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出租車不僅是馬斯克的下一盤棋,也是汽車行業的下一個藍海

自動駕駛出租車不僅是馬斯克的下一盤棋,也是汽車行業的下一個藍海

馬斯克三年前許下的一個願望要成真了!

週一,在特斯拉主辦的自動駕駛開放日上,馬斯克公佈了他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史上最強芯片--特斯拉FSD,直言甩英偉達好幾條街,還把使用激光雷達的自動駕駛玩家都diss了一遍,從而引發了行業參與者的眾怒。

雖然媒體都對特斯拉最新自動駕駛芯片大加渲染,但小編看來看去發現,自動駕駛出租車才是馬斯克的下一盤棋。而最強芯片恰恰是為了給自動駕駛出租車鋪路。

特斯拉不僅要跟英偉達搶生意,甚至也瞄準了優步的蛋糕。

馬斯克在投資日上一再表示,明年將有超過10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上路,Model S 和 Model 3 系列都會作為 RoboTaxi 用車。實際上,這一想法最先是在馬斯克三年前發佈的一份文件中被cue到的--當時該份文件中寫到:隨著Model 3和Model S的使用規模不斷壯大,特斯拉將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馬斯克提出自動駕駛出租車目標的預設前提是藉助強大的自動駕駛芯片,特斯拉的汽車可以無限制地在任何地方、任何條件下全自動行駛。在這種情況下,特斯拉車主可以躺贏:在車主不用車的時候,全自動駕駛汽車可以自己滿大街“溜達”,與現在的網約車一樣自動接單載客,為車主賺的額外收入。

與傳統拼車平臺每英里收取2-3美元相比,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租車駕駛每英里的費用大約為0.18美元,有網友甚至喊話:這才是為消費者而生的出租車。為了配合這計劃,還會進一步變革電池組,把使用壽命從目前的 300,000-500,000 英里提升到 100 萬英里,實現最低的維護費用。這無疑將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商業模式。

自動駕駛出租車不僅是馬斯克的下一盤棋,也是汽車行業的下一個藍海

從汽車電動化--自動化--共享化,特斯拉為我們窺見未來汽車行業的走向打開了一扇窗戶,而這也將逐漸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交通領域工作的戰略設計諮詢公司Mormedi的首席執行官預測,在未來十年,80%的汽車訂單將來自汽車管理公司,而不是個人消費者。市場研究公司ReThinkX預計,到2030年,消費者對新車的需求將下降70%,且隨著按需自動駕駛汽車供應的增加,這一下降趨勢將進一步加劇。

不用對這些預測數字產生質疑!算一筆賬大家就明白:根據美國交通運輸部交通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每輛車的平均價格為3.5萬美元,但是車主每天使用汽車的時間大約僅佔4%,也就是平均每天使用汽車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利用率極低。除了買車的價格外,還有保險、燃料、維修保養費用以及動輒上萬、十幾萬的車位費,這些加在一起成為許多消費者無法承受之痛。

此外,汽車尾氣是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據統計一輛普通的轎車每年排放大約4.6噸二氧化碳。由於全球變暖速度超出想象 1.5℃升溫“大限”,原本預計2040年突破1.5℃,實際上,很可能在2030年就突破極限。在面對緊迫的情況,各國都相繼制訂了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而這勢必會對傳統車企以及車主使用汽車的方式造成影響。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傳統汽車還是最大的“隱形殺手”。約94%的車禍是由人為失誤造成的。2016年,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的三大原因是分心駕駛、酒後駕駛和超速,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將美國人死於車禍的機率定為114分之一。而“按嚴格規定辦事”的自動駕駛汽車將大大減少由人為失誤造成的交通事故。

傳統汽車的種種弊端,加之經濟效益和安全的考量,都使得自動駕駛出租車成為一片藍海。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這一趨勢也同樣適用。

隨著千禧一代日益成為勞動力和消費領域的主力軍,他們在未來汽車的使用方式上也擁有重要的話語權。調查發現,美國的千禧一代大約只有一半在18歲時獲得駕照,這一趨勢或多或少與公共交通使用量的上升和向人口密集城區的遷移有關,並呈現反比關係。美國公共交通協會報告稱,2013年美國的公共汽車和火車使用量增加到107億次--這是57年來的最高記錄。從2010年到2017年,美國各城市公共交通使用量增長了15%。

葡萄牙國際交通論壇最近的一項研究也為這一趨勢提供了佐證。研究表明,在如里斯本這樣規模的城市,無人駕駛車輛和高容量地鐵的組合將在上下班高峰期滿足目前道路上35%的交通需求。它還提出了自動駕駛出租車將極大提高汽車的使用率這樣的好處。

但這並不是說是自動駕駛出租車就是應對全球交通挑戰的不二選擇。事實上,現階段公眾對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擔憂仍然揮之不去。美國汽車協會去年1月和蓋洛普5月發佈的兩項調查顯示,63%的人表示害怕乘坐全自動駕駛汽車,超過一半的人表示他們永遠不會選擇全自動駕駛汽車。

但也許收益大於回報,才會使得各大企業“明知有虎偏向虎山行”。摩根斯坦利就是這麼認為的——它預測,通過減少燃料消耗、降低事故發生頻率以及生產率的提高使得成本節省,自動駕駛汽車的廣泛應用將為美國經濟貢獻1.3萬億美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