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同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九十九回,梁山救援清真山,卻被雲天彪和正一村的哈蘭生等聯合擊敗,鎩羽而歸。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回“童郡王飾詞諫主,高太尉被困求援”,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宋江等在秦封山聽到的是風吹樹葉的聲音,誤以為是伏兵。宋江因為救清真山不成,又損兵折將,很是鬱悶。吳用提議攻佔蒙陰,以後可以和清真山相互策應,但又擔心高俅因為高衙內被殺會引兵前來報仇,攻打曹州,於是商議把林沖調來一起攻打蒙陰,這樣就能吸引高俅前來。高俅得知高衙內死訊後,向宋徽宗請求出兵征討梁山,童貫受蔡京所託從中阻攔,但沒有成功,高俅於是率二十萬大軍,不聽參謀孫靜先取曹州之計,直奔蒙陰。這期間,宋江、吳用派林沖、魯智深、武松引三萬大軍攻打召家村,沒想到卻被召忻、高粱氏夫妻纏住,拖延十日之久,此時高俅已到。吳用只好留武松把守召家村,又調其他軍馬迎敵。林沖作為前鋒引誘高俅追擊,梁山四面埋伏,成功擊敗高俅,並將其困於蒙陰城內。孫靜在城外見大事不妙,於是寫信派人到雲天彪處求援。

"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同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九十九回,梁山救援清真山,卻被雲天彪和正一村的哈蘭生等聯合擊敗,鎩羽而歸。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回“童郡王飾詞諫主,高太尉被困求援”,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宋江等在秦封山聽到的是風吹樹葉的聲音,誤以為是伏兵。宋江因為救清真山不成,又損兵折將,很是鬱悶。吳用提議攻佔蒙陰,以後可以和清真山相互策應,但又擔心高俅因為高衙內被殺會引兵前來報仇,攻打曹州,於是商議把林沖調來一起攻打蒙陰,這樣就能吸引高俅前來。高俅得知高衙內死訊後,向宋徽宗請求出兵征討梁山,童貫受蔡京所託從中阻攔,但沒有成功,高俅於是率二十萬大軍,不聽參謀孫靜先取曹州之計,直奔蒙陰。這期間,宋江、吳用派林沖、魯智深、武松引三萬大軍攻打召家村,沒想到卻被召忻、高粱氏夫妻纏住,拖延十日之久,此時高俅已到。吳用只好留武松把守召家村,又調其他軍馬迎敵。林沖作為前鋒引誘高俅追擊,梁山四面埋伏,成功擊敗高俅,並將其困於蒙陰城內。孫靜在城外見大事不妙,於是寫信派人到雲天彪處求援。

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都頭曰:此回是寫高俅欲為高衙內報仇引兵征討梁山的一回,也是為陳希真與高俅“和解”做鋪墊的一回。上期專欄中我們提到了剿滅梁山的“三股勢力”,本回中出現了高俅引領的中央軍、召忻引領的民團勢力,他們與下一回中即將參戰的雲天彪、陳希真(陳希真因為此戰救了高俅,緩和了一些矛盾,後來受招安,本質也和雲天彪一樣屬於地方軍勢力)等地方軍勢力,正式形成了圍剿梁山的官軍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召家村的召忻、高粱氏在本回中大放異彩,除二人外,作者又給召家村安排了一個軍師史谷恭(不知設計此人是否有為原著曾頭市教師史文恭報仇的意味),弄出了一個類似九陽神鍾級別的大bug“九宮法壇”,就這樣強行抵擋住了梁山馬步軍中武藝數一數二的林沖、魯智深、武松三人以及三萬大軍,且拖住其十日之久。這樣的設計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但相似的場景其實在歷史中還真的發生過,具體情況我們將在下面進行分析,還是先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同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九十九回,梁山救援清真山,卻被雲天彪和正一村的哈蘭生等聯合擊敗,鎩羽而歸。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回“童郡王飾詞諫主,高太尉被困求援”,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宋江等在秦封山聽到的是風吹樹葉的聲音,誤以為是伏兵。宋江因為救清真山不成,又損兵折將,很是鬱悶。吳用提議攻佔蒙陰,以後可以和清真山相互策應,但又擔心高俅因為高衙內被殺會引兵前來報仇,攻打曹州,於是商議把林沖調來一起攻打蒙陰,這樣就能吸引高俅前來。高俅得知高衙內死訊後,向宋徽宗請求出兵征討梁山,童貫受蔡京所託從中阻攔,但沒有成功,高俅於是率二十萬大軍,不聽參謀孫靜先取曹州之計,直奔蒙陰。這期間,宋江、吳用派林沖、魯智深、武松引三萬大軍攻打召家村,沒想到卻被召忻、高粱氏夫妻纏住,拖延十日之久,此時高俅已到。吳用只好留武松把守召家村,又調其他軍馬迎敵。林沖作為前鋒引誘高俅追擊,梁山四面埋伏,成功擊敗高俅,並將其困於蒙陰城內。孫靜在城外見大事不妙,於是寫信派人到雲天彪處求援。

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都頭曰:此回是寫高俅欲為高衙內報仇引兵征討梁山的一回,也是為陳希真與高俅“和解”做鋪墊的一回。上期專欄中我們提到了剿滅梁山的“三股勢力”,本回中出現了高俅引領的中央軍、召忻引領的民團勢力,他們與下一回中即將參戰的雲天彪、陳希真(陳希真因為此戰救了高俅,緩和了一些矛盾,後來受招安,本質也和雲天彪一樣屬於地方軍勢力)等地方軍勢力,正式形成了圍剿梁山的官軍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召家村的召忻、高粱氏在本回中大放異彩,除二人外,作者又給召家村安排了一個軍師史谷恭(不知設計此人是否有為原著曾頭市教師史文恭報仇的意味),弄出了一個類似九陽神鍾級別的大bug“九宮法壇”,就這樣強行抵擋住了梁山馬步軍中武藝數一數二的林沖、魯智深、武松三人以及三萬大軍,且拖住其十日之久。這樣的設計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但相似的場景其實在歷史中還真的發生過,具體情況我們將在下面進行分析,還是先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梁山準備攻打蒙陰,但擔心高俅打曹州,於是吳用建議將林沖從濮州調回吸引高俅,範金門在此處批道【開口曹州,閉口曹州,為曹州之謀,可謂思之深,而慮之周矣。而曹州之失,終出於意料之外,因嘆方正學先生深慮論,為千古不可易也。】範金門所說的方正學先生,就是明朝初期著名的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方孝孺,因為他在漢中府擔任教授時,蜀獻王曾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所以亦稱其作“方正學”、“正學先生”。方孝孺曾作有一篇史論《深慮論》,他認為“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並列舉歷代興亡的史實,指出歷代君王僅僅片面地吸取前代滅亡的教訓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蓋的問題,而最終恰恰正是因為這些問題導致了國家的滅亡,所以統治者必須要考慮長遠、周全,深刻思考如何能長治久安,並採取相應的辦法。範金門在這裡認為,宋江、吳用為保曹州考慮的已經很是周全了,但是最後曹州還是被他們沒有預料到的金成英收復了,正反映了方孝孺的“深慮論”思想。

"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同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九十九回,梁山救援清真山,卻被雲天彪和正一村的哈蘭生等聯合擊敗,鎩羽而歸。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回“童郡王飾詞諫主,高太尉被困求援”,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宋江等在秦封山聽到的是風吹樹葉的聲音,誤以為是伏兵。宋江因為救清真山不成,又損兵折將,很是鬱悶。吳用提議攻佔蒙陰,以後可以和清真山相互策應,但又擔心高俅因為高衙內被殺會引兵前來報仇,攻打曹州,於是商議把林沖調來一起攻打蒙陰,這樣就能吸引高俅前來。高俅得知高衙內死訊後,向宋徽宗請求出兵征討梁山,童貫受蔡京所託從中阻攔,但沒有成功,高俅於是率二十萬大軍,不聽參謀孫靜先取曹州之計,直奔蒙陰。這期間,宋江、吳用派林沖、魯智深、武松引三萬大軍攻打召家村,沒想到卻被召忻、高粱氏夫妻纏住,拖延十日之久,此時高俅已到。吳用只好留武松把守召家村,又調其他軍馬迎敵。林沖作為前鋒引誘高俅追擊,梁山四面埋伏,成功擊敗高俅,並將其困於蒙陰城內。孫靜在城外見大事不妙,於是寫信派人到雲天彪處求援。

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都頭曰:此回是寫高俅欲為高衙內報仇引兵征討梁山的一回,也是為陳希真與高俅“和解”做鋪墊的一回。上期專欄中我們提到了剿滅梁山的“三股勢力”,本回中出現了高俅引領的中央軍、召忻引領的民團勢力,他們與下一回中即將參戰的雲天彪、陳希真(陳希真因為此戰救了高俅,緩和了一些矛盾,後來受招安,本質也和雲天彪一樣屬於地方軍勢力)等地方軍勢力,正式形成了圍剿梁山的官軍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召家村的召忻、高粱氏在本回中大放異彩,除二人外,作者又給召家村安排了一個軍師史谷恭(不知設計此人是否有為原著曾頭市教師史文恭報仇的意味),弄出了一個類似九陽神鍾級別的大bug“九宮法壇”,就這樣強行抵擋住了梁山馬步軍中武藝數一數二的林沖、魯智深、武松三人以及三萬大軍,且拖住其十日之久。這樣的設計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但相似的場景其實在歷史中還真的發生過,具體情況我們將在下面進行分析,還是先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梁山準備攻打蒙陰,但擔心高俅打曹州,於是吳用建議將林沖從濮州調回吸引高俅,範金門在此處批道【開口曹州,閉口曹州,為曹州之謀,可謂思之深,而慮之周矣。而曹州之失,終出於意料之外,因嘆方正學先生深慮論,為千古不可易也。】範金門所說的方正學先生,就是明朝初期著名的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方孝孺,因為他在漢中府擔任教授時,蜀獻王曾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所以亦稱其作“方正學”、“正學先生”。方孝孺曾作有一篇史論《深慮論》,他認為“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並列舉歷代興亡的史實,指出歷代君王僅僅片面地吸取前代滅亡的教訓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蓋的問題,而最終恰恰正是因為這些問題導致了國家的滅亡,所以統治者必須要考慮長遠、周全,深刻思考如何能長治久安,並採取相應的辦法。範金門在這裡認為,宋江、吳用為保曹州考慮的已經很是周全了,但是最後曹州還是被他們沒有預料到的金成英收復了,正反映了方孝孺的“深慮論”思想。

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第二個典故是高俅得知曹州失陷後,忙問來人道:“衙內到底怎樣了?”範金門在句末批道【當以晦翁之筆注之曰:非不管曹州,但愛兒子之意多,故未暇問。蓋愛子忘國,理當如此。】範金門所說的晦翁,就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是儒學的集大成者,在中國教育史上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人。其代表作《四書章句集註》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於一體,堪稱明清時期官方考試“教科書”。因為明清以後的科舉制度,均以《四書章句集註》作為題庫和標準答案,所有的答卷、觀點均不可違背其中的說法,可見此書影響之深遠。俞萬春、範金門等人對《四書章句集註》肯定是記得滾瓜爛熟的,因為這就是他們科舉使用的教材,所以範金門在此處頗有調侃意味的模仿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的形式來批評高俅為一己私仇不顧國家大事的行為。

說完典故,我們再說一下此回中的一些創作特點,在前面的專欄中我們曾分析過俞萬春為了維護雷將的光輝形象,所以特意設計了“炮灰團”散仙,而其實在散仙之外,還有一些更低級的“炮灰”,這些“炮灰”中有一些特徵很鮮明,因為作者故意給他們起了一些頗有意味的名字,如本回中高俅與林沖相遇時,林沖驟馬挺矛直搶高俅,高俅急逃入營。營邊閃出一員大將,喝道:“逆賊休亂闖,吾乃宣威將軍柏能聖(諧音“不能勝”)是也。”舞雙刀飛馬迎戰,只三合,吃林沖一矛刺入脅縫,死於非命。林沖方拔得矛起,早有一將出馬大叫:“明威將軍畢定書(諧音“必定輸”)在此。”輪開山斧來敵林沖,不上六七回合,早已中矛落馬。……嚇得高俅幾乎落馬,幸虧身邊三個總管鄔有(諧音“烏有”)、子諝(諧音“子虛”)、符諟恭(諧音“亡是公”),死命敵住林沖。作者虛構這些“子虛烏有”的諧音人物,來被梁山殺死,其實用意很明顯,因為要維護朝廷的臉面,但迫於劇情需要,所以臨時拉過來一些“群眾演員”,由此可見作者的真實心態。

"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同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九十九回,梁山救援清真山,卻被雲天彪和正一村的哈蘭生等聯合擊敗,鎩羽而歸。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一百回“童郡王飾詞諫主,高太尉被困求援”,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宋江等在秦封山聽到的是風吹樹葉的聲音,誤以為是伏兵。宋江因為救清真山不成,又損兵折將,很是鬱悶。吳用提議攻佔蒙陰,以後可以和清真山相互策應,但又擔心高俅因為高衙內被殺會引兵前來報仇,攻打曹州,於是商議把林沖調來一起攻打蒙陰,這樣就能吸引高俅前來。高俅得知高衙內死訊後,向宋徽宗請求出兵征討梁山,童貫受蔡京所託從中阻攔,但沒有成功,高俅於是率二十萬大軍,不聽參謀孫靜先取曹州之計,直奔蒙陰。這期間,宋江、吳用派林沖、魯智深、武松引三萬大軍攻打召家村,沒想到卻被召忻、高粱氏夫妻纏住,拖延十日之久,此時高俅已到。吳用只好留武松把守召家村,又調其他軍馬迎敵。林沖作為前鋒引誘高俅追擊,梁山四面埋伏,成功擊敗高俅,並將其困於蒙陰城內。孫靜在城外見大事不妙,於是寫信派人到雲天彪處求援。

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都頭曰:此回是寫高俅欲為高衙內報仇引兵征討梁山的一回,也是為陳希真與高俅“和解”做鋪墊的一回。上期專欄中我們提到了剿滅梁山的“三股勢力”,本回中出現了高俅引領的中央軍、召忻引領的民團勢力,他們與下一回中即將參戰的雲天彪、陳希真(陳希真因為此戰救了高俅,緩和了一些矛盾,後來受招安,本質也和雲天彪一樣屬於地方軍勢力)等地方軍勢力,正式形成了圍剿梁山的官軍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召家村的召忻、高粱氏在本回中大放異彩,除二人外,作者又給召家村安排了一個軍師史谷恭(不知設計此人是否有為原著曾頭市教師史文恭報仇的意味),弄出了一個類似九陽神鍾級別的大bug“九宮法壇”,就這樣強行抵擋住了梁山馬步軍中武藝數一數二的林沖、魯智深、武松三人以及三萬大軍,且拖住其十日之久。這樣的設計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但相似的場景其實在歷史中還真的發生過,具體情況我們將在下面進行分析,還是先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梁山準備攻打蒙陰,但擔心高俅打曹州,於是吳用建議將林沖從濮州調回吸引高俅,範金門在此處批道【開口曹州,閉口曹州,為曹州之謀,可謂思之深,而慮之周矣。而曹州之失,終出於意料之外,因嘆方正學先生深慮論,為千古不可易也。】範金門所說的方正學先生,就是明朝初期著名的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方孝孺,因為他在漢中府擔任教授時,蜀獻王曾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所以亦稱其作“方正學”、“正學先生”。方孝孺曾作有一篇史論《深慮論》,他認為“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並列舉歷代興亡的史實,指出歷代君王僅僅片面地吸取前代滅亡的教訓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蓋的問題,而最終恰恰正是因為這些問題導致了國家的滅亡,所以統治者必須要考慮長遠、周全,深刻思考如何能長治久安,並採取相應的辦法。範金門在這裡認為,宋江、吳用為保曹州考慮的已經很是周全了,但是最後曹州還是被他們沒有預料到的金成英收復了,正反映了方孝孺的“深慮論”思想。

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第二個典故是高俅得知曹州失陷後,忙問來人道:“衙內到底怎樣了?”範金門在句末批道【當以晦翁之筆注之曰:非不管曹州,但愛兒子之意多,故未暇問。蓋愛子忘國,理當如此。】範金門所說的晦翁,就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是儒學的集大成者,在中國教育史上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人。其代表作《四書章句集註》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於一體,堪稱明清時期官方考試“教科書”。因為明清以後的科舉制度,均以《四書章句集註》作為題庫和標準答案,所有的答卷、觀點均不可違背其中的說法,可見此書影響之深遠。俞萬春、範金門等人對《四書章句集註》肯定是記得滾瓜爛熟的,因為這就是他們科舉使用的教材,所以範金門在此處頗有調侃意味的模仿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的形式來批評高俅為一己私仇不顧國家大事的行為。

說完典故,我們再說一下此回中的一些創作特點,在前面的專欄中我們曾分析過俞萬春為了維護雷將的光輝形象,所以特意設計了“炮灰團”散仙,而其實在散仙之外,還有一些更低級的“炮灰”,這些“炮灰”中有一些特徵很鮮明,因為作者故意給他們起了一些頗有意味的名字,如本回中高俅與林沖相遇時,林沖驟馬挺矛直搶高俅,高俅急逃入營。營邊閃出一員大將,喝道:“逆賊休亂闖,吾乃宣威將軍柏能聖(諧音“不能勝”)是也。”舞雙刀飛馬迎戰,只三合,吃林沖一矛刺入脅縫,死於非命。林沖方拔得矛起,早有一將出馬大叫:“明威將軍畢定書(諧音“必定輸”)在此。”輪開山斧來敵林沖,不上六七回合,早已中矛落馬。……嚇得高俅幾乎落馬,幸虧身邊三個總管鄔有(諧音“烏有”)、子諝(諧音“子虛”)、符諟恭(諧音“亡是公”),死命敵住林沖。作者虛構這些“子虛烏有”的諧音人物,來被梁山殺死,其實用意很明顯,因為要維護朝廷的臉面,但迫於劇情需要,所以臨時拉過來一些“群眾演員”,由此可見作者的真實心態。

水滸後傳,宋江對決高俅?林沖魯達武松三大高手,打不贏一神祕人

此外,本回中範金門的一段批語值得大家思考,原文中寫有人向高俅報知高衙內死訊時,那家人原知林沖烹食之事,但此時不便直說,因偽答道:“衙內被賊賺去,逼勒投降。衙內抵死不從,厲聲罵賊,自刎而亡。”範金門在句末批道【我讀至此,名心頓消。即如此語,分明移樑橫傳為高世德傳,載之史乘,世德倖而樑橫冤矣。士君子砥礪立名,務求青史傳流,豈不愚哉!】我們知道,歷代的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勝利者為了掩飾自己的一些過錯並諷刺前代統治者,所以在修前代史書時都會摻進一些假信息,甚至可以說是顛倒黑白的信息。範金門通過高衙內的親隨將樑橫和高衙內面對梁山的表現互換這件事,感嘆歷代史書中這樣的事並不少見,而那些一味追求青史留名的人,卻沒有看到這一點,結果最終可能是為他人做嫁衣,一場辛苦為誰忙。

前面我們曾說以梁山頂級武力林沖、魯智深、武松三人以及三萬兵馬卻十日拿不下召村,似乎有些扯,其實歷史上還真有相似的情況。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大軍兵進浙江,破紹興、諸暨,來王陸順德在紹興主政,先後命部下防守諸暨縣城,並出榜安民,設立鄉官,徵收貢賦。但由於軍紀,政策等原因,引起了諸暨人的反抗。諸暨縣包村在團練首領包立身的領導下,集合農村地方地主武裝力量,成立“白頭軍”,憑藉包村的有利地形,先後抵抗太平軍五個王、十幾萬兵馬的攻擊,雙方“相持六月,大小數十戰”,史稱“包村之戰”。雖然太平軍最終攻破了包村,但自身損失也相當大,並被拖住了半年多的時間,可以說此戰是在小村莊吃了大虧的典型戰例,這也警示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麻痺大意,小心“陰溝裡翻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