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代宗師”葉問(1893-1972年)


真正的宗師:民國十大武林高手


葉問

武功:詠春拳

影響:“詠春拳王”梁贊高足陳華順的關門弟子,以一人之力,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故被門人推舉為“一代宗師”。但他最為名揚海外還是在於晚年收了一個比他更出名的關門弟子李小龍。

佛山桑園葉族人,被入選世界紀錄協會,稱為世界詠春拳第一人。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有“詠春拳王”之稱的梁贊之得意弟子,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為生,人稱之為找錢華),併成為其關門弟子。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葉問十六歲那年,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有一傳聞說:葉問開始覺得藝成而心不向武,其師叔樑壁尋上門去,要求與他比武,無論葉問如何進攻都被樑壁一一化解,遂被折服,後返回佛山跟隨樑壁繼續學習詠春拳。

正如熱映的《葉問》一片所展示,抗戰期間,葉問的過人功夫被日本憲兵隊聞悉,欲邀請擔任憲兵隊的中國武術指導被拒之後,指派技擊高手與葉問比武,言明若葉問被打敗則聽命差使,葉問在無法拒絕的情況下,只好接受比武,來者卻是身材高壯,拳重腳粗,葉問擺出詠春樁手,二字鉗羊馬,目視對方,卻一言不發,誘待兵來將擋,對方搶先出手,以箭標馬進迫,葉問即變前鋒的樁手為耕手,耕去對方箭,並同時轉身跪馬,拿正對方前腿之後膝位,迫使對方突然失去重心,對方雖未中招,卻是敗相畢露,葉問也及時收馬,一聲承讓,跳出比武畫地,真是高手過招,點到為止。事後,葉問在眾人的掩護下逃走,而這場比武由於時間極短,被人戲稱為“不到一分鐘”。比武后的葉問,擔心激怒日本軍閥,暫離佛山,後因政治原因脫離大陸,於1949年冬再次來到香港正式開館授武。

至於傳奇弟子李小龍的入門拜師這一因緣巧合,是因李小龍街戰失利及受好友張卓慶的影響而決定投入到詠春門下的。因為李小龍突然間感覺到張卓慶的技擊犀利了許多,追問張才知他學習了詠春拳,於是李小龍亦正式拜入了葉問門下,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開明的葉問亦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其他拳派拳,也不反對自己的弟子與別的拳派過招,相反他還特別注重實戰訓練,因為他知道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習武者只有在“講手”或“實戰”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與強大自己,這一切,均對李小龍創立“截拳道”影響至深。

2、“六合神槍”李書文(1862~1934年)


真正的宗師:民國十大武林高手


李書文(資料圖)

武功:八級拳、劈掛拳、六合大槍

影響:據真實史料記載,一生比武從未落敗,花甲之年猶能下場比武。其大弟子霍殿閣做過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教師和警衛官,最後一個弟子劉雲樵,在國民黨政府警備隊服役,當過蔣介石侍衛隊教官和警衛。而與劉雲樵同時跟李書文學八極拳的李健吾,做過主席的警衛。《一代宗師》中張震扮演的角色“一線天”原型可能就是劉雲樵和李健吾的混合體。

字同臣,河北滄州鹽山縣王南良村人,一生為人光明磊落,疾惡如仇。他以登峰造極的精技純功,鎮邪惡,御外侮,以武揚威,譽滿海內外,是中國武術史上記載最靠譜的外家絕頂高手。幼時首拜八極五世傳人張景星為師,習練八極拳三年。後拜在師伯黃士海門下習練大槍六載。練槍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境地,在家鄉有“槍痴”之稱,他的六合大槍進入化境,功藝俱佳。有人形容李之技藝高深:千斤墜可壓趴烈馬,大杆子可挑起石礅子,大槍可扎蒼蠅而窗戶紙不破。

李書文功夫精純,最講究“藝貴專精”,他追求的武術境界,就是如何自我強大並戰勝對手。他說:“交手過招必須三者具備,即-有力降無力,快打遲迅雷不及掩耳,招打不知出奇不意。”是以一生鏖戰,但幾乎從未落敗,他之所以不像孫祿堂一般落下“無敵”美名是因為性格太直,且喜較技,被諸多同行所不喜,加上缺少武德,過招必傷人,所以惹下很多恩怨,當然被人謠言中傷,故意貶其武功,其實他的功夫絕對不遜於孫祿堂,更是外家第一高手。在花甲之年與人比武仍戰無不勝,還能槍扎李景林將軍岳父的保鏢“楊大爺”,崩肘撩陰碗震死“黑旋風神手”李振波,鐵掌擊斃北京挑戰二高手。

武林中有句話叫做“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的威猛可知一斑。李書文教徒弟,總是現場教學,有來比武的,李讓弟子、徒孫在旁邊觀看他動手過程,然後讓弟子、徒孫下場比武,他現場講解,由此可見李的王者霸氣。其開山弟子霍殿閣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曾於1927年帶弟子霍慶雲赴天津張園與日本武士較量,二人皆一招勝敵,溥儀大喜,連稱中國有能人,旋聘霍殿閣為他的武術教師兼侍衛長,直至奔赴長春建“偽滿洲國”都一直伴隨左右,後因霍太過為溥儀爭面子,屢次打敗日本武士而被日本人所忌,才於1937年罷免其職。

3、“宮猴子”宮寶田(1870-1943年)


真正的宗師:民國十大武林高手


宮寶田

武功:八卦掌

影響:先師承八卦掌宗師董海川弟子尹福,後董海川覺得天資難得,遂以親授武功。《一代宗師》裡章子怡扮演的宮二,其父正是宮寶田。年輕時其武功和勇名就已上達天聽,27歲時被光緒帝召入宮,先後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近身侍衛,清廷最後一任大內侍衛總管,加封四品帶刀侍衛。

字少灤,膠東乳山市馬石店鎮青山村人。其年少時貧困往端王府裡送米,業餘跟隨王府眾人學藝,因其天資卓越,被師父尹福認定是習練八卦掌的奇才,被帶至師祖董海川面前誇獎,董握住他的手上下端詳,連聲說:“難得,難得!”再三叮囑尹福著意培養。據說尹福每天要發給寶田一個木碗,汗水滴不滿木碗,練功不能停止。五年後,因其勤學苦練,武功長進很快,被董海川相中,親授八卦祕宗和八卦拳譜,成為正宗八卦遊身連環掌的第二代傳人。

庚子年間,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宮寶田護駕逃往西安,由於辦事得力,時任大內總管的他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賞識,欽賜“黃馬褂”一領。但後因清廷勢頹而遁於家鄉17年,1922年復出,受聘於張作霖。傳說初見面時,張見其身材瘦小,貌不出眾,疑其武功有詐。宮寶田窺透張之心思,願與比試,遂退二十步外請張以槍擊之。號稱槍法百步滅香火的張作霖連射兩槍,皆未擊中,正欲尋覓再射時,卻聽宮寶田在其背後說:“我若想要大帥的命,恐怕不用大帥轉頭了。”張佩服至極,旋委其為東三省巡閱使兼奉軍總教練。1928年黃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未隨同行的宮寶田聞訊後甚是悲傷,後在張學良撤出東北時,告老還鄉。

抗戰期間,轉戰膠東的八路軍將領許世友曾登門拜會,學習八卦掌精義。晚年宮寶田收徒極重人品,授拳時注意武德薰陶,灌輸愛國思想,其得意弟子王壯飛潛心隨其學藝十年,1949年後成為大陸八卦掌第三代宗師。另一愛徒劉雲樵(號笑空,也是李書文的得意弟子,現居臺北市))武功已入化境,成為臺灣正宗八卦掌和八極拳大師。

4、“鐵腳佛”尚雲祥(1864年-1937年)


真正的宗師:民國十大武林高手


尚雲祥

武功: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

影響:年輕時曾為清朝大總管李蓮英護院十年,後在其師李存義設在北京的沛城鏢局,保定的萬通鏢局主持鏢局。1931年受二十九路軍軍長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教練士兵“血戰喜峰口”痛殺日寇長中華志氣。武林中有句話叫做“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一代宗師》裡四大拳派裡剛柔並濟的形意拳就是他這一門派的。

字霽亭,山東樂陵尚家村人。幼習外家功力拳,壯年比武不幸落敗,而改拜師從形意拳大師李存義,改練內家拳法。李嫌他個小“像個小糖瓜”,不肯收納,激得他發誓說:“糖瓜雖小,卻要讓它崩牙”。遂下苦工勤練,其功夫技藝很快在同門師兄弟中出類拔萃。李師甚喜,傾囊教授。尚雲祥練功亦愈加痴迷刻苦,竟疏忽了自己的營生,造成生活拮据,買雙鞋都很困難,只能赤腳練功,日久足掌竟堅硬如鐵,一次練拳時勁發踩碎腳下青磚,遂被武林同仁贈雅號“鐵腳佛”。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李存義帶領弟子至山西避難,尚雲祥隨師西行。李帶領尚雲祥至其師叔伯處拜訪,並兩次拜訪戴氏心意六合拳,進行交流。尚雲祥因此拳藝大進,形意拳門下少有匹敵,甚至得到師叔祖郭雲深的欣賞,親自傳技。在郭雲深的指導下,尚雲祥學成了日後最為人稱道的三項絕技:大杆子,半步崩拳,及丹田氣打。尚雲祥醉心武學,此後又在北京家中,獨自練習了十年,終於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最後自創“尚氏形意拳”,獨步武林。

武林中傳聞形意大師郭雲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這個讚辭也可原樣用在後進之秀尚雲祥身上,而且尚不僅崩拳厲害,其腿功更讓人稱道,藝成後大小比武百餘次從未落敗,但為人極其謙和,從來都不以勝者自矜,對待門人也是寬厚隨和,武林中名聲極佳。在《箭士柳白猿》和《倭寇的蹤跡》導演徐皓峰整理的武林舊聞輯錄《逝去的武林》裡,尚雲祥的傳人李仲軒就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追憶自己在北京跟隨尚師學武的經歷,書中記載了一件趣事:尚雲祥教李站“混元樁”,李半天不得其要領,此時尚雲祥說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話:“你抱過女人沒有?”就是這句令人大窘的話,卻使李仲軒隱隱約約有所感悟,渾身一鬆,尚雲祥便笑說:“對了!”

 5、“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孫祿堂(1860-1933年)


真正的宗師:民國十大武林高手


孫祿堂(資料圖)

武功:三項全能-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大宗師,包括少林拳、通背拳等其它多種內外家拳術,後自創孫氏太極。

影響:一生擊敗各類本土、西洋、東洋高手的武學大師,其二子孫存周得其真傳,也是民國有數的絕頂高手之一,父子睥睨天下群雄,是武林神話也是佳話。孫先生一生弟子眾多,遍佈海內外,其小女孫劍雲女士是現任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孫氏太極拳的第二代掌門人。

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完縣東任家疃人。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有很多老武術家認為他是中國三百年來無人能及的真正高手,不知真假。但不管是讚揚他的,還是咒罵他的,不論是他的朋友,還是他的敵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他是唯一得了三家“內家拳”真傳的人(形意拳師從郭雲深、八卦掌師從程廷華、太極師從郝為真,俱得三家真傳)1918年孫祿堂將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立了孫氏太極拳,卓然自成一家。

民國初年,孫祿堂曾應徐世昌的邀請,曾任過北洋政府大總統的武宣官,也就是保鏢隊長,負責徐世昌和段祺瑞的人身安全工作,關於孫祿堂的腿功及速度,北洋軍閥時的新聞報刊可以提供一些參照:“孫祿堂的腿功,是新聞事件。他和段祺瑞坐敞篷汽車,逆風而行,車速很快。段祺瑞頭上戴著巴拿馬草帽,被風吹走。孫祿堂跳下車追到草帽後再追汽車,司機還沒意識到有人跳車,他就已經回到車上。”

1928年3月,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先生受聘為該館武當門門長,7月,又被聘為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孫祿堂晚年,正值列強環伺,國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趨嚴重,在外侮面前,孫大義凜然,在他年近半百時,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又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搏擊高手的聯合挑戰,可想其神威。

 6、“武當劍仙”李景林(1885---1932年)


真正的宗師:民國十大武林高手


李景林(右)傳授弟子黃元秀武當劍

武功:武當劍法、楊氏太極拳

影響:晚年提倡全民國術化,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強化振興民族精神,促使蔣介石成立“中央國術館”。曾是奉軍著名軍事將領,直奉戰爭後僑居上海,黃金榮和杜月笙都要給足面子,曾在國民政府裡收過多名政要為徒,政治上影響最大。

字芳宸,號“廣古川”,河北省棗強縣人。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師從楊氏太極宗師楊露禪之子楊建侯,和楊澄甫是至交,並於少年時在關外偶遇恩師劍俠宋唯一,被授武當劍法。平生最嗜武學,直至中年,軍務繁忙之中尤遍訪名師,向太極高手孫祿堂、八卦高手賈鳳鳴學習拳法和劍法,鑽研極深,並將武當劍法發揚廣大。李景林曾是張作霖麾下奉軍第一方面軍司令,最為驍勇善戰的軍事將領,後因直奉戰爭引咎辭職,定居滬上。

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政府。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籲了一年多,要洗雪“東亞病夫”之恥,要提倡“全民國術化”、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人,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為了拉攏一位奉軍高級將領,又可收買一點人心,蔣介石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請李景林建立“中央國術館”並任館長。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李景林出任常務副館長,並開始掀起了一波全國學習武術的熱潮。

為推動學武潮,李景林欲於1929年春辦一個“全國打擂比賽”,苦於沒有資金。他雖曾為奉軍高級將領,也曾擔任省長,卻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當時他在上海的生活開支已很難維持,更無能力舉辦大賽。經過反覆思考,李景林決定採取下策,走一步“險棋”。在一次與黃金榮、杜月笙二人的敘談中,李景林表示要請他們幫忙舉辦“全國打擂比賽”,並請他們每人資助五萬大洋,黃杜兩人開始有點勉為其難,李見狀拔出手槍放在臺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們是有名的‘大流氓’,這次我恢復本色,當回‘大土匪’,要劫持下你們兩位流氓。”說完哈哈大笑,面無人色的黃杜兩人直得連說好商量。

關於他真實的武功,坊間說法紛紜,有人說他位居高位,所以才能暴享大名,因為其部下喜歡在外面吹噓其文治武功,加上因為身居高位,民間的練武者不敢貿然跟其比武,或者能戰勝他也裝作落敗藉機討好李景林,所以才有其神話般的不敗傳說;也有人說他的武功深不可測,傳說他和李書文交過手,且是唯一用兵器挫敗李書文大槍的人,不知是否以訛傳訛。總結來說,他確有推動國術的首功,單這點來論,他就足以名列青史。

7、“臂聖”張策(1866-1934年)


真正的宗師:民國十大武林高手


 張策(資料圖)

武功:通臂拳、太極拳

影響:比武時曾一招就撂飛張作霖的警衛,張作霖最倚重的貼身保鏢,張學良的恩師,太極五行通臂拳之祖。

字秀林,直隸香河縣馬神廟村人(今屬天津市武清區)。自幼習練家傳戳腳、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後機緣巧合學得五猴通臂拳。十二歲離家進京,拜楊式太極拳傳人楊健侯習練楊式太極拳二十餘載。壯年後又得“祁家門”傳人王佔春授通臂拳,王、張二人相互切磋九載。王佔春去世後,張策又得一韓姓老道指點練功,悟徹通臂和太極奧祕,至此,張策師承眾家之長,盡得武術奧妙,將太極拳融於通臂之中,為創造“太極通臂”拳種之第一人,一改太極拳柔化剛出、沾衣發力的技擊特點,使通臂拳的技擊變成了硬化柔出,沾衣發力的嶄新風格。

張策成名前異常刻苦,常年是三更起床,身穿鐵坎肩,穿每隻二十幾斤重的鐵鞋練功,故成名後被武術界譽為“臂聖”和“鐵鞋”,分別形容其通臂拳和腿功的厲害。他和孫祿堂交情甚好,張策對孫總是以侍兄之理相待,孫也對其武功很是欣賞,經常與其切磋拳理。張策曾於1924年被張作霖請到瀋陽做保鏢並教其兩個兒子,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作霖死後,張策便任奉天國術館任副館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回到北平,任教北平國術館。1933年夏,中央國術館在南京籌備第二屆國術考,主辦者誠邀張策赴南京任副總裁判長,張策到任並於考試後即留中央國術館任教。

張策除了精技擊,更精刀法。著名武術家吳圖南在他的《國術概論》中稱讚到:“…山、陝、燕、趙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其平生以刀法最精。四方有名士,每與之較者,刀必落地……。著者於民國二十二年夏始遇先生於首都,暢談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見之晚也。於是由吳鑑泉介紹,而拜先生之門。只因時間倉促,僅學刀法之應用,未暇及於拳、劍、槍。至今憶及之,未嘗不五中悵然也。”

8、“最後的鏢王”李堯臣(1876~1973年)


真正的宗師:民國十大武林高手


李堯臣(資料圖)

武功:三皇炮捶、太極拳無極刀

影響:京劇武生宗匠楊小樓為演《安天會》(即《鬧天宮》),曾向他請教猴拳;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為演《霸王別姬》,亦向他學劍術。29軍副軍長佟麟閣曾特聘他教部下大刀,喜峰口一役,“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讓其無極刀法從此天下聞名。

河北冀縣人,是民國武術名家中最長壽之人,年近百歲方逝。年輕時走鏢為生,18歲進北京八大鏢局中歷史最久,聲譽最著名的會友鏢局。入鏢局後即拜三皇炮錘外,又學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車上、馬上功夫,同時還練躥房越脊、飛簷走壁和飛鏢暗器等功。李堯臣在會友鏢局前後計27年。1921年,經營了300年的會友鏢局解散了,李便在天橋水沁亭開設“武術茶社”,繼續倡導武術。

李堯臣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經歷了前清、北洋、日偽、民國、新中國等各個時期,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過八仙慶壽劍;教過京劇武生大師楊小樓演《安天會》(即《鬧天宮》)中的猴拳動作;亦教過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霸王別姬》中的舞劍手法;他開過北平名聲鼎盛一時的“武術茶社”,也主持過名聲赫赫的“北京精武體育研究會”;他在擂臺上擊敗過日本拳師;解放後,他年已古稀,還在懷仁堂為新政府班子作過精彩的武術表演。

但他一生中最自豪的卻是應29軍副軍長佟麟閣之邀教授其部下用大刀臨陣殺敵,當時29軍槍支彈藥極缺,高層沒有辦法只能尋找武術名師教授普通士兵白刃作戰。李堯臣根據戰刀的特點,結合無極子路刀練法,創編出一種套路,起名無極刀。這趟刀實戰性很強,揮舞起來,既可當刀劈,又可當劍刺,大大增強了士兵白刃戰本領。在長城要隘喜峰口戰役中,二十九軍將士充分發揮了大刀的作用,追殺日軍六十餘里,砍殺敵人數百名,繳獲大炮十八門,成為當時極為振奮全國抗戰士氣的事蹟。

9、“神力千斤王”王子平(1881~1973)


真正的宗師:民國十大武林高手


王子平(資料圖)

武功:查拳、彈腿、龍泉劍

影響:1919年在北京打敗於中山公園設擂的俄國力士康泰爾,和佟忠義並稱“滄洲二傑”,曾被譽為“千斤大力王”。且武醫結合,其中醫傷科正骨醫術自成一家,繼承了武術傷科流派的專長,又通過自己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使王氏傷科在中國中醫傷科學術界獨樹一幟。

回族,字永安,武術名家,傷科醫生。出身武術世家,自幼苦練武功,除武術、摔跤、舉重外,凡有益於拳術練功者,如槓子、皮條、扯旗、跳繩、踢毽子、游泳、騎射等,莫不研習,因此被譽為全面的武術家。

1919年,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大力士康泰爾在北京中央公園獻技,勢甚囂張,當時在北洋軍隊擔任教官的王子平激於義憤,誓當眾挫敗之。當時的報刊《晨鐘》和《順天日報》有記載這一轟動性事件,9月14日康泰爾登臺表演第一天,王子平便帶著跟他學武的軍人,“便服佈置臺前,康泰爾出,王君一躍登臺,甫交手,康已掊地,時會場呼噪譁聲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潛匿何許矣!”后王在1921年又連續挫敗西方大力士馬志尼、阿拉曼、柯芝麥、沙力文等人。在青島時,曾在酒樓遭日帝憲警圍攻,王子平輕鬆將他們一一擲至樓下。

王子平後又在民國陸軍部馬子貞部下任武術教練,在軍中表演舉石擔、石蹬,以大力著稱。他在濟南擊敗日本柔道家宮本後來上海,以治傷正骨為業。曾在精武體育會,中華武術會,王子平暑期武術講習所和精強武術會等處教拳。1928年任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長,後任副館長。其還先後在北京、天津、濟南、張家口、南京等地傳播武術,還曾在西北軍中教授武術,門徒眾多,可謂桃李遍天下。

10、“神腿”杜心武(1869一1953年)


真正的宗師:民國十大武林高手


杜心武

武功:自然門

影響:孫中山在日創立同盟會的貼身保鏢,宋教仁的摯友,青紅兩幫“雙龍頭”。

名慎媿,別字心五,湖南慈利縣江埡鄉巖板田村人。小時驕狂,自學武術初有成就就四處掛牌懸賞求師:“小子不才,誠心求師。惟須比試,能勝餘者,千金禮聘,決不食言。”牌子掛出後,應聘者雖多,但無一人勝他,更長其氣焰。後好友推薦一徐姓武師前來應聘,杜心五看見持函前來的徐師身材矮小瘦瘠,不甚信服。幾經試探身手,乃知確為風塵奇人,徐師是四川人,通曉經書學問精深。少年時在峨眉山從武當道人徐清虛學藝,並研討少林功夫,集武當、少林之精粹,創造出“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之自然門功夫。杜心武折服後遂恭謹有加,藝大成後反而格外謙虛,自稱“僅得徐師皮毛而已,十成僅佔兩三成。”

杜心武一生中最傳奇的篇章在於,受革命黨人宋教仁薰陶並引薦,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並擔任孫中山的保鏢。有次孫中山和黃興、宋教仁、柳亞子等在東京牛町區若宮町開會,清廷駐日使館暗派刺客伺機刺殺他們,宋教仁聞訊,要杜心五去保鏢。杜發現有三個行蹤詭祕的華人在附近逗留,便迅猛地將他們打倒在地,隨即搜繳了他們的凶器(手槍),使會議順利開完。另一次保皇黨學生在一個集會上圍攻孫中山,杜心五衝到保皇學生中間,施展武功,將保皇眾人打得狽奔豕突,護得孫中山安全離去。

杜心武一生中最遺憾就是沒有保得摯友宋教仁的性命,1913年3月20日,準備進京籌劃組織“責任內閣”的宋教仁於上海火車站被暗殺,杜心五受此刺激並疾憤軍閥的黑暗統治,毅然棄官去職,隱身江湖,當了青紅兩幫的“雙龍頭”。抗戰前夕的1935年,日寇入侵華北後,杜心五寓居北京榆錢衚衕。一日目睹日軍坦克一連輾死三個中國小孩,他義憤填膺,寫了“祖國沉淪堪痛哭,同胞應起拯危亡”的詩句以言其志,並回絕了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企圖誘使其任“華北自治政府主席”的陰謀,南歸返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