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說回綱絲節,本屆綱絲節有三個特點,筆者之前文章也提過,一個是優秀相聲太少,湊合過的也就郭麒麟閻鶴翔等人的寥寥幾段,其他人包括老郭的相聲表演水平下降到不忍細看。第二個則是整場演出終於拋棄了三俗橋段,至少讓大多數觀眾聽起來不那麼牙磣。第三個就是粉絲相聲大行其道,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從當年的中老年曲藝迷過度到中年相聲迷,再到城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落腳到年輕女孩了。

筆者這次談的則是綱絲節反映出來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綱絲節是德雲社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次演出之一,不僅經過了緊密的排練,而且票價還相當不菲。所以那些說綱絲節只是一次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用在乎演出水平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說回綱絲節,本屆綱絲節有三個特點,筆者之前文章也提過,一個是優秀相聲太少,湊合過的也就郭麒麟閻鶴翔等人的寥寥幾段,其他人包括老郭的相聲表演水平下降到不忍細看。第二個則是整場演出終於拋棄了三俗橋段,至少讓大多數觀眾聽起來不那麼牙磣。第三個就是粉絲相聲大行其道,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從當年的中老年曲藝迷過度到中年相聲迷,再到城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落腳到年輕女孩了。

筆者這次談的則是綱絲節反映出來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綱絲節是德雲社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次演出之一,不僅經過了緊密的排練,而且票價還相當不菲。所以那些說綱絲節只是一次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用在乎演出水平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在筆者看來,綱絲節反映出了德雲社目前經營發展上的一個軟肋,那就是青黃不接。所謂青黃不接,並不僅僅指的是人才梯隊建設,還包括了相聲作品水平。

一、 人才梯隊建設上的青黃不接

可以說這次德雲社的演出隊伍安排是極其合理的,郭德綱于謙是鎮山之寶,高峰欒雲平是骨幹,岳雲鵬孫越是前幾年走紅的,張雲雷是前兩年走紅的,孟鶴堂是前一年走紅的,郭麒麟是一直挺紅的,燒餅是怎麼捧也難大紅的,張鶴倫是目前的主力,張九齡王九龍則是今年力捧的。另一方面看,則是從郭德綱、高峰、雲字科、鶴字科、九字科一直到宵字科(秦霄賢),每個階段的主力都在。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說回綱絲節,本屆綱絲節有三個特點,筆者之前文章也提過,一個是優秀相聲太少,湊合過的也就郭麒麟閻鶴翔等人的寥寥幾段,其他人包括老郭的相聲表演水平下降到不忍細看。第二個則是整場演出終於拋棄了三俗橋段,至少讓大多數觀眾聽起來不那麼牙磣。第三個就是粉絲相聲大行其道,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從當年的中老年曲藝迷過度到中年相聲迷,再到城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落腳到年輕女孩了。

筆者這次談的則是綱絲節反映出來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綱絲節是德雲社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次演出之一,不僅經過了緊密的排練,而且票價還相當不菲。所以那些說綱絲節只是一次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用在乎演出水平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在筆者看來,綱絲節反映出了德雲社目前經營發展上的一個軟肋,那就是青黃不接。所謂青黃不接,並不僅僅指的是人才梯隊建設,還包括了相聲作品水平。

一、 人才梯隊建設上的青黃不接

可以說這次德雲社的演出隊伍安排是極其合理的,郭德綱于謙是鎮山之寶,高峰欒雲平是骨幹,岳雲鵬孫越是前幾年走紅的,張雲雷是前兩年走紅的,孟鶴堂是前一年走紅的,郭麒麟是一直挺紅的,燒餅是怎麼捧也難大紅的,張鶴倫是目前的主力,張九齡王九龍則是今年力捧的。另一方面看,則是從郭德綱、高峰、雲字科、鶴字科、九字科一直到宵字科(秦霄賢),每個階段的主力都在。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但是,雲集德雲社最強班底的一次演出卻亮點匱乏,九對演員出問題的更是一大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一如既往的稀碎,嚴格來說已經不能稱之為相聲了,感覺像兩個高配的宋啟瑜站在了臺上。

岳雲鵬孫越的相聲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可以,但比起他們之前的水平下降也很多,不僅段子不新,在演出節奏和語言能力上退步明顯,似乎小嶽嶽真的想轉型。

燒餅曹鶴陽的相聲怎麼說呢,感覺這幾年啥也沒幹光健身了,沒有長進。

張雲雷楊九郎倒是水平沒下降,因為他們一直就是這個樣兒。

孟鶴堂周九良在《相聲有新人》奪冠雖然名不符實,但確實在演出上還是有亮點的,紅了一年了,水平卻倒退了,忘詞不說,連個貫口都不行了。

張九齡和王九龍的演出太尷尬了,筆者一位朋友聽了他們的相聲給予的評價是,這倆人得虧是在德雲社,在其他地方能餓死,挺好的段子就是幹說不可樂,簡單說就是沒開竅。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說回綱絲節,本屆綱絲節有三個特點,筆者之前文章也提過,一個是優秀相聲太少,湊合過的也就郭麒麟閻鶴翔等人的寥寥幾段,其他人包括老郭的相聲表演水平下降到不忍細看。第二個則是整場演出終於拋棄了三俗橋段,至少讓大多數觀眾聽起來不那麼牙磣。第三個就是粉絲相聲大行其道,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從當年的中老年曲藝迷過度到中年相聲迷,再到城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落腳到年輕女孩了。

筆者這次談的則是綱絲節反映出來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綱絲節是德雲社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次演出之一,不僅經過了緊密的排練,而且票價還相當不菲。所以那些說綱絲節只是一次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用在乎演出水平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在筆者看來,綱絲節反映出了德雲社目前經營發展上的一個軟肋,那就是青黃不接。所謂青黃不接,並不僅僅指的是人才梯隊建設,還包括了相聲作品水平。

一、 人才梯隊建設上的青黃不接

可以說這次德雲社的演出隊伍安排是極其合理的,郭德綱于謙是鎮山之寶,高峰欒雲平是骨幹,岳雲鵬孫越是前幾年走紅的,張雲雷是前兩年走紅的,孟鶴堂是前一年走紅的,郭麒麟是一直挺紅的,燒餅是怎麼捧也難大紅的,張鶴倫是目前的主力,張九齡王九龍則是今年力捧的。另一方面看,則是從郭德綱、高峰、雲字科、鶴字科、九字科一直到宵字科(秦霄賢),每個階段的主力都在。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但是,雲集德雲社最強班底的一次演出卻亮點匱乏,九對演員出問題的更是一大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一如既往的稀碎,嚴格來說已經不能稱之為相聲了,感覺像兩個高配的宋啟瑜站在了臺上。

岳雲鵬孫越的相聲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可以,但比起他們之前的水平下降也很多,不僅段子不新,在演出節奏和語言能力上退步明顯,似乎小嶽嶽真的想轉型。

燒餅曹鶴陽的相聲怎麼說呢,感覺這幾年啥也沒幹光健身了,沒有長進。

張雲雷楊九郎倒是水平沒下降,因為他們一直就是這個樣兒。

孟鶴堂周九良在《相聲有新人》奪冠雖然名不符實,但確實在演出上還是有亮點的,紅了一年了,水平卻倒退了,忘詞不說,連個貫口都不行了。

張九齡和王九龍的演出太尷尬了,筆者一位朋友聽了他們的相聲給予的評價是,這倆人得虧是在德雲社,在其他地方能餓死,挺好的段子就是幹說不可樂,簡單說就是沒開竅。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綱絲節唯二值得表揚的演出組合就是郭麒麟閻鶴翔以及張鶴倫郎鶴焱,至於高峰欒雲平,他們無需表揚也無需指責,這就是骨幹的價值所在。

張鶴倫郎鶴焱的演出誠意和水平都沒問題,他們的問題是段子掐的不夠瓷實,還可以再掐掐弄得更好一些。

郭麒麟貌似長時間沒怎麼說相聲了,但這次和閻鶴翔的段子還是相當不錯的,兩人的配合頗有當年郭麒麟乃父和乃師的風采,他們完全是大有可為的組合,可惜郭麒麟志不在此。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說回綱絲節,本屆綱絲節有三個特點,筆者之前文章也提過,一個是優秀相聲太少,湊合過的也就郭麒麟閻鶴翔等人的寥寥幾段,其他人包括老郭的相聲表演水平下降到不忍細看。第二個則是整場演出終於拋棄了三俗橋段,至少讓大多數觀眾聽起來不那麼牙磣。第三個就是粉絲相聲大行其道,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從當年的中老年曲藝迷過度到中年相聲迷,再到城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落腳到年輕女孩了。

筆者這次談的則是綱絲節反映出來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綱絲節是德雲社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次演出之一,不僅經過了緊密的排練,而且票價還相當不菲。所以那些說綱絲節只是一次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用在乎演出水平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在筆者看來,綱絲節反映出了德雲社目前經營發展上的一個軟肋,那就是青黃不接。所謂青黃不接,並不僅僅指的是人才梯隊建設,還包括了相聲作品水平。

一、 人才梯隊建設上的青黃不接

可以說這次德雲社的演出隊伍安排是極其合理的,郭德綱于謙是鎮山之寶,高峰欒雲平是骨幹,岳雲鵬孫越是前幾年走紅的,張雲雷是前兩年走紅的,孟鶴堂是前一年走紅的,郭麒麟是一直挺紅的,燒餅是怎麼捧也難大紅的,張鶴倫是目前的主力,張九齡王九龍則是今年力捧的。另一方面看,則是從郭德綱、高峰、雲字科、鶴字科、九字科一直到宵字科(秦霄賢),每個階段的主力都在。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但是,雲集德雲社最強班底的一次演出卻亮點匱乏,九對演員出問題的更是一大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一如既往的稀碎,嚴格來說已經不能稱之為相聲了,感覺像兩個高配的宋啟瑜站在了臺上。

岳雲鵬孫越的相聲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可以,但比起他們之前的水平下降也很多,不僅段子不新,在演出節奏和語言能力上退步明顯,似乎小嶽嶽真的想轉型。

燒餅曹鶴陽的相聲怎麼說呢,感覺這幾年啥也沒幹光健身了,沒有長進。

張雲雷楊九郎倒是水平沒下降,因為他們一直就是這個樣兒。

孟鶴堂周九良在《相聲有新人》奪冠雖然名不符實,但確實在演出上還是有亮點的,紅了一年了,水平卻倒退了,忘詞不說,連個貫口都不行了。

張九齡和王九龍的演出太尷尬了,筆者一位朋友聽了他們的相聲給予的評價是,這倆人得虧是在德雲社,在其他地方能餓死,挺好的段子就是幹說不可樂,簡單說就是沒開竅。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綱絲節唯二值得表揚的演出組合就是郭麒麟閻鶴翔以及張鶴倫郎鶴焱,至於高峰欒雲平,他們無需表揚也無需指責,這就是骨幹的價值所在。

張鶴倫郎鶴焱的演出誠意和水平都沒問題,他們的問題是段子掐的不夠瓷實,還可以再掐掐弄得更好一些。

郭麒麟貌似長時間沒怎麼說相聲了,但這次和閻鶴翔的段子還是相當不錯的,兩人的配合頗有當年郭麒麟乃父和乃師的風采,他們完全是大有可為的組合,可惜郭麒麟志不在此。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從綱絲節的演出可以看出來,德雲社目前的人員組合有青黃不接之嫌,不算郭德綱,以岳雲鵬為代表的老紅一代似乎已經摸到了天花板,上升空間已經封死。以張雲雷孟鶴堂為代表的新紅一代,水平停滯不前有時波動太大,似乎缺乏升級必要的培訓和沉澱。而以張九齡王九龍為代表的最新力捧一代,其水平比起師兄來相差太多,幾乎處於沒開竅的階段。

雖然德雲社號稱有幾百人的團隊,但真正拿得出手的組合並不算多,以高峰劉鶴春為代表的傳統範兒藝人們基本風格固化,水平上佳奈何不是主推方向,只能繼續堅持小劇場。其他大部分藝人為了能像張雲雷一樣迅速走紅也是各顯其能,於是各種奇葩招數不斷,像王耀宗那樣的罵街和劉九思這樣的行為藝術以後還會陸續出現。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說回綱絲節,本屆綱絲節有三個特點,筆者之前文章也提過,一個是優秀相聲太少,湊合過的也就郭麒麟閻鶴翔等人的寥寥幾段,其他人包括老郭的相聲表演水平下降到不忍細看。第二個則是整場演出終於拋棄了三俗橋段,至少讓大多數觀眾聽起來不那麼牙磣。第三個就是粉絲相聲大行其道,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從當年的中老年曲藝迷過度到中年相聲迷,再到城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落腳到年輕女孩了。

筆者這次談的則是綱絲節反映出來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綱絲節是德雲社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次演出之一,不僅經過了緊密的排練,而且票價還相當不菲。所以那些說綱絲節只是一次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用在乎演出水平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在筆者看來,綱絲節反映出了德雲社目前經營發展上的一個軟肋,那就是青黃不接。所謂青黃不接,並不僅僅指的是人才梯隊建設,還包括了相聲作品水平。

一、 人才梯隊建設上的青黃不接

可以說這次德雲社的演出隊伍安排是極其合理的,郭德綱于謙是鎮山之寶,高峰欒雲平是骨幹,岳雲鵬孫越是前幾年走紅的,張雲雷是前兩年走紅的,孟鶴堂是前一年走紅的,郭麒麟是一直挺紅的,燒餅是怎麼捧也難大紅的,張鶴倫是目前的主力,張九齡王九龍則是今年力捧的。另一方面看,則是從郭德綱、高峰、雲字科、鶴字科、九字科一直到宵字科(秦霄賢),每個階段的主力都在。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但是,雲集德雲社最強班底的一次演出卻亮點匱乏,九對演員出問題的更是一大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一如既往的稀碎,嚴格來說已經不能稱之為相聲了,感覺像兩個高配的宋啟瑜站在了臺上。

岳雲鵬孫越的相聲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可以,但比起他們之前的水平下降也很多,不僅段子不新,在演出節奏和語言能力上退步明顯,似乎小嶽嶽真的想轉型。

燒餅曹鶴陽的相聲怎麼說呢,感覺這幾年啥也沒幹光健身了,沒有長進。

張雲雷楊九郎倒是水平沒下降,因為他們一直就是這個樣兒。

孟鶴堂周九良在《相聲有新人》奪冠雖然名不符實,但確實在演出上還是有亮點的,紅了一年了,水平卻倒退了,忘詞不說,連個貫口都不行了。

張九齡和王九龍的演出太尷尬了,筆者一位朋友聽了他們的相聲給予的評價是,這倆人得虧是在德雲社,在其他地方能餓死,挺好的段子就是幹說不可樂,簡單說就是沒開竅。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綱絲節唯二值得表揚的演出組合就是郭麒麟閻鶴翔以及張鶴倫郎鶴焱,至於高峰欒雲平,他們無需表揚也無需指責,這就是骨幹的價值所在。

張鶴倫郎鶴焱的演出誠意和水平都沒問題,他們的問題是段子掐的不夠瓷實,還可以再掐掐弄得更好一些。

郭麒麟貌似長時間沒怎麼說相聲了,但這次和閻鶴翔的段子還是相當不錯的,兩人的配合頗有當年郭麒麟乃父和乃師的風采,他們完全是大有可為的組合,可惜郭麒麟志不在此。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從綱絲節的演出可以看出來,德雲社目前的人員組合有青黃不接之嫌,不算郭德綱,以岳雲鵬為代表的老紅一代似乎已經摸到了天花板,上升空間已經封死。以張雲雷孟鶴堂為代表的新紅一代,水平停滯不前有時波動太大,似乎缺乏升級必要的培訓和沉澱。而以張九齡王九龍為代表的最新力捧一代,其水平比起師兄來相差太多,幾乎處於沒開竅的階段。

雖然德雲社號稱有幾百人的團隊,但真正拿得出手的組合並不算多,以高峰劉鶴春為代表的傳統範兒藝人們基本風格固化,水平上佳奈何不是主推方向,只能繼續堅持小劇場。其他大部分藝人為了能像張雲雷一樣迅速走紅也是各顯其能,於是各種奇葩招數不斷,像王耀宗那樣的罵街和劉九思這樣的行為藝術以後還會陸續出現。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好在郭德綱已經提前行動,楊進明、劉春山、王善勇高玉凱,包括張番劉銓淼,這些能拿來即插即用的相聲藝人紛紛加盟,這些人進一步夯實了德雲社的人才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德雲社還會繼續大力招募有真正本事的藝人加盟。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說回綱絲節,本屆綱絲節有三個特點,筆者之前文章也提過,一個是優秀相聲太少,湊合過的也就郭麒麟閻鶴翔等人的寥寥幾段,其他人包括老郭的相聲表演水平下降到不忍細看。第二個則是整場演出終於拋棄了三俗橋段,至少讓大多數觀眾聽起來不那麼牙磣。第三個就是粉絲相聲大行其道,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從當年的中老年曲藝迷過度到中年相聲迷,再到城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落腳到年輕女孩了。

筆者這次談的則是綱絲節反映出來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綱絲節是德雲社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次演出之一,不僅經過了緊密的排練,而且票價還相當不菲。所以那些說綱絲節只是一次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用在乎演出水平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在筆者看來,綱絲節反映出了德雲社目前經營發展上的一個軟肋,那就是青黃不接。所謂青黃不接,並不僅僅指的是人才梯隊建設,還包括了相聲作品水平。

一、 人才梯隊建設上的青黃不接

可以說這次德雲社的演出隊伍安排是極其合理的,郭德綱于謙是鎮山之寶,高峰欒雲平是骨幹,岳雲鵬孫越是前幾年走紅的,張雲雷是前兩年走紅的,孟鶴堂是前一年走紅的,郭麒麟是一直挺紅的,燒餅是怎麼捧也難大紅的,張鶴倫是目前的主力,張九齡王九龍則是今年力捧的。另一方面看,則是從郭德綱、高峰、雲字科、鶴字科、九字科一直到宵字科(秦霄賢),每個階段的主力都在。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但是,雲集德雲社最強班底的一次演出卻亮點匱乏,九對演員出問題的更是一大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一如既往的稀碎,嚴格來說已經不能稱之為相聲了,感覺像兩個高配的宋啟瑜站在了臺上。

岳雲鵬孫越的相聲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可以,但比起他們之前的水平下降也很多,不僅段子不新,在演出節奏和語言能力上退步明顯,似乎小嶽嶽真的想轉型。

燒餅曹鶴陽的相聲怎麼說呢,感覺這幾年啥也沒幹光健身了,沒有長進。

張雲雷楊九郎倒是水平沒下降,因為他們一直就是這個樣兒。

孟鶴堂周九良在《相聲有新人》奪冠雖然名不符實,但確實在演出上還是有亮點的,紅了一年了,水平卻倒退了,忘詞不說,連個貫口都不行了。

張九齡和王九龍的演出太尷尬了,筆者一位朋友聽了他們的相聲給予的評價是,這倆人得虧是在德雲社,在其他地方能餓死,挺好的段子就是幹說不可樂,簡單說就是沒開竅。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綱絲節唯二值得表揚的演出組合就是郭麒麟閻鶴翔以及張鶴倫郎鶴焱,至於高峰欒雲平,他們無需表揚也無需指責,這就是骨幹的價值所在。

張鶴倫郎鶴焱的演出誠意和水平都沒問題,他們的問題是段子掐的不夠瓷實,還可以再掐掐弄得更好一些。

郭麒麟貌似長時間沒怎麼說相聲了,但這次和閻鶴翔的段子還是相當不錯的,兩人的配合頗有當年郭麒麟乃父和乃師的風采,他們完全是大有可為的組合,可惜郭麒麟志不在此。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從綱絲節的演出可以看出來,德雲社目前的人員組合有青黃不接之嫌,不算郭德綱,以岳雲鵬為代表的老紅一代似乎已經摸到了天花板,上升空間已經封死。以張雲雷孟鶴堂為代表的新紅一代,水平停滯不前有時波動太大,似乎缺乏升級必要的培訓和沉澱。而以張九齡王九龍為代表的最新力捧一代,其水平比起師兄來相差太多,幾乎處於沒開竅的階段。

雖然德雲社號稱有幾百人的團隊,但真正拿得出手的組合並不算多,以高峰劉鶴春為代表的傳統範兒藝人們基本風格固化,水平上佳奈何不是主推方向,只能繼續堅持小劇場。其他大部分藝人為了能像張雲雷一樣迅速走紅也是各顯其能,於是各種奇葩招數不斷,像王耀宗那樣的罵街和劉九思這樣的行為藝術以後還會陸續出現。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好在郭德綱已經提前行動,楊進明、劉春山、王善勇高玉凱,包括張番劉銓淼,這些能拿來即插即用的相聲藝人紛紛加盟,這些人進一步夯實了德雲社的人才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德雲社還會繼續大力招募有真正本事的藝人加盟。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二、 相聲創作上的青黃不接

德雲社最初的招牌是傳統相聲,而真正讓郭德綱走紅的則是改編自傳統相聲的新段子,之後德雲社的新相聲創作也進入繁榮期。到最後德雲社就形成了傳統相聲、傳統相聲改編和新段子三位一體的相聲作品組合。

但從本次綱絲節演出來看,德雲社傳統相聲雖然依然堅持,但其亮點越來越少,高峰雖然依然出色,但其他人的基本面卻有坍塌的趨勢。改編的相聲,包括從小品改編過來的相聲則顯然缺乏精雕細琢,活兒有些糙。而新編的相聲段子則立意不高,缺乏亮點。

簡言之就是,現在德雲社亟待大量新的、優秀的相聲段子,原來的段子不光是毫無新鮮感,粉絲刨活嚴重之外演員說著也沒動力,而且從這次演出可以看出來,年輕相聲演員普遍缺乏老一輩相聲藝人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就算自己拿手的段子也說的毫無亮點,這就不一定光是水平問題了。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說回綱絲節,本屆綱絲節有三個特點,筆者之前文章也提過,一個是優秀相聲太少,湊合過的也就郭麒麟閻鶴翔等人的寥寥幾段,其他人包括老郭的相聲表演水平下降到不忍細看。第二個則是整場演出終於拋棄了三俗橋段,至少讓大多數觀眾聽起來不那麼牙磣。第三個就是粉絲相聲大行其道,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從當年的中老年曲藝迷過度到中年相聲迷,再到城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落腳到年輕女孩了。

筆者這次談的則是綱絲節反映出來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綱絲節是德雲社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次演出之一,不僅經過了緊密的排練,而且票價還相當不菲。所以那些說綱絲節只是一次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用在乎演出水平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在筆者看來,綱絲節反映出了德雲社目前經營發展上的一個軟肋,那就是青黃不接。所謂青黃不接,並不僅僅指的是人才梯隊建設,還包括了相聲作品水平。

一、 人才梯隊建設上的青黃不接

可以說這次德雲社的演出隊伍安排是極其合理的,郭德綱于謙是鎮山之寶,高峰欒雲平是骨幹,岳雲鵬孫越是前幾年走紅的,張雲雷是前兩年走紅的,孟鶴堂是前一年走紅的,郭麒麟是一直挺紅的,燒餅是怎麼捧也難大紅的,張鶴倫是目前的主力,張九齡王九龍則是今年力捧的。另一方面看,則是從郭德綱、高峰、雲字科、鶴字科、九字科一直到宵字科(秦霄賢),每個階段的主力都在。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但是,雲集德雲社最強班底的一次演出卻亮點匱乏,九對演員出問題的更是一大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一如既往的稀碎,嚴格來說已經不能稱之為相聲了,感覺像兩個高配的宋啟瑜站在了臺上。

岳雲鵬孫越的相聲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可以,但比起他們之前的水平下降也很多,不僅段子不新,在演出節奏和語言能力上退步明顯,似乎小嶽嶽真的想轉型。

燒餅曹鶴陽的相聲怎麼說呢,感覺這幾年啥也沒幹光健身了,沒有長進。

張雲雷楊九郎倒是水平沒下降,因為他們一直就是這個樣兒。

孟鶴堂周九良在《相聲有新人》奪冠雖然名不符實,但確實在演出上還是有亮點的,紅了一年了,水平卻倒退了,忘詞不說,連個貫口都不行了。

張九齡和王九龍的演出太尷尬了,筆者一位朋友聽了他們的相聲給予的評價是,這倆人得虧是在德雲社,在其他地方能餓死,挺好的段子就是幹說不可樂,簡單說就是沒開竅。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綱絲節唯二值得表揚的演出組合就是郭麒麟閻鶴翔以及張鶴倫郎鶴焱,至於高峰欒雲平,他們無需表揚也無需指責,這就是骨幹的價值所在。

張鶴倫郎鶴焱的演出誠意和水平都沒問題,他們的問題是段子掐的不夠瓷實,還可以再掐掐弄得更好一些。

郭麒麟貌似長時間沒怎麼說相聲了,但這次和閻鶴翔的段子還是相當不錯的,兩人的配合頗有當年郭麒麟乃父和乃師的風采,他們完全是大有可為的組合,可惜郭麒麟志不在此。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從綱絲節的演出可以看出來,德雲社目前的人員組合有青黃不接之嫌,不算郭德綱,以岳雲鵬為代表的老紅一代似乎已經摸到了天花板,上升空間已經封死。以張雲雷孟鶴堂為代表的新紅一代,水平停滯不前有時波動太大,似乎缺乏升級必要的培訓和沉澱。而以張九齡王九龍為代表的最新力捧一代,其水平比起師兄來相差太多,幾乎處於沒開竅的階段。

雖然德雲社號稱有幾百人的團隊,但真正拿得出手的組合並不算多,以高峰劉鶴春為代表的傳統範兒藝人們基本風格固化,水平上佳奈何不是主推方向,只能繼續堅持小劇場。其他大部分藝人為了能像張雲雷一樣迅速走紅也是各顯其能,於是各種奇葩招數不斷,像王耀宗那樣的罵街和劉九思這樣的行為藝術以後還會陸續出現。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好在郭德綱已經提前行動,楊進明、劉春山、王善勇高玉凱,包括張番劉銓淼,這些能拿來即插即用的相聲藝人紛紛加盟,這些人進一步夯實了德雲社的人才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德雲社還會繼續大力招募有真正本事的藝人加盟。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二、 相聲創作上的青黃不接

德雲社最初的招牌是傳統相聲,而真正讓郭德綱走紅的則是改編自傳統相聲的新段子,之後德雲社的新相聲創作也進入繁榮期。到最後德雲社就形成了傳統相聲、傳統相聲改編和新段子三位一體的相聲作品組合。

但從本次綱絲節演出來看,德雲社傳統相聲雖然依然堅持,但其亮點越來越少,高峰雖然依然出色,但其他人的基本面卻有坍塌的趨勢。改編的相聲,包括從小品改編過來的相聲則顯然缺乏精雕細琢,活兒有些糙。而新編的相聲段子則立意不高,缺乏亮點。

簡言之就是,現在德雲社亟待大量新的、優秀的相聲段子,原來的段子不光是毫無新鮮感,粉絲刨活嚴重之外演員說著也沒動力,而且從這次演出可以看出來,年輕相聲演員普遍缺乏老一輩相聲藝人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就算自己拿手的段子也說的毫無亮點,這就不一定光是水平問題了。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創作上的青黃不接比人才的青黃不接更讓人惱火,因為人才可以引進,但相聲段子的創作則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郭德綱早期的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那是因為他的相聲貼近群眾,容易讓觀眾引起共鳴。但現在他已經無法深入群眾了,按他自己的說法就是每天只能上上網看一看,靠網絡段子支撐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德雲社其他相聲演員大部分則不是以創作見長,就算是自己寫的段子也是素材來自網絡而不是生活,再加上浮躁的迫切想紅的氛圍,別說出好作品了,就算是安心的排練對活恐怕都成問題。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說回綱絲節,本屆綱絲節有三個特點,筆者之前文章也提過,一個是優秀相聲太少,湊合過的也就郭麒麟閻鶴翔等人的寥寥幾段,其他人包括老郭的相聲表演水平下降到不忍細看。第二個則是整場演出終於拋棄了三俗橋段,至少讓大多數觀眾聽起來不那麼牙磣。第三個就是粉絲相聲大行其道,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從當年的中老年曲藝迷過度到中年相聲迷,再到城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落腳到年輕女孩了。

筆者這次談的則是綱絲節反映出來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綱絲節是德雲社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次演出之一,不僅經過了緊密的排練,而且票價還相當不菲。所以那些說綱絲節只是一次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用在乎演出水平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在筆者看來,綱絲節反映出了德雲社目前經營發展上的一個軟肋,那就是青黃不接。所謂青黃不接,並不僅僅指的是人才梯隊建設,還包括了相聲作品水平。

一、 人才梯隊建設上的青黃不接

可以說這次德雲社的演出隊伍安排是極其合理的,郭德綱于謙是鎮山之寶,高峰欒雲平是骨幹,岳雲鵬孫越是前幾年走紅的,張雲雷是前兩年走紅的,孟鶴堂是前一年走紅的,郭麒麟是一直挺紅的,燒餅是怎麼捧也難大紅的,張鶴倫是目前的主力,張九齡王九龍則是今年力捧的。另一方面看,則是從郭德綱、高峰、雲字科、鶴字科、九字科一直到宵字科(秦霄賢),每個階段的主力都在。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但是,雲集德雲社最強班底的一次演出卻亮點匱乏,九對演員出問題的更是一大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一如既往的稀碎,嚴格來說已經不能稱之為相聲了,感覺像兩個高配的宋啟瑜站在了臺上。

岳雲鵬孫越的相聲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可以,但比起他們之前的水平下降也很多,不僅段子不新,在演出節奏和語言能力上退步明顯,似乎小嶽嶽真的想轉型。

燒餅曹鶴陽的相聲怎麼說呢,感覺這幾年啥也沒幹光健身了,沒有長進。

張雲雷楊九郎倒是水平沒下降,因為他們一直就是這個樣兒。

孟鶴堂周九良在《相聲有新人》奪冠雖然名不符實,但確實在演出上還是有亮點的,紅了一年了,水平卻倒退了,忘詞不說,連個貫口都不行了。

張九齡和王九龍的演出太尷尬了,筆者一位朋友聽了他們的相聲給予的評價是,這倆人得虧是在德雲社,在其他地方能餓死,挺好的段子就是幹說不可樂,簡單說就是沒開竅。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綱絲節唯二值得表揚的演出組合就是郭麒麟閻鶴翔以及張鶴倫郎鶴焱,至於高峰欒雲平,他們無需表揚也無需指責,這就是骨幹的價值所在。

張鶴倫郎鶴焱的演出誠意和水平都沒問題,他們的問題是段子掐的不夠瓷實,還可以再掐掐弄得更好一些。

郭麒麟貌似長時間沒怎麼說相聲了,但這次和閻鶴翔的段子還是相當不錯的,兩人的配合頗有當年郭麒麟乃父和乃師的風采,他們完全是大有可為的組合,可惜郭麒麟志不在此。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從綱絲節的演出可以看出來,德雲社目前的人員組合有青黃不接之嫌,不算郭德綱,以岳雲鵬為代表的老紅一代似乎已經摸到了天花板,上升空間已經封死。以張雲雷孟鶴堂為代表的新紅一代,水平停滯不前有時波動太大,似乎缺乏升級必要的培訓和沉澱。而以張九齡王九龍為代表的最新力捧一代,其水平比起師兄來相差太多,幾乎處於沒開竅的階段。

雖然德雲社號稱有幾百人的團隊,但真正拿得出手的組合並不算多,以高峰劉鶴春為代表的傳統範兒藝人們基本風格固化,水平上佳奈何不是主推方向,只能繼續堅持小劇場。其他大部分藝人為了能像張雲雷一樣迅速走紅也是各顯其能,於是各種奇葩招數不斷,像王耀宗那樣的罵街和劉九思這樣的行為藝術以後還會陸續出現。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好在郭德綱已經提前行動,楊進明、劉春山、王善勇高玉凱,包括張番劉銓淼,這些能拿來即插即用的相聲藝人紛紛加盟,這些人進一步夯實了德雲社的人才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德雲社還會繼續大力招募有真正本事的藝人加盟。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二、 相聲創作上的青黃不接

德雲社最初的招牌是傳統相聲,而真正讓郭德綱走紅的則是改編自傳統相聲的新段子,之後德雲社的新相聲創作也進入繁榮期。到最後德雲社就形成了傳統相聲、傳統相聲改編和新段子三位一體的相聲作品組合。

但從本次綱絲節演出來看,德雲社傳統相聲雖然依然堅持,但其亮點越來越少,高峰雖然依然出色,但其他人的基本面卻有坍塌的趨勢。改編的相聲,包括從小品改編過來的相聲則顯然缺乏精雕細琢,活兒有些糙。而新編的相聲段子則立意不高,缺乏亮點。

簡言之就是,現在德雲社亟待大量新的、優秀的相聲段子,原來的段子不光是毫無新鮮感,粉絲刨活嚴重之外演員說著也沒動力,而且從這次演出可以看出來,年輕相聲演員普遍缺乏老一輩相聲藝人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就算自己拿手的段子也說的毫無亮點,這就不一定光是水平問題了。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創作上的青黃不接比人才的青黃不接更讓人惱火,因為人才可以引進,但相聲段子的創作則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郭德綱早期的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那是因為他的相聲貼近群眾,容易讓觀眾引起共鳴。但現在他已經無法深入群眾了,按他自己的說法就是每天只能上上網看一看,靠網絡段子支撐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德雲社其他相聲演員大部分則不是以創作見長,就算是自己寫的段子也是素材來自網絡而不是生活,再加上浮躁的迫切想紅的氛圍,別說出好作品了,就算是安心的排練對活恐怕都成問題。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郭德綱之前引進的人才中劉春山就是一個創作見長的藝人,這也是一個信號,老郭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未雨綢繆引進創作型人才。

"

綱絲節的演出過去一段時間了,話題討論逐漸涼了下來,德雲社最新的稍微帶些熱點的新聞反而是一段鬧劇,劉九思在演出時上演白水淋頭行為藝術,為了走紅也是煞費苦心,畢竟同臺不同命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說回綱絲節,本屆綱絲節有三個特點,筆者之前文章也提過,一個是優秀相聲太少,湊合過的也就郭麒麟閻鶴翔等人的寥寥幾段,其他人包括老郭的相聲表演水平下降到不忍細看。第二個則是整場演出終於拋棄了三俗橋段,至少讓大多數觀眾聽起來不那麼牙磣。第三個就是粉絲相聲大行其道,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從當年的中老年曲藝迷過度到中年相聲迷,再到城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落腳到年輕女孩了。

筆者這次談的則是綱絲節反映出來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綱絲節是德雲社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次演出之一,不僅經過了緊密的排練,而且票價還相當不菲。所以那些說綱絲節只是一次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用在乎演出水平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在筆者看來,綱絲節反映出了德雲社目前經營發展上的一個軟肋,那就是青黃不接。所謂青黃不接,並不僅僅指的是人才梯隊建設,還包括了相聲作品水平。

一、 人才梯隊建設上的青黃不接

可以說這次德雲社的演出隊伍安排是極其合理的,郭德綱于謙是鎮山之寶,高峰欒雲平是骨幹,岳雲鵬孫越是前幾年走紅的,張雲雷是前兩年走紅的,孟鶴堂是前一年走紅的,郭麒麟是一直挺紅的,燒餅是怎麼捧也難大紅的,張鶴倫是目前的主力,張九齡王九龍則是今年力捧的。另一方面看,則是從郭德綱、高峰、雲字科、鶴字科、九字科一直到宵字科(秦霄賢),每個階段的主力都在。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但是,雲集德雲社最強班底的一次演出卻亮點匱乏,九對演員出問題的更是一大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一如既往的稀碎,嚴格來說已經不能稱之為相聲了,感覺像兩個高配的宋啟瑜站在了臺上。

岳雲鵬孫越的相聲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可以,但比起他們之前的水平下降也很多,不僅段子不新,在演出節奏和語言能力上退步明顯,似乎小嶽嶽真的想轉型。

燒餅曹鶴陽的相聲怎麼說呢,感覺這幾年啥也沒幹光健身了,沒有長進。

張雲雷楊九郎倒是水平沒下降,因為他們一直就是這個樣兒。

孟鶴堂周九良在《相聲有新人》奪冠雖然名不符實,但確實在演出上還是有亮點的,紅了一年了,水平卻倒退了,忘詞不說,連個貫口都不行了。

張九齡和王九龍的演出太尷尬了,筆者一位朋友聽了他們的相聲給予的評價是,這倆人得虧是在德雲社,在其他地方能餓死,挺好的段子就是幹說不可樂,簡單說就是沒開竅。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綱絲節唯二值得表揚的演出組合就是郭麒麟閻鶴翔以及張鶴倫郎鶴焱,至於高峰欒雲平,他們無需表揚也無需指責,這就是骨幹的價值所在。

張鶴倫郎鶴焱的演出誠意和水平都沒問題,他們的問題是段子掐的不夠瓷實,還可以再掐掐弄得更好一些。

郭麒麟貌似長時間沒怎麼說相聲了,但這次和閻鶴翔的段子還是相當不錯的,兩人的配合頗有當年郭麒麟乃父和乃師的風采,他們完全是大有可為的組合,可惜郭麒麟志不在此。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從綱絲節的演出可以看出來,德雲社目前的人員組合有青黃不接之嫌,不算郭德綱,以岳雲鵬為代表的老紅一代似乎已經摸到了天花板,上升空間已經封死。以張雲雷孟鶴堂為代表的新紅一代,水平停滯不前有時波動太大,似乎缺乏升級必要的培訓和沉澱。而以張九齡王九龍為代表的最新力捧一代,其水平比起師兄來相差太多,幾乎處於沒開竅的階段。

雖然德雲社號稱有幾百人的團隊,但真正拿得出手的組合並不算多,以高峰劉鶴春為代表的傳統範兒藝人們基本風格固化,水平上佳奈何不是主推方向,只能繼續堅持小劇場。其他大部分藝人為了能像張雲雷一樣迅速走紅也是各顯其能,於是各種奇葩招數不斷,像王耀宗那樣的罵街和劉九思這樣的行為藝術以後還會陸續出現。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好在郭德綱已經提前行動,楊進明、劉春山、王善勇高玉凱,包括張番劉銓淼,這些能拿來即插即用的相聲藝人紛紛加盟,這些人進一步夯實了德雲社的人才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德雲社還會繼續大力招募有真正本事的藝人加盟。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二、 相聲創作上的青黃不接

德雲社最初的招牌是傳統相聲,而真正讓郭德綱走紅的則是改編自傳統相聲的新段子,之後德雲社的新相聲創作也進入繁榮期。到最後德雲社就形成了傳統相聲、傳統相聲改編和新段子三位一體的相聲作品組合。

但從本次綱絲節演出來看,德雲社傳統相聲雖然依然堅持,但其亮點越來越少,高峰雖然依然出色,但其他人的基本面卻有坍塌的趨勢。改編的相聲,包括從小品改編過來的相聲則顯然缺乏精雕細琢,活兒有些糙。而新編的相聲段子則立意不高,缺乏亮點。

簡言之就是,現在德雲社亟待大量新的、優秀的相聲段子,原來的段子不光是毫無新鮮感,粉絲刨活嚴重之外演員說著也沒動力,而且從這次演出可以看出來,年輕相聲演員普遍缺乏老一輩相聲藝人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就算自己拿手的段子也說的毫無亮點,這就不一定光是水平問題了。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創作上的青黃不接比人才的青黃不接更讓人惱火,因為人才可以引進,但相聲段子的創作則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郭德綱早期的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那是因為他的相聲貼近群眾,容易讓觀眾引起共鳴。但現在他已經無法深入群眾了,按他自己的說法就是每天只能上上網看一看,靠網絡段子支撐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德雲社其他相聲演員大部分則不是以創作見長,就算是自己寫的段子也是素材來自網絡而不是生活,再加上浮躁的迫切想紅的氛圍,別說出好作品了,就算是安心的排練對活恐怕都成問題。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郭德綱之前引進的人才中劉春山就是一個創作見長的藝人,這也是一個信號,老郭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未雨綢繆引進創作型人才。

綱絲節優秀相聲匱乏,暴露德雲社軟肋,郭德綱未雨綢繆

綜上,德雲社已經足夠紅火,但在紅火的基礎上仍需要沉澱底蘊,2005年為何德雲社和郭德綱能迅速爆紅,那是之前十年沉澱下來的作品和人才的厚積薄發。從2010年以後,德雲社紅了十年,同期卻沒有多少作品和人才的積累,走到現在難免會有吃力的感覺,這是符合藝術規律的正常現象,不需要過分貶低也不需要過分粉飾,問題就在那裡,看不看得見還是裝作看不見或者還是正視問題,決定了德雲社以後的走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