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渡江節馬上就到 瞭解武漢渡江習俗就看這篇


716渡江節馬上就到 瞭解武漢渡江習俗就看這篇


716渡江節馬上就到 瞭解武漢渡江習俗就看這篇

最近 武昌中華路城市陽臺主體工程完工

wow好美!

中華路作為長江主軸首個城市陽臺

集多用途碼頭、景觀公園、博物館於一體

從高空俯瞰

城市陽臺雄踞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下方

380米長"紅色巨龍"緊貼於長江

將水與岸的親密關係牢牢鎖住

城市陽臺將於7月16日渡江節正式開放

也是橫渡長江下水點

是的!武漢716渡江節馬上就要到了

今天就先來看看咱們的渡江習俗吧

♥♥♥

武漢得水獨厚、因水生趣。江城人與水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征服感。“渡江”是武漢人的傳統有千百年的習俗。

武漢渡江習俗

“渡江”,武漢人稱之為“玩水”,它是自“盤古開天地”以來,人們在勞動中,在生活中,乃至在軍事鬥爭中形成的與水息息相關的帶有一定自發性的民間習俗。遊渡江河湖泊活動是武漢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武漢人得水獨厚、因水生趣,與水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征服感。

“玩水”“渡江”是武漢人的習俗,於今,不僅繼承了而且擴展了。由自發性群眾渡江上升為有組織的全民渡江活動,已成為武漢市的城市名片。2015年入選武漢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武漢天然的地理環境(大江大湖)與氣候特徵(夏季炎熱)以及楚人“敢為人先”的精神,讓普通老百姓天生愛水戲水,征服水。特別鍾愛“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習俗起源

關於渡江“游泳”的記載,最早的文獻見於《詩經》。《詩經·周南·漢廣》曰:“漢(水)之廣矣,不可泳思。”《邶風·穀風》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浮水而行)之遊(潛水而行)之。”“游泳”詞源即此。《莊子·秋水》雲:“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可見“游泳”這是出於生產勞動和生活的需要。古兵書《六韜》把“越深水,渡江河”列為軍事“奇技”之一。

716渡江節馬上就到 瞭解武漢渡江習俗就看這篇


716渡江節馬上就到 瞭解武漢渡江習俗就看這篇

宋人蘇軾則認為,南方人之所以會游泳,是因其“日與水居”於是“得於水之道。”漢魏時,已有在南方舉行端午節游泳比賽的習俗。漢代的《淮南子》中已有關於游泳姿勢的記載。“遊者以足蹶(蹬),以手柿(劃)”。

又據史料記載,自宋代起,武漢地區每年端午節時,常有善泅健兒結隊成群,手摯彩旗,出漢陽門,搏擊長江,兩岸觀者如潮,觀聲雷動。至清末和太平天國時,軍隊就有訓練水軍的泅湖渡江活動。

716渡江節馬上就到 瞭解武漢渡江習俗就看這篇

武漢人古代屬“楚人”。楚莊王的“一飛沖天”;“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辛亥首義,“敢為天下先”這種精神造就了武漢人敢於“與天奮鬥”,在大風大浪裡鍛練成長“其樂無窮”的性格與習俗。解放後,偉大領袖毛澤東多次暢遊長江,領袖的號召與實踐,讓武漢人的“渡江習俗”由自發轉入自覺,由“散兵游泳”轉入政府倡導、組織,從而極大地推動了這項群眾性渡江活動的開展。它是武漢人“玩水渡江”習俗形成的人文環境。武漢的渡江活動在國影響最大,乃至聞名全世界。

習俗特徵

716渡江節馬上就到 瞭解武漢渡江習俗就看這篇



一、傳統習俗特徵。玩水渡江在武漢,是起源於生產勞動、生活的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傳統習俗,代代相傳。

二、自發與自覺並舉的特徵。玩水渡江,起源於民眾之中,既經約定俗成,已演變成一種社會習俗。武漢的渡江活動,幾千年來是群眾的自發活動,從上世紀20年代起,就轉為由政府倡導所組織,特別是毛澤東同志十多次暢遊長江,領袖率先垂範,人民政府順勢利導,形成了全民渡江節。時至今日,武漢的渡江活動已形成為自覺與自發雙軌並行的局面。

716渡江節馬上就到 瞭解武漢渡江習俗就看這篇

三、敢為人先精神特徵。武漢人的樂水的同時,也把征服長江作為歷練意志,挑戰困難挑戰自然的一種方式。

四、既有普及又有提高的特徵。每逢夏秋之際,或冬日,或三五成群,或一二結伴,游水嬉戲,踩水,扎眯子,打鼓泅,狗爬子,形式多樣,不拘一格。這是一種帶有普及性的習俗人。由現在普及提高階段,演變成為由政府組織的每年舉行全市大型渡江節。

716渡江節馬上就到 瞭解武漢渡江習俗就看這篇

來源 | 武昌區文化和旅遊局

武昌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