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
"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簡直是救命草。”

文 | 李廣

魏萊的焦慮被撫平了:僅僅比線下晚一個半小時,德雲社“綱絲節”專場演出就會出現在網絡上。她將和現場的觀眾一樣,在9月9日德雲社發起的狂歡中,收穫滿足和參與感。


"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簡直是救命草。”

文 | 李廣

魏萊的焦慮被撫平了:僅僅比線下晚一個半小時,德雲社“綱絲節”專場演出就會出現在網絡上。她將和現場的觀眾一樣,在9月9日德雲社發起的狂歡中,收穫滿足和參與感。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9月9日晚9點,粉絲在看優酷官錄。

線下演出的票太難搶了。有人統計,德雲社藝人的微博粉絲加起來有1.25億,而“綱絲節”的演出場地北展劇場,只有2743個座位。

今年8月,幸運兒們不到一秒就把門票瓜分一空。在百度“郭德綱吧”,有人發了條帖子:“今年一張綱絲節票是不是能換一個女朋友?” 失望的相聲愛好者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優酷”上。優酷是國內一家互聯網視頻平臺,從2009年開始,就與德雲社開展合作,並逐漸成為後者的獨播平臺。粉絲們近乎懇切地希望它能早一點上線今年的綱絲節內容:無需要高清畫質,無需精心剪輯,只求快一點,再快一點。

他們以一種雀躍的方式,來慶祝心願達成:當消息放出,相關微博得到了近三萬次轉發。有粉絲甚至在下面留言:“我還就告訴你,優酷你就是我爸爸。”


"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簡直是救命草。”

文 | 李廣

魏萊的焦慮被撫平了:僅僅比線下晚一個半小時,德雲社“綱絲節”專場演出就會出現在網絡上。她將和現場的觀眾一樣,在9月9日德雲社發起的狂歡中,收穫滿足和參與感。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9月9日晚9點,粉絲在看優酷官錄。

線下演出的票太難搶了。有人統計,德雲社藝人的微博粉絲加起來有1.25億,而“綱絲節”的演出場地北展劇場,只有2743個座位。

今年8月,幸運兒們不到一秒就把門票瓜分一空。在百度“郭德綱吧”,有人發了條帖子:“今年一張綱絲節票是不是能換一個女朋友?” 失望的相聲愛好者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優酷”上。優酷是國內一家互聯網視頻平臺,從2009年開始,就與德雲社開展合作,並逐漸成為後者的獨播平臺。粉絲們近乎懇切地希望它能早一點上線今年的綱絲節內容:無需要高清畫質,無需精心剪輯,只求快一點,再快一點。

他們以一種雀躍的方式,來慶祝心願達成:當消息放出,相關微博得到了近三萬次轉發。有粉絲甚至在下面留言:“我還就告訴你,優酷你就是我爸爸。”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官宣後,德雲社粉絲興奮稱優酷為“酷爹”。

一些事情顯然在發生變化。觀眾暴漲的熱情、茂盛生長的相聲亞文化、四通八達的互聯網,都在沖刷著相聲這一傳統藝術行業。處處都是富有意味感的細節:採訪中,當問起相聲和其它粉絲群體有何不同,一個粉絲的回答聰明而幹練,很難讓人聯想到傳統認知中捧著茶缸的中年大叔:“區別我不知道怎麼說,共同的地方是大家都用心喜歡一個人。”

1

從《開心茶館》到“綱絲節

“以前情況會好些。”武霞是一名十多年的“綱絲”,她回憶,在2017年以前,票還沒這麼難搶。而在2005年,郭德綱還籍籍無名。

改變了郭德綱命運的,是北京廣播電臺一檔名為《開心茶館》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康大鵬錄製了不少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讓後兩者開始為聽眾所知。德雲社劇場變得熱鬧起來,能容納300人的地方,有時會擠進來700多人。坐不下的就端著板凳坐到臺上,近距離圍觀他表演。


"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簡直是救命草。”

文 | 李廣

魏萊的焦慮被撫平了:僅僅比線下晚一個半小時,德雲社“綱絲節”專場演出就會出現在網絡上。她將和現場的觀眾一樣,在9月9日德雲社發起的狂歡中,收穫滿足和參與感。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9月9日晚9點,粉絲在看優酷官錄。

線下演出的票太難搶了。有人統計,德雲社藝人的微博粉絲加起來有1.25億,而“綱絲節”的演出場地北展劇場,只有2743個座位。

今年8月,幸運兒們不到一秒就把門票瓜分一空。在百度“郭德綱吧”,有人發了條帖子:“今年一張綱絲節票是不是能換一個女朋友?” 失望的相聲愛好者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優酷”上。優酷是國內一家互聯網視頻平臺,從2009年開始,就與德雲社開展合作,並逐漸成為後者的獨播平臺。粉絲們近乎懇切地希望它能早一點上線今年的綱絲節內容:無需要高清畫質,無需精心剪輯,只求快一點,再快一點。

他們以一種雀躍的方式,來慶祝心願達成:當消息放出,相關微博得到了近三萬次轉發。有粉絲甚至在下面留言:“我還就告訴你,優酷你就是我爸爸。”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官宣後,德雲社粉絲興奮稱優酷為“酷爹”。

一些事情顯然在發生變化。觀眾暴漲的熱情、茂盛生長的相聲亞文化、四通八達的互聯網,都在沖刷著相聲這一傳統藝術行業。處處都是富有意味感的細節:採訪中,當問起相聲和其它粉絲群體有何不同,一個粉絲的回答聰明而幹練,很難讓人聯想到傳統認知中捧著茶缸的中年大叔:“區別我不知道怎麼說,共同的地方是大家都用心喜歡一個人。”

1

從《開心茶館》到“綱絲節

“以前情況會好些。”武霞是一名十多年的“綱絲”,她回憶,在2017年以前,票還沒這麼難搶。而在2005年,郭德綱還籍籍無名。

改變了郭德綱命運的,是北京廣播電臺一檔名為《開心茶館》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康大鵬錄製了不少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讓後兩者開始為聽眾所知。德雲社劇場變得熱鬧起來,能容納300人的地方,有時會擠進來700多人。坐不下的就端著板凳坐到臺上,近距離圍觀他表演。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德雲社天橋劇場。

媒介的力量開始凸顯,學生時期的武霞,雖然還沒錢去劇場消費,卻可以通過廣播、光盤、網絡的形式聽相聲——那時候,會有現場的粉絲,用相機錄製好視頻,傳到視頻網站,清晰度不高,但聽得清楚。

粉絲們在互聯網聚集,並爆發出驚人的凝聚力,2010年,郭德綱遭遇“黑色8月”,德雲社與北京電視臺記者的糾紛、李菁何雲偉的出走、小劇場暫停演出等風波,讓很多粉絲擔心,以後可能聽不到德雲社相聲了。他們紛紛在網上發帖,介紹事件真相,為其辯解。這次行動增加了粉絲團的凝聚力,形成了最初的一群鐵粉。

他們的熱情得到了德雲社的呼應,到了這年9月11日,德雲社突然放出消息,第二天將要舉辦演出。

這是劫波渡盡的信號。粉絲王超至今還記得,當時他早上五點就起床去購票,到達時前面已經有了十個人,隊伍慢慢長起來,一開始每人限購六張,後來變成了兩張。“劫後餘生”的氣氛充盈表演的小劇場,郭德綱宣佈,以後每一年的9月12日就定為“綱絲節”,德雲社會用專場演出來回報支持自己的人。


"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簡直是救命草。”

文 | 李廣

魏萊的焦慮被撫平了:僅僅比線下晚一個半小時,德雲社“綱絲節”專場演出就會出現在網絡上。她將和現場的觀眾一樣,在9月9日德雲社發起的狂歡中,收穫滿足和參與感。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9月9日晚9點,粉絲在看優酷官錄。

線下演出的票太難搶了。有人統計,德雲社藝人的微博粉絲加起來有1.25億,而“綱絲節”的演出場地北展劇場,只有2743個座位。

今年8月,幸運兒們不到一秒就把門票瓜分一空。在百度“郭德綱吧”,有人發了條帖子:“今年一張綱絲節票是不是能換一個女朋友?” 失望的相聲愛好者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優酷”上。優酷是國內一家互聯網視頻平臺,從2009年開始,就與德雲社開展合作,並逐漸成為後者的獨播平臺。粉絲們近乎懇切地希望它能早一點上線今年的綱絲節內容:無需要高清畫質,無需精心剪輯,只求快一點,再快一點。

他們以一種雀躍的方式,來慶祝心願達成:當消息放出,相關微博得到了近三萬次轉發。有粉絲甚至在下面留言:“我還就告訴你,優酷你就是我爸爸。”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官宣後,德雲社粉絲興奮稱優酷為“酷爹”。

一些事情顯然在發生變化。觀眾暴漲的熱情、茂盛生長的相聲亞文化、四通八達的互聯網,都在沖刷著相聲這一傳統藝術行業。處處都是富有意味感的細節:採訪中,當問起相聲和其它粉絲群體有何不同,一個粉絲的回答聰明而幹練,很難讓人聯想到傳統認知中捧著茶缸的中年大叔:“區別我不知道怎麼說,共同的地方是大家都用心喜歡一個人。”

1

從《開心茶館》到“綱絲節

“以前情況會好些。”武霞是一名十多年的“綱絲”,她回憶,在2017年以前,票還沒這麼難搶。而在2005年,郭德綱還籍籍無名。

改變了郭德綱命運的,是北京廣播電臺一檔名為《開心茶館》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康大鵬錄製了不少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讓後兩者開始為聽眾所知。德雲社劇場變得熱鬧起來,能容納300人的地方,有時會擠進來700多人。坐不下的就端著板凳坐到臺上,近距離圍觀他表演。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德雲社天橋劇場。

媒介的力量開始凸顯,學生時期的武霞,雖然還沒錢去劇場消費,卻可以通過廣播、光盤、網絡的形式聽相聲——那時候,會有現場的粉絲,用相機錄製好視頻,傳到視頻網站,清晰度不高,但聽得清楚。

粉絲們在互聯網聚集,並爆發出驚人的凝聚力,2010年,郭德綱遭遇“黑色8月”,德雲社與北京電視臺記者的糾紛、李菁何雲偉的出走、小劇場暫停演出等風波,讓很多粉絲擔心,以後可能聽不到德雲社相聲了。他們紛紛在網上發帖,介紹事件真相,為其辯解。這次行動增加了粉絲團的凝聚力,形成了最初的一群鐵粉。

他們的熱情得到了德雲社的呼應,到了這年9月11日,德雲社突然放出消息,第二天將要舉辦演出。

這是劫波渡盡的信號。粉絲王超至今還記得,當時他早上五點就起床去購票,到達時前面已經有了十個人,隊伍慢慢長起來,一開始每人限購六張,後來變成了兩張。“劫後餘生”的氣氛充盈表演的小劇場,郭德綱宣佈,以後每一年的9月12日就定為“綱絲節”,德雲社會用專場演出來回報支持自己的人。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郭德綱微博談及當年的紛爭,將粉絲稱為“親人”。

德雲社對觀眾群體另一個呼應是開始重視網絡版權。面對網上私錄的相聲視頻越來越多的情況,德雲社開始與優酷進行版權合作。2009年,優酷首次上線了郭德綱單口相聲《濟公傳》,採取付費方式觀看。

小小的齒輪轉動了,它首先作用於個體:有次,王超本來要去現場聽《濟公傳》,但票買遲了,180元的票,被黃牛炒到了1200元,他轉身走了。回到家,就充了優酷會員,看視頻版。


"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簡直是救命草。”

文 | 李廣

魏萊的焦慮被撫平了:僅僅比線下晚一個半小時,德雲社“綱絲節”專場演出就會出現在網絡上。她將和現場的觀眾一樣,在9月9日德雲社發起的狂歡中,收穫滿足和參與感。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9月9日晚9點,粉絲在看優酷官錄。

線下演出的票太難搶了。有人統計,德雲社藝人的微博粉絲加起來有1.25億,而“綱絲節”的演出場地北展劇場,只有2743個座位。

今年8月,幸運兒們不到一秒就把門票瓜分一空。在百度“郭德綱吧”,有人發了條帖子:“今年一張綱絲節票是不是能換一個女朋友?” 失望的相聲愛好者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優酷”上。優酷是國內一家互聯網視頻平臺,從2009年開始,就與德雲社開展合作,並逐漸成為後者的獨播平臺。粉絲們近乎懇切地希望它能早一點上線今年的綱絲節內容:無需要高清畫質,無需精心剪輯,只求快一點,再快一點。

他們以一種雀躍的方式,來慶祝心願達成:當消息放出,相關微博得到了近三萬次轉發。有粉絲甚至在下面留言:“我還就告訴你,優酷你就是我爸爸。”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官宣後,德雲社粉絲興奮稱優酷為“酷爹”。

一些事情顯然在發生變化。觀眾暴漲的熱情、茂盛生長的相聲亞文化、四通八達的互聯網,都在沖刷著相聲這一傳統藝術行業。處處都是富有意味感的細節:採訪中,當問起相聲和其它粉絲群體有何不同,一個粉絲的回答聰明而幹練,很難讓人聯想到傳統認知中捧著茶缸的中年大叔:“區別我不知道怎麼說,共同的地方是大家都用心喜歡一個人。”

1

從《開心茶館》到“綱絲節

“以前情況會好些。”武霞是一名十多年的“綱絲”,她回憶,在2017年以前,票還沒這麼難搶。而在2005年,郭德綱還籍籍無名。

改變了郭德綱命運的,是北京廣播電臺一檔名為《開心茶館》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康大鵬錄製了不少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讓後兩者開始為聽眾所知。德雲社劇場變得熱鬧起來,能容納300人的地方,有時會擠進來700多人。坐不下的就端著板凳坐到臺上,近距離圍觀他表演。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德雲社天橋劇場。

媒介的力量開始凸顯,學生時期的武霞,雖然還沒錢去劇場消費,卻可以通過廣播、光盤、網絡的形式聽相聲——那時候,會有現場的粉絲,用相機錄製好視頻,傳到視頻網站,清晰度不高,但聽得清楚。

粉絲們在互聯網聚集,並爆發出驚人的凝聚力,2010年,郭德綱遭遇“黑色8月”,德雲社與北京電視臺記者的糾紛、李菁何雲偉的出走、小劇場暫停演出等風波,讓很多粉絲擔心,以後可能聽不到德雲社相聲了。他們紛紛在網上發帖,介紹事件真相,為其辯解。這次行動增加了粉絲團的凝聚力,形成了最初的一群鐵粉。

他們的熱情得到了德雲社的呼應,到了這年9月11日,德雲社突然放出消息,第二天將要舉辦演出。

這是劫波渡盡的信號。粉絲王超至今還記得,當時他早上五點就起床去購票,到達時前面已經有了十個人,隊伍慢慢長起來,一開始每人限購六張,後來變成了兩張。“劫後餘生”的氣氛充盈表演的小劇場,郭德綱宣佈,以後每一年的9月12日就定為“綱絲節”,德雲社會用專場演出來回報支持自己的人。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郭德綱微博談及當年的紛爭,將粉絲稱為“親人”。

德雲社對觀眾群體另一個呼應是開始重視網絡版權。面對網上私錄的相聲視頻越來越多的情況,德雲社開始與優酷進行版權合作。2009年,優酷首次上線了郭德綱單口相聲《濟公傳》,採取付費方式觀看。

小小的齒輪轉動了,它首先作用於個體:有次,王超本來要去現場聽《濟公傳》,但票買遲了,180元的票,被黃牛炒到了1200元,他轉身走了。回到家,就充了優酷會員,看視頻版。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優酷至今擁有郭德綱濟公傳書場全集內容。

而如今,在優酷聽德雲社相聲,已經成了粉絲們的生活習慣。據統計,2019年看德雲社內容的優酷用戶,人均每天觀看55分鐘,比2018年多了半小時。很多人都是聽著德雲社的相聲進入睡眠的,所以江湖流行一個說法:“感謝德雲社多年的‘陪睡’之恩”。

2

“放心,優酷會出賣你的”

當視頻製作進入專業階段後,原來粗放的私人錄製就過時了。在新的秩序下,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相聲,都在不斷調整姿態,以期彼此適應。

魏萊在看過多場德雲社演出後,印象最深的,是演員在傳統相聲的段子裡,加入很多時髦元素,比如“吃雞”、高考、英語,“把網絡上的流行用詞和傳統相聲融在一起了,也不會特別愣。”她說。

互聯網也表現積極,一系列的舉措被推出:原本合併在一起的德雲社節目頁被拆開了,每個節目變成獨立的搜索項,供觀眾方便搜索;曉彤是優酷的一名90後運營人員,她稱自己的工作為“寵粉”,她把德雲社精彩的演出片段剪輯成短視頻傳播,得到了粉絲的好評:“小編好懂我的心。”

年輕的觀眾們熱情參與相聲文化的傳播和再創造。和小劇場裡,觀眾通過“咦......籲......”帶動氣氛的觀演文化不同,互聯網上,彈幕才是主流。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吆喝,2018年德雲社封箱演出,彈幕特效數較前一年增加了660%。觀眾們津津有味地刷著優酷的特效彈幕:發彈幕詞“桃兒”後,會出現滿屏的桃子——這個梗的靈感,來自郭德綱獨特的桃形髮型。


"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簡直是救命草。”

文 | 李廣

魏萊的焦慮被撫平了:僅僅比線下晚一個半小時,德雲社“綱絲節”專場演出就會出現在網絡上。她將和現場的觀眾一樣,在9月9日德雲社發起的狂歡中,收穫滿足和參與感。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9月9日晚9點,粉絲在看優酷官錄。

線下演出的票太難搶了。有人統計,德雲社藝人的微博粉絲加起來有1.25億,而“綱絲節”的演出場地北展劇場,只有2743個座位。

今年8月,幸運兒們不到一秒就把門票瓜分一空。在百度“郭德綱吧”,有人發了條帖子:“今年一張綱絲節票是不是能換一個女朋友?” 失望的相聲愛好者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優酷”上。優酷是國內一家互聯網視頻平臺,從2009年開始,就與德雲社開展合作,並逐漸成為後者的獨播平臺。粉絲們近乎懇切地希望它能早一點上線今年的綱絲節內容:無需要高清畫質,無需精心剪輯,只求快一點,再快一點。

他們以一種雀躍的方式,來慶祝心願達成:當消息放出,相關微博得到了近三萬次轉發。有粉絲甚至在下面留言:“我還就告訴你,優酷你就是我爸爸。”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官宣後,德雲社粉絲興奮稱優酷為“酷爹”。

一些事情顯然在發生變化。觀眾暴漲的熱情、茂盛生長的相聲亞文化、四通八達的互聯網,都在沖刷著相聲這一傳統藝術行業。處處都是富有意味感的細節:採訪中,當問起相聲和其它粉絲群體有何不同,一個粉絲的回答聰明而幹練,很難讓人聯想到傳統認知中捧著茶缸的中年大叔:“區別我不知道怎麼說,共同的地方是大家都用心喜歡一個人。”

1

從《開心茶館》到“綱絲節

“以前情況會好些。”武霞是一名十多年的“綱絲”,她回憶,在2017年以前,票還沒這麼難搶。而在2005年,郭德綱還籍籍無名。

改變了郭德綱命運的,是北京廣播電臺一檔名為《開心茶館》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康大鵬錄製了不少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讓後兩者開始為聽眾所知。德雲社劇場變得熱鬧起來,能容納300人的地方,有時會擠進來700多人。坐不下的就端著板凳坐到臺上,近距離圍觀他表演。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德雲社天橋劇場。

媒介的力量開始凸顯,學生時期的武霞,雖然還沒錢去劇場消費,卻可以通過廣播、光盤、網絡的形式聽相聲——那時候,會有現場的粉絲,用相機錄製好視頻,傳到視頻網站,清晰度不高,但聽得清楚。

粉絲們在互聯網聚集,並爆發出驚人的凝聚力,2010年,郭德綱遭遇“黑色8月”,德雲社與北京電視臺記者的糾紛、李菁何雲偉的出走、小劇場暫停演出等風波,讓很多粉絲擔心,以後可能聽不到德雲社相聲了。他們紛紛在網上發帖,介紹事件真相,為其辯解。這次行動增加了粉絲團的凝聚力,形成了最初的一群鐵粉。

他們的熱情得到了德雲社的呼應,到了這年9月11日,德雲社突然放出消息,第二天將要舉辦演出。

這是劫波渡盡的信號。粉絲王超至今還記得,當時他早上五點就起床去購票,到達時前面已經有了十個人,隊伍慢慢長起來,一開始每人限購六張,後來變成了兩張。“劫後餘生”的氣氛充盈表演的小劇場,郭德綱宣佈,以後每一年的9月12日就定為“綱絲節”,德雲社會用專場演出來回報支持自己的人。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郭德綱微博談及當年的紛爭,將粉絲稱為“親人”。

德雲社對觀眾群體另一個呼應是開始重視網絡版權。面對網上私錄的相聲視頻越來越多的情況,德雲社開始與優酷進行版權合作。2009年,優酷首次上線了郭德綱單口相聲《濟公傳》,採取付費方式觀看。

小小的齒輪轉動了,它首先作用於個體:有次,王超本來要去現場聽《濟公傳》,但票買遲了,180元的票,被黃牛炒到了1200元,他轉身走了。回到家,就充了優酷會員,看視頻版。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優酷至今擁有郭德綱濟公傳書場全集內容。

而如今,在優酷聽德雲社相聲,已經成了粉絲們的生活習慣。據統計,2019年看德雲社內容的優酷用戶,人均每天觀看55分鐘,比2018年多了半小時。很多人都是聽著德雲社的相聲進入睡眠的,所以江湖流行一個說法:“感謝德雲社多年的‘陪睡’之恩”。

2

“放心,優酷會出賣你的”

當視頻製作進入專業階段後,原來粗放的私人錄製就過時了。在新的秩序下,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相聲,都在不斷調整姿態,以期彼此適應。

魏萊在看過多場德雲社演出後,印象最深的,是演員在傳統相聲的段子裡,加入很多時髦元素,比如“吃雞”、高考、英語,“把網絡上的流行用詞和傳統相聲融在一起了,也不會特別愣。”她說。

互聯網也表現積極,一系列的舉措被推出:原本合併在一起的德雲社節目頁被拆開了,每個節目變成獨立的搜索項,供觀眾方便搜索;曉彤是優酷的一名90後運營人員,她稱自己的工作為“寵粉”,她把德雲社精彩的演出片段剪輯成短視頻傳播,得到了粉絲的好評:“小編好懂我的心。”

年輕的觀眾們熱情參與相聲文化的傳播和再創造。和小劇場裡,觀眾通過“咦......籲......”帶動氣氛的觀演文化不同,互聯網上,彈幕才是主流。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吆喝,2018年德雲社封箱演出,彈幕特效數較前一年增加了660%。觀眾們津津有味地刷著優酷的特效彈幕:發彈幕詞“桃兒”後,會出現滿屏的桃子——這個梗的靈感,來自郭德綱獨特的桃形髮型。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互聯網連接相聲和年輕人後,郭德綱也從“老郭”逆生長為“桃兒”。

視頻平臺也因此成為這場文化大遷徙的受益者,它作為某種符號被鑲嵌在相聲文化圈裡。因為優酷擁有的125場德雲社版權節目,是會員專供,所以“優酷會員”成為德雲社粉絲的一個身份標籤。很多人一次充值了三年會員,王超告訴我們,據他所知,“有人已把會員續到2025年”。

它甚至成為一種“官方欽定”,有一次,張雲雷在臺上大尺度調侃自己的師父郭德綱,並讓臺下觀眾保密,不要說出去。旁邊捧哏的楊九郎說:“放心,優酷會出賣你的。”


"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簡直是救命草。”

文 | 李廣

魏萊的焦慮被撫平了:僅僅比線下晚一個半小時,德雲社“綱絲節”專場演出就會出現在網絡上。她將和現場的觀眾一樣,在9月9日德雲社發起的狂歡中,收穫滿足和參與感。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9月9日晚9點,粉絲在看優酷官錄。

線下演出的票太難搶了。有人統計,德雲社藝人的微博粉絲加起來有1.25億,而“綱絲節”的演出場地北展劇場,只有2743個座位。

今年8月,幸運兒們不到一秒就把門票瓜分一空。在百度“郭德綱吧”,有人發了條帖子:“今年一張綱絲節票是不是能換一個女朋友?” 失望的相聲愛好者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優酷”上。優酷是國內一家互聯網視頻平臺,從2009年開始,就與德雲社開展合作,並逐漸成為後者的獨播平臺。粉絲們近乎懇切地希望它能早一點上線今年的綱絲節內容:無需要高清畫質,無需精心剪輯,只求快一點,再快一點。

他們以一種雀躍的方式,來慶祝心願達成:當消息放出,相關微博得到了近三萬次轉發。有粉絲甚至在下面留言:“我還就告訴你,優酷你就是我爸爸。”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官宣後,德雲社粉絲興奮稱優酷為“酷爹”。

一些事情顯然在發生變化。觀眾暴漲的熱情、茂盛生長的相聲亞文化、四通八達的互聯網,都在沖刷著相聲這一傳統藝術行業。處處都是富有意味感的細節:採訪中,當問起相聲和其它粉絲群體有何不同,一個粉絲的回答聰明而幹練,很難讓人聯想到傳統認知中捧著茶缸的中年大叔:“區別我不知道怎麼說,共同的地方是大家都用心喜歡一個人。”

1

從《開心茶館》到“綱絲節

“以前情況會好些。”武霞是一名十多年的“綱絲”,她回憶,在2017年以前,票還沒這麼難搶。而在2005年,郭德綱還籍籍無名。

改變了郭德綱命運的,是北京廣播電臺一檔名為《開心茶館》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康大鵬錄製了不少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讓後兩者開始為聽眾所知。德雲社劇場變得熱鬧起來,能容納300人的地方,有時會擠進來700多人。坐不下的就端著板凳坐到臺上,近距離圍觀他表演。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德雲社天橋劇場。

媒介的力量開始凸顯,學生時期的武霞,雖然還沒錢去劇場消費,卻可以通過廣播、光盤、網絡的形式聽相聲——那時候,會有現場的粉絲,用相機錄製好視頻,傳到視頻網站,清晰度不高,但聽得清楚。

粉絲們在互聯網聚集,並爆發出驚人的凝聚力,2010年,郭德綱遭遇“黑色8月”,德雲社與北京電視臺記者的糾紛、李菁何雲偉的出走、小劇場暫停演出等風波,讓很多粉絲擔心,以後可能聽不到德雲社相聲了。他們紛紛在網上發帖,介紹事件真相,為其辯解。這次行動增加了粉絲團的凝聚力,形成了最初的一群鐵粉。

他們的熱情得到了德雲社的呼應,到了這年9月11日,德雲社突然放出消息,第二天將要舉辦演出。

這是劫波渡盡的信號。粉絲王超至今還記得,當時他早上五點就起床去購票,到達時前面已經有了十個人,隊伍慢慢長起來,一開始每人限購六張,後來變成了兩張。“劫後餘生”的氣氛充盈表演的小劇場,郭德綱宣佈,以後每一年的9月12日就定為“綱絲節”,德雲社會用專場演出來回報支持自己的人。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郭德綱微博談及當年的紛爭,將粉絲稱為“親人”。

德雲社對觀眾群體另一個呼應是開始重視網絡版權。面對網上私錄的相聲視頻越來越多的情況,德雲社開始與優酷進行版權合作。2009年,優酷首次上線了郭德綱單口相聲《濟公傳》,採取付費方式觀看。

小小的齒輪轉動了,它首先作用於個體:有次,王超本來要去現場聽《濟公傳》,但票買遲了,180元的票,被黃牛炒到了1200元,他轉身走了。回到家,就充了優酷會員,看視頻版。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優酷至今擁有郭德綱濟公傳書場全集內容。

而如今,在優酷聽德雲社相聲,已經成了粉絲們的生活習慣。據統計,2019年看德雲社內容的優酷用戶,人均每天觀看55分鐘,比2018年多了半小時。很多人都是聽著德雲社的相聲進入睡眠的,所以江湖流行一個說法:“感謝德雲社多年的‘陪睡’之恩”。

2

“放心,優酷會出賣你的”

當視頻製作進入專業階段後,原來粗放的私人錄製就過時了。在新的秩序下,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相聲,都在不斷調整姿態,以期彼此適應。

魏萊在看過多場德雲社演出後,印象最深的,是演員在傳統相聲的段子裡,加入很多時髦元素,比如“吃雞”、高考、英語,“把網絡上的流行用詞和傳統相聲融在一起了,也不會特別愣。”她說。

互聯網也表現積極,一系列的舉措被推出:原本合併在一起的德雲社節目頁被拆開了,每個節目變成獨立的搜索項,供觀眾方便搜索;曉彤是優酷的一名90後運營人員,她稱自己的工作為“寵粉”,她把德雲社精彩的演出片段剪輯成短視頻傳播,得到了粉絲的好評:“小編好懂我的心。”

年輕的觀眾們熱情參與相聲文化的傳播和再創造。和小劇場裡,觀眾通過“咦......籲......”帶動氣氛的觀演文化不同,互聯網上,彈幕才是主流。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吆喝,2018年德雲社封箱演出,彈幕特效數較前一年增加了660%。觀眾們津津有味地刷著優酷的特效彈幕:發彈幕詞“桃兒”後,會出現滿屏的桃子——這個梗的靈感,來自郭德綱獨特的桃形髮型。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互聯網連接相聲和年輕人後,郭德綱也從“老郭”逆生長為“桃兒”。

視頻平臺也因此成為這場文化大遷徙的受益者,它作為某種符號被鑲嵌在相聲文化圈裡。因為優酷擁有的125場德雲社版權節目,是會員專供,所以“優酷會員”成為德雲社粉絲的一個身份標籤。很多人一次充值了三年會員,王超告訴我們,據他所知,“有人已把會員續到2025年”。

它甚至成為一種“官方欽定”,有一次,張雲雷在臺上大尺度調侃自己的師父郭德綱,並讓臺下觀眾保密,不要說出去。旁邊捧哏的楊九郎說:“放心,優酷會出賣你的。”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3

應許之地

與以往相比,今年“綱絲節”最大的不同,是優酷平臺從演出結束後10余天上線官錄,變成了當晚僅延遲1個半小時獨播。

建議的提出者林娜,是優酷的媒資工作人員。今年的綱絲節,林娜的搶票以失敗告終。但作為綱絲,她明白粉絲希望儘快看到“角兒”的心理。“你這是借工作之名加私活呀。”有同事調侃她。

直播的難度顯而易見,以往的德雲社節目,從錄製到包裝再到上線,大概需要1到2周的時間。而本次為了確保內容安全,工作人員提前看過了當晚的演出內容;技術團隊則負責解決現場直播的帶寬問題,提高視頻製作效率。


"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簡直是救命草。”

文 | 李廣

魏萊的焦慮被撫平了:僅僅比線下晚一個半小時,德雲社“綱絲節”專場演出就會出現在網絡上。她將和現場的觀眾一樣,在9月9日德雲社發起的狂歡中,收穫滿足和參與感。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9月9日晚9點,粉絲在看優酷官錄。

線下演出的票太難搶了。有人統計,德雲社藝人的微博粉絲加起來有1.25億,而“綱絲節”的演出場地北展劇場,只有2743個座位。

今年8月,幸運兒們不到一秒就把門票瓜分一空。在百度“郭德綱吧”,有人發了條帖子:“今年一張綱絲節票是不是能換一個女朋友?” 失望的相聲愛好者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優酷”上。優酷是國內一家互聯網視頻平臺,從2009年開始,就與德雲社開展合作,並逐漸成為後者的獨播平臺。粉絲們近乎懇切地希望它能早一點上線今年的綱絲節內容:無需要高清畫質,無需精心剪輯,只求快一點,再快一點。

他們以一種雀躍的方式,來慶祝心願達成:當消息放出,相關微博得到了近三萬次轉發。有粉絲甚至在下面留言:“我還就告訴你,優酷你就是我爸爸。”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官宣後,德雲社粉絲興奮稱優酷為“酷爹”。

一些事情顯然在發生變化。觀眾暴漲的熱情、茂盛生長的相聲亞文化、四通八達的互聯網,都在沖刷著相聲這一傳統藝術行業。處處都是富有意味感的細節:採訪中,當問起相聲和其它粉絲群體有何不同,一個粉絲的回答聰明而幹練,很難讓人聯想到傳統認知中捧著茶缸的中年大叔:“區別我不知道怎麼說,共同的地方是大家都用心喜歡一個人。”

1

從《開心茶館》到“綱絲節

“以前情況會好些。”武霞是一名十多年的“綱絲”,她回憶,在2017年以前,票還沒這麼難搶。而在2005年,郭德綱還籍籍無名。

改變了郭德綱命運的,是北京廣播電臺一檔名為《開心茶館》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康大鵬錄製了不少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讓後兩者開始為聽眾所知。德雲社劇場變得熱鬧起來,能容納300人的地方,有時會擠進來700多人。坐不下的就端著板凳坐到臺上,近距離圍觀他表演。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德雲社天橋劇場。

媒介的力量開始凸顯,學生時期的武霞,雖然還沒錢去劇場消費,卻可以通過廣播、光盤、網絡的形式聽相聲——那時候,會有現場的粉絲,用相機錄製好視頻,傳到視頻網站,清晰度不高,但聽得清楚。

粉絲們在互聯網聚集,並爆發出驚人的凝聚力,2010年,郭德綱遭遇“黑色8月”,德雲社與北京電視臺記者的糾紛、李菁何雲偉的出走、小劇場暫停演出等風波,讓很多粉絲擔心,以後可能聽不到德雲社相聲了。他們紛紛在網上發帖,介紹事件真相,為其辯解。這次行動增加了粉絲團的凝聚力,形成了最初的一群鐵粉。

他們的熱情得到了德雲社的呼應,到了這年9月11日,德雲社突然放出消息,第二天將要舉辦演出。

這是劫波渡盡的信號。粉絲王超至今還記得,當時他早上五點就起床去購票,到達時前面已經有了十個人,隊伍慢慢長起來,一開始每人限購六張,後來變成了兩張。“劫後餘生”的氣氛充盈表演的小劇場,郭德綱宣佈,以後每一年的9月12日就定為“綱絲節”,德雲社會用專場演出來回報支持自己的人。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郭德綱微博談及當年的紛爭,將粉絲稱為“親人”。

德雲社對觀眾群體另一個呼應是開始重視網絡版權。面對網上私錄的相聲視頻越來越多的情況,德雲社開始與優酷進行版權合作。2009年,優酷首次上線了郭德綱單口相聲《濟公傳》,採取付費方式觀看。

小小的齒輪轉動了,它首先作用於個體:有次,王超本來要去現場聽《濟公傳》,但票買遲了,180元的票,被黃牛炒到了1200元,他轉身走了。回到家,就充了優酷會員,看視頻版。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優酷至今擁有郭德綱濟公傳書場全集內容。

而如今,在優酷聽德雲社相聲,已經成了粉絲們的生活習慣。據統計,2019年看德雲社內容的優酷用戶,人均每天觀看55分鐘,比2018年多了半小時。很多人都是聽著德雲社的相聲進入睡眠的,所以江湖流行一個說法:“感謝德雲社多年的‘陪睡’之恩”。

2

“放心,優酷會出賣你的”

當視頻製作進入專業階段後,原來粗放的私人錄製就過時了。在新的秩序下,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相聲,都在不斷調整姿態,以期彼此適應。

魏萊在看過多場德雲社演出後,印象最深的,是演員在傳統相聲的段子裡,加入很多時髦元素,比如“吃雞”、高考、英語,“把網絡上的流行用詞和傳統相聲融在一起了,也不會特別愣。”她說。

互聯網也表現積極,一系列的舉措被推出:原本合併在一起的德雲社節目頁被拆開了,每個節目變成獨立的搜索項,供觀眾方便搜索;曉彤是優酷的一名90後運營人員,她稱自己的工作為“寵粉”,她把德雲社精彩的演出片段剪輯成短視頻傳播,得到了粉絲的好評:“小編好懂我的心。”

年輕的觀眾們熱情參與相聲文化的傳播和再創造。和小劇場裡,觀眾通過“咦......籲......”帶動氣氛的觀演文化不同,互聯網上,彈幕才是主流。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吆喝,2018年德雲社封箱演出,彈幕特效數較前一年增加了660%。觀眾們津津有味地刷著優酷的特效彈幕:發彈幕詞“桃兒”後,會出現滿屏的桃子——這個梗的靈感,來自郭德綱獨特的桃形髮型。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互聯網連接相聲和年輕人後,郭德綱也從“老郭”逆生長為“桃兒”。

視頻平臺也因此成為這場文化大遷徙的受益者,它作為某種符號被鑲嵌在相聲文化圈裡。因為優酷擁有的125場德雲社版權節目,是會員專供,所以“優酷會員”成為德雲社粉絲的一個身份標籤。很多人一次充值了三年會員,王超告訴我們,據他所知,“有人已把會員續到2025年”。

它甚至成為一種“官方欽定”,有一次,張雲雷在臺上大尺度調侃自己的師父郭德綱,並讓臺下觀眾保密,不要說出去。旁邊捧哏的楊九郎說:“放心,優酷會出賣你的。”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3

應許之地

與以往相比,今年“綱絲節”最大的不同,是優酷平臺從演出結束後10余天上線官錄,變成了當晚僅延遲1個半小時獨播。

建議的提出者林娜,是優酷的媒資工作人員。今年的綱絲節,林娜的搶票以失敗告終。但作為綱絲,她明白粉絲希望儘快看到“角兒”的心理。“你這是借工作之名加私活呀。”有同事調侃她。

直播的難度顯而易見,以往的德雲社節目,從錄製到包裝再到上線,大概需要1到2周的時間。而本次為了確保內容安全,工作人員提前看過了當晚的演出內容;技術團隊則負責解決現場直播的帶寬問題,提高視頻製作效率。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優酷官方轉播臺,嚴陣以待。

事情似乎終於有了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從清末,相聲祖師爺窮不怕在北京天橋撂地演出開始,相聲就始終在傳播最大化與觀眾互動性上尋找平衡。它二三十年代開始出沒於茶館,困囿於受眾的狹窄;四十年代後又依附於廣播,卻失之單向的“說—聽”關係。從1983年登陸春晚以來,“電視相聲”便備受詬病:它改變了傳統相聲的形式,沒人知道它路在何方。

等到20世紀末郭德綱等人將相聲請回小劇場,相聲還要風餐露宿十幾年才能找到它的應許之地——除了最大範圍的觸達和靈活的互動,互聯網從根本上改變的,是相聲表演者與觀看者的權力關係。

“桃兒”“德雲女孩”“壯壯”,粉絲深度參與相聲文化的構建,讓相聲群體獲得了自我迭代、擴大的能力:根據優酷的大數據畫像,德雲社粉絲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今年18-34歲的人群,相較於2018年的51%,上升到64%。而女性粉絲,相較2018年,上升了240%。男女佔比差距從11%縮小到3%。


"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簡直是救命草。”

文 | 李廣

魏萊的焦慮被撫平了:僅僅比線下晚一個半小時,德雲社“綱絲節”專場演出就會出現在網絡上。她將和現場的觀眾一樣,在9月9日德雲社發起的狂歡中,收穫滿足和參與感。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9月9日晚9點,粉絲在看優酷官錄。

線下演出的票太難搶了。有人統計,德雲社藝人的微博粉絲加起來有1.25億,而“綱絲節”的演出場地北展劇場,只有2743個座位。

今年8月,幸運兒們不到一秒就把門票瓜分一空。在百度“郭德綱吧”,有人發了條帖子:“今年一張綱絲節票是不是能換一個女朋友?” 失望的相聲愛好者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優酷”上。優酷是國內一家互聯網視頻平臺,從2009年開始,就與德雲社開展合作,並逐漸成為後者的獨播平臺。粉絲們近乎懇切地希望它能早一點上線今年的綱絲節內容:無需要高清畫質,無需精心剪輯,只求快一點,再快一點。

他們以一種雀躍的方式,來慶祝心願達成:當消息放出,相關微博得到了近三萬次轉發。有粉絲甚至在下面留言:“我還就告訴你,優酷你就是我爸爸。”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官宣後,德雲社粉絲興奮稱優酷為“酷爹”。

一些事情顯然在發生變化。觀眾暴漲的熱情、茂盛生長的相聲亞文化、四通八達的互聯網,都在沖刷著相聲這一傳統藝術行業。處處都是富有意味感的細節:採訪中,當問起相聲和其它粉絲群體有何不同,一個粉絲的回答聰明而幹練,很難讓人聯想到傳統認知中捧著茶缸的中年大叔:“區別我不知道怎麼說,共同的地方是大家都用心喜歡一個人。”

1

從《開心茶館》到“綱絲節

“以前情況會好些。”武霞是一名十多年的“綱絲”,她回憶,在2017年以前,票還沒這麼難搶。而在2005年,郭德綱還籍籍無名。

改變了郭德綱命運的,是北京廣播電臺一檔名為《開心茶館》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康大鵬錄製了不少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讓後兩者開始為聽眾所知。德雲社劇場變得熱鬧起來,能容納300人的地方,有時會擠進來700多人。坐不下的就端著板凳坐到臺上,近距離圍觀他表演。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德雲社天橋劇場。

媒介的力量開始凸顯,學生時期的武霞,雖然還沒錢去劇場消費,卻可以通過廣播、光盤、網絡的形式聽相聲——那時候,會有現場的粉絲,用相機錄製好視頻,傳到視頻網站,清晰度不高,但聽得清楚。

粉絲們在互聯網聚集,並爆發出驚人的凝聚力,2010年,郭德綱遭遇“黑色8月”,德雲社與北京電視臺記者的糾紛、李菁何雲偉的出走、小劇場暫停演出等風波,讓很多粉絲擔心,以後可能聽不到德雲社相聲了。他們紛紛在網上發帖,介紹事件真相,為其辯解。這次行動增加了粉絲團的凝聚力,形成了最初的一群鐵粉。

他們的熱情得到了德雲社的呼應,到了這年9月11日,德雲社突然放出消息,第二天將要舉辦演出。

這是劫波渡盡的信號。粉絲王超至今還記得,當時他早上五點就起床去購票,到達時前面已經有了十個人,隊伍慢慢長起來,一開始每人限購六張,後來變成了兩張。“劫後餘生”的氣氛充盈表演的小劇場,郭德綱宣佈,以後每一年的9月12日就定為“綱絲節”,德雲社會用專場演出來回報支持自己的人。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郭德綱微博談及當年的紛爭,將粉絲稱為“親人”。

德雲社對觀眾群體另一個呼應是開始重視網絡版權。面對網上私錄的相聲視頻越來越多的情況,德雲社開始與優酷進行版權合作。2009年,優酷首次上線了郭德綱單口相聲《濟公傳》,採取付費方式觀看。

小小的齒輪轉動了,它首先作用於個體:有次,王超本來要去現場聽《濟公傳》,但票買遲了,180元的票,被黃牛炒到了1200元,他轉身走了。回到家,就充了優酷會員,看視頻版。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優酷至今擁有郭德綱濟公傳書場全集內容。

而如今,在優酷聽德雲社相聲,已經成了粉絲們的生活習慣。據統計,2019年看德雲社內容的優酷用戶,人均每天觀看55分鐘,比2018年多了半小時。很多人都是聽著德雲社的相聲進入睡眠的,所以江湖流行一個說法:“感謝德雲社多年的‘陪睡’之恩”。

2

“放心,優酷會出賣你的”

當視頻製作進入專業階段後,原來粗放的私人錄製就過時了。在新的秩序下,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相聲,都在不斷調整姿態,以期彼此適應。

魏萊在看過多場德雲社演出後,印象最深的,是演員在傳統相聲的段子裡,加入很多時髦元素,比如“吃雞”、高考、英語,“把網絡上的流行用詞和傳統相聲融在一起了,也不會特別愣。”她說。

互聯網也表現積極,一系列的舉措被推出:原本合併在一起的德雲社節目頁被拆開了,每個節目變成獨立的搜索項,供觀眾方便搜索;曉彤是優酷的一名90後運營人員,她稱自己的工作為“寵粉”,她把德雲社精彩的演出片段剪輯成短視頻傳播,得到了粉絲的好評:“小編好懂我的心。”

年輕的觀眾們熱情參與相聲文化的傳播和再創造。和小劇場裡,觀眾通過“咦......籲......”帶動氣氛的觀演文化不同,互聯網上,彈幕才是主流。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吆喝,2018年德雲社封箱演出,彈幕特效數較前一年增加了660%。觀眾們津津有味地刷著優酷的特效彈幕:發彈幕詞“桃兒”後,會出現滿屏的桃子——這個梗的靈感,來自郭德綱獨特的桃形髮型。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互聯網連接相聲和年輕人後,郭德綱也從“老郭”逆生長為“桃兒”。

視頻平臺也因此成為這場文化大遷徙的受益者,它作為某種符號被鑲嵌在相聲文化圈裡。因為優酷擁有的125場德雲社版權節目,是會員專供,所以“優酷會員”成為德雲社粉絲的一個身份標籤。很多人一次充值了三年會員,王超告訴我們,據他所知,“有人已把會員續到2025年”。

它甚至成為一種“官方欽定”,有一次,張雲雷在臺上大尺度調侃自己的師父郭德綱,並讓臺下觀眾保密,不要說出去。旁邊捧哏的楊九郎說:“放心,優酷會出賣你的。”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3

應許之地

與以往相比,今年“綱絲節”最大的不同,是優酷平臺從演出結束後10余天上線官錄,變成了當晚僅延遲1個半小時獨播。

建議的提出者林娜,是優酷的媒資工作人員。今年的綱絲節,林娜的搶票以失敗告終。但作為綱絲,她明白粉絲希望儘快看到“角兒”的心理。“你這是借工作之名加私活呀。”有同事調侃她。

直播的難度顯而易見,以往的德雲社節目,從錄製到包裝再到上線,大概需要1到2周的時間。而本次為了確保內容安全,工作人員提前看過了當晚的演出內容;技術團隊則負責解決現場直播的帶寬問題,提高視頻製作效率。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優酷官方轉播臺,嚴陣以待。

事情似乎終於有了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從清末,相聲祖師爺窮不怕在北京天橋撂地演出開始,相聲就始終在傳播最大化與觀眾互動性上尋找平衡。它二三十年代開始出沒於茶館,困囿於受眾的狹窄;四十年代後又依附於廣播,卻失之單向的“說—聽”關係。從1983年登陸春晚以來,“電視相聲”便備受詬病:它改變了傳統相聲的形式,沒人知道它路在何方。

等到20世紀末郭德綱等人將相聲請回小劇場,相聲還要風餐露宿十幾年才能找到它的應許之地——除了最大範圍的觸達和靈活的互動,互聯網從根本上改變的,是相聲表演者與觀看者的權力關係。

“桃兒”“德雲女孩”“壯壯”,粉絲深度參與相聲文化的構建,讓相聲群體獲得了自我迭代、擴大的能力:根據優酷的大數據畫像,德雲社粉絲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今年18-34歲的人群,相較於2018年的51%,上升到64%。而女性粉絲,相較2018年,上升了240%。男女佔比差距從11%縮小到3%。


“綱絲節”十年,互聯網給相聲帶來了什麼?


綱絲節演出當晚,德雲女孩聚集在北展外看官錄。

文化至此形成了一個閉環:魏萊形容自己所喜歡的德雲社七隊,就像上學時班上比較鬧騰的學生。看到這些小孩能把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事說得那麼搞笑,還會表演傳統戲劇,讓她感到鼓舞,“我們上班熬了很多年,看到他們的努力,自己會有比較燃的感覺。”當她聽到節目中提到一個京劇曲目,就會把原有唱段找出來,聽一聽到底是什麼樣子,捎帶學習了傳統文化。

林娜也有這種感受,相聲幫她度過了工作中壓力最大的時段。從相聲裡,她知道了什麼是《鎖麟囊》,瞭解了河北梆子、京韻大鼓、太平歌詞,“德雲社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每次德雲社的“角兒”有了新的作品,粉絲就會說:“這是給我們佈置了新作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