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其實,說“唐代以胖為美”是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唐朝對胖子並不友好。比方說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一本很蛋疼的書,叫《義山雜纂》,裡面全是吐槽、毒舌、嘲諷的微段子,其中第二篇“不相稱”條目下描述了若干作者自認為因反差太大而可笑的社會現象:“先生不甚識字,貧斥使人,窮波斯,不解飲弟子,瘦人相撲,社長乘涼轎,瘦雜職,病醫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唸經,肥大新婦。”新娘子長得太胖居然和老師不識字兒、老漢嫖妓等同起來,誰還能說唐代人都是以胖為美的?有讀者老爺們可能會說:存世的各類唐代藝術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都是很胖的那種啊?誠然,傳世的唐代繪畫和造像的確如此,不過其中有一類題材的可以幫助解釋問題,那就是馬球。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其實,說“唐代以胖為美”是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唐朝對胖子並不友好。比方說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一本很蛋疼的書,叫《義山雜纂》,裡面全是吐槽、毒舌、嘲諷的微段子,其中第二篇“不相稱”條目下描述了若干作者自認為因反差太大而可笑的社會現象:“先生不甚識字,貧斥使人,窮波斯,不解飲弟子,瘦人相撲,社長乘涼轎,瘦雜職,病醫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唸經,肥大新婦。”新娘子長得太胖居然和老師不識字兒、老漢嫖妓等同起來,誰還能說唐代人都是以胖為美的?有讀者老爺們可能會說:存世的各類唐代藝術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都是很胖的那種啊?誠然,傳世的唐代繪畫和造像的確如此,不過其中有一類題材的可以幫助解釋問題,那就是馬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唐代彩繪陶打馬球女俑

反映唐代女性參與馬球運動的文物遺存比較常見,而馬球這種運動,不僅對騎術要求很高,擊球的動作也需要臂力、腕力和準頭,稍有古戰常識都不難看出其中的軍事訓練意味。這一點唐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韓愈曾直接描述馬球是“此誠習戰非為劇”。而唐代女性,如果只是單純肥胖,是無法廣泛參與這項運動。追求壯實的體格和尚武的精神,恐怕才是唐代女性的真實風貌。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並不過分追求人物的肌肉美感,使得千載之後的我們難以區分肥胖和強壯,產生了誤會。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其實,說“唐代以胖為美”是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唐朝對胖子並不友好。比方說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一本很蛋疼的書,叫《義山雜纂》,裡面全是吐槽、毒舌、嘲諷的微段子,其中第二篇“不相稱”條目下描述了若干作者自認為因反差太大而可笑的社會現象:“先生不甚識字,貧斥使人,窮波斯,不解飲弟子,瘦人相撲,社長乘涼轎,瘦雜職,病醫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唸經,肥大新婦。”新娘子長得太胖居然和老師不識字兒、老漢嫖妓等同起來,誰還能說唐代人都是以胖為美的?有讀者老爺們可能會說:存世的各類唐代藝術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都是很胖的那種啊?誠然,傳世的唐代繪畫和造像的確如此,不過其中有一類題材的可以幫助解釋問題,那就是馬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唐代彩繪陶打馬球女俑

反映唐代女性參與馬球運動的文物遺存比較常見,而馬球這種運動,不僅對騎術要求很高,擊球的動作也需要臂力、腕力和準頭,稍有古戰常識都不難看出其中的軍事訓練意味。這一點唐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韓愈曾直接描述馬球是“此誠習戰非為劇”。而唐代女性,如果只是單純肥胖,是無法廣泛參與這項運動。追求壯實的體格和尚武的精神,恐怕才是唐代女性的真實風貌。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並不過分追求人物的肌肉美感,使得千載之後的我們難以區分肥胖和強壯,產生了誤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王可偉先生作品《唐風 打馬球》

眾所周知,李唐王朝的建立者出身於北朝關隴軍事貴族,先祖李虎是八柱國之一,乃是李唐貴族以尚武為榮耀的源頭。若從客觀原因分析,因南北朝長期酷烈戰爭,高歡那種“漢人生產,鮮卑人打仗”的理想狀態破產,不分胡漢、全民尚武逐漸成為主流;發展到最後不僅種族不重要,連性別也不重要了。花木蘭的傳奇誕生在這一時期,想來也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說,唐代對女性的審美需求,本質上是延續了北朝後期開始的,對女性在軍事領域積極作為的肯定和期待。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其實,說“唐代以胖為美”是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唐朝對胖子並不友好。比方說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一本很蛋疼的書,叫《義山雜纂》,裡面全是吐槽、毒舌、嘲諷的微段子,其中第二篇“不相稱”條目下描述了若干作者自認為因反差太大而可笑的社會現象:“先生不甚識字,貧斥使人,窮波斯,不解飲弟子,瘦人相撲,社長乘涼轎,瘦雜職,病醫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唸經,肥大新婦。”新娘子長得太胖居然和老師不識字兒、老漢嫖妓等同起來,誰還能說唐代人都是以胖為美的?有讀者老爺們可能會說:存世的各類唐代藝術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都是很胖的那種啊?誠然,傳世的唐代繪畫和造像的確如此,不過其中有一類題材的可以幫助解釋問題,那就是馬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唐代彩繪陶打馬球女俑

反映唐代女性參與馬球運動的文物遺存比較常見,而馬球這種運動,不僅對騎術要求很高,擊球的動作也需要臂力、腕力和準頭,稍有古戰常識都不難看出其中的軍事訓練意味。這一點唐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韓愈曾直接描述馬球是“此誠習戰非為劇”。而唐代女性,如果只是單純肥胖,是無法廣泛參與這項運動。追求壯實的體格和尚武的精神,恐怕才是唐代女性的真實風貌。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並不過分追求人物的肌肉美感,使得千載之後的我們難以區分肥胖和強壯,產生了誤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王可偉先生作品《唐風 打馬球》

眾所周知,李唐王朝的建立者出身於北朝關隴軍事貴族,先祖李虎是八柱國之一,乃是李唐貴族以尚武為榮耀的源頭。若從客觀原因分析,因南北朝長期酷烈戰爭,高歡那種“漢人生產,鮮卑人打仗”的理想狀態破產,不分胡漢、全民尚武逐漸成為主流;發展到最後不僅種族不重要,連性別也不重要了。花木蘭的傳奇誕生在這一時期,想來也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說,唐代對女性的審美需求,本質上是延續了北朝後期開始的,對女性在軍事領域積極作為的肯定和期待。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審美作為一種主觀心理活動,往往折射出的是時代背景下統治階層的需求和情趣。在唐代,一名經常打馬球的女性,必然給人以貴族家庭出身的印象;而如今健身愛好者所追求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需要要有大量空閒時間和精力以及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才能做到,同樣對經濟能力和教育背景要求較高。兩者時代不同、表象有異,但本質是一樣的。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其實,說“唐代以胖為美”是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唐朝對胖子並不友好。比方說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一本很蛋疼的書,叫《義山雜纂》,裡面全是吐槽、毒舌、嘲諷的微段子,其中第二篇“不相稱”條目下描述了若干作者自認為因反差太大而可笑的社會現象:“先生不甚識字,貧斥使人,窮波斯,不解飲弟子,瘦人相撲,社長乘涼轎,瘦雜職,病醫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唸經,肥大新婦。”新娘子長得太胖居然和老師不識字兒、老漢嫖妓等同起來,誰還能說唐代人都是以胖為美的?有讀者老爺們可能會說:存世的各類唐代藝術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都是很胖的那種啊?誠然,傳世的唐代繪畫和造像的確如此,不過其中有一類題材的可以幫助解釋問題,那就是馬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唐代彩繪陶打馬球女俑

反映唐代女性參與馬球運動的文物遺存比較常見,而馬球這種運動,不僅對騎術要求很高,擊球的動作也需要臂力、腕力和準頭,稍有古戰常識都不難看出其中的軍事訓練意味。這一點唐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韓愈曾直接描述馬球是“此誠習戰非為劇”。而唐代女性,如果只是單純肥胖,是無法廣泛參與這項運動。追求壯實的體格和尚武的精神,恐怕才是唐代女性的真實風貌。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並不過分追求人物的肌肉美感,使得千載之後的我們難以區分肥胖和強壯,產生了誤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王可偉先生作品《唐風 打馬球》

眾所周知,李唐王朝的建立者出身於北朝關隴軍事貴族,先祖李虎是八柱國之一,乃是李唐貴族以尚武為榮耀的源頭。若從客觀原因分析,因南北朝長期酷烈戰爭,高歡那種“漢人生產,鮮卑人打仗”的理想狀態破產,不分胡漢、全民尚武逐漸成為主流;發展到最後不僅種族不重要,連性別也不重要了。花木蘭的傳奇誕生在這一時期,想來也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說,唐代對女性的審美需求,本質上是延續了北朝後期開始的,對女性在軍事領域積極作為的肯定和期待。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審美作為一種主觀心理活動,往往折射出的是時代背景下統治階層的需求和情趣。在唐代,一名經常打馬球的女性,必然給人以貴族家庭出身的印象;而如今健身愛好者所追求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需要要有大量空閒時間和精力以及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才能做到,同樣對經濟能力和教育背景要求較高。兩者時代不同、表象有異,但本質是一樣的。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脫衣有肉指的是肌肉,尤其是腹肌。

此外,女性若擁有壯實的體格,也容易被認為是生育能力良好的保障。古代醫療水平有限,兒童夭折率很高,具體數據雖無法統計,但唐詩中屢見不鮮:杜甫《憶幼子》、白居易《哭崔兒》、皮日休《傷小女》……唐人苦於夭折現象,可能會本能的覺得,母親若健壯則產下的嬰兒也會茁壯成長。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其實,說“唐代以胖為美”是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唐朝對胖子並不友好。比方說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一本很蛋疼的書,叫《義山雜纂》,裡面全是吐槽、毒舌、嘲諷的微段子,其中第二篇“不相稱”條目下描述了若干作者自認為因反差太大而可笑的社會現象:“先生不甚識字,貧斥使人,窮波斯,不解飲弟子,瘦人相撲,社長乘涼轎,瘦雜職,病醫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唸經,肥大新婦。”新娘子長得太胖居然和老師不識字兒、老漢嫖妓等同起來,誰還能說唐代人都是以胖為美的?有讀者老爺們可能會說:存世的各類唐代藝術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都是很胖的那種啊?誠然,傳世的唐代繪畫和造像的確如此,不過其中有一類題材的可以幫助解釋問題,那就是馬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唐代彩繪陶打馬球女俑

反映唐代女性參與馬球運動的文物遺存比較常見,而馬球這種運動,不僅對騎術要求很高,擊球的動作也需要臂力、腕力和準頭,稍有古戰常識都不難看出其中的軍事訓練意味。這一點唐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韓愈曾直接描述馬球是“此誠習戰非為劇”。而唐代女性,如果只是單純肥胖,是無法廣泛參與這項運動。追求壯實的體格和尚武的精神,恐怕才是唐代女性的真實風貌。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並不過分追求人物的肌肉美感,使得千載之後的我們難以區分肥胖和強壯,產生了誤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王可偉先生作品《唐風 打馬球》

眾所周知,李唐王朝的建立者出身於北朝關隴軍事貴族,先祖李虎是八柱國之一,乃是李唐貴族以尚武為榮耀的源頭。若從客觀原因分析,因南北朝長期酷烈戰爭,高歡那種“漢人生產,鮮卑人打仗”的理想狀態破產,不分胡漢、全民尚武逐漸成為主流;發展到最後不僅種族不重要,連性別也不重要了。花木蘭的傳奇誕生在這一時期,想來也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說,唐代對女性的審美需求,本質上是延續了北朝後期開始的,對女性在軍事領域積極作為的肯定和期待。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審美作為一種主觀心理活動,往往折射出的是時代背景下統治階層的需求和情趣。在唐代,一名經常打馬球的女性,必然給人以貴族家庭出身的印象;而如今健身愛好者所追求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需要要有大量空閒時間和精力以及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才能做到,同樣對經濟能力和教育背景要求較高。兩者時代不同、表象有異,但本質是一樣的。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脫衣有肉指的是肌肉,尤其是腹肌。

此外,女性若擁有壯實的體格,也容易被認為是生育能力良好的保障。古代醫療水平有限,兒童夭折率很高,具體數據雖無法統計,但唐詩中屢見不鮮:杜甫《憶幼子》、白居易《哭崔兒》、皮日休《傷小女》……唐人苦於夭折現象,可能會本能的覺得,母親若健壯則產下的嬰兒也會茁壯成長。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鐵鞭:女帝光輝;鐵楇:女帝威嚴;匕首:生殺予奪。我這一套技能下來你可能會死。

軍事與政治往往一體兩面,北魏政權建立之初,拓跋部首領的女性親屬就多次執掌大權,其後又有竇氏、馮氏、胡氏等諸多女強人,催生了民間女性積極作為的主動性。而尚武風氣在唐代女性群體不斷沉澱,也間接強化了她們參與政治的意願,從開國時積極進諫的長孫皇后到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唐代女性所展示出來的獨特氣質,完全能夠以“群像”形象出現於中國歷史舞臺。以此反推,若在藝術創作中表現這一時代的女性形象,則不可避免要增加一些直觀的力量感元素,單純秀美甚至羸弱的弱柳扶風顯然是不適宜的。類似某革命導師所說的:“我國女性壯碩如龍騎兵”。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其實,說“唐代以胖為美”是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唐朝對胖子並不友好。比方說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一本很蛋疼的書,叫《義山雜纂》,裡面全是吐槽、毒舌、嘲諷的微段子,其中第二篇“不相稱”條目下描述了若干作者自認為因反差太大而可笑的社會現象:“先生不甚識字,貧斥使人,窮波斯,不解飲弟子,瘦人相撲,社長乘涼轎,瘦雜職,病醫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唸經,肥大新婦。”新娘子長得太胖居然和老師不識字兒、老漢嫖妓等同起來,誰還能說唐代人都是以胖為美的?有讀者老爺們可能會說:存世的各類唐代藝術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都是很胖的那種啊?誠然,傳世的唐代繪畫和造像的確如此,不過其中有一類題材的可以幫助解釋問題,那就是馬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唐代彩繪陶打馬球女俑

反映唐代女性參與馬球運動的文物遺存比較常見,而馬球這種運動,不僅對騎術要求很高,擊球的動作也需要臂力、腕力和準頭,稍有古戰常識都不難看出其中的軍事訓練意味。這一點唐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韓愈曾直接描述馬球是“此誠習戰非為劇”。而唐代女性,如果只是單純肥胖,是無法廣泛參與這項運動。追求壯實的體格和尚武的精神,恐怕才是唐代女性的真實風貌。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並不過分追求人物的肌肉美感,使得千載之後的我們難以區分肥胖和強壯,產生了誤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王可偉先生作品《唐風 打馬球》

眾所周知,李唐王朝的建立者出身於北朝關隴軍事貴族,先祖李虎是八柱國之一,乃是李唐貴族以尚武為榮耀的源頭。若從客觀原因分析,因南北朝長期酷烈戰爭,高歡那種“漢人生產,鮮卑人打仗”的理想狀態破產,不分胡漢、全民尚武逐漸成為主流;發展到最後不僅種族不重要,連性別也不重要了。花木蘭的傳奇誕生在這一時期,想來也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說,唐代對女性的審美需求,本質上是延續了北朝後期開始的,對女性在軍事領域積極作為的肯定和期待。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審美作為一種主觀心理活動,往往折射出的是時代背景下統治階層的需求和情趣。在唐代,一名經常打馬球的女性,必然給人以貴族家庭出身的印象;而如今健身愛好者所追求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需要要有大量空閒時間和精力以及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才能做到,同樣對經濟能力和教育背景要求較高。兩者時代不同、表象有異,但本質是一樣的。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脫衣有肉指的是肌肉,尤其是腹肌。

此外,女性若擁有壯實的體格,也容易被認為是生育能力良好的保障。古代醫療水平有限,兒童夭折率很高,具體數據雖無法統計,但唐詩中屢見不鮮:杜甫《憶幼子》、白居易《哭崔兒》、皮日休《傷小女》……唐人苦於夭折現象,可能會本能的覺得,母親若健壯則產下的嬰兒也會茁壯成長。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鐵鞭:女帝光輝;鐵楇:女帝威嚴;匕首:生殺予奪。我這一套技能下來你可能會死。

軍事與政治往往一體兩面,北魏政權建立之初,拓跋部首領的女性親屬就多次執掌大權,其後又有竇氏、馮氏、胡氏等諸多女強人,催生了民間女性積極作為的主動性。而尚武風氣在唐代女性群體不斷沉澱,也間接強化了她們參與政治的意願,從開國時積極進諫的長孫皇后到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唐代女性所展示出來的獨特氣質,完全能夠以“群像”形象出現於中國歷史舞臺。以此反推,若在藝術創作中表現這一時代的女性形象,則不可避免要增加一些直觀的力量感元素,單純秀美甚至羸弱的弱柳扶風顯然是不適宜的。類似某革命導師所說的:“我國女性壯碩如龍騎兵”。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據說是按照武則天面容來雕刻,與其說胖,不如說更具神威和莊嚴。

唐代不止貴族女性追求以壯為美,民間女性也頗有女漢子氣概,《教坊記》裡說長安城裡“坊中諸女以氣類相似,約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輩”,遠在敦煌地區的民間女性也成立了“女人社”“夫人大社”“夫人小社”等婦女組織,她們走出家庭、稱兄道弟、互相幫扶,一時蔚為大觀,甚至早在武則天稱帝之前,民間有位女性起義軍首領陳碩貞就曾自立為“文佳皇帝”。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其實,說“唐代以胖為美”是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唐朝對胖子並不友好。比方說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一本很蛋疼的書,叫《義山雜纂》,裡面全是吐槽、毒舌、嘲諷的微段子,其中第二篇“不相稱”條目下描述了若干作者自認為因反差太大而可笑的社會現象:“先生不甚識字,貧斥使人,窮波斯,不解飲弟子,瘦人相撲,社長乘涼轎,瘦雜職,病醫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唸經,肥大新婦。”新娘子長得太胖居然和老師不識字兒、老漢嫖妓等同起來,誰還能說唐代人都是以胖為美的?有讀者老爺們可能會說:存世的各類唐代藝術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都是很胖的那種啊?誠然,傳世的唐代繪畫和造像的確如此,不過其中有一類題材的可以幫助解釋問題,那就是馬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唐代彩繪陶打馬球女俑

反映唐代女性參與馬球運動的文物遺存比較常見,而馬球這種運動,不僅對騎術要求很高,擊球的動作也需要臂力、腕力和準頭,稍有古戰常識都不難看出其中的軍事訓練意味。這一點唐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韓愈曾直接描述馬球是“此誠習戰非為劇”。而唐代女性,如果只是單純肥胖,是無法廣泛參與這項運動。追求壯實的體格和尚武的精神,恐怕才是唐代女性的真實風貌。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並不過分追求人物的肌肉美感,使得千載之後的我們難以區分肥胖和強壯,產生了誤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王可偉先生作品《唐風 打馬球》

眾所周知,李唐王朝的建立者出身於北朝關隴軍事貴族,先祖李虎是八柱國之一,乃是李唐貴族以尚武為榮耀的源頭。若從客觀原因分析,因南北朝長期酷烈戰爭,高歡那種“漢人生產,鮮卑人打仗”的理想狀態破產,不分胡漢、全民尚武逐漸成為主流;發展到最後不僅種族不重要,連性別也不重要了。花木蘭的傳奇誕生在這一時期,想來也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說,唐代對女性的審美需求,本質上是延續了北朝後期開始的,對女性在軍事領域積極作為的肯定和期待。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審美作為一種主觀心理活動,往往折射出的是時代背景下統治階層的需求和情趣。在唐代,一名經常打馬球的女性,必然給人以貴族家庭出身的印象;而如今健身愛好者所追求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需要要有大量空閒時間和精力以及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才能做到,同樣對經濟能力和教育背景要求較高。兩者時代不同、表象有異,但本質是一樣的。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脫衣有肉指的是肌肉,尤其是腹肌。

此外,女性若擁有壯實的體格,也容易被認為是生育能力良好的保障。古代醫療水平有限,兒童夭折率很高,具體數據雖無法統計,但唐詩中屢見不鮮:杜甫《憶幼子》、白居易《哭崔兒》、皮日休《傷小女》……唐人苦於夭折現象,可能會本能的覺得,母親若健壯則產下的嬰兒也會茁壯成長。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鐵鞭:女帝光輝;鐵楇:女帝威嚴;匕首:生殺予奪。我這一套技能下來你可能會死。

軍事與政治往往一體兩面,北魏政權建立之初,拓跋部首領的女性親屬就多次執掌大權,其後又有竇氏、馮氏、胡氏等諸多女強人,催生了民間女性積極作為的主動性。而尚武風氣在唐代女性群體不斷沉澱,也間接強化了她們參與政治的意願,從開國時積極進諫的長孫皇后到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唐代女性所展示出來的獨特氣質,完全能夠以“群像”形象出現於中國歷史舞臺。以此反推,若在藝術創作中表現這一時代的女性形象,則不可避免要增加一些直觀的力量感元素,單純秀美甚至羸弱的弱柳扶風顯然是不適宜的。類似某革命導師所說的:“我國女性壯碩如龍騎兵”。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據說是按照武則天面容來雕刻,與其說胖,不如說更具神威和莊嚴。

唐代不止貴族女性追求以壯為美,民間女性也頗有女漢子氣概,《教坊記》裡說長安城裡“坊中諸女以氣類相似,約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輩”,遠在敦煌地區的民間女性也成立了“女人社”“夫人大社”“夫人小社”等婦女組織,她們走出家庭、稱兄道弟、互相幫扶,一時蔚為大觀,甚至早在武則天稱帝之前,民間有位女性起義軍首領陳碩貞就曾自立為“文佳皇帝”。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其實,說“唐代以胖為美”是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唐朝對胖子並不友好。比方說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一本很蛋疼的書,叫《義山雜纂》,裡面全是吐槽、毒舌、嘲諷的微段子,其中第二篇“不相稱”條目下描述了若干作者自認為因反差太大而可笑的社會現象:“先生不甚識字,貧斥使人,窮波斯,不解飲弟子,瘦人相撲,社長乘涼轎,瘦雜職,病醫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唸經,肥大新婦。”新娘子長得太胖居然和老師不識字兒、老漢嫖妓等同起來,誰還能說唐代人都是以胖為美的?有讀者老爺們可能會說:存世的各類唐代藝術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都是很胖的那種啊?誠然,傳世的唐代繪畫和造像的確如此,不過其中有一類題材的可以幫助解釋問題,那就是馬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唐代彩繪陶打馬球女俑

反映唐代女性參與馬球運動的文物遺存比較常見,而馬球這種運動,不僅對騎術要求很高,擊球的動作也需要臂力、腕力和準頭,稍有古戰常識都不難看出其中的軍事訓練意味。這一點唐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韓愈曾直接描述馬球是“此誠習戰非為劇”。而唐代女性,如果只是單純肥胖,是無法廣泛參與這項運動。追求壯實的體格和尚武的精神,恐怕才是唐代女性的真實風貌。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並不過分追求人物的肌肉美感,使得千載之後的我們難以區分肥胖和強壯,產生了誤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王可偉先生作品《唐風 打馬球》

眾所周知,李唐王朝的建立者出身於北朝關隴軍事貴族,先祖李虎是八柱國之一,乃是李唐貴族以尚武為榮耀的源頭。若從客觀原因分析,因南北朝長期酷烈戰爭,高歡那種“漢人生產,鮮卑人打仗”的理想狀態破產,不分胡漢、全民尚武逐漸成為主流;發展到最後不僅種族不重要,連性別也不重要了。花木蘭的傳奇誕生在這一時期,想來也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說,唐代對女性的審美需求,本質上是延續了北朝後期開始的,對女性在軍事領域積極作為的肯定和期待。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審美作為一種主觀心理活動,往往折射出的是時代背景下統治階層的需求和情趣。在唐代,一名經常打馬球的女性,必然給人以貴族家庭出身的印象;而如今健身愛好者所追求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需要要有大量空閒時間和精力以及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才能做到,同樣對經濟能力和教育背景要求較高。兩者時代不同、表象有異,但本質是一樣的。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脫衣有肉指的是肌肉,尤其是腹肌。

此外,女性若擁有壯實的體格,也容易被認為是生育能力良好的保障。古代醫療水平有限,兒童夭折率很高,具體數據雖無法統計,但唐詩中屢見不鮮:杜甫《憶幼子》、白居易《哭崔兒》、皮日休《傷小女》……唐人苦於夭折現象,可能會本能的覺得,母親若健壯則產下的嬰兒也會茁壯成長。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鐵鞭:女帝光輝;鐵楇:女帝威嚴;匕首:生殺予奪。我這一套技能下來你可能會死。

軍事與政治往往一體兩面,北魏政權建立之初,拓跋部首領的女性親屬就多次執掌大權,其後又有竇氏、馮氏、胡氏等諸多女強人,催生了民間女性積極作為的主動性。而尚武風氣在唐代女性群體不斷沉澱,也間接強化了她們參與政治的意願,從開國時積極進諫的長孫皇后到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唐代女性所展示出來的獨特氣質,完全能夠以“群像”形象出現於中國歷史舞臺。以此反推,若在藝術創作中表現這一時代的女性形象,則不可避免要增加一些直觀的力量感元素,單純秀美甚至羸弱的弱柳扶風顯然是不適宜的。類似某革命導師所說的:“我國女性壯碩如龍騎兵”。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據說是按照武則天面容來雕刻,與其說胖,不如說更具神威和莊嚴。

唐代不止貴族女性追求以壯為美,民間女性也頗有女漢子氣概,《教坊記》裡說長安城裡“坊中諸女以氣類相似,約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輩”,遠在敦煌地區的民間女性也成立了“女人社”“夫人大社”“夫人小社”等婦女組織,她們走出家庭、稱兄道弟、互相幫扶,一時蔚為大觀,甚至早在武則天稱帝之前,民間有位女性起義軍首領陳碩貞就曾自立為“文佳皇帝”。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主要女性角色都穿過男裝。唐代女性的確喜著男裝,這是對同時代男性追求強壯女性風氣的積極迴應。

然而,無論是朝堂上的武則天還是民間的陳碩貞,都是封建士大夫們所不能容忍的,他們歧視女性發自真心。野史記載說陳碩貞兵敗被俘後曾遭受各種下流變態的酷刑,武則天執政也被史書描繪成“牝雞司晨”、“窮妖白首”,忿恨之情絲毫不加掩飾。平陽公主、太平公主這類積極參與政治的女性,連真實名字都不曾留下。於是女權巔峰過後,對強壯女性的審美也逐漸走向瓦解。安史之亂後,只有顛沛流離的沈珍珠、老死風塵的許合子,整個中晚唐再也看不見令人欽慕的女英雄了。

"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編者按: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終於劇終收尾了。雖然也有認為其劇情崩了和爛尾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古裝劇。劇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元載為了薰香,召來了一幫女僕圍起來當人肉屏風。這幾位侍女體態豐盈,符合了一般大眾對唐代女性的印象:即唐代女性都是“以胖為美”的,特別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人就越吃越胖,最後胖成了主流審美。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其實,說“唐代以胖為美”是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唐朝對胖子並不友好。比方說著名詩人李商隱寫過一本很蛋疼的書,叫《義山雜纂》,裡面全是吐槽、毒舌、嘲諷的微段子,其中第二篇“不相稱”條目下描述了若干作者自認為因反差太大而可笑的社會現象:“先生不甚識字,貧斥使人,窮波斯,不解飲弟子,瘦人相撲,社長乘涼轎,瘦雜職,病醫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唸經,肥大新婦。”新娘子長得太胖居然和老師不識字兒、老漢嫖妓等同起來,誰還能說唐代人都是以胖為美的?有讀者老爺們可能會說:存世的各類唐代藝術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都是很胖的那種啊?誠然,傳世的唐代繪畫和造像的確如此,不過其中有一類題材的可以幫助解釋問題,那就是馬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唐代彩繪陶打馬球女俑

反映唐代女性參與馬球運動的文物遺存比較常見,而馬球這種運動,不僅對騎術要求很高,擊球的動作也需要臂力、腕力和準頭,稍有古戰常識都不難看出其中的軍事訓練意味。這一點唐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韓愈曾直接描述馬球是“此誠習戰非為劇”。而唐代女性,如果只是單純肥胖,是無法廣泛參與這項運動。追求壯實的體格和尚武的精神,恐怕才是唐代女性的真實風貌。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藝術作品並不過分追求人物的肌肉美感,使得千載之後的我們難以區分肥胖和強壯,產生了誤會。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王可偉先生作品《唐風 打馬球》

眾所周知,李唐王朝的建立者出身於北朝關隴軍事貴族,先祖李虎是八柱國之一,乃是李唐貴族以尚武為榮耀的源頭。若從客觀原因分析,因南北朝長期酷烈戰爭,高歡那種“漢人生產,鮮卑人打仗”的理想狀態破產,不分胡漢、全民尚武逐漸成為主流;發展到最後不僅種族不重要,連性別也不重要了。花木蘭的傳奇誕生在這一時期,想來也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說,唐代對女性的審美需求,本質上是延續了北朝後期開始的,對女性在軍事領域積極作為的肯定和期待。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審美作為一種主觀心理活動,往往折射出的是時代背景下統治階層的需求和情趣。在唐代,一名經常打馬球的女性,必然給人以貴族家庭出身的印象;而如今健身愛好者所追求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需要要有大量空閒時間和精力以及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才能做到,同樣對經濟能力和教育背景要求較高。兩者時代不同、表象有異,但本質是一樣的。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脫衣有肉指的是肌肉,尤其是腹肌。

此外,女性若擁有壯實的體格,也容易被認為是生育能力良好的保障。古代醫療水平有限,兒童夭折率很高,具體數據雖無法統計,但唐詩中屢見不鮮:杜甫《憶幼子》、白居易《哭崔兒》、皮日休《傷小女》……唐人苦於夭折現象,可能會本能的覺得,母親若健壯則產下的嬰兒也會茁壯成長。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鐵鞭:女帝光輝;鐵楇:女帝威嚴;匕首:生殺予奪。我這一套技能下來你可能會死。

軍事與政治往往一體兩面,北魏政權建立之初,拓跋部首領的女性親屬就多次執掌大權,其後又有竇氏、馮氏、胡氏等諸多女強人,催生了民間女性積極作為的主動性。而尚武風氣在唐代女性群體不斷沉澱,也間接強化了她們參與政治的意願,從開國時積極進諫的長孫皇后到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唐代女性所展示出來的獨特氣質,完全能夠以“群像”形象出現於中國歷史舞臺。以此反推,若在藝術創作中表現這一時代的女性形象,則不可避免要增加一些直觀的力量感元素,單純秀美甚至羸弱的弱柳扶風顯然是不適宜的。類似某革命導師所說的:“我國女性壯碩如龍騎兵”。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據說是按照武則天面容來雕刻,與其說胖,不如說更具神威和莊嚴。

唐代不止貴族女性追求以壯為美,民間女性也頗有女漢子氣概,《教坊記》裡說長安城裡“坊中諸女以氣類相似,約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輩”,遠在敦煌地區的民間女性也成立了“女人社”“夫人大社”“夫人小社”等婦女組織,她們走出家庭、稱兄道弟、互相幫扶,一時蔚為大觀,甚至早在武則天稱帝之前,民間有位女性起義軍首領陳碩貞就曾自立為“文佳皇帝”。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主要女性角色都穿過男裝。唐代女性的確喜著男裝,這是對同時代男性追求強壯女性風氣的積極迴應。

然而,無論是朝堂上的武則天還是民間的陳碩貞,都是封建士大夫們所不能容忍的,他們歧視女性發自真心。野史記載說陳碩貞兵敗被俘後曾遭受各種下流變態的酷刑,武則天執政也被史書描繪成“牝雞司晨”、“窮妖白首”,忿恨之情絲毫不加掩飾。平陽公主、太平公主這類積極參與政治的女性,連真實名字都不曾留下。於是女權巔峰過後,對強壯女性的審美也逐漸走向瓦解。安史之亂後,只有顛沛流離的沈珍珠、老死風塵的許合子,整個中晚唐再也看不見令人欽慕的女英雄了。

我是壯不是胖!從唐代審美,說說《十二時辰》背後的中國古代女權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許合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黃昏後,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