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

古人常言道:“萬兩黃金容易得,天下知己最難求。”意思是說黃金雖貴,萬兩也容易得到;而友誼比黃金更可貴,真正的知己好友一個也難以尋求。譬如像春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膠漆之交,都是從古至今流傳的著名的知己故事。可歷史也往往不盡如人意,有些人不僅是知己,而且還是亂世中拼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

秦末漢初時期,漢王劉邦和霸王項羽他們既是結義兄弟,又是生死大敵。面對強秦時,兩人起兵江淮並肩作戰共抗暴秦,終將大秦王朝推向滅亡。分封為王時,兩人為爭奪天下兵戎相見,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楚漢爭雄戰爭。然而,當其中一人死去後,曾經的恩怨往往會煙消雲散,戰場下他們還是兄弟。面對項羽死後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

古人常言道:“萬兩黃金容易得,天下知己最難求。”意思是說黃金雖貴,萬兩也容易得到;而友誼比黃金更可貴,真正的知己好友一個也難以尋求。譬如像春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膠漆之交,都是從古至今流傳的著名的知己故事。可歷史也往往不盡如人意,有些人不僅是知己,而且還是亂世中拼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

秦末漢初時期,漢王劉邦和霸王項羽他們既是結義兄弟,又是生死大敵。面對強秦時,兩人起兵江淮並肩作戰共抗暴秦,終將大秦王朝推向滅亡。分封為王時,兩人為爭奪天下兵戎相見,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楚漢爭雄戰爭。然而,當其中一人死去後,曾經的恩怨往往會煙消雲散,戰場下他們還是兄弟。面對項羽死後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回顧西楚霸王項羽一生所幹過的仗,鉅鹿一役,破釜沉舟,讓其名聲大噪。在戰場上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大戰秦帝國合計四十萬人的長城軍團(王離部)和關中軍團(章邯部),先是擊退章邯所部,奪佔糧道,再一舉殲滅的王離軍團近二十萬人。就這樣一支橫掃六國、驅逐匈奴的秦軍最菁華部隊的覆滅,也令當時作壁上觀的數十萬諸侯聯軍,人人膽戰心驚,戰後更是俯首臣服,共同舉薦項羽為聯軍主帥,即四十萬聯軍的“諸侯上將軍”。

據太史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可見當時,項羽一戰成名在諸侯聯軍心目中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項羽又統帥各路諸侯乘勝追擊,又歷時半年,秦軍多次被項羽打敗,終迫降章邯軍團的20萬秦軍。公元前206年,僅起兵三年的項羽就殲滅了秦軍全部主力,令秦帝國徹底覆亡。

"

古人常言道:“萬兩黃金容易得,天下知己最難求。”意思是說黃金雖貴,萬兩也容易得到;而友誼比黃金更可貴,真正的知己好友一個也難以尋求。譬如像春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膠漆之交,都是從古至今流傳的著名的知己故事。可歷史也往往不盡如人意,有些人不僅是知己,而且還是亂世中拼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

秦末漢初時期,漢王劉邦和霸王項羽他們既是結義兄弟,又是生死大敵。面對強秦時,兩人起兵江淮並肩作戰共抗暴秦,終將大秦王朝推向滅亡。分封為王時,兩人為爭奪天下兵戎相見,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楚漢爭雄戰爭。然而,當其中一人死去後,曾經的恩怨往往會煙消雲散,戰場下他們還是兄弟。面對項羽死後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回顧西楚霸王項羽一生所幹過的仗,鉅鹿一役,破釜沉舟,讓其名聲大噪。在戰場上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大戰秦帝國合計四十萬人的長城軍團(王離部)和關中軍團(章邯部),先是擊退章邯所部,奪佔糧道,再一舉殲滅的王離軍團近二十萬人。就這樣一支橫掃六國、驅逐匈奴的秦軍最菁華部隊的覆滅,也令當時作壁上觀的數十萬諸侯聯軍,人人膽戰心驚,戰後更是俯首臣服,共同舉薦項羽為聯軍主帥,即四十萬聯軍的“諸侯上將軍”。

據太史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可見當時,項羽一戰成名在諸侯聯軍心目中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項羽又統帥各路諸侯乘勝追擊,又歷時半年,秦軍多次被項羽打敗,終迫降章邯軍團的20萬秦軍。公元前206年,僅起兵三年的項羽就殲滅了秦軍全部主力,令秦帝國徹底覆亡。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經鉅鹿之戰一舉殲滅秦軍主力40餘萬,西楚霸王也迎來自己人生高峰。項羽自恃功勞最大,又取得了諸侯聯軍上將軍的地位,統帥各路諸侯實力雄厚。遂自行分封天下,按照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之約,劉邦欲封為關中王。然而謀士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故將其改封荒無人煙的漢中,引起劉邦不滿。與此同時,項羽又三分齊地亦引得田榮十分不滿,而原趙國大將軍陳餘自認為與張耳功等同,只是列侯食三縣亦非常不滿。

所以,分封不均的後果是人心不平,天下立馬大亂。漢二年(前205年),劉邦趁著項羽不注意起兵造反,從而正式拉開了四年楚漢戰爭的序幕。起初,劉邦打著為義帝報仇討伐項羽,又乘霸王項羽深陷於齊國平叛無力抽身的機會,一舉攻佔西楚都彭城。可後續的發展並不盡人意,勝利並沒有持續多久。項羽在面對後方失守,兩線作戰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急率輕騎兵三萬回襲彭城,趁聯軍無備大破彭城,驚慌失措的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

"

古人常言道:“萬兩黃金容易得,天下知己最難求。”意思是說黃金雖貴,萬兩也容易得到;而友誼比黃金更可貴,真正的知己好友一個也難以尋求。譬如像春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膠漆之交,都是從古至今流傳的著名的知己故事。可歷史也往往不盡如人意,有些人不僅是知己,而且還是亂世中拼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

秦末漢初時期,漢王劉邦和霸王項羽他們既是結義兄弟,又是生死大敵。面對強秦時,兩人起兵江淮並肩作戰共抗暴秦,終將大秦王朝推向滅亡。分封為王時,兩人為爭奪天下兵戎相見,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楚漢爭雄戰爭。然而,當其中一人死去後,曾經的恩怨往往會煙消雲散,戰場下他們還是兄弟。面對項羽死後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回顧西楚霸王項羽一生所幹過的仗,鉅鹿一役,破釜沉舟,讓其名聲大噪。在戰場上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大戰秦帝國合計四十萬人的長城軍團(王離部)和關中軍團(章邯部),先是擊退章邯所部,奪佔糧道,再一舉殲滅的王離軍團近二十萬人。就這樣一支橫掃六國、驅逐匈奴的秦軍最菁華部隊的覆滅,也令當時作壁上觀的數十萬諸侯聯軍,人人膽戰心驚,戰後更是俯首臣服,共同舉薦項羽為聯軍主帥,即四十萬聯軍的“諸侯上將軍”。

據太史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可見當時,項羽一戰成名在諸侯聯軍心目中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項羽又統帥各路諸侯乘勝追擊,又歷時半年,秦軍多次被項羽打敗,終迫降章邯軍團的20萬秦軍。公元前206年,僅起兵三年的項羽就殲滅了秦軍全部主力,令秦帝國徹底覆亡。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經鉅鹿之戰一舉殲滅秦軍主力40餘萬,西楚霸王也迎來自己人生高峰。項羽自恃功勞最大,又取得了諸侯聯軍上將軍的地位,統帥各路諸侯實力雄厚。遂自行分封天下,按照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之約,劉邦欲封為關中王。然而謀士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故將其改封荒無人煙的漢中,引起劉邦不滿。與此同時,項羽又三分齊地亦引得田榮十分不滿,而原趙國大將軍陳餘自認為與張耳功等同,只是列侯食三縣亦非常不滿。

所以,分封不均的後果是人心不平,天下立馬大亂。漢二年(前205年),劉邦趁著項羽不注意起兵造反,從而正式拉開了四年楚漢戰爭的序幕。起初,劉邦打著為義帝報仇討伐項羽,又乘霸王項羽深陷於齊國平叛無力抽身的機會,一舉攻佔西楚都彭城。可後續的發展並不盡人意,勝利並沒有持續多久。項羽在面對後方失守,兩線作戰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急率輕騎兵三萬回襲彭城,趁聯軍無備大破彭城,驚慌失措的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自彭城之戰後,可以說漢王劉邦再也不敢小覷項羽實力,以致在垓下之戰中面對疲憊的楚軍,劉邦也是隻能築起高壘,等待韓信和彭越的援軍才敢出擊。而縱觀楚漢爭雄的四年間,無論劉邦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與項羽的交戰,劉邦都沒有贏過哪怕一場。但最終的結果卻很意外,劉邦雖然一直屢敗,但他的隊伍卻越來越壯大,支持他的人也越來越多。終在公元前202年,集合七十萬大軍於垓下一舉擊敗了霸王。

當時,項羽孤立無援,軍糧極度匱乏,彭城也被漢軍灌嬰拿下。無奈之下,項羽簽下了城下之盟,楚漢規定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井水無犯。然而,後來劉邦在其謀士張良的勸諫下,獨自撕毀鴻溝和約乘勝追擊。《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隨後漢王劉邦以封地的名義將彭越和韓信招來,展開決戰,終大敗楚軍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霸王別姬後,只率八百人突圍而出。

"

古人常言道:“萬兩黃金容易得,天下知己最難求。”意思是說黃金雖貴,萬兩也容易得到;而友誼比黃金更可貴,真正的知己好友一個也難以尋求。譬如像春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膠漆之交,都是從古至今流傳的著名的知己故事。可歷史也往往不盡如人意,有些人不僅是知己,而且還是亂世中拼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

秦末漢初時期,漢王劉邦和霸王項羽他們既是結義兄弟,又是生死大敵。面對強秦時,兩人起兵江淮並肩作戰共抗暴秦,終將大秦王朝推向滅亡。分封為王時,兩人為爭奪天下兵戎相見,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楚漢爭雄戰爭。然而,當其中一人死去後,曾經的恩怨往往會煙消雲散,戰場下他們還是兄弟。面對項羽死後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回顧西楚霸王項羽一生所幹過的仗,鉅鹿一役,破釜沉舟,讓其名聲大噪。在戰場上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大戰秦帝國合計四十萬人的長城軍團(王離部)和關中軍團(章邯部),先是擊退章邯所部,奪佔糧道,再一舉殲滅的王離軍團近二十萬人。就這樣一支橫掃六國、驅逐匈奴的秦軍最菁華部隊的覆滅,也令當時作壁上觀的數十萬諸侯聯軍,人人膽戰心驚,戰後更是俯首臣服,共同舉薦項羽為聯軍主帥,即四十萬聯軍的“諸侯上將軍”。

據太史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可見當時,項羽一戰成名在諸侯聯軍心目中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項羽又統帥各路諸侯乘勝追擊,又歷時半年,秦軍多次被項羽打敗,終迫降章邯軍團的20萬秦軍。公元前206年,僅起兵三年的項羽就殲滅了秦軍全部主力,令秦帝國徹底覆亡。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經鉅鹿之戰一舉殲滅秦軍主力40餘萬,西楚霸王也迎來自己人生高峰。項羽自恃功勞最大,又取得了諸侯聯軍上將軍的地位,統帥各路諸侯實力雄厚。遂自行分封天下,按照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之約,劉邦欲封為關中王。然而謀士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故將其改封荒無人煙的漢中,引起劉邦不滿。與此同時,項羽又三分齊地亦引得田榮十分不滿,而原趙國大將軍陳餘自認為與張耳功等同,只是列侯食三縣亦非常不滿。

所以,分封不均的後果是人心不平,天下立馬大亂。漢二年(前205年),劉邦趁著項羽不注意起兵造反,從而正式拉開了四年楚漢戰爭的序幕。起初,劉邦打著為義帝報仇討伐項羽,又乘霸王項羽深陷於齊國平叛無力抽身的機會,一舉攻佔西楚都彭城。可後續的發展並不盡人意,勝利並沒有持續多久。項羽在面對後方失守,兩線作戰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急率輕騎兵三萬回襲彭城,趁聯軍無備大破彭城,驚慌失措的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自彭城之戰後,可以說漢王劉邦再也不敢小覷項羽實力,以致在垓下之戰中面對疲憊的楚軍,劉邦也是隻能築起高壘,等待韓信和彭越的援軍才敢出擊。而縱觀楚漢爭雄的四年間,無論劉邦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與項羽的交戰,劉邦都沒有贏過哪怕一場。但最終的結果卻很意外,劉邦雖然一直屢敗,但他的隊伍卻越來越壯大,支持他的人也越來越多。終在公元前202年,集合七十萬大軍於垓下一舉擊敗了霸王。

當時,項羽孤立無援,軍糧極度匱乏,彭城也被漢軍灌嬰拿下。無奈之下,項羽簽下了城下之盟,楚漢規定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井水無犯。然而,後來劉邦在其謀士張良的勸諫下,獨自撕毀鴻溝和約乘勝追擊。《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隨後漢王劉邦以封地的名義將彭越和韓信招來,展開決戰,終大敗楚軍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霸王別姬後,只率八百人突圍而出。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突破重圍後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卻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下馬再戰漢軍,一口氣又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從此英雄謝幕,這年項羽才31歲。

項羽雖是自刎而死,但是死後他的屍體被漢軍當成了寶貝,因為劉邦下令,只要能拿到他的屍塊,就會被封為萬戶侯,而且還有豐厚的獎金。在這種大獎的誘惑下,那些九死一生的士兵怎能不垂涎項羽的屍體呢。結果士兵互相踐踏爭搶項王的軀體,由於相爭而被殺死的有幾十人。《史記》記載:“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後,郎中騎將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爭得一個肢體。五人搶奪項羽的屍身後,皆被劉邦封為侯爵。

"

古人常言道:“萬兩黃金容易得,天下知己最難求。”意思是說黃金雖貴,萬兩也容易得到;而友誼比黃金更可貴,真正的知己好友一個也難以尋求。譬如像春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膠漆之交,都是從古至今流傳的著名的知己故事。可歷史也往往不盡如人意,有些人不僅是知己,而且還是亂世中拼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

秦末漢初時期,漢王劉邦和霸王項羽他們既是結義兄弟,又是生死大敵。面對強秦時,兩人起兵江淮並肩作戰共抗暴秦,終將大秦王朝推向滅亡。分封為王時,兩人為爭奪天下兵戎相見,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楚漢爭雄戰爭。然而,當其中一人死去後,曾經的恩怨往往會煙消雲散,戰場下他們還是兄弟。面對項羽死後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回顧西楚霸王項羽一生所幹過的仗,鉅鹿一役,破釜沉舟,讓其名聲大噪。在戰場上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大戰秦帝國合計四十萬人的長城軍團(王離部)和關中軍團(章邯部),先是擊退章邯所部,奪佔糧道,再一舉殲滅的王離軍團近二十萬人。就這樣一支橫掃六國、驅逐匈奴的秦軍最菁華部隊的覆滅,也令當時作壁上觀的數十萬諸侯聯軍,人人膽戰心驚,戰後更是俯首臣服,共同舉薦項羽為聯軍主帥,即四十萬聯軍的“諸侯上將軍”。

據太史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可見當時,項羽一戰成名在諸侯聯軍心目中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項羽又統帥各路諸侯乘勝追擊,又歷時半年,秦軍多次被項羽打敗,終迫降章邯軍團的20萬秦軍。公元前206年,僅起兵三年的項羽就殲滅了秦軍全部主力,令秦帝國徹底覆亡。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經鉅鹿之戰一舉殲滅秦軍主力40餘萬,西楚霸王也迎來自己人生高峰。項羽自恃功勞最大,又取得了諸侯聯軍上將軍的地位,統帥各路諸侯實力雄厚。遂自行分封天下,按照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之約,劉邦欲封為關中王。然而謀士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故將其改封荒無人煙的漢中,引起劉邦不滿。與此同時,項羽又三分齊地亦引得田榮十分不滿,而原趙國大將軍陳餘自認為與張耳功等同,只是列侯食三縣亦非常不滿。

所以,分封不均的後果是人心不平,天下立馬大亂。漢二年(前205年),劉邦趁著項羽不注意起兵造反,從而正式拉開了四年楚漢戰爭的序幕。起初,劉邦打著為義帝報仇討伐項羽,又乘霸王項羽深陷於齊國平叛無力抽身的機會,一舉攻佔西楚都彭城。可後續的發展並不盡人意,勝利並沒有持續多久。項羽在面對後方失守,兩線作戰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急率輕騎兵三萬回襲彭城,趁聯軍無備大破彭城,驚慌失措的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自彭城之戰後,可以說漢王劉邦再也不敢小覷項羽實力,以致在垓下之戰中面對疲憊的楚軍,劉邦也是隻能築起高壘,等待韓信和彭越的援軍才敢出擊。而縱觀楚漢爭雄的四年間,無論劉邦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與項羽的交戰,劉邦都沒有贏過哪怕一場。但最終的結果卻很意外,劉邦雖然一直屢敗,但他的隊伍卻越來越壯大,支持他的人也越來越多。終在公元前202年,集合七十萬大軍於垓下一舉擊敗了霸王。

當時,項羽孤立無援,軍糧極度匱乏,彭城也被漢軍灌嬰拿下。無奈之下,項羽簽下了城下之盟,楚漢規定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井水無犯。然而,後來劉邦在其謀士張良的勸諫下,獨自撕毀鴻溝和約乘勝追擊。《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隨後漢王劉邦以封地的名義將彭越和韓信招來,展開決戰,終大敗楚軍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霸王別姬後,只率八百人突圍而出。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突破重圍後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卻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下馬再戰漢軍,一口氣又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從此英雄謝幕,這年項羽才31歲。

項羽雖是自刎而死,但是死後他的屍體被漢軍當成了寶貝,因為劉邦下令,只要能拿到他的屍塊,就會被封為萬戶侯,而且還有豐厚的獎金。在這種大獎的誘惑下,那些九死一生的士兵怎能不垂涎項羽的屍體呢。結果士兵互相踐踏爭搶項王的軀體,由於相爭而被殺死的有幾十人。《史記》記載:“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後,郎中騎將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爭得一個肢體。五人搶奪項羽的屍身後,皆被劉邦封為侯爵。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死後,楚地的項羽士兵都已歸從,唯獨魯地的沒有投降。於是劉邦重兵包圍想要屠戮魯城,但考慮到魯地百姓恪守禮義,為君主守節不惜一死,於是就把項羽的頭在魯地示眾,結果“魯父兄乃降”。當初,楚懷王封項羽為魯公,等他死後,魯國又最後投降,或許這是冥冥中自有定數。最後劉邦將其安葬在魯地,史載:“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項羽死後,劉邦應該彈冠相慶才對,為何又流露傷痛之情呢?對劉邦此舉,後人歷來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是真情流露,有人則說是政治作秀而已。但我們仔細回眸歷史發現,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或許真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當初,同時受名懷王,聯手抗秦,戰無不克,是有兄弟名分的。一句:“帝與羽俱起布衣,受命懷王,約為兄弟”,道出了二人非同一般的情誼。

後來,劉邦父親被捉時,項羽為了逼迫劉邦投降,架了一口鍋準備煮了劉太公。劉邦緊急關頭又打出感情牌,舉重若輕地說道:“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羹。”當然,這種名分對於項羽來說更為珍貴,因為他“約為兄弟”屢屢放過劉邦,甚至在最為關鍵的鴻門宴上也放他而去,反受其殃。

"

古人常言道:“萬兩黃金容易得,天下知己最難求。”意思是說黃金雖貴,萬兩也容易得到;而友誼比黃金更可貴,真正的知己好友一個也難以尋求。譬如像春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膠漆之交,都是從古至今流傳的著名的知己故事。可歷史也往往不盡如人意,有些人不僅是知己,而且還是亂世中拼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

秦末漢初時期,漢王劉邦和霸王項羽他們既是結義兄弟,又是生死大敵。面對強秦時,兩人起兵江淮並肩作戰共抗暴秦,終將大秦王朝推向滅亡。分封為王時,兩人為爭奪天下兵戎相見,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楚漢爭雄戰爭。然而,當其中一人死去後,曾經的恩怨往往會煙消雲散,戰場下他們還是兄弟。面對項羽死後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回顧西楚霸王項羽一生所幹過的仗,鉅鹿一役,破釜沉舟,讓其名聲大噪。在戰場上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大戰秦帝國合計四十萬人的長城軍團(王離部)和關中軍團(章邯部),先是擊退章邯所部,奪佔糧道,再一舉殲滅的王離軍團近二十萬人。就這樣一支橫掃六國、驅逐匈奴的秦軍最菁華部隊的覆滅,也令當時作壁上觀的數十萬諸侯聯軍,人人膽戰心驚,戰後更是俯首臣服,共同舉薦項羽為聯軍主帥,即四十萬聯軍的“諸侯上將軍”。

據太史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可見當時,項羽一戰成名在諸侯聯軍心目中的影響力有多大。隨後項羽又統帥各路諸侯乘勝追擊,又歷時半年,秦軍多次被項羽打敗,終迫降章邯軍團的20萬秦軍。公元前206年,僅起兵三年的項羽就殲滅了秦軍全部主力,令秦帝國徹底覆亡。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經鉅鹿之戰一舉殲滅秦軍主力40餘萬,西楚霸王也迎來自己人生高峰。項羽自恃功勞最大,又取得了諸侯聯軍上將軍的地位,統帥各路諸侯實力雄厚。遂自行分封天下,按照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之約,劉邦欲封為關中王。然而謀士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故將其改封荒無人煙的漢中,引起劉邦不滿。與此同時,項羽又三分齊地亦引得田榮十分不滿,而原趙國大將軍陳餘自認為與張耳功等同,只是列侯食三縣亦非常不滿。

所以,分封不均的後果是人心不平,天下立馬大亂。漢二年(前205年),劉邦趁著項羽不注意起兵造反,從而正式拉開了四年楚漢戰爭的序幕。起初,劉邦打著為義帝報仇討伐項羽,又乘霸王項羽深陷於齊國平叛無力抽身的機會,一舉攻佔西楚都彭城。可後續的發展並不盡人意,勝利並沒有持續多久。項羽在面對後方失守,兩線作戰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急率輕騎兵三萬回襲彭城,趁聯軍無備大破彭城,驚慌失措的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自彭城之戰後,可以說漢王劉邦再也不敢小覷項羽實力,以致在垓下之戰中面對疲憊的楚軍,劉邦也是隻能築起高壘,等待韓信和彭越的援軍才敢出擊。而縱觀楚漢爭雄的四年間,無論劉邦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與項羽的交戰,劉邦都沒有贏過哪怕一場。但最終的結果卻很意外,劉邦雖然一直屢敗,但他的隊伍卻越來越壯大,支持他的人也越來越多。終在公元前202年,集合七十萬大軍於垓下一舉擊敗了霸王。

當時,項羽孤立無援,軍糧極度匱乏,彭城也被漢軍灌嬰拿下。無奈之下,項羽簽下了城下之盟,楚漢規定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井水無犯。然而,後來劉邦在其謀士張良的勸諫下,獨自撕毀鴻溝和約乘勝追擊。《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隨後漢王劉邦以封地的名義將彭越和韓信招來,展開決戰,終大敗楚軍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霸王別姬後,只率八百人突圍而出。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突破重圍後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卻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下馬再戰漢軍,一口氣又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從此英雄謝幕,這年項羽才31歲。

項羽雖是自刎而死,但是死後他的屍體被漢軍當成了寶貝,因為劉邦下令,只要能拿到他的屍塊,就會被封為萬戶侯,而且還有豐厚的獎金。在這種大獎的誘惑下,那些九死一生的士兵怎能不垂涎項羽的屍體呢。結果士兵互相踐踏爭搶項王的軀體,由於相爭而被殺死的有幾十人。《史記》記載:“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後,郎中騎將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爭得一個肢體。五人搶奪項羽的屍身後,皆被劉邦封為侯爵。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項羽死後,楚地的項羽士兵都已歸從,唯獨魯地的沒有投降。於是劉邦重兵包圍想要屠戮魯城,但考慮到魯地百姓恪守禮義,為君主守節不惜一死,於是就把項羽的頭在魯地示眾,結果“魯父兄乃降”。當初,楚懷王封項羽為魯公,等他死後,魯國又最後投降,或許這是冥冥中自有定數。最後劉邦將其安葬在魯地,史載:“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項羽死後,劉邦應該彈冠相慶才對,為何又流露傷痛之情呢?對劉邦此舉,後人歷來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是真情流露,有人則說是政治作秀而已。但我們仔細回眸歷史發現,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或許真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當初,同時受名懷王,聯手抗秦,戰無不克,是有兄弟名分的。一句:“帝與羽俱起布衣,受命懷王,約為兄弟”,道出了二人非同一般的情誼。

後來,劉邦父親被捉時,項羽為了逼迫劉邦投降,架了一口鍋準備煮了劉太公。劉邦緊急關頭又打出感情牌,舉重若輕地說道:“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羹。”當然,這種名分對於項羽來說更為珍貴,因為他“約為兄弟”屢屢放過劉邦,甚至在最為關鍵的鴻門宴上也放他而去,反受其殃。

項羽死後,面對他被肢解的屍體,劉邦沒有忘記他們曾“約為兄弟”

如今再看西楚霸王項羽一生的豐功偉績,他戰鉅鹿、擊彭城(兩場戰爭均是以少勝多),尤其以起兵三年就推翻暴秦帝國為後世稱道,隨後在四年的楚漢戰爭中他也讓漢王劉邦苦不堪言。項王一生七十餘戰,如他所言並無敗績。韓信大軍在垓下包圍了項羽,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用四面楚歌的辦法瓦解楚軍的鬥志。

最後我們從目前的史料中可以發現,項羽一生打仗,從來都是硬剛。偷襲、放火、放水、用間、虛實之策,從來不用。至於不用的原因,更多的應該是不屑,而非不會。其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在鴻門宴上聽信項伯之言遲遲不發令,終敗給了劉邦,失去天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