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唐詩人許渾雖然名氣不大,但那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卻家喻戶曉。這首七律的頭兩句是“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許渾是在哪裡的高城發“萬里愁”的呢?這座城市大名鼎鼎,就是咸陽。證據呢?這首詩的標題就叫《咸陽城東樓》……

"

晚唐詩人許渾雖然名氣不大,但那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卻家喻戶曉。這首七律的頭兩句是“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許渾是在哪裡的高城發“萬里愁”的呢?這座城市大名鼎鼎,就是咸陽。證據呢?這首詩的標題就叫《咸陽城東樓》……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陝西省咸陽市,最為著名的一張歷史標籤,無疑是“秦都”。戰國時期,秦國曆代君主就是在咸陽發號施令,“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一統天下。

作為晚唐詩人,許渾看到了大唐帝國的腐朽與不堪,他自然會想到秦國時的咸陽。那時的咸陽,是何等的大氣磅礴,氣勢雄偉。許渾希望唐朝能像秦國那樣勵精圖治,重新收拾舊河山。

那麼,秦國為何要把都城放在咸陽?

由於史料的缺失,秦國早期的都城在何處,爭議較大。比如早期都城西犬丘(西垂)到底是不是秦國都城,學術界有不同意見。根據古人的說法,西犬丘的位置約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雖然有爭議,但秦國的地圖還是把西犬丘標註為秦國第一個都城。

"

晚唐詩人許渾雖然名氣不大,但那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卻家喻戶曉。這首七律的頭兩句是“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許渾是在哪裡的高城發“萬里愁”的呢?這座城市大名鼎鼎,就是咸陽。證據呢?這首詩的標題就叫《咸陽城東樓》……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陝西省咸陽市,最為著名的一張歷史標籤,無疑是“秦都”。戰國時期,秦國曆代君主就是在咸陽發號施令,“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一統天下。

作為晚唐詩人,許渾看到了大唐帝國的腐朽與不堪,他自然會想到秦國時的咸陽。那時的咸陽,是何等的大氣磅礴,氣勢雄偉。許渾希望唐朝能像秦國那樣勵精圖治,重新收拾舊河山。

那麼,秦國為何要把都城放在咸陽?

由於史料的缺失,秦國早期的都城在何處,爭議較大。比如早期都城西犬丘(西垂)到底是不是秦國都城,學術界有不同意見。根據古人的說法,西犬丘的位置約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雖然有爭議,但秦國的地圖還是把西犬丘標註為秦國第一個都城。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之後,秦國不斷東遷,而國君所居之地,一般也被視為秦都,比如汧渭之會(一說為今陝西寶雞市區,一說為今陝西眉縣附近,還有很多種說法),此時的秦國君主是秦文公。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秦寧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都遷到了平陽(陝西省寶雞市以東),也是地圖標註的秦國第二個國都。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都又遷至平陽西北不遠的雍(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為地圖上所標註第三個秦都。當時,晉國與楚國將秦國阻在關西(潼關以西),秦國地盤主要是狹長的關中地區。只不過由於晉、楚實力太強,秦國無法取向東向的巨大進展。秦國國都在雍三百多年,但遷都於雍,依然是秦國東向戰略的必然選擇。秦國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機會。

"

晚唐詩人許渾雖然名氣不大,但那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卻家喻戶曉。這首七律的頭兩句是“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許渾是在哪裡的高城發“萬里愁”的呢?這座城市大名鼎鼎,就是咸陽。證據呢?這首詩的標題就叫《咸陽城東樓》……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陝西省咸陽市,最為著名的一張歷史標籤,無疑是“秦都”。戰國時期,秦國曆代君主就是在咸陽發號施令,“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一統天下。

作為晚唐詩人,許渾看到了大唐帝國的腐朽與不堪,他自然會想到秦國時的咸陽。那時的咸陽,是何等的大氣磅礴,氣勢雄偉。許渾希望唐朝能像秦國那樣勵精圖治,重新收拾舊河山。

那麼,秦國為何要把都城放在咸陽?

由於史料的缺失,秦國早期的都城在何處,爭議較大。比如早期都城西犬丘(西垂)到底是不是秦國都城,學術界有不同意見。根據古人的說法,西犬丘的位置約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雖然有爭議,但秦國的地圖還是把西犬丘標註為秦國第一個都城。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之後,秦國不斷東遷,而國君所居之地,一般也被視為秦都,比如汧渭之會(一說為今陝西寶雞市區,一說為今陝西眉縣附近,還有很多種說法),此時的秦國君主是秦文公。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秦寧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都遷到了平陽(陝西省寶雞市以東),也是地圖標註的秦國第二個國都。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都又遷至平陽西北不遠的雍(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為地圖上所標註第三個秦都。當時,晉國與楚國將秦國阻在關西(潼關以西),秦國地盤主要是狹長的關中地區。只不過由於晉、楚實力太強,秦國無法取向東向的巨大進展。秦國國都在雍三百多年,但遷都於雍,依然是秦國東向戰略的必然選擇。秦國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機會。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機會果然來了,趙、魏、韓三家分晉,雖然魏國實力很強,但以秦國的實力是可以與魏國抗衡的。公元前419年,秦靈公將國都從雍遷到了東邊的涇陽(今陝西涇陽)。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到,雍距離涇陽150公里左右,而涇陽距離魏國的河西(今陝西韓城、大荔一帶)不過一百公里左右。這次遷都,雖然有秦靈公想擺脫雍的守舊勢力的糾纏,但東向之意非常明顯。

涇陽位於渭水以北、涇水以東,北有北山,南有秦嶺,地理優勢明顯。不過,由於魏國有名將吳起,尤其是公元前389年,魏軍大破秦軍50萬,秦國遷都的優勢並沒有顯現出來。秦國的戰略依然還是那個可怕的字——等,需要等多久就等多久!

"

晚唐詩人許渾雖然名氣不大,但那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卻家喻戶曉。這首七律的頭兩句是“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許渾是在哪裡的高城發“萬里愁”的呢?這座城市大名鼎鼎,就是咸陽。證據呢?這首詩的標題就叫《咸陽城東樓》……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陝西省咸陽市,最為著名的一張歷史標籤,無疑是“秦都”。戰國時期,秦國曆代君主就是在咸陽發號施令,“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一統天下。

作為晚唐詩人,許渾看到了大唐帝國的腐朽與不堪,他自然會想到秦國時的咸陽。那時的咸陽,是何等的大氣磅礴,氣勢雄偉。許渾希望唐朝能像秦國那樣勵精圖治,重新收拾舊河山。

那麼,秦國為何要把都城放在咸陽?

由於史料的缺失,秦國早期的都城在何處,爭議較大。比如早期都城西犬丘(西垂)到底是不是秦國都城,學術界有不同意見。根據古人的說法,西犬丘的位置約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雖然有爭議,但秦國的地圖還是把西犬丘標註為秦國第一個都城。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之後,秦國不斷東遷,而國君所居之地,一般也被視為秦都,比如汧渭之會(一說為今陝西寶雞市區,一說為今陝西眉縣附近,還有很多種說法),此時的秦國君主是秦文公。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秦寧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都遷到了平陽(陝西省寶雞市以東),也是地圖標註的秦國第二個國都。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都又遷至平陽西北不遠的雍(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為地圖上所標註第三個秦都。當時,晉國與楚國將秦國阻在關西(潼關以西),秦國地盤主要是狹長的關中地區。只不過由於晉、楚實力太強,秦國無法取向東向的巨大進展。秦國國都在雍三百多年,但遷都於雍,依然是秦國東向戰略的必然選擇。秦國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機會。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機會果然來了,趙、魏、韓三家分晉,雖然魏國實力很強,但以秦國的實力是可以與魏國抗衡的。公元前419年,秦靈公將國都從雍遷到了東邊的涇陽(今陝西涇陽)。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到,雍距離涇陽150公里左右,而涇陽距離魏國的河西(今陝西韓城、大荔一帶)不過一百公里左右。這次遷都,雖然有秦靈公想擺脫雍的守舊勢力的糾纏,但東向之意非常明顯。

涇陽位於渭水以北、涇水以東,北有北山,南有秦嶺,地理優勢明顯。不過,由於魏國有名將吳起,尤其是公元前389年,魏軍大破秦軍50萬,秦國遷都的優勢並沒有顯現出來。秦國的戰略依然還是那個可怕的字——等,需要等多久就等多久!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之後,趙國與魏國翻臉,再加上魏國的精力明顯放在東線(齊、趙),秦國不但防禦壓力下降,還有機會東向。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再次將國都東遷,新都是櫟陽,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櫟陽鎮。櫟陽位於涇陽以東約30公里,地理上距離不算太長,但這次遷都,給秦國主要帶來了心理上的影響。公元前340年,秦將商鞅大破魏將公子昂。魏國招架不住,決定把河西之地讓與秦國,魏國遷都大梁(河南開封)。不過,秦國真正得到河西之地,是在公元前330年。而早在公元前350年,秦國又一次遷都,新都是咸陽。

"

晚唐詩人許渾雖然名氣不大,但那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卻家喻戶曉。這首七律的頭兩句是“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許渾是在哪裡的高城發“萬里愁”的呢?這座城市大名鼎鼎,就是咸陽。證據呢?這首詩的標題就叫《咸陽城東樓》……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陝西省咸陽市,最為著名的一張歷史標籤,無疑是“秦都”。戰國時期,秦國曆代君主就是在咸陽發號施令,“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一統天下。

作為晚唐詩人,許渾看到了大唐帝國的腐朽與不堪,他自然會想到秦國時的咸陽。那時的咸陽,是何等的大氣磅礴,氣勢雄偉。許渾希望唐朝能像秦國那樣勵精圖治,重新收拾舊河山。

那麼,秦國為何要把都城放在咸陽?

由於史料的缺失,秦國早期的都城在何處,爭議較大。比如早期都城西犬丘(西垂)到底是不是秦國都城,學術界有不同意見。根據古人的說法,西犬丘的位置約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雖然有爭議,但秦國的地圖還是把西犬丘標註為秦國第一個都城。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之後,秦國不斷東遷,而國君所居之地,一般也被視為秦都,比如汧渭之會(一說為今陝西寶雞市區,一說為今陝西眉縣附近,還有很多種說法),此時的秦國君主是秦文公。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秦寧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都遷到了平陽(陝西省寶雞市以東),也是地圖標註的秦國第二個國都。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都又遷至平陽西北不遠的雍(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為地圖上所標註第三個秦都。當時,晉國與楚國將秦國阻在關西(潼關以西),秦國地盤主要是狹長的關中地區。只不過由於晉、楚實力太強,秦國無法取向東向的巨大進展。秦國國都在雍三百多年,但遷都於雍,依然是秦國東向戰略的必然選擇。秦國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機會。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機會果然來了,趙、魏、韓三家分晉,雖然魏國實力很強,但以秦國的實力是可以與魏國抗衡的。公元前419年,秦靈公將國都從雍遷到了東邊的涇陽(今陝西涇陽)。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到,雍距離涇陽150公里左右,而涇陽距離魏國的河西(今陝西韓城、大荔一帶)不過一百公里左右。這次遷都,雖然有秦靈公想擺脫雍的守舊勢力的糾纏,但東向之意非常明顯。

涇陽位於渭水以北、涇水以東,北有北山,南有秦嶺,地理優勢明顯。不過,由於魏國有名將吳起,尤其是公元前389年,魏軍大破秦軍50萬,秦國遷都的優勢並沒有顯現出來。秦國的戰略依然還是那個可怕的字——等,需要等多久就等多久!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之後,趙國與魏國翻臉,再加上魏國的精力明顯放在東線(齊、趙),秦國不但防禦壓力下降,還有機會東向。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再次將國都東遷,新都是櫟陽,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櫟陽鎮。櫟陽位於涇陽以東約30公里,地理上距離不算太長,但這次遷都,給秦國主要帶來了心理上的影響。公元前340年,秦將商鞅大破魏將公子昂。魏國招架不住,決定把河西之地讓與秦國,魏國遷都大梁(河南開封)。不過,秦國真正得到河西之地,是在公元前330年。而早在公元前350年,秦國又一次遷都,新都是咸陽。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為什麼叫咸陽呢?古人定地名,有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山之南、水之北稱為“陽”。而咸陽地位於渭水之北,又位於九嵕(“嵕”讀“宗”)山之南,山水都是“陽”,所以叫咸陽。“鹹”的意思是“都(dou)、皆”。

營建新都咸陽,是商鞅向秦孝公嬴渠樑提出來的,時間是公元前350年,孝公即位第12年。值得注意的是,咸陽位於櫟陽以西約30公里,舊都涇陽正南不遠處。遷都咸陽,主要有幾個考慮:一、秦國規模越來越大,櫟陽城小,不足以容納更多的人口,以及國君對宮室的需求。咸陽位於關中中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遷都的合適所在。二、秦國已攻下河西之地,整個關中都可以解除來自東方的軍事威脅。當然,都城往西遷,也是在萬一有敵軍從東線攻秦的情況下,爭取到戰略空間和時間。

"

晚唐詩人許渾雖然名氣不大,但那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卻家喻戶曉。這首七律的頭兩句是“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許渾是在哪裡的高城發“萬里愁”的呢?這座城市大名鼎鼎,就是咸陽。證據呢?這首詩的標題就叫《咸陽城東樓》……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陝西省咸陽市,最為著名的一張歷史標籤,無疑是“秦都”。戰國時期,秦國曆代君主就是在咸陽發號施令,“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一統天下。

作為晚唐詩人,許渾看到了大唐帝國的腐朽與不堪,他自然會想到秦國時的咸陽。那時的咸陽,是何等的大氣磅礴,氣勢雄偉。許渾希望唐朝能像秦國那樣勵精圖治,重新收拾舊河山。

那麼,秦國為何要把都城放在咸陽?

由於史料的缺失,秦國早期的都城在何處,爭議較大。比如早期都城西犬丘(西垂)到底是不是秦國都城,學術界有不同意見。根據古人的說法,西犬丘的位置約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雖然有爭議,但秦國的地圖還是把西犬丘標註為秦國第一個都城。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之後,秦國不斷東遷,而國君所居之地,一般也被視為秦都,比如汧渭之會(一說為今陝西寶雞市區,一說為今陝西眉縣附近,還有很多種說法),此時的秦國君主是秦文公。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秦寧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都遷到了平陽(陝西省寶雞市以東),也是地圖標註的秦國第二個國都。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都又遷至平陽西北不遠的雍(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為地圖上所標註第三個秦都。當時,晉國與楚國將秦國阻在關西(潼關以西),秦國地盤主要是狹長的關中地區。只不過由於晉、楚實力太強,秦國無法取向東向的巨大進展。秦國國都在雍三百多年,但遷都於雍,依然是秦國東向戰略的必然選擇。秦國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機會。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機會果然來了,趙、魏、韓三家分晉,雖然魏國實力很強,但以秦國的實力是可以與魏國抗衡的。公元前419年,秦靈公將國都從雍遷到了東邊的涇陽(今陝西涇陽)。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到,雍距離涇陽150公里左右,而涇陽距離魏國的河西(今陝西韓城、大荔一帶)不過一百公里左右。這次遷都,雖然有秦靈公想擺脫雍的守舊勢力的糾纏,但東向之意非常明顯。

涇陽位於渭水以北、涇水以東,北有北山,南有秦嶺,地理優勢明顯。不過,由於魏國有名將吳起,尤其是公元前389年,魏軍大破秦軍50萬,秦國遷都的優勢並沒有顯現出來。秦國的戰略依然還是那個可怕的字——等,需要等多久就等多久!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之後,趙國與魏國翻臉,再加上魏國的精力明顯放在東線(齊、趙),秦國不但防禦壓力下降,還有機會東向。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再次將國都東遷,新都是櫟陽,也就是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櫟陽鎮。櫟陽位於涇陽以東約30公里,地理上距離不算太長,但這次遷都,給秦國主要帶來了心理上的影響。公元前340年,秦將商鞅大破魏將公子昂。魏國招架不住,決定把河西之地讓與秦國,魏國遷都大梁(河南開封)。不過,秦國真正得到河西之地,是在公元前330年。而早在公元前350年,秦國又一次遷都,新都是咸陽。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為什麼叫咸陽呢?古人定地名,有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山之南、水之北稱為“陽”。而咸陽地位於渭水之北,又位於九嵕(“嵕”讀“宗”)山之南,山水都是“陽”,所以叫咸陽。“鹹”的意思是“都(dou)、皆”。

營建新都咸陽,是商鞅向秦孝公嬴渠樑提出來的,時間是公元前350年,孝公即位第12年。值得注意的是,咸陽位於櫟陽以西約30公里,舊都涇陽正南不遠處。遷都咸陽,主要有幾個考慮:一、秦國規模越來越大,櫟陽城小,不足以容納更多的人口,以及國君對宮室的需求。咸陽位於關中中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遷都的合適所在。二、秦國已攻下河西之地,整個關中都可以解除來自東方的軍事威脅。當然,都城往西遷,也是在萬一有敵軍從東線攻秦的情況下,爭取到戰略空間和時間。

秦國為何要遷都咸陽?

秦定都咸陽,還有一個好處,距離西南的蜀國更近了。秦國雖強,但與東方諸侯的優勢並不太明顯。秦國要壯大,非取蜀不可。定都於咸陽,方便取蜀。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納司馬錯之議,出兵滅了蜀國。取蜀之後,秦國有了巨大的後方補給基地,綜合實力遠在六國之上,為日後的秦滅六國統一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秦收天下,咸陽為天下之中。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