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

劉邦奪得天下後,非常忌憚那些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文武大將,生怕有一天黃袍會加在了他們身上,劉家江山易了姓。

畢竟,這皇位是在亂世之中,打打殺殺拼出來的,不像歷代的帝位傳承那麼容易,於是,他毫不留情地誅殺了像韓信、彭越、英布等這些手握軍隊大權的武將。並且,對手中毫無兵權的文臣,他也是非常忌憚,於是,就有了蕭何的“自汙”保身和張良的激流勇退。

劉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保全自己的皇位,他最忌憚的就是這些手握重權的文武大臣,劉邦擔心,大臣們有一天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對他的皇位造成威脅,所以,他要清除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礙。說起忌憚,其實,劉邦最應該忌憚的是劉太公其人,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劉邦奪得天下後,非常忌憚那些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文武大將,生怕有一天黃袍會加在了他們身上,劉家江山易了姓。

畢竟,這皇位是在亂世之中,打打殺殺拼出來的,不像歷代的帝位傳承那麼容易,於是,他毫不留情地誅殺了像韓信、彭越、英布等這些手握軍隊大權的武將。並且,對手中毫無兵權的文臣,他也是非常忌憚,於是,就有了蕭何的“自汙”保身和張良的激流勇退。

劉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保全自己的皇位,他最忌憚的就是這些手握重權的文武大臣,劉邦擔心,大臣們有一天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對他的皇位造成威脅,所以,他要清除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礙。說起忌憚,其實,劉邦最應該忌憚的是劉太公其人,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不為別的,就因為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禮制長期以來使人們形成了一種思想觀念,皇位傳承也是如此。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歷朝歷代父親死後兒子繼位,代代相傳,人們普遍的認為只有父親當了皇帝,兒子才可能當皇帝,父親對兒子有著很大的權力。

既然這樣,那麼,按道理來說,劉太公要想奪走劉邦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儘管這天下並不是劉太公打拼來的,但是,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按照禮制,只要劉太公想要,這皇位轉移到劉太公身上也是極有可能。所以說,劉邦最應該忌憚的就是父親劉太公。

然而,從表面上看來,劉邦似乎毫不忌憚劉太公,相反,表現的非常孝順,每隔幾天就會去看望劉太公一次,對其畢恭畢敬,禮數有加,根本看不出來劉邦會忌憚自己的這個父親。難道說,劉邦真的不在乎這個對他有著潛在威脅的父親身份的劉太公嗎?

"

劉邦奪得天下後,非常忌憚那些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文武大將,生怕有一天黃袍會加在了他們身上,劉家江山易了姓。

畢竟,這皇位是在亂世之中,打打殺殺拼出來的,不像歷代的帝位傳承那麼容易,於是,他毫不留情地誅殺了像韓信、彭越、英布等這些手握軍隊大權的武將。並且,對手中毫無兵權的文臣,他也是非常忌憚,於是,就有了蕭何的“自汙”保身和張良的激流勇退。

劉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保全自己的皇位,他最忌憚的就是這些手握重權的文武大臣,劉邦擔心,大臣們有一天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對他的皇位造成威脅,所以,他要清除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礙。說起忌憚,其實,劉邦最應該忌憚的是劉太公其人,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不為別的,就因為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禮制長期以來使人們形成了一種思想觀念,皇位傳承也是如此。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歷朝歷代父親死後兒子繼位,代代相傳,人們普遍的認為只有父親當了皇帝,兒子才可能當皇帝,父親對兒子有著很大的權力。

既然這樣,那麼,按道理來說,劉太公要想奪走劉邦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儘管這天下並不是劉太公打拼來的,但是,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按照禮制,只要劉太公想要,這皇位轉移到劉太公身上也是極有可能。所以說,劉邦最應該忌憚的就是父親劉太公。

然而,從表面上看來,劉邦似乎毫不忌憚劉太公,相反,表現的非常孝順,每隔幾天就會去看望劉太公一次,對其畢恭畢敬,禮數有加,根本看不出來劉邦會忌憚自己的這個父親。難道說,劉邦真的不在乎這個對他有著潛在威脅的父親身份的劉太公嗎?

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劉邦真的不在乎自己拼命廝殺來的江山嗎?我們都知道,劉邦生性多疑,要說他不提防別人奪取他的皇位,肯定是不可能的。憑藉著劉邦的性格,他怎麼能容忍別人來干涉他的權力,怎麼能容忍別人利用其父親的名義來大做文章,對於此,他的心中比誰都有數。

其實,劉邦打心底裡就一直在提防著劉太公,自從做了皇帝,就開始對劉太公非常孝敬,隔三差五就去朝見劉太公,次數有多頻繁心裡就有多提防。可能,有人會反駁:劉邦拜見父親,這叫孝順,咋叫提防呢?其實,端倪就出現在這裡。

我們來對比一下劉邦當皇帝前後,對父親劉太公的態度。劉邦當上皇帝時已經五十多歲,當上皇帝以前的五十多年裡,他對父親劉太公根本就談不上孝道。劉邦年輕時就是一個無賴痞子,整日裡在外面混吃混喝,遊手好閒,從來不顧家。

所以,劉太公對這個不務正業的渾小子是沒少生氣,逮住就罵,更別指望他能夠孝順自己。這麼不著調的人,咋一當上皇帝就態度大轉變,對劉太公那個孝道還真讓人敬佩。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這個很正常呀,盡孝道也得有能力,沒有能力咋盡孝道,這種態度實在是不正確的。

"

劉邦奪得天下後,非常忌憚那些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文武大將,生怕有一天黃袍會加在了他們身上,劉家江山易了姓。

畢竟,這皇位是在亂世之中,打打殺殺拼出來的,不像歷代的帝位傳承那麼容易,於是,他毫不留情地誅殺了像韓信、彭越、英布等這些手握軍隊大權的武將。並且,對手中毫無兵權的文臣,他也是非常忌憚,於是,就有了蕭何的“自汙”保身和張良的激流勇退。

劉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保全自己的皇位,他最忌憚的就是這些手握重權的文武大臣,劉邦擔心,大臣們有一天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對他的皇位造成威脅,所以,他要清除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礙。說起忌憚,其實,劉邦最應該忌憚的是劉太公其人,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不為別的,就因為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禮制長期以來使人們形成了一種思想觀念,皇位傳承也是如此。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歷朝歷代父親死後兒子繼位,代代相傳,人們普遍的認為只有父親當了皇帝,兒子才可能當皇帝,父親對兒子有著很大的權力。

既然這樣,那麼,按道理來說,劉太公要想奪走劉邦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儘管這天下並不是劉太公打拼來的,但是,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按照禮制,只要劉太公想要,這皇位轉移到劉太公身上也是極有可能。所以說,劉邦最應該忌憚的就是父親劉太公。

然而,從表面上看來,劉邦似乎毫不忌憚劉太公,相反,表現的非常孝順,每隔幾天就會去看望劉太公一次,對其畢恭畢敬,禮數有加,根本看不出來劉邦會忌憚自己的這個父親。難道說,劉邦真的不在乎這個對他有著潛在威脅的父親身份的劉太公嗎?

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劉邦真的不在乎自己拼命廝殺來的江山嗎?我們都知道,劉邦生性多疑,要說他不提防別人奪取他的皇位,肯定是不可能的。憑藉著劉邦的性格,他怎麼能容忍別人來干涉他的權力,怎麼能容忍別人利用其父親的名義來大做文章,對於此,他的心中比誰都有數。

其實,劉邦打心底裡就一直在提防著劉太公,自從做了皇帝,就開始對劉太公非常孝敬,隔三差五就去朝見劉太公,次數有多頻繁心裡就有多提防。可能,有人會反駁:劉邦拜見父親,這叫孝順,咋叫提防呢?其實,端倪就出現在這裡。

我們來對比一下劉邦當皇帝前後,對父親劉太公的態度。劉邦當上皇帝時已經五十多歲,當上皇帝以前的五十多年裡,他對父親劉太公根本就談不上孝道。劉邦年輕時就是一個無賴痞子,整日裡在外面混吃混喝,遊手好閒,從來不顧家。

所以,劉太公對這個不務正業的渾小子是沒少生氣,逮住就罵,更別指望他能夠孝順自己。這麼不著調的人,咋一當上皇帝就態度大轉變,對劉太公那個孝道還真讓人敬佩。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這個很正常呀,盡孝道也得有能力,沒有能力咋盡孝道,這種態度實在是不正確的。

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中華民族自古就提倡孝道,孝道成了人們的傳統美德,盡孝是不分富貴或貧窮的,劉邦的孝心不是說只有大富大貴了才能表達出來。其實,劉邦對劉太公的不孝,不光體現在他當混混的時候,在後來和項羽的作戰中,也體現了劉邦對劉太公非常的不孝。

當時,劉邦的老父親被項羽捉了去,項羽威脅劉邦如若不投降,就把他的父親活活煮死,誰知道,劉邦卻說:“你我兄弟互稱,煮死我父親就是煮死你父親,到時候別忘了分我一杯肉湯喝。”劉邦的厚顏無恥實在讓人心寒,還提什麼孝道。

有人說,劉邦這樣回答項羽,是因為劉邦瞭解項羽這個人,相信項羽不會殺了他父親。可是,我們知道,項羽當時坑殺20萬秦軍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區區一個劉太公他憑什麼就不敢殺?可見,劉邦是真的沒把他父親的性命當回事,更不用說孝敬。

由此可見,劉邦當上皇帝后,對劉太公表現出來的孝道並不是真正的孝道,而是深深的提防。

"

劉邦奪得天下後,非常忌憚那些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文武大將,生怕有一天黃袍會加在了他們身上,劉家江山易了姓。

畢竟,這皇位是在亂世之中,打打殺殺拼出來的,不像歷代的帝位傳承那麼容易,於是,他毫不留情地誅殺了像韓信、彭越、英布等這些手握軍隊大權的武將。並且,對手中毫無兵權的文臣,他也是非常忌憚,於是,就有了蕭何的“自汙”保身和張良的激流勇退。

劉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保全自己的皇位,他最忌憚的就是這些手握重權的文武大臣,劉邦擔心,大臣們有一天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對他的皇位造成威脅,所以,他要清除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礙。說起忌憚,其實,劉邦最應該忌憚的是劉太公其人,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不為別的,就因為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禮制長期以來使人們形成了一種思想觀念,皇位傳承也是如此。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歷朝歷代父親死後兒子繼位,代代相傳,人們普遍的認為只有父親當了皇帝,兒子才可能當皇帝,父親對兒子有著很大的權力。

既然這樣,那麼,按道理來說,劉太公要想奪走劉邦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儘管這天下並不是劉太公打拼來的,但是,劉太公是劉邦的父親,按照禮制,只要劉太公想要,這皇位轉移到劉太公身上也是極有可能。所以說,劉邦最應該忌憚的就是父親劉太公。

然而,從表面上看來,劉邦似乎毫不忌憚劉太公,相反,表現的非常孝順,每隔幾天就會去看望劉太公一次,對其畢恭畢敬,禮數有加,根本看不出來劉邦會忌憚自己的這個父親。難道說,劉邦真的不在乎這個對他有著潛在威脅的父親身份的劉太公嗎?

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劉邦真的不在乎自己拼命廝殺來的江山嗎?我們都知道,劉邦生性多疑,要說他不提防別人奪取他的皇位,肯定是不可能的。憑藉著劉邦的性格,他怎麼能容忍別人來干涉他的權力,怎麼能容忍別人利用其父親的名義來大做文章,對於此,他的心中比誰都有數。

其實,劉邦打心底裡就一直在提防著劉太公,自從做了皇帝,就開始對劉太公非常孝敬,隔三差五就去朝見劉太公,次數有多頻繁心裡就有多提防。可能,有人會反駁:劉邦拜見父親,這叫孝順,咋叫提防呢?其實,端倪就出現在這裡。

我們來對比一下劉邦當皇帝前後,對父親劉太公的態度。劉邦當上皇帝時已經五十多歲,當上皇帝以前的五十多年裡,他對父親劉太公根本就談不上孝道。劉邦年輕時就是一個無賴痞子,整日裡在外面混吃混喝,遊手好閒,從來不顧家。

所以,劉太公對這個不務正業的渾小子是沒少生氣,逮住就罵,更別指望他能夠孝順自己。這麼不著調的人,咋一當上皇帝就態度大轉變,對劉太公那個孝道還真讓人敬佩。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這個很正常呀,盡孝道也得有能力,沒有能力咋盡孝道,這種態度實在是不正確的。

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中華民族自古就提倡孝道,孝道成了人們的傳統美德,盡孝是不分富貴或貧窮的,劉邦的孝心不是說只有大富大貴了才能表達出來。其實,劉邦對劉太公的不孝,不光體現在他當混混的時候,在後來和項羽的作戰中,也體現了劉邦對劉太公非常的不孝。

當時,劉邦的老父親被項羽捉了去,項羽威脅劉邦如若不投降,就把他的父親活活煮死,誰知道,劉邦卻說:“你我兄弟互稱,煮死我父親就是煮死你父親,到時候別忘了分我一杯肉湯喝。”劉邦的厚顏無恥實在讓人心寒,還提什麼孝道。

有人說,劉邦這樣回答項羽,是因為劉邦瞭解項羽這個人,相信項羽不會殺了他父親。可是,我們知道,項羽當時坑殺20萬秦軍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區區一個劉太公他憑什麼就不敢殺?可見,劉邦是真的沒把他父親的性命當回事,更不用說孝敬。

由此可見,劉邦當上皇帝后,對劉太公表現出來的孝道並不是真正的孝道,而是深深的提防。

劉邦當上皇帝后最怕誰?並不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而是一個老頭子

這件事情能更好的詮釋這一說法,劉邦當上皇帝后,把一直以來總是罵他不爭氣的父親劉太公接入宮中,有模有樣的孝敬了起來。劉太公還真是有點忐忑不安,管家提醒劉太公,皇帝雖是你兒子,但是,天子是不能輕易給人下跪的,畢竟,你也只是他的臣子。

於是,劉邦再來拜見的時候,劉太公趕緊出宮門口迎接,劉邦心裡很爽,就把劉太公封為了“太上皇”。劉太公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未曾為人君後來成為了太上皇的人,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為太上皇的人。

劉太公的身份和地位確立了,職權也就分明瞭,劉邦也不用因為禮制再去忌憚這個父親身份的劉太公,也再不用提防老父親會掌控自己奪來的大漢江山了。

參考資料:

【《史記》、《漢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