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4月19日,吳亦凡在自己的微博發佈了新歌《大碗寬面》,24小時內邊突破了5300萬播放量。對於不只有粉絲刷量更多依靠自然傳播的作品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播放數字。

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相信只要你關注過中文社交網絡,一定對吳亦凡會發這首歌的原因不陌生,它來自於之前他在綜藝節目《72層奇樓》用陝西話所唱的一段即興rap:“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就像這個碗它又大又圓”。

在這之後,因為吳亦凡在《中國新說唱》中被一部分人理解為裝腔作勢的高冷表現,以及與國內“直男聚集論壇”虎撲步行街之間的一次對抗,這段rap連同吳亦凡在《致青春2》中的表演片段“蘇韻錦你欠我的用什麼還”也被網友們屢屢用來嘲諷吳亦凡,在各大社交網站以及國內二次元文化社區Bilibili彈幕網鬼畜區都是熱門的素材。

而《大碗寬面》發佈後,B站吳亦凡相關的鬼畜視頻,彈幕都被新來的用戶刷起了“吳亦凡對不起”。

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大碗寬面》發佈後,彈幕刷起了“吳亦凡對不起”

其實吳亦凡之前面對嘲諷也嘗試過用作品迴應,在那首叫作《Skr》的diss曲中,吳亦凡顯然將批評與調笑的網友視作了敵對的一方,也正是因為那一次的反擊,吳亦凡面臨了迄今為止的職業生涯裡最大的輿論危機,《Skr》適得其反,引發了網友們強烈的反彈情緒。

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Skr》歌詞

這次吳亦凡一改往日的高調行事與憤怒反擊,這首自黑玩梗之作《大碗寬面》好聽與否已經變得不再重要,重點是吳亦凡的態度:面對調侃,他選擇了站在網友們的同一邊而非對立面。歌詞中的“不想給你機會先別懟”依稀能看到過去吳亦凡拽拽的影子,但實際上不給網友機會的原因是他本人先自罰三杯。

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與吳亦凡相比,新晉流量蔡徐坤顯然還停留在過去的對抗模式,面對全網嘲諷,蔡徐坤選擇了直接給B站發律師函警告。

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面對惡搞,蔡徐坤工作室選擇法律武器

蔡徐坤所被調侃的是一段他打籃球的視頻,視頻中蔡徐坤把籃球和舞蹈結合,用誇張的動作運球,接著把籃球一扔跳起了舞,而背景音樂則是蔡徐坤之前所在組合swin的《只因你太美》,聽起來像極了“雞你太美”,配合蔡徐坤手放在襠部的舞蹈動作,整個視頻充滿了喜感。

本來這段在《偶像練習生》中的個人展示視頻並沒有大規模突破粉絲圈層,而對蔡徐坤群嘲的發源地和吳亦凡一樣,依然是虎撲步行街,最初調侃的開始是蔡徐坤成為了今年NBA的中國新春大使,和他一起擔任這個角色的還有湯普森、字母哥和利拉德三位籃球巨星。

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NBA邀請了蔡徐坤擔任新春賀歲形象大使

官宣微博的評論區,都被ikun們(蔡徐坤粉絲名稱)攻佔,正如你看到的每一條粉絲控評的微博一樣,本是關於NBA的推廣,評論裡卻都是蔡徐坤的帥照和宣傳。

正如每次流量被黑大概只有10%是因為他們本人、90%是因為粉絲一樣,這次蔡徐坤受到大面積嘲諷,也與其粉絲到處控評、爭辯有關,而被嘲笑最多的,是某個ikun所說的“據說歐文初中時向蔡徐坤學習過運球”。

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個別人的言論為蔡徐坤招來了大量黑

當然,這也極有可能是有好事者為了黑蔡徐坤而故意這麼發言拉來仇恨,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蔡徐坤吸走了如今飯圈不少低齡者的關注。低齡粉絲、嘲諷者連同蔡徐坤本身就有些喜感的視頻共同引爆了輿論。

在蔡徐坤發出律師函之後,B站正面迴應“相信法律自有公斷”。律師函警告後,出現了大量up主繼續惡搞蔡徐坤。

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B站迴應蔡徐坤律師函

接著微博接連出現兩個閱讀量過億的熱搜:#B站被曝低俗內容氾濫#和#央視網力挺B站#,前者被大量娛樂號發佈,而後者得到共青團網支持。

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B站有什麼,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

發函、提告是公民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名譽的應有權利,從法律層面來說,蔡徐坤方所做的並無不妥。但對於身處輿論風暴的流量藝人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其實在《大碗寬面》之前,吳亦凡也曾經給網友發過律師函,那時吳亦凡所面臨的全網調侃並不弱於如今的蔡徐坤,而一張律師函直接將網友的情緒徹底引爆,各類動圖、視頻與段子層出不窮。

從大碗麵與律師函,看藝人如何在群嘲中翻身

吳亦凡也曾發過律師函

而網友們喜歡的做法,是像成龍、張召忠、張學友和唐國強這些演藝圈前輩一樣,面對調侃,儘管他們不懂年輕人的鬼畜、二次元文化,但試著去了解並寬容以待自己被調侃和惡搞,在《藍貓淘氣三千問》中為藍貓配音的葛平甚至主動提供了自己的語音包為網友們的惡搞提供素材。

這次吳亦凡或者說他的團隊顯然懂得了這個道理,《大碗寬面》中,吳亦凡甚至把自己在綜藝節目中的那段rap採樣放進了歌裡,可謂把娛樂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悲哀,能讓自己在群眾的口碑中翻身的既不是優秀的作品,也不是法律,而是擺出一個很低的姿態與民同樂,把大家嘲諷自己的梗拿出來自嘲一遍才算合格藝人,而這也無疑是最聰明的做法。

好,現在回到最初的問題:作為一個被廣泛關注的藝人,在受到網友大面積群嘲時應該怎麼做?

訴諸法律嗎?明星們遍地的律師函已經失去了它本該有的威懾力,李易峰狀告豆瓣讓他的名字一度成了豆瓣小組的違禁詞,該有的惡評並未減少——而李易峰也是唯一願意去和論壇正面碰撞的流量藝人。

用作品證明自己?一部作品的好是集體的力量,一部作品爛了就歸結於流量藝人,這並不公平。流量藝人與名導合作,想要創造好作品,但往往1+1<2,且流量的更新換代已經開始,不用手頭的人氣變現而打磨所謂作品,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魚與熊掌全都失去了。

所以給藝人們留下的路只剩下兩條:第一是像如今的吳亦凡和曾經的黃子韜一樣,把嘲點變成爆點,讓人看到隨性、親民的一面,“玩得起”,徹底與群眾打成一片。但這種方法極其考驗公關能力,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哪怕表態的時間點早了或晚了那麼幾天,有一句話態度顯得沒那麼誠懇,恐怕只能起到反效果。

就像張藝興去綜藝節目《吐槽大會》聽眾人吐槽自己,結果哪怕是沒有笑的表情也成了繼續嘲諷他的素材——永遠不要低估如今社交網絡用戶的偵查能力。

而如果第一種方法實在難以實施,那就要用Plan B了,簡而言之是暗度陳倉,通過公關刪帖、封號,只保留誇讚的內容,我曾親眼目睹短短一個晚上,嘲諷某個流量的微博賬號直接查無此人,而黑這個流量的超話連續消失了好幾個,知乎上如何評價某位女演員的十萬贊回答也憑空消失——這在短期內是可以抑制住猛烈的攻勢,但就長期效果而言,只會給明星帶來更大的負面效應。

所以處在風口浪尖的藝人們,不是在堵住網友的嘴,就是加入網友的行列表演鐵鍋燉自己。

這讓我想起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裡寫下的一段話: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讓人無奈的是,尼爾·波茲曼的預測正在變成現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