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我們談論香港時 到底該說些什麼

年紀越大越發現,現代人都被迫活成了“戲精”。在不同社交平臺裡小心翼翼,卻練就一身“切換自如”的本領。

日本作家石黑一雄在《無可慰藉》中說:

身處一個科技爆炸、溝通無限的世界,我們感受到的,卻是史無前例的孤獨無助。在全世界都可以社交起來的時候,我們卻無法用最原始的方式獲得真正的溝通。

是的,在爆炸的信息流裡,反而是那些笨拙的表達,才能讓我們麻木的內心為之一動。

今天,我們談論香港,說些我想說的話。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近7萬人死亡,4萬人受傷,2萬人失蹤,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超過萬億。汶川地震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面對空前大災難,我們的一脈同胞香港,幾乎是全民動員救災。

震後不到10小時,香港就組建了第一支醫療隊奔赴四川。不到24小時,港府搜救隊出動、香港飛行服務隊出動。接著,香港又增調了最先進的美洲豹直升機、捷流定翼機飛到四川。派出的都是全港最精幹專業的隊伍。港府當時甚至還額外撥出一個5000萬的基金,專門協助香港的民間團隊,前往四川救災。

震後48小時,香港立法會就通過了3.5億港幣賑災撥款,隨即又成立了救災專屬基金,撥款90億港幣。再加上賽馬會捐出的10億港幣,港府當年撥捐了過百億港幣賑災。

天災面前,當然少不了香港富豪們的出手。李嘉誠第二天就捐出3000萬,第3天追加1億,並承諾為所有受災學生支付全部學費和部分生活費。 第9天,李嘉誠的基金會又開始了“義肢輪椅捐贈項目”,派了近千名技師趕往四川,免費為所有受傷截肢災民安裝假肢、提供輪椅。而面對媒體採訪,當年李嘉誠說了一句:若災區再有實際需要,我會進行第四輪捐助。

李兆基在以集團名義捐出1000萬後,又從私人基金拿出1億港幣。他還在自家的股東大會上宣佈:任何前往災區協助的醫生、志願者,我李兆基負擔所有機票、住宿和一切相關費用。

太平紳士邵逸夫第一時間捐了1億港幣,因為災情,當年101歲高齡的邵逸夫,坐著輪椅參加了香港藝人的賑災晚會,為災區打氣。

除了港府和富豪們的捐款之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香港的民間捐款高達130億港幣。香港對汶川的幫助,幾乎是全民性的,95%的普通香港同胞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儘自己的心意。230億港幣,相當於平均每個香港人拿出3000港幣在幫助我們四川受災同胞,這是除內地撥款之外,捐助最多的地區。

地震第2天,在香港街頭,世界宣明會、東華三院、仁濟醫院等一大波慈善機構就開始了募捐。香港慈善機構樂施會在全港200個站點,義賣大米12噸籌款;香港救世軍收到1萬件防護衣,不到20小時就送到受災群眾手中;不到8天,香港世界宣明會就往災區派發了1730多噸糧食、600個日用包及醫療用品,設立了10個兒童中心。

地震第3天,香港十八區,區區都設了專門諮詢點,市民自發捐款甚至要排隊,就連小孩子都踴躍捐錢。而遍佈香港各個角落的自動櫃員機、銀行櫃檯、便利店,都貼滿了“讓我們連成一線,盡心幫助災區同胞”的各種愛心圖標。

香港各行各業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災區加油:匯豐銀行等額捐款,市民捐1元,銀行捐1元;上百名藝人同臺籌款2億多港幣;香港運輸業呼籲全體同行捐出1/3收入;九龍巴士車身廣告全換成了賑災信息....

毫不誇張,汶川地震是香港近二十年來,一次極罕有的自發的跨階層全民參與的賑災行動!這背後,體現的是絕大多數香港人的整體素質和對內地同胞的深切關懷。更令人欣慰的是,香港青年紛紛走上街頭,為四川受災同胞募捐。

2008年5月19日14時28分,舉國上下同哀時,香港亦是萬笛齊鳴、旗幟半降,男女老少都肅立默哀。馬會取消所有賽馬活動,亞視撤掉了所有廣告,海洋公園關閉了遊樂設施,所有電影院停映3天。舉國同悲,全城同哀,那一刻,香港同胞的心離我們很近很近。

除了捐款救災,出人出力。可這些還不夠,香港人還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到汶川的災後重建工作中。

當年香港承接了190個災後重建項目,從修公路到建學校,涵蓋了教育、醫療、基建、社會福利方方面面,而且都是五六年超長工期的大工程。其中,汶川地震後公路盡毀,往來要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多繞350公里。災後香港接下了這個任務,全長45公里,香港花了8年把它修完。

汶川臥龍鎮中心小學,香港花4年重建後,孩子們終於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香港在內地成立的第一家康復醫療中心——四川省人民醫院川港康復中心,斥資2個億,香港一建就是5年。當年有過百位香港醫務人員,成為地震傷員康復工作的義工,這些年,她們不斷往返四川香港兩地,現在一直還在堅守著。

香港在這些年裡,援建的近200個項目,分佈於四川的12個市58個縣,受益2600萬人。香港理工大學過去10年間,在四川開展了超過70個教育、培訓、社區服務和研究項目,受惠人數超過三萬。香港理工與四川大學共建的“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至今培育200多名災害護理、職業治療、物理治療和義肢矯形碩士畢業生。

在天災面前,香港挺身而出,不僅如此,還能把救助事項持續10年以上,這種責任和擔當,若是沒有一顆對同胞的善良之心,又怎麼可能堅持10年之久?3900多個日夜始終與災區同在,始終為四川受災同胞做著一些事,默默付出。

這是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95%的香港市民對我們表達過善意。畢竟十年前,他們是真的幫過我們,這種幫不是作假能作出來的。我絕不相信香港同胞是壞人,我也始終記得他們的好。

只是少數香港青年做了錯事,但他們的過錯,並不能抹殺大多數香港同胞對我們曾經的好。

這就是今天,我們談論香港,到底該說些什麼?其實就是一句話:

少數人的行為,並不能抹殺一座城的善意。

洗洗睡吧,晚安。


"


當我們談論香港時 到底該說些什麼

年紀越大越發現,現代人都被迫活成了“戲精”。在不同社交平臺裡小心翼翼,卻練就一身“切換自如”的本領。

日本作家石黑一雄在《無可慰藉》中說:

身處一個科技爆炸、溝通無限的世界,我們感受到的,卻是史無前例的孤獨無助。在全世界都可以社交起來的時候,我們卻無法用最原始的方式獲得真正的溝通。

是的,在爆炸的信息流裡,反而是那些笨拙的表達,才能讓我們麻木的內心為之一動。

今天,我們談論香港,說些我想說的話。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近7萬人死亡,4萬人受傷,2萬人失蹤,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超過萬億。汶川地震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面對空前大災難,我們的一脈同胞香港,幾乎是全民動員救災。

震後不到10小時,香港就組建了第一支醫療隊奔赴四川。不到24小時,港府搜救隊出動、香港飛行服務隊出動。接著,香港又增調了最先進的美洲豹直升機、捷流定翼機飛到四川。派出的都是全港最精幹專業的隊伍。港府當時甚至還額外撥出一個5000萬的基金,專門協助香港的民間團隊,前往四川救災。

震後48小時,香港立法會就通過了3.5億港幣賑災撥款,隨即又成立了救災專屬基金,撥款90億港幣。再加上賽馬會捐出的10億港幣,港府當年撥捐了過百億港幣賑災。

天災面前,當然少不了香港富豪們的出手。李嘉誠第二天就捐出3000萬,第3天追加1億,並承諾為所有受災學生支付全部學費和部分生活費。 第9天,李嘉誠的基金會又開始了“義肢輪椅捐贈項目”,派了近千名技師趕往四川,免費為所有受傷截肢災民安裝假肢、提供輪椅。而面對媒體採訪,當年李嘉誠說了一句:若災區再有實際需要,我會進行第四輪捐助。

李兆基在以集團名義捐出1000萬後,又從私人基金拿出1億港幣。他還在自家的股東大會上宣佈:任何前往災區協助的醫生、志願者,我李兆基負擔所有機票、住宿和一切相關費用。

太平紳士邵逸夫第一時間捐了1億港幣,因為災情,當年101歲高齡的邵逸夫,坐著輪椅參加了香港藝人的賑災晚會,為災區打氣。

除了港府和富豪們的捐款之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香港的民間捐款高達130億港幣。香港對汶川的幫助,幾乎是全民性的,95%的普通香港同胞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儘自己的心意。230億港幣,相當於平均每個香港人拿出3000港幣在幫助我們四川受災同胞,這是除內地撥款之外,捐助最多的地區。

地震第2天,在香港街頭,世界宣明會、東華三院、仁濟醫院等一大波慈善機構就開始了募捐。香港慈善機構樂施會在全港200個站點,義賣大米12噸籌款;香港救世軍收到1萬件防護衣,不到20小時就送到受災群眾手中;不到8天,香港世界宣明會就往災區派發了1730多噸糧食、600個日用包及醫療用品,設立了10個兒童中心。

地震第3天,香港十八區,區區都設了專門諮詢點,市民自發捐款甚至要排隊,就連小孩子都踴躍捐錢。而遍佈香港各個角落的自動櫃員機、銀行櫃檯、便利店,都貼滿了“讓我們連成一線,盡心幫助災區同胞”的各種愛心圖標。

香港各行各業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災區加油:匯豐銀行等額捐款,市民捐1元,銀行捐1元;上百名藝人同臺籌款2億多港幣;香港運輸業呼籲全體同行捐出1/3收入;九龍巴士車身廣告全換成了賑災信息....

毫不誇張,汶川地震是香港近二十年來,一次極罕有的自發的跨階層全民參與的賑災行動!這背後,體現的是絕大多數香港人的整體素質和對內地同胞的深切關懷。更令人欣慰的是,香港青年紛紛走上街頭,為四川受災同胞募捐。

2008年5月19日14時28分,舉國上下同哀時,香港亦是萬笛齊鳴、旗幟半降,男女老少都肅立默哀。馬會取消所有賽馬活動,亞視撤掉了所有廣告,海洋公園關閉了遊樂設施,所有電影院停映3天。舉國同悲,全城同哀,那一刻,香港同胞的心離我們很近很近。

除了捐款救災,出人出力。可這些還不夠,香港人還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到汶川的災後重建工作中。

當年香港承接了190個災後重建項目,從修公路到建學校,涵蓋了教育、醫療、基建、社會福利方方面面,而且都是五六年超長工期的大工程。其中,汶川地震後公路盡毀,往來要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多繞350公里。災後香港接下了這個任務,全長45公里,香港花了8年把它修完。

汶川臥龍鎮中心小學,香港花4年重建後,孩子們終於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香港在內地成立的第一家康復醫療中心——四川省人民醫院川港康復中心,斥資2個億,香港一建就是5年。當年有過百位香港醫務人員,成為地震傷員康復工作的義工,這些年,她們不斷往返四川香港兩地,現在一直還在堅守著。

香港在這些年裡,援建的近200個項目,分佈於四川的12個市58個縣,受益2600萬人。香港理工大學過去10年間,在四川開展了超過70個教育、培訓、社區服務和研究項目,受惠人數超過三萬。香港理工與四川大學共建的“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至今培育200多名災害護理、職業治療、物理治療和義肢矯形碩士畢業生。

在天災面前,香港挺身而出,不僅如此,還能把救助事項持續10年以上,這種責任和擔當,若是沒有一顆對同胞的善良之心,又怎麼可能堅持10年之久?3900多個日夜始終與災區同在,始終為四川受災同胞做著一些事,默默付出。

這是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95%的香港市民對我們表達過善意。畢竟十年前,他們是真的幫過我們,這種幫不是作假能作出來的。我絕不相信香港同胞是壞人,我也始終記得他們的好。

只是少數香港青年做了錯事,但他們的過錯,並不能抹殺大多數香港同胞對我們曾經的好。

這就是今天,我們談論香港,到底該說些什麼?其實就是一句話:

少數人的行為,並不能抹殺一座城的善意。

洗洗睡吧,晚安。


當我們談論香港時 到底該說些什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