲存指導。其中說明了這樣一條:“不要在室溫下儲存切開的西瓜,如果切開的西瓜在5攝氏度(41華氏度)以上的環境存放超過2小時,需要丟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雖然這個要求更多的是針對超市水果店這些機構,對個人來說稍微有些嚴苛,但我們日常也應該注意同樣的事情。

如果我們習慣將西瓜切開之後在室溫存放一段時間,邊吃邊聊大半天,然後吃剩下放入冰箱,那這時西瓜上就已經有不少的細菌了,這當然會影響冷藏保鮮的效果。

同樣的,還有一些家庭怕吃冷的,所以將西瓜從冰箱裡拿出來後,會先放幾個小時到室溫,那這個升溫過程中細菌就肯定是在開心地傳宗接代。如果再遇到心更大的,把冷藏過又吃不完的西瓜再放回冰箱去,反覆幾次,那西瓜裡面就成為微生物的天堂了。

我們可能更熟悉另外一個可以類比的食物:冷藏冷凍母乳。

母乳在人體裡是安全衛生的,在冰箱裡也可以安全保存很多天,但同樣需要注意泵出來之後需要馬上密封,以及解凍之後不能二次再冷凍儲存。

關於冷藏西瓜,我們總結了一些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大家減少西瓜冷藏過程中或之後的腐壞風險(當然對其他食物也有參考性):

1、切開的西瓜應該儘快放入冰箱冷藏,而不是先吃幾個小時,剩下的再放;

2、用乾淨的刀和菜板切西瓜;

3、在切西瓜之前先清洗西瓜皮,減少瓜皮上的微生物;

4、未切開的西瓜平時冷藏保存,這樣切開之後本身也是低溫狀態,而不是在切開放入冰箱之後經過一段的時間逐漸降溫(降溫過程中西瓜本身是超過5度的);

5、對於已經有腐壞部分的西瓜,不要僅僅切掉腐壞部分然後冷藏,因為即便是看不出來腐壞的內部,很可能已經有很多細菌了;

最後,雖然如果做到上面這些良好的處理,可以讓切開的西瓜在冰箱裡放超過2-3天仍然保持安全衛生,但也不這樣做,儘量吃新鮮的西瓜,因為:

新鮮的更好吃。

對了,前面提到的對已經有些腐壞的西瓜切掉表面一部分,吃裡面的,象山食品檢驗部門也做了實驗,結果是這樣的:

酷暑吃瓜最爽!但是問題來了:隔夜西瓜還能不能吃?怎樣讓冰箱裡的西瓜少點細菌?

因為冰箱組本身細菌很少,所以沒什麼區別。對於室溫組來說,有一定作用 ——切掉0.5cm之後,細菌量比表面的確少了很多(約1%)。但對於超過24小時的西瓜來說,就算細菌總量降低了,同樣還是很高。

所以切掉一層的確有點用,但是真的腐壞了還是不能完全去除風險。該扔的依舊是扔掉吧,別拿自己的身體當賭注。

作者:一小時爸爸

編輯:沈湫莎 陳孫杰(實習生)責任編輯:顧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