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孩子讀“死”書的五要點

烏龜 哈利·波特 睡眠 兔子 沙沙心語 沙沙心語 2017-09-28

勿讓孩子讀“死”書的五要點

閱讀的意思是先“閱”後“讀”,所謂的“閱”並不是形式性的去看書,而所謂的“讀”也並不是用嘴巴去讀一本書,如果你只是這樣象徵性的去讀書去看書,即使你背下了整本書,那也只是“死”讀書。

很多父母都意識到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於是就會強迫孩子一定要去讀書,可是孩子這時候的讀書只是很簡單的去讀,而沒有領悟到書本的真正涵義。我們要求的閱讀並不是一定要花費時間拿著書本在讀的一種行為,而是無論孩子看到了什麼文字,都可以理解並引申出更多層面的涵義。

所謂的讀書,一定要用心去讀,用腦去思考,只有在孩子的思維中過濾了一遍甚至幾遍之後才能真的明白這本書,這樣的讀法我們稱之為閱讀。我們不是在比較每個孩子的閱讀量,更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

千萬不要讓孩子養成讀“死”書的壞習慣。

1,沒有效果的讀書寧可不讀。

我記得有一天晚上,豪豪看完球賽回來已經半夜11點,眼皮都睜不開的他拉著我的手說,“媽媽,你能給我講一個故事嗎?”我說,“太晚了,你還是先睡覺吧。”習慣了睡前看書的他執意不肯,可是眼睛又實在睜不開,卻還是緊緊的拽著我的手。我退而求其次的小聲安慰他,“那媽媽給你唱首睡覺歌吧,你睡吧。”才哼了兩句,他已經打起了小呼嚕,這是有多累呀。這樣的情況下,我寧可他好好睡覺,這時候無論你說什麼,都與他無關了。

2,給孩子借書的同時也給自己借幾本書。

閱讀真的是一個需要家長以身作則的行為,如果你整天拿著手機看著電腦,卻對著孩子說,你去看書吧。就算孩子聽你的話,拿著書,眼睛看著書,我敢保證他的腦袋裡那個時候想的一定是和書本無關的事情。高科技越來越發達,手機裡的資料也越來越多,很多育兒的資訊我也會從電腦和手機中獲取,每次我拿起手機的時候,總是會心虛的看一下豪豪在幹什麼。儘管我看的是資料或者是一些信息,可是手機就是手機,在孩子的眼裡,你就是在玩手機,並無第二個理由。所以,在孩子閱讀的時候,你也應該在閱讀,用你的行為去影響他才是上策。

3,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讀書。

讀書這個行為,只有真心的喜歡上了,才會融入其中,否則反之。強迫孩子去讀書,基本上是沒有效果的,給自己增添一些煩惱罷了。有些孩子會只專心在一個系列的書本上,對別的書本沒有任何的興趣,有的媽媽就問我,“我的孩子怎麼只看哈利波特呀?都看了好幾遍了還在看。想讓他看點別的書,就是不肯,怎麼辦?”我答,“不用擔心,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有自己的愛好,等過了這個年齡段之後,他就會迷上別的書了。不需要特別去要求他一定要看別的書。看上這麼多遍的哈利波特,也是很好的一種閱讀行為呀。幹嘛要在乎他多了多少遍呢?”

4,閱讀貴在理解,而非閱讀量的多少

每一本孩子看過的書都應該是他可以理解並可以舉一反三的最佳。要是孩子看了一個故事,看完了之後並沒有什麼反應,那麼你這個故事就是白看了。正確的閱讀是,這個故事說完了,孩子會不停的問你為什麼?他會很有興趣的和你討論故事的其它可能性,或者延展性。比如說龜兔賽跑,我記得豪豪聽過無數遍這個故事,他問過我幾個問題令我印象挺深,“要是賽跑的路線特別長,烏龜累了也要睡覺,那兔子是不是就不一定會輸?”“要是烏龜路上絆了一下,那兔子肯定贏定了。”“兔子偷懶的方法不對,睡在跑道上,那烏龜還怎麼爬過去呀?”

5,所謂的講故事重點不是講而是聽。

給幼童講故事的時候,我們都深有體會,孩子會嘰嘰喳喳的不停的插話,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會很煩惱,感覺這個故事不知道要講到什麼時候去了。其實所謂的講故事,並不是你要不要把這個故事講完,更不是你需要把這個故事的內裡涵義講給孩子聽。相反,孩子不停的插話正是說明了他在領悟這個故事,他在思考這個故事。畢竟我們是兩代人,對故事的要求和看的視野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聽,聽孩子說,聽孩子的觀點,把我們的講故事變成孩子的講故事。

我的新書《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力》,噹噹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48180.html熱銷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