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手機+AIoT戰略”能否撐起小米的未來

上市不滿一年,承諾“讓上市首日買入股票投資人賺一倍”的小米集團(1810.HK),股價已接近腰斬。

為提振股價,小米集團一週內啟動四次股票回購。在回購的刺激下,小米股價6月10日上漲3.47%,報收於每股9.53港元,不過相比2018年7月7日發行價(17港元)跌幅約44%,市值為2289億港元,較上市首日蒸發約1479億港元。

股價腰斬,兩輪多次回購股票

小米上市之初,雷軍曾豪言,“要讓上市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6月3日,小米集團(1810.HK)大跌5.11%,盤中最低價一度到8.92港元每股,較17港元每股的發行價縮水近一半。

營收增長、業績良好的小米,為什麼股價反而下跌?

業內人士指出,小米上市以來,市場形勢極為複雜,中概股、港股震動不斷,手機市場競爭加劇。據瞭解,小米股價下跌同時,港股市場的走勢也並不樂觀,多隻明星股股價出現明顯下跌走勢。

對此小米集團本週一(6月10日)發佈公告稱,小米集團再次回購524.72萬B類股,截至6月10日,小米合計購回4924.16萬B類股,耗資約4.50億港元,平均回購價格為9.14港元。

本次回購是小米集團自6月3日啟動的第二輪迴購,本輪迴購至今為止共回購四次。在此前2019年1月,小米啟動上市後的首輪迴購,在提出“手機+AIoT(AI+IoT)雙引擎戰略”之後,小米分3次回購股份,向市場展示公司對自身業務以及發展前景的信心。

小米表示,今後任何進一步回購,會根據港交所規則再做進一步披露。

對於小米回購股票行為,分析師認為,此舉一方面是通過回購增強股民信心,另一方面,真金白銀的回購,也是表達對小米股票未來增長的預期。

此外,小米還曾經(1月9日)發佈公告稱,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承諾將持有的所有股票,繼續鎖定365天。小米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近段時間小米集團已經四次回購,充分地表達了我們對自身業務發展及前景的信心。”

小米股價為何下跌

儘管小米在股市慘淡,小米的業績卻是全然另一番景象。

據小米集團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小米該季度收入為人民幣438億元,同比增長27.2%。2019年第一季度的利潤增至32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22.4%至21億元。小米引以為傲的智能手機業務,在2019年第一季度給小米帶來270億人民幣收入,同比增長16.2%,售出2790萬部。

不難發現,小米通過財報遞交了一份合格成績單,財務指標良好、業務增長很快,可是資本並不買賬。

為何小米的財報與股價有如此大反差?

首先,主營業務過度依賴智能手機。

小米一再強調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從小米財報來看,其營收主要來自手機和智能硬件。如果僅靠手機和智能硬件,小米難以撐起如今2289億港元(截至6月10日收盤)市值。

小米一度被外界稱為“中國的蘋果”,雷軍也被米粉戲稱為“雷布斯”。

作為一家創立8年成功上市並在體量上躋身巨頭的公司,小米已經是個神話,而神話的維持是建立在小米生態圈的未來預期,及其可能帶來的營收上。

雷軍對外宣稱“過去小米的核心戰略是以手機為中心,今後是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然而,小米最新財報顯示,智能手機業務佔據小米營收依然高達61.7%,這樣的營收結構顯然還沒有實現預期。

其次,隨著行業發展觸頂,智能手機企業的廝殺日益激烈。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廠商中,作為第一梯隊的華為2019年繼續領跑,小米、OPPO、vivo競爭壓力不可小視。

此外,2017年智能手機市場開始增長乏力,在2018年出現拐點,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據IDC的數據,2018年全球手機市場首次出現銷量下滑,同時,2019年的全球手機出貨量將比去年進一步減少。

“小米在利用智能手機紅利以及移動互聯網紅利,奠定了自己的品牌,卻無法往高端攀升,而且自己的市場份額被vivo和OPPO等競爭對手蠶食。因此,市值的下跌也是不可避免的。”互聯網行業專家向遠之對《重慶商報》表示。

為應對這一形勢,小米進行一系列主動調整,包括髮布新品,試圖站穩中高端手機市場,拆分獨立子品牌紅米,今年5月發佈紅米旗下新產品Redmi Note 7等。

最後,股市整體低迷,小米股價或受其影響。

根據新浪財經報道,從去年港股出現一輪熊市開始,港股指數從最高點調整至今,約有20%的下跌幅度。另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9年1至5月,港股共有122家企業進行了股票回購,而去年同期的數據為94家。

IoT:小米的未來?

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IoT業務同比增長56.5%至120億人民幣。

今年年初,小米進行一系列調整,確立了“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正式對外公佈了手機和AIoT(AI+IoT)的戰略地位同等重要。

“手機+AIoT的雙引擎戰略,是小米未來五年的核心戰略。小米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IoT平臺已連接設備數超過1.71億臺。”小米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小米在IoT上的佈局能夠實現,那麼想象空間很大。在未來,智能手機和智能音箱就是家庭智能系統的核心,小米如果掌握了這個入口,並且不斷擴展硬件產品線以及家電合作方,那將會是很大的一塊蛋糕。”

目前,小米IoT設備連接數超過1.71億臺。據IDC數據,一季度小米腕上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全球第一。

據財報,小米一季度總收入為437.57億元,其中,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120.43億元,佔總營收27.5%。

另一方面,作為小米在智能家居的入口之一,小愛音箱也有不俗的表現。根據IDC數據,小米小愛智能音箱2019年出貨量為430萬臺,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三,緊追百度小度音箱和阿里巴巴天貓精靈。

“ 智能音箱在中國市場單季度突破1000萬臺銷量,說明其家庭普及率雖然不及智能手機,但是已經和PC、智能電視等產品相當,且未來可展望的空間將更大。”IDC中國助理副總裁王吉平認為。

營收增長、業績良好的小米,為什麼股價反而下跌?

小米戰略佈局IoT,並對這一市場寄予較高期待。“小米從2014年就已經就佈局生態鏈,這個戰略佈局從來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有了前期鋪墊,我們才能厚積薄發。” 小米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然而實際上,IoT這一市場已經巨頭雲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甚至老牌家電TCL紛紛宣佈入局。IoT未來將不會是藍海市場,巨頭間的廝殺或許不亞於智能手機市場。

“經過上市錘鍊,會使小米更堅韌。”雷軍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