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忠市位於寧夏中部,地處寧夏平原腹地,是寧夏沿黃河城市帶核心區域。毗鄰陝、甘、蒙。引黃灌區的精華地段。轄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和紅寺堡區,總人口130萬(2012年),其中回族66萬人,佔總人口52%,是中國回族主要聚居區之一。

吳忠濱臨黃河,黃河穿城而過,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方遊牧民族與漢族文化的交匯點。 吳忠被譽為東方的千塔之城,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回族之鄉"。

歷史沿革

早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吳忠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遊牧民族曾在這裡逐水草、牧牛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逐匈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河築三十四縣,其中有富平縣城,是寧夏平原最古老的城市,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西南。

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在河之洲,設立靈洲縣,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古城,是寧夏曆史上最早有確切的設置年代記載的古代城市。

東漢改為靈州縣。北魏為薄骨律鎮,後置靈州。隋唐亦為靈州,也稱靈武郡,簡稱靈武。

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親臨靈州(今吳忠)接受異族歸附;"安史之亂",唐

"

吳忠市位於寧夏中部,地處寧夏平原腹地,是寧夏沿黃河城市帶核心區域。毗鄰陝、甘、蒙。引黃灌區的精華地段。轄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和紅寺堡區,總人口130萬(2012年),其中回族66萬人,佔總人口52%,是中國回族主要聚居區之一。

吳忠濱臨黃河,黃河穿城而過,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方遊牧民族與漢族文化的交匯點。 吳忠被譽為東方的千塔之城,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回族之鄉"。

歷史沿革

早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吳忠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遊牧民族曾在這裡逐水草、牧牛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逐匈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河築三十四縣,其中有富平縣城,是寧夏平原最古老的城市,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西南。

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在河之洲,設立靈洲縣,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古城,是寧夏曆史上最早有確切的設置年代記載的古代城市。

東漢改為靈州縣。北魏為薄骨律鎮,後置靈州。隋唐亦為靈州,也稱靈武郡,簡稱靈武。

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親臨靈州(今吳忠)接受異族歸附;"安史之亂",唐

“魚米之鄉”吳忠的古往今來,及自然人文

古長城

玄宗出逃四川,太子李享在靈武(靈武郡即靈州)登基,靈武成了全國政治軍事中心,當時靈武郡即靈州今吳忠。

西夏時,党項族首領、西夏國皇帝李元昊統治的腹地在吳忠一帶。

成吉思汗滅西夏,設寧夏路;1929年成立寧夏省。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1月4日,設置縣級吳忠市。

1954年4月在吳忠成立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年7月,寧夏撤省歸甘肅省管轄。1955年改為吳忠回族自治州,轄吳忠、金積、靈武、鹽池、同心5縣。

1958年撤州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1972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1998年撤銀南地區為地級吳忠市(同時縣級吳忠市改為利通區)。

1996年,撤銷靈武縣,設立靈武市(縣級)。[1]

2002年將吳忠下轄的縣級市靈武歸銀川市管轄。2004年將中衛縣和中寧縣規劃新成立的中衛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吳忠市轄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開發區5個縣(市、區),共有42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56個社區居委會和532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吳忠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北連銀川市,西接中衛市,南接固原市,東部與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毗鄰,東北、西北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相連,東南與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接壤。總面積2.02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吳忠市東西長而南北窄,地勢南高北低,北為銀川平原,南為青銅峽平原和丘陵山地。川區平均海拔1100米,山區海拔在1300-1900米。全市地貌大多為黃土高原,鄂爾多斯臺地、黃河沖積平原和l山地。

氣候條件

吳忠地處西部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26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有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9.4攝氏度。這裡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蒸發強烈,雨雪稀少,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63天,是中國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

自然資源

"

吳忠市位於寧夏中部,地處寧夏平原腹地,是寧夏沿黃河城市帶核心區域。毗鄰陝、甘、蒙。引黃灌區的精華地段。轄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和紅寺堡區,總人口130萬(2012年),其中回族66萬人,佔總人口52%,是中國回族主要聚居區之一。

吳忠濱臨黃河,黃河穿城而過,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方遊牧民族與漢族文化的交匯點。 吳忠被譽為東方的千塔之城,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回族之鄉"。

歷史沿革

早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吳忠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遊牧民族曾在這裡逐水草、牧牛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逐匈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河築三十四縣,其中有富平縣城,是寧夏平原最古老的城市,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西南。

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在河之洲,設立靈洲縣,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古城,是寧夏曆史上最早有確切的設置年代記載的古代城市。

東漢改為靈州縣。北魏為薄骨律鎮,後置靈州。隋唐亦為靈州,也稱靈武郡,簡稱靈武。

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親臨靈州(今吳忠)接受異族歸附;"安史之亂",唐

“魚米之鄉”吳忠的古往今來,及自然人文

古長城

玄宗出逃四川,太子李享在靈武(靈武郡即靈州)登基,靈武成了全國政治軍事中心,當時靈武郡即靈州今吳忠。

西夏時,党項族首領、西夏國皇帝李元昊統治的腹地在吳忠一帶。

成吉思汗滅西夏,設寧夏路;1929年成立寧夏省。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1月4日,設置縣級吳忠市。

1954年4月在吳忠成立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年7月,寧夏撤省歸甘肅省管轄。1955年改為吳忠回族自治州,轄吳忠、金積、靈武、鹽池、同心5縣。

1958年撤州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1972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1998年撤銀南地區為地級吳忠市(同時縣級吳忠市改為利通區)。

1996年,撤銷靈武縣,設立靈武市(縣級)。[1]

2002年將吳忠下轄的縣級市靈武歸銀川市管轄。2004年將中衛縣和中寧縣規劃新成立的中衛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吳忠市轄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開發區5個縣(市、區),共有42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56個社區居委會和532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吳忠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北連銀川市,西接中衛市,南接固原市,東部與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毗鄰,東北、西北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相連,東南與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接壤。總面積2.02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吳忠市東西長而南北窄,地勢南高北低,北為銀川平原,南為青銅峽平原和丘陵山地。川區平均海拔1100米,山區海拔在1300-1900米。全市地貌大多為黃土高原,鄂爾多斯臺地、黃河沖積平原和l山地。

氣候條件

吳忠地處西部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26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有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9.4攝氏度。這裡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蒸發強烈,雨雪稀少,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63天,是中國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

自然資源

“魚米之鄉”吳忠的古往今來,及自然人文

金濱路

吳忠境內的羅山是寧夏三大天然林區之一。

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煤炭、礦石、天然氣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石油儲量3700萬噸,天然氣儲量8000億立方米,是陝甘寧油田的核心部分。煤炭儲量64.7億噸,石灰岩儲量49億噸,冶鎂白雲岩儲量23.69億噸。水電、火電資源豐富,總裝機容量佔全寧夏的54%,是寧夏重要的能源基地。

煤炭資源:寧夏探明煤炭儲量313.6億噸,保有量308億噸,位居全國第6名。吳忠太陽山開發區煤礦探明儲量約65億噸,佔全寧夏煤炭儲量的20%。煤種有焦煤、貧煤、肥煤、瘦煤等六種,煤種全,煤質優。水、電、路通,易於開採。

交通

鐵路:大古、包蘭、太中銀鐵路和十二五規劃的銀西快速鐵路穿境而過。

公路:公路四通八達,通車裡程398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1.9公里,公路密度為25.7公里/百萬平方公里。京藏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經過。109國道、211國道、銀平、銀榆、石營等公路在吳忠交匯。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吳忠常住人口為1273792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11887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4915人,增長13.85%。年平均增長率為1.31%。

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吳忠出生人口20353人,出生率為16.13‰;死亡人口5745人,死亡率為4.55‰,自然增加14608人,自然增長率為11.58‰。

吳忠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337048戶,家庭戶[5]人口為1235460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05人減少0.38人。

吳忠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650999人,佔51.11%;女性人口為622793人,佔48.8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19下降為104.53。

吳忠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08979人,佔24.26%;15-64歲人口為891810人,佔70.01%;65歲及以上人口為73003人,佔5.7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62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2個百分點。

民族

吳忠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11173人,佔47.98%;回族人口為659316人,佔51.76%;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3303人,佔0.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30427人,增長5.24%;回族人口增加124820人,增長23.3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減少332人,下降9.1%。

經濟

綜述

2012年,吳忠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2.0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33億元, 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171.27億元, 增長18.6%;第三產業增加值93.45億元, 年增長8.8%。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吳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5.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4.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9.9%。

第一產業

2012年,吳忠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2.4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46.68億元,增長2.1%;林業產值2.78億元,增長5.4%;牧業產值38.12億元,增長11.8%;漁業產值1.42億元,增長19.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4億元,增長9%。吳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7.3億元,比上年增長5.9%。

2012年糧食播種面積312.2萬畝,比上年下降7.7%,糧食綜合單產288.4公斤/畝,比上年增長8.0%。

2012年糧食總產量90萬噸。其中:夏糧產量16.5萬噸,秋糧產量73.5萬噸。

第二產業

吳忠形成了以能源、電力、新材料、造紙、乳製品、葡萄酒、皮毛絨、建材等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成為寧夏重要的工業基地。

2012年,吳忠市工業增加值1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3.0%,佔吳忠地區生產總值的3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68.5億元,增長14.2%;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45.8億元,增長21.2%。

2012年從吳忠重點監測的11種產品看,有7種產品同比增長,增長面為63.6%。其中捲菸、乳製品、電解鋁、水泥、電石、原煤、原油加工量分別增長12.0%、62.1%、18.6%、11.6%、4.5%、17.5倍、12.0%;機制紙及紙板、羊絨、鐵合金、發電量4種產品同比分別下降52.3%、33.3%、40.1%、1.5%。

2012年,吳忠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為11.8億元,比上年下降22.6%。產品銷售率98.4%,比上年增加4.4個百分點。

2012年,吳忠市建築業總產值為67.9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吳忠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73個,上繳稅金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

第三產業

2012年,吳忠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42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分城鄉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9.5億元,增長14.9%;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9億元,增長13%。分行業看, 批發業商品零售額19.25億元,增長18.9%;零企業商品零售額32.42億元,增長9.9%;住宿業商品零售額0.71億元,增長10.9%;餐飲業商品零售額16.04億元,增長20.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商品零售額0.96億元,增長14.5%;集體經濟實現商品零售額2.43億元,增長14.7%;私營經濟實現商品零售額11.24億元,增長7.6%;個體經濟實現商品零售額36.7億元,增長12.8%;股份制經濟實現商品零售額17.11億元,增長24.4%。

2012年,吳忠市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石油及製品類增長7%,金銀珠寶類增長29.6%,文化辦公類148.1%,傢俱類增長57.1%,服裝鞋帽類增長12.5%,糧油食品類增長16.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7.8%。

2012年年末,吳忠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72.6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單位存款142.5億元,增長15.7%;儲蓄存款215.9億元,增長20.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4%。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吳忠有小學343所,普通中學62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所,高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小學招生2.56萬人,在校14.07萬人,畢業2.33萬人;普通初中招生1.86萬人,在校6.33萬人,畢業1.9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04萬人,在校3.03萬人,畢業0.84萬人;中等職業招生0.37萬人,在校0.91萬人,畢業0.31萬人;高等職業招生0.11萬人,在校0.24萬人,畢業0.06萬人。

醫療事業

截至2012年末,吳忠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2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7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5個。醫院、衛生院床位4504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598張。衛生技術人員5397人,其中,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928人。吳忠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004人,註冊護士1676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吳忠有檔案館4個,文化館6個,藝術表演團體4個。公共圖書館5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1%。鄉鎮綜合文化站 45個。

社會保障

"

吳忠市位於寧夏中部,地處寧夏平原腹地,是寧夏沿黃河城市帶核心區域。毗鄰陝、甘、蒙。引黃灌區的精華地段。轄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和紅寺堡區,總人口130萬(2012年),其中回族66萬人,佔總人口52%,是中國回族主要聚居區之一。

吳忠濱臨黃河,黃河穿城而過,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方遊牧民族與漢族文化的交匯點。 吳忠被譽為東方的千塔之城,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回族之鄉"。

歷史沿革

早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吳忠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遊牧民族曾在這裡逐水草、牧牛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逐匈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河築三十四縣,其中有富平縣城,是寧夏平原最古老的城市,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西南。

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在河之洲,設立靈洲縣,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境內古城,是寧夏曆史上最早有確切的設置年代記載的古代城市。

東漢改為靈州縣。北魏為薄骨律鎮,後置靈州。隋唐亦為靈州,也稱靈武郡,簡稱靈武。

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親臨靈州(今吳忠)接受異族歸附;"安史之亂",唐

“魚米之鄉”吳忠的古往今來,及自然人文

古長城

玄宗出逃四川,太子李享在靈武(靈武郡即靈州)登基,靈武成了全國政治軍事中心,當時靈武郡即靈州今吳忠。

西夏時,党項族首領、西夏國皇帝李元昊統治的腹地在吳忠一帶。

成吉思汗滅西夏,設寧夏路;1929年成立寧夏省。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1月4日,設置縣級吳忠市。

1954年4月在吳忠成立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年7月,寧夏撤省歸甘肅省管轄。1955年改為吳忠回族自治州,轄吳忠、金積、靈武、鹽池、同心5縣。

1958年撤州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1972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1998年撤銀南地區為地級吳忠市(同時縣級吳忠市改為利通區)。

1996年,撤銷靈武縣,設立靈武市(縣級)。[1]

2002年將吳忠下轄的縣級市靈武歸銀川市管轄。2004年將中衛縣和中寧縣規劃新成立的中衛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吳忠市轄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開發區5個縣(市、區),共有42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56個社區居委會和532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吳忠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北連銀川市,西接中衛市,南接固原市,東部與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毗鄰,東北、西北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相連,東南與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接壤。總面積2.02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吳忠市東西長而南北窄,地勢南高北低,北為銀川平原,南為青銅峽平原和丘陵山地。川區平均海拔1100米,山區海拔在1300-1900米。全市地貌大多為黃土高原,鄂爾多斯臺地、黃河沖積平原和l山地。

氣候條件

吳忠地處西部內陸,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26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有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9.4攝氏度。這裡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蒸發強烈,雨雪稀少,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達3000小時,無霜期163天,是中國太陽輻射最充足的地區之一。

自然資源

“魚米之鄉”吳忠的古往今來,及自然人文

金濱路

吳忠境內的羅山是寧夏三大天然林區之一。

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煤炭、礦石、天然氣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石油儲量3700萬噸,天然氣儲量8000億立方米,是陝甘寧油田的核心部分。煤炭儲量64.7億噸,石灰岩儲量49億噸,冶鎂白雲岩儲量23.69億噸。水電、火電資源豐富,總裝機容量佔全寧夏的54%,是寧夏重要的能源基地。

煤炭資源:寧夏探明煤炭儲量313.6億噸,保有量308億噸,位居全國第6名。吳忠太陽山開發區煤礦探明儲量約65億噸,佔全寧夏煤炭儲量的20%。煤種有焦煤、貧煤、肥煤、瘦煤等六種,煤種全,煤質優。水、電、路通,易於開採。

交通

鐵路:大古、包蘭、太中銀鐵路和十二五規劃的銀西快速鐵路穿境而過。

公路:公路四通八達,通車裡程398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1.9公里,公路密度為25.7公里/百萬平方公里。京藏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經過。109國道、211國道、銀平、銀榆、石營等公路在吳忠交匯。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吳忠常住人口為1273792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11887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4915人,增長13.85%。年平均增長率為1.31%。

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吳忠出生人口20353人,出生率為16.13‰;死亡人口5745人,死亡率為4.55‰,自然增加14608人,自然增長率為11.58‰。

吳忠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337048戶,家庭戶[5]人口為1235460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05人減少0.38人。

吳忠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650999人,佔51.11%;女性人口為622793人,佔48.8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19下降為104.53。

吳忠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08979人,佔24.26%;15-64歲人口為891810人,佔70.01%;65歲及以上人口為73003人,佔5.7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62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52個百分點。

民族

吳忠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11173人,佔47.98%;回族人口為659316人,佔51.76%;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3303人,佔0.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30427人,增長5.24%;回族人口增加124820人,增長23.3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減少332人,下降9.1%。

經濟

綜述

2012年,吳忠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2.0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33億元, 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171.27億元, 增長18.6%;第三產業增加值93.45億元, 年增長8.8%。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吳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5.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4.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9.9%。

第一產業

2012年,吳忠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2.4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46.68億元,增長2.1%;林業產值2.78億元,增長5.4%;牧業產值38.12億元,增長11.8%;漁業產值1.42億元,增長19.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4億元,增長9%。吳忠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7.3億元,比上年增長5.9%。

2012年糧食播種面積312.2萬畝,比上年下降7.7%,糧食綜合單產288.4公斤/畝,比上年增長8.0%。

2012年糧食總產量90萬噸。其中:夏糧產量16.5萬噸,秋糧產量73.5萬噸。

第二產業

吳忠形成了以能源、電力、新材料、造紙、乳製品、葡萄酒、皮毛絨、建材等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成為寧夏重要的工業基地。

2012年,吳忠市工業增加值111.8億元,比上年增長13.0%,佔吳忠地區生產總值的3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68.5億元,增長14.2%;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45.8億元,增長21.2%。

2012年從吳忠重點監測的11種產品看,有7種產品同比增長,增長面為63.6%。其中捲菸、乳製品、電解鋁、水泥、電石、原煤、原油加工量分別增長12.0%、62.1%、18.6%、11.6%、4.5%、17.5倍、12.0%;機制紙及紙板、羊絨、鐵合金、發電量4種產品同比分別下降52.3%、33.3%、40.1%、1.5%。

2012年,吳忠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為11.8億元,比上年下降22.6%。產品銷售率98.4%,比上年增加4.4個百分點。

2012年,吳忠市建築業總產值為67.9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吳忠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73個,上繳稅金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

第三產業

2012年,吳忠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42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分城鄉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9.5億元,增長14.9%;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9億元,增長13%。分行業看, 批發業商品零售額19.25億元,增長18.9%;零企業商品零售額32.42億元,增長9.9%;住宿業商品零售額0.71億元,增長10.9%;餐飲業商品零售額16.04億元,增長20.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商品零售額0.96億元,增長14.5%;集體經濟實現商品零售額2.43億元,增長14.7%;私營經濟實現商品零售額11.24億元,增長7.6%;個體經濟實現商品零售額36.7億元,增長12.8%;股份制經濟實現商品零售額17.11億元,增長24.4%。

2012年,吳忠市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石油及製品類增長7%,金銀珠寶類增長29.6%,文化辦公類148.1%,傢俱類增長57.1%,服裝鞋帽類增長12.5%,糧油食品類增長16.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7.8%。

2012年年末,吳忠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72.6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單位存款142.5億元,增長15.7%;儲蓄存款215.9億元,增長20.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4%。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吳忠有小學343所,普通中學62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所,高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小學招生2.56萬人,在校14.07萬人,畢業2.33萬人;普通初中招生1.86萬人,在校6.33萬人,畢業1.9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04萬人,在校3.03萬人,畢業0.84萬人;中等職業招生0.37萬人,在校0.91萬人,畢業0.31萬人;高等職業招生0.11萬人,在校0.24萬人,畢業0.06萬人。

醫療事業

截至2012年末,吳忠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2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7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5個。醫院、衛生院床位4504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598張。衛生技術人員5397人,其中,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928人。吳忠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004人,註冊護士1676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吳忠有檔案館4個,文化館6個,藝術表演團體4個。公共圖書館5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1%。鄉鎮綜合文化站 45個。

社會保障

“魚米之鄉”吳忠的古往今來,及自然人文

吳忠中學

2012年,吳忠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2 萬人,比上年增長4 %;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2.3 萬人,比上年增長0.2%;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01萬人,比上年減少1.3%;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73萬人,比上年增長0.8%。2012年4萬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7.7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旅遊景點

金沙灣

青銅峽金沙灣銀青高速路青銅峽出口金沙灣位於黃河青銅峽峽日上方西岸,因山色如金故名。毗鄰青銅峽鳥島.與佛教聖地牛首山隔河相望,東臨黃河至109國道。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位於同心縣城南2千米處。相傳始建於明初,明萬曆、清乾隆和光緒年間曾三次重修擴建。該寺為中國傳統古典建築風格,建築面積為2870平方米。1958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營堡湖

中營堡湖位於市區西南,距市區15公里。舊時曾是一座"兵堡",現存遺址。湖乃"寧夏七十二連湖"之一,是吳忠現存水域面積較大的一處湖泊,佔地面積300餘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