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蘭印象|不問花開幾許,只看清真美食——燴油香

香油 辣椒 大白菜 醬油 綠緯 綠緯 2017-09-14

有感於一篇文章。

他說,我們每時每刻都需要學習,都需要遵守聖訓,

隨時隨地記住,自己是一個吃油香的人。

這就是信仰吧。因為堅守而增添一份崇敬和神聖,而彌足珍貴。

油香俗稱油餅,是回族人民的傳統食品,每逢節日,家家都要煎炸油香,除了自己食用以外,還要相互贈送,有的家裡過節紀念亡人,有的紅白喜事,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繼俗。“油香”被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看作是象徵真誠信仰的美食。油香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種,有的地方把油香叫"香氣"香香鍋"。吃油香時,要用手順著刀口掰著吃,忌諱一口一口咬著吃。

色蘭印象|不問花開幾許,只看清真美食——燴油香

油香趣聞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穆聖到一個村莊裡的清真寺傳教。那個村裡很多的人都帶者精美的禮品去朝見穆聖。可是在這個村子裡,有一戶人家卻很窮。當時兩口子只有一套衣服,而且家裡也沒有比較好的東西去供奉。去朝見穆聖還真的不好意思。怎麼辦呢?兩口子想來想去,最後將家裡準備的麥種,拿了一部分出來。磨成粉、做成餅。用家裡只有在過年才用的香油,將它們炸好。做好後,由誰送呢?兩口子衣裳破舊,自然是去不成了。最後,將這些炸好的餅,用簸箕盛好,交給小孩子送去清真寺。

穆聖在講經傳道時發現在眾多的人群中,有一個小孩子,沒有穿衣服,頭上頂著一個簸箕,裡面裝著什麼東西。就走到小孩子面前,問起了原由。小孩子如實就講了,穆聖很感動,他拿起一個餅,對大家說:“這些圓圓的餅是用油做的很香,我們就叫它油香吧!我們穆斯林就要象這個餅一樣,大家緊緊團結在一起,互相幫助,形成一個圓。邊說邊那些油香發給大家,但油香實在不多,不可能每人一個,於是,穆聖就將他們掰成一小塊小塊的,分給大家。從此穆斯林很團結,而且吃油香的時候,大家都是用手掰著吃的。

油香的做法

各地回族製作油香的方法和用料大同小異,以麵粉、鹽、鹼、植物油為主要原料,具備這幾種原料就可以做出味道鮮美的油香了。也可根據不同的口味或需要而選擇輔料的種類,輔料主要有紅糖、雞蛋、蜂蜜、香豆粉、薄荷葉粉、肉餡等。

製作油香時首先要和麵、醒面。回族人和油香面講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也就是說,面和好後,麵糰要筋道光亮;手上不能沾很多面粉;面盆裡外也要乾乾淨淨。和好的面揪或切成小麵糰,每個小麵糰擀成直徑約10釐米,厚約1釐米的餅坯,在擀的過程中一般不需要翻過來擀,變換麵杖的滾動位置擀一面即可。

將油上鍋燒熱,放入擀好的餅坯,待鍋中油香略有變黃後,翻一個個兒,當兩面鼓起焦黃後,即可撈出。炸制過程中的火候不宜過大,油溫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兩面都發亮”、“爆油炸油香,裡生皮焦不發亮”的說法。

回族在炸油香時,一般都要請年長的、有經驗的人來掌鍋。吃油香的時候也有講究,如一些地方的回族在吃油香時,拿在手中面兒要向上,一塊塊兒掰著吃,而不能用口直接咬(據說是聖行)。大部分只需用手撕成兩半兒即可咬著吃。以麵粉加酵母,用溫開水和好。發酵後的面用鹼水中和後摻進雞蛋等輔料,在案板上揉好後攤成碗口大小的圓餅,表面劃二三條刀紋,然後放在鍋內用香油炸熟,色紅松軟,味美醇香。

色蘭印象|不問花開幾許,只看清真美食——燴油香

色蘭印象|不問花開幾許,只看清真美食——燴油香

燴油香的製作過程:

主料:油香、羊肉、大白菜、粉條、海帶、香菇。

配料:蔥、姜、辣椒、花椒、八角、醬油、鹽、味精。

1.羊肉過水:

把羊肉切成塊,放在鍋裡用熱水過一下,去一下血沫撈出; 輕煮即可撈出,把準備好的蔥切成段,薑切片,香菇,辣椒準備好,放在一起。(顏色看起來搭配的還不錯哦,嘿嘿!)

2.燉肉:

在鍋中放入水,等水開後將上圖碗中物品放入鍋內,並放入鹽、花椒、八角等大料,小火慢燉;

注:在燉肉時一定要等水開後放入,否則涼水會刺激肉,使肉燉不爛。

3.放配料:

待肉燉爛後,將海帶、大白菜、粉條放入鍋內,並加入鹽和醬油;炸好的油香,將其切成條:

4.放油香:

等鍋中菜熟之後,將油香放入鍋內,煮三分鐘,放入味精即可出鍋。

香噴噴的燴油香出鍋了!這道菜即有羊肉的鮮美,又有油香的筋道,還有白菜的清爽,盛上一碗,再放些辣椒,那味道絕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