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武松 水滸傳 孫二孃 王少堂 探謎古小說 2019-08-03
"
"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不得不說在《水滸》原文裡,武松的一些行為只能用“凶狠殘暴”來形容,與通常人們所說的"行俠仗義"相去甚遠。

比如武松大鬧飛雲浦之後,潛回孟州城到張都監的府第中報仇,製造了駭人的“血濺鴛鴦樓”。按理說,他殺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幾個仇家沒什麼問題,哪怕再殺個把擋路或報信的家人也說得過去,可他卻是不分青紅皁白大開殺戒。如一上來就殺死了兩個手無寸鐵的丫鬟:

把門一推,呀地推開門,搶入來。先把一個女使髽角兒揪住,一刀殺了。那一個卻待要走,兩隻腳一似釘住了的,再要叫時,口裡又似啞了的,端的是驚得呆了。休道是兩個丫嬛,便是說話的見了,也驚得口裡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殺了。

特別是在殺死了張都監等三個主要仇家之後,連家中的女眷也不放過,不但殺了張都監的妻子和參與陷害過他的歌女玉蘭,連無辜的丫鬟僕婦也都殺死。

"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不得不說在《水滸》原文裡,武松的一些行為只能用“凶狠殘暴”來形容,與通常人們所說的"行俠仗義"相去甚遠。

比如武松大鬧飛雲浦之後,潛回孟州城到張都監的府第中報仇,製造了駭人的“血濺鴛鴦樓”。按理說,他殺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幾個仇家沒什麼問題,哪怕再殺個把擋路或報信的家人也說得過去,可他卻是不分青紅皁白大開殺戒。如一上來就殺死了兩個手無寸鐵的丫鬟:

把門一推,呀地推開門,搶入來。先把一個女使髽角兒揪住,一刀殺了。那一個卻待要走,兩隻腳一似釘住了的,再要叫時,口裡又似啞了的,端的是驚得呆了。休道是兩個丫嬛,便是說話的見了,也驚得口裡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殺了。

特別是在殺死了張都監等三個主要仇家之後,連家中的女眷也不放過,不但殺了張都監的妻子和參與陷害過他的歌女玉蘭,連無辜的丫鬟僕婦也都殺死。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在王少堂和其女王麗堂的揚州評話十回版《武松》中,這段情節有了巨大改觀,武松行為顯得更合理,也基本正義了。

他沒有殺張都監的老婆林氏,因為這個女人平日裡總是規勸張都監要行善,武松突然就決定要放過她和她的所有女僕。

"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不得不說在《水滸》原文裡,武松的一些行為只能用“凶狠殘暴”來形容,與通常人們所說的"行俠仗義"相去甚遠。

比如武松大鬧飛雲浦之後,潛回孟州城到張都監的府第中報仇,製造了駭人的“血濺鴛鴦樓”。按理說,他殺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幾個仇家沒什麼問題,哪怕再殺個把擋路或報信的家人也說得過去,可他卻是不分青紅皁白大開殺戒。如一上來就殺死了兩個手無寸鐵的丫鬟:

把門一推,呀地推開門,搶入來。先把一個女使髽角兒揪住,一刀殺了。那一個卻待要走,兩隻腳一似釘住了的,再要叫時,口裡又似啞了的,端的是驚得呆了。休道是兩個丫嬛,便是說話的見了,也驚得口裡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殺了。

特別是在殺死了張都監等三個主要仇家之後,連家中的女眷也不放過,不但殺了張都監的妻子和參與陷害過他的歌女玉蘭,連無辜的丫鬟僕婦也都殺死。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在王少堂和其女王麗堂的揚州評話十回版《武松》中,這段情節有了巨大改觀,武松行為顯得更合理,也基本正義了。

他沒有殺張都監的老婆林氏,因為這個女人平日裡總是規勸張都監要行善,武松突然就決定要放過她和她的所有女僕。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武松更沒有殺張都監的養女韓玉蘭,因為這個女子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女子,她不但沒有參與過陷害武松的事,而且因為張都監當初曾假意要將她許配武松,她就已經真把自己當成武松的妻子,還每夜為焚香為武松祈禱。武松得知真相後正不知道怎麼樣才好,此女又為他撞山石殉節而死。一切都變得合理而正義了許多。

"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不得不說在《水滸》原文裡,武松的一些行為只能用“凶狠殘暴”來形容,與通常人們所說的"行俠仗義"相去甚遠。

比如武松大鬧飛雲浦之後,潛回孟州城到張都監的府第中報仇,製造了駭人的“血濺鴛鴦樓”。按理說,他殺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幾個仇家沒什麼問題,哪怕再殺個把擋路或報信的家人也說得過去,可他卻是不分青紅皁白大開殺戒。如一上來就殺死了兩個手無寸鐵的丫鬟:

把門一推,呀地推開門,搶入來。先把一個女使髽角兒揪住,一刀殺了。那一個卻待要走,兩隻腳一似釘住了的,再要叫時,口裡又似啞了的,端的是驚得呆了。休道是兩個丫嬛,便是說話的見了,也驚得口裡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殺了。

特別是在殺死了張都監等三個主要仇家之後,連家中的女眷也不放過,不但殺了張都監的妻子和參與陷害過他的歌女玉蘭,連無辜的丫鬟僕婦也都殺死。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在王少堂和其女王麗堂的揚州評話十回版《武松》中,這段情節有了巨大改觀,武松行為顯得更合理,也基本正義了。

他沒有殺張都監的老婆林氏,因為這個女人平日裡總是規勸張都監要行善,武松突然就決定要放過她和她的所有女僕。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武松更沒有殺張都監的養女韓玉蘭,因為這個女子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女子,她不但沒有參與過陷害武松的事,而且因為張都監當初曾假意要將她許配武松,她就已經真把自己當成武松的妻子,還每夜為焚香為武松祈禱。武松得知真相後正不知道怎麼樣才好,此女又為他撞山石殉節而死。一切都變得合理而正義了許多。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可即便如此,評話裡血濺鴛鴦樓一段裡依舊是特別殘忍。武松甚至還在有意無意間殺死了兩三個小孩子,這種情節怎麼說也是限制級,再怎麼找補,都非常損害武松長久以來的所謂“正面形象”。

"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不得不說在《水滸》原文裡,武松的一些行為只能用“凶狠殘暴”來形容,與通常人們所說的"行俠仗義"相去甚遠。

比如武松大鬧飛雲浦之後,潛回孟州城到張都監的府第中報仇,製造了駭人的“血濺鴛鴦樓”。按理說,他殺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幾個仇家沒什麼問題,哪怕再殺個把擋路或報信的家人也說得過去,可他卻是不分青紅皁白大開殺戒。如一上來就殺死了兩個手無寸鐵的丫鬟:

把門一推,呀地推開門,搶入來。先把一個女使髽角兒揪住,一刀殺了。那一個卻待要走,兩隻腳一似釘住了的,再要叫時,口裡又似啞了的,端的是驚得呆了。休道是兩個丫嬛,便是說話的見了,也驚得口裡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殺了。

特別是在殺死了張都監等三個主要仇家之後,連家中的女眷也不放過,不但殺了張都監的妻子和參與陷害過他的歌女玉蘭,連無辜的丫鬟僕婦也都殺死。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在王少堂和其女王麗堂的揚州評話十回版《武松》中,這段情節有了巨大改觀,武松行為顯得更合理,也基本正義了。

他沒有殺張都監的老婆林氏,因為這個女人平日裡總是規勸張都監要行善,武松突然就決定要放過她和她的所有女僕。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武松更沒有殺張都監的養女韓玉蘭,因為這個女子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女子,她不但沒有參與過陷害武松的事,而且因為張都監當初曾假意要將她許配武松,她就已經真把自己當成武松的妻子,還每夜為焚香為武松祈禱。武松得知真相後正不知道怎麼樣才好,此女又為他撞山石殉節而死。一切都變得合理而正義了許多。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可即便如此,評話裡血濺鴛鴦樓一段裡依舊是特別殘忍。武松甚至還在有意無意間殺死了兩三個小孩子,這種情節怎麼說也是限制級,再怎麼找補,都非常損害武松長久以來的所謂“正面形象”。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在鴛鴦樓之後,武松在孫二孃張青的幫助下,扮裝成行腳頭陀模樣逃亡,夜走蜈蚣嶺。就在逃亡路上,看到墳庵中有個道士摟著個女子賞月飲酒,不由得又動了殺心。

這一段的情節,原著和揚州評話《武松》同樣有很大差別。

《水滸》原著只說惡道與婦人在墳庵中賞月戲笑,武松殺道士後,女子說

“她是嶺下張太公家的女兒,此老道叫做王道人,自稱善識陰陽風水,為她家的墳地看風水,結果竟然住在她家不走,先後害死了她的爹媽哥嫂。又把她強騙到這墳庵裡住了。”

注意:這一切都是女子自述!武松聽後,就把道士廟裡的一二百兩金銀都給了女子,讓她下山了,然後放火燒了墳庵。

"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不得不說在《水滸》原文裡,武松的一些行為只能用“凶狠殘暴”來形容,與通常人們所說的"行俠仗義"相去甚遠。

比如武松大鬧飛雲浦之後,潛回孟州城到張都監的府第中報仇,製造了駭人的“血濺鴛鴦樓”。按理說,他殺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幾個仇家沒什麼問題,哪怕再殺個把擋路或報信的家人也說得過去,可他卻是不分青紅皁白大開殺戒。如一上來就殺死了兩個手無寸鐵的丫鬟:

把門一推,呀地推開門,搶入來。先把一個女使髽角兒揪住,一刀殺了。那一個卻待要走,兩隻腳一似釘住了的,再要叫時,口裡又似啞了的,端的是驚得呆了。休道是兩個丫嬛,便是說話的見了,也驚得口裡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殺了。

特別是在殺死了張都監等三個主要仇家之後,連家中的女眷也不放過,不但殺了張都監的妻子和參與陷害過他的歌女玉蘭,連無辜的丫鬟僕婦也都殺死。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在王少堂和其女王麗堂的揚州評話十回版《武松》中,這段情節有了巨大改觀,武松行為顯得更合理,也基本正義了。

他沒有殺張都監的老婆林氏,因為這個女人平日裡總是規勸張都監要行善,武松突然就決定要放過她和她的所有女僕。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武松更沒有殺張都監的養女韓玉蘭,因為這個女子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女子,她不但沒有參與過陷害武松的事,而且因為張都監當初曾假意要將她許配武松,她就已經真把自己當成武松的妻子,還每夜為焚香為武松祈禱。武松得知真相後正不知道怎麼樣才好,此女又為他撞山石殉節而死。一切都變得合理而正義了許多。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可即便如此,評話裡血濺鴛鴦樓一段裡依舊是特別殘忍。武松甚至還在有意無意間殺死了兩三個小孩子,這種情節怎麼說也是限制級,再怎麼找補,都非常損害武松長久以來的所謂“正面形象”。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在鴛鴦樓之後,武松在孫二孃張青的幫助下,扮裝成行腳頭陀模樣逃亡,夜走蜈蚣嶺。就在逃亡路上,看到墳庵中有個道士摟著個女子賞月飲酒,不由得又動了殺心。

這一段的情節,原著和揚州評話《武松》同樣有很大差別。

《水滸》原著只說惡道與婦人在墳庵中賞月戲笑,武松殺道士後,女子說

“她是嶺下張太公家的女兒,此老道叫做王道人,自稱善識陰陽風水,為她家的墳地看風水,結果竟然住在她家不走,先後害死了她的爹媽哥嫂。又把她強騙到這墳庵裡住了。”

注意:這一切都是女子自述!武松聽後,就把道士廟裡的一二百兩金銀都給了女子,讓她下山了,然後放火燒了墳庵。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揚州評話裡則明確交代,道士所調笑之女子是好人家女子,名叫武金定,住在山下武家莊,是被惡道吳千(評話裡的道士不姓王)和李二頭陀搶來要霸佔的。武松救了她,此女子非常感激。

"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不得不說在《水滸》原文裡,武松的一些行為只能用“凶狠殘暴”來形容,與通常人們所說的"行俠仗義"相去甚遠。

比如武松大鬧飛雲浦之後,潛回孟州城到張都監的府第中報仇,製造了駭人的“血濺鴛鴦樓”。按理說,他殺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幾個仇家沒什麼問題,哪怕再殺個把擋路或報信的家人也說得過去,可他卻是不分青紅皁白大開殺戒。如一上來就殺死了兩個手無寸鐵的丫鬟:

把門一推,呀地推開門,搶入來。先把一個女使髽角兒揪住,一刀殺了。那一個卻待要走,兩隻腳一似釘住了的,再要叫時,口裡又似啞了的,端的是驚得呆了。休道是兩個丫嬛,便是說話的見了,也驚得口裡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殺了。

特別是在殺死了張都監等三個主要仇家之後,連家中的女眷也不放過,不但殺了張都監的妻子和參與陷害過他的歌女玉蘭,連無辜的丫鬟僕婦也都殺死。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在王少堂和其女王麗堂的揚州評話十回版《武松》中,這段情節有了巨大改觀,武松行為顯得更合理,也基本正義了。

他沒有殺張都監的老婆林氏,因為這個女人平日裡總是規勸張都監要行善,武松突然就決定要放過她和她的所有女僕。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武松更沒有殺張都監的養女韓玉蘭,因為這個女子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女子,她不但沒有參與過陷害武松的事,而且因為張都監當初曾假意要將她許配武松,她就已經真把自己當成武松的妻子,還每夜為焚香為武松祈禱。武松得知真相後正不知道怎麼樣才好,此女又為他撞山石殉節而死。一切都變得合理而正義了許多。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可即便如此,評話裡血濺鴛鴦樓一段裡依舊是特別殘忍。武松甚至還在有意無意間殺死了兩三個小孩子,這種情節怎麼說也是限制級,再怎麼找補,都非常損害武松長久以來的所謂“正面形象”。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在鴛鴦樓之後,武松在孫二孃張青的幫助下,扮裝成行腳頭陀模樣逃亡,夜走蜈蚣嶺。就在逃亡路上,看到墳庵中有個道士摟著個女子賞月飲酒,不由得又動了殺心。

這一段的情節,原著和揚州評話《武松》同樣有很大差別。

《水滸》原著只說惡道與婦人在墳庵中賞月戲笑,武松殺道士後,女子說

“她是嶺下張太公家的女兒,此老道叫做王道人,自稱善識陰陽風水,為她家的墳地看風水,結果竟然住在她家不走,先後害死了她的爹媽哥嫂。又把她強騙到這墳庵裡住了。”

注意:這一切都是女子自述!武松聽後,就把道士廟裡的一二百兩金銀都給了女子,讓她下山了,然後放火燒了墳庵。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揚州評話裡則明確交代,道士所調笑之女子是好人家女子,名叫武金定,住在山下武家莊,是被惡道吳千(評話裡的道士不姓王)和李二頭陀搶來要霸佔的。武松救了她,此女子非常感激。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其實仔細想想,《水滸》原著版裡婦人說的未必是實話,她可能是良家女子也可能就是道人相好,就算是後者她見到武松剛殺死老道,也只能這麼說以求自保。

而武松其實也不在乎她的話是真是假,武松的心態就是給刀開開光,其他也管不了那許多。所以才會把把鉅額錢財都給了她(那時候,普通百姓一輩子也休想掙得一二百兩金銀)。所以,在原著裡武松的行為就是我行我素,並不在乎行動的正義性。

"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不得不說在《水滸》原文裡,武松的一些行為只能用“凶狠殘暴”來形容,與通常人們所說的"行俠仗義"相去甚遠。

比如武松大鬧飛雲浦之後,潛回孟州城到張都監的府第中報仇,製造了駭人的“血濺鴛鴦樓”。按理說,他殺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幾個仇家沒什麼問題,哪怕再殺個把擋路或報信的家人也說得過去,可他卻是不分青紅皁白大開殺戒。如一上來就殺死了兩個手無寸鐵的丫鬟:

把門一推,呀地推開門,搶入來。先把一個女使髽角兒揪住,一刀殺了。那一個卻待要走,兩隻腳一似釘住了的,再要叫時,口裡又似啞了的,端的是驚得呆了。休道是兩個丫嬛,便是說話的見了,也驚得口裡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殺了。

特別是在殺死了張都監等三個主要仇家之後,連家中的女眷也不放過,不但殺了張都監的妻子和參與陷害過他的歌女玉蘭,連無辜的丫鬟僕婦也都殺死。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在王少堂和其女王麗堂的揚州評話十回版《武松》中,這段情節有了巨大改觀,武松行為顯得更合理,也基本正義了。

他沒有殺張都監的老婆林氏,因為這個女人平日裡總是規勸張都監要行善,武松突然就決定要放過她和她的所有女僕。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武松更沒有殺張都監的養女韓玉蘭,因為這個女子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女子,她不但沒有參與過陷害武松的事,而且因為張都監當初曾假意要將她許配武松,她就已經真把自己當成武松的妻子,還每夜為焚香為武松祈禱。武松得知真相後正不知道怎麼樣才好,此女又為他撞山石殉節而死。一切都變得合理而正義了許多。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可即便如此,評話裡血濺鴛鴦樓一段裡依舊是特別殘忍。武松甚至還在有意無意間殺死了兩三個小孩子,這種情節怎麼說也是限制級,再怎麼找補,都非常損害武松長久以來的所謂“正面形象”。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在鴛鴦樓之後,武松在孫二孃張青的幫助下,扮裝成行腳頭陀模樣逃亡,夜走蜈蚣嶺。就在逃亡路上,看到墳庵中有個道士摟著個女子賞月飲酒,不由得又動了殺心。

這一段的情節,原著和揚州評話《武松》同樣有很大差別。

《水滸》原著只說惡道與婦人在墳庵中賞月戲笑,武松殺道士後,女子說

“她是嶺下張太公家的女兒,此老道叫做王道人,自稱善識陰陽風水,為她家的墳地看風水,結果竟然住在她家不走,先後害死了她的爹媽哥嫂。又把她強騙到這墳庵裡住了。”

注意:這一切都是女子自述!武松聽後,就把道士廟裡的一二百兩金銀都給了女子,讓她下山了,然後放火燒了墳庵。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揚州評話裡則明確交代,道士所調笑之女子是好人家女子,名叫武金定,住在山下武家莊,是被惡道吳千(評話裡的道士不姓王)和李二頭陀搶來要霸佔的。武松救了她,此女子非常感激。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其實仔細想想,《水滸》原著版裡婦人說的未必是實話,她可能是良家女子也可能就是道人相好,就算是後者她見到武松剛殺死老道,也只能這麼說以求自保。

而武松其實也不在乎她的話是真是假,武松的心態就是給刀開開光,其他也管不了那許多。所以才會把把鉅額錢財都給了她(那時候,普通百姓一輩子也休想掙得一二百兩金銀)。所以,在原著裡武松的行為就是我行我素,並不在乎行動的正義性。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揚州評話演出版,顯然為了迎合聽眾懲惡揚善的願望,把女子武金定設定成良家女子,這樣武松的行動也就上升到了仗義救人的高度。

特別是刻畫了武松的心理活動,他既要保住女子性命,又要保住女子名節,這已完全符合舊時代主流倫理價值觀了。

"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不得不說在《水滸》原文裡,武松的一些行為只能用“凶狠殘暴”來形容,與通常人們所說的"行俠仗義"相去甚遠。

比如武松大鬧飛雲浦之後,潛回孟州城到張都監的府第中報仇,製造了駭人的“血濺鴛鴦樓”。按理說,他殺張督監、張團練、蔣門神幾個仇家沒什麼問題,哪怕再殺個把擋路或報信的家人也說得過去,可他卻是不分青紅皁白大開殺戒。如一上來就殺死了兩個手無寸鐵的丫鬟:

把門一推,呀地推開門,搶入來。先把一個女使髽角兒揪住,一刀殺了。那一個卻待要走,兩隻腳一似釘住了的,再要叫時,口裡又似啞了的,端的是驚得呆了。休道是兩個丫嬛,便是說話的見了,也驚得口裡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殺了。

特別是在殺死了張都監等三個主要仇家之後,連家中的女眷也不放過,不但殺了張都監的妻子和參與陷害過他的歌女玉蘭,連無辜的丫鬟僕婦也都殺死。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在王少堂和其女王麗堂的揚州評話十回版《武松》中,這段情節有了巨大改觀,武松行為顯得更合理,也基本正義了。

他沒有殺張都監的老婆林氏,因為這個女人平日裡總是規勸張都監要行善,武松突然就決定要放過她和她的所有女僕。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武松更沒有殺張都監的養女韓玉蘭,因為這個女子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女子,她不但沒有參與過陷害武松的事,而且因為張都監當初曾假意要將她許配武松,她就已經真把自己當成武松的妻子,還每夜為焚香為武松祈禱。武松得知真相後正不知道怎麼樣才好,此女又為他撞山石殉節而死。一切都變得合理而正義了許多。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可即便如此,評話裡血濺鴛鴦樓一段裡依舊是特別殘忍。武松甚至還在有意無意間殺死了兩三個小孩子,這種情節怎麼說也是限制級,再怎麼找補,都非常損害武松長久以來的所謂“正面形象”。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在鴛鴦樓之後,武松在孫二孃張青的幫助下,扮裝成行腳頭陀模樣逃亡,夜走蜈蚣嶺。就在逃亡路上,看到墳庵中有個道士摟著個女子賞月飲酒,不由得又動了殺心。

這一段的情節,原著和揚州評話《武松》同樣有很大差別。

《水滸》原著只說惡道與婦人在墳庵中賞月戲笑,武松殺道士後,女子說

“她是嶺下張太公家的女兒,此老道叫做王道人,自稱善識陰陽風水,為她家的墳地看風水,結果竟然住在她家不走,先後害死了她的爹媽哥嫂。又把她強騙到這墳庵裡住了。”

注意:這一切都是女子自述!武松聽後,就把道士廟裡的一二百兩金銀都給了女子,讓她下山了,然後放火燒了墳庵。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揚州評話裡則明確交代,道士所調笑之女子是好人家女子,名叫武金定,住在山下武家莊,是被惡道吳千(評話裡的道士不姓王)和李二頭陀搶來要霸佔的。武松救了她,此女子非常感激。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其實仔細想想,《水滸》原著版裡婦人說的未必是實話,她可能是良家女子也可能就是道人相好,就算是後者她見到武松剛殺死老道,也只能這麼說以求自保。

而武松其實也不在乎她的話是真是假,武松的心態就是給刀開開光,其他也管不了那許多。所以才會把把鉅額錢財都給了她(那時候,普通百姓一輩子也休想掙得一二百兩金銀)。所以,在原著裡武松的行為就是我行我素,並不在乎行動的正義性。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而揚州評話演出版,顯然為了迎合聽眾懲惡揚善的願望,把女子武金定設定成良家女子,這樣武松的行動也就上升到了仗義救人的高度。

特別是刻畫了武松的心理活動,他既要保住女子性命,又要保住女子名節,這已完全符合舊時代主流倫理價值觀了。

武松,到底是好漢還是惡徒,《水滸》原著與評話差別很大

對比原著和評話,可以看出,原著裡的武松上是個快意恩仇、以自我為中心的獨行殺手,而評話裡的武松則是個善惡分明、捨己救人的俠客義士。

自然,《水滸》原著這麼寫武松一定有其用意,如在“血濺鴛鴦樓”一回的開場詩詞中就說:

神明照察,難除奸狡之心。國法昭彰,莫絕凶頑之輩。損人益己,終非悠遠之圖;害眾成家,豈是久長之計。福緣善慶,皆因德行而生;禍起傷財,蓋為不仁而至。知廉識恥,不遭羅網之災;舉善薦賢,必有榮華之地。行慈行孝,乃後代之昌榮;懷妒懷奸,是終身之禍患。廣施恩惠,人生何處不相逢;多結冤仇,路逢狹處難迴避。

這是說,張督監蔣門神之流之所以引來殺身之禍且殃及無辜,都是因為自己平時不修福德處處為惡所招。也就是武松殘忍殺戮行為,不過是老天借他之手來懲罰罪惡深重之人。可見,《水滸傳》原著是要表達古人的天道宿命觀。評話則有意削弱這些,美化了武松的俠義精神。

不管怎樣,武松殺戮無辜終歸屬於惡行,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聽慣了“武松是好漢”的說法而選擇性失明。

特別是青少年讀此書,更需有家長正確指導。老話所說“少不讀水滸”還是有道理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