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吳德峰的革命生涯

吳德峰,湖北保康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情報祕密等特殊工作,被國民黨刊物稱為中共特務之“老奸巨猾吳德峰”而頗具神祕色彩。吳德峰曾任國民黨時期的武漢市公安局局長。1946年7月至1948年11月,任晉察冀中央局敵工部部長、阜平縣委書記等職務,後到西柏坡接受中央領導指示籌備南下。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武漢市首任市長。

父親吳德峰的革命生涯

祕密交通戰線的創始人

父親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官僚、大房產主家庭。當時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各種矛盾激化。當父親接觸到馬列主義思想時,堅定了他的信念,認為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1924年,在董必武、陳潭秋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5年,父親服從黨的安排,以祕密黨員的身份參加國民黨,利用家族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威望,擔任了武漢市公安局局長,從此走上了地下祕密戰線。大革命失敗後,革命進入低潮,父親革命意志絲毫不動搖,毅然拋棄了榮華富貴、國民黨的高官厚祿,跟著共產黨,繼續踏上艱苦的革命征途。

1930年10月,父親被任命為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長,開始為保衛黨中央和中央機關的安全,為溝通中央與各革命根據地的聯繫,為開創黨的祕密交通做工作。做祕密工作必須對黨的事業有堅定信念,為了革命事業能夠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生命。而作為一名交通人員,首先要政治堅定,不怕犧牲;其次要熟諳業務,英勇機智。父親說,只有政治上立場堅定,忠於黨的事業,在任何情況下不暴露身份,寧可犧牲生命也不叛黨,才可能做一個合格的祕密交通人員。

在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指導下,父親提出交通工作要制度化、規範化,要求每個工作人員在日常生活和執行任務中,“即使很小的違反祕密工作紀律的行動,都要給予嚴肅的處理”,並制訂了《祕密工作條例》:1.不允許發生任何橫向關係;2.機關所在地,只允許上級瞭解下級,下級不允許瞭解上級、隔級和兄弟機關;3.黨內不該瞭解的人和事不問,不該看的文件不看,未經允許不得傳播自己所瞭解的事;4.堅守崗位,不允許搞群眾鬥爭,不許照相;5.寫過的複寫紙、印過的蠟紙和有機密文字的紙屑要及時燒掉。

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考慮到父親吳德峰豐富的對敵鬥爭經驗,要求其隨去西安,負責直屬中央領導的祕密情報機構。西安作為中央駐地延安的門戶,情報工作有利於我們黨瞭解各方面的動向,拓寬黨的視野,從而有效地掌握全局,科學進行決策。為此,父親一方面加強情報組織建設;一方面按照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建立多層次、多角度的情報工作網絡。他同各方面人物打交道,對西安各階層進行系統、詳細的調查研究,從社會上的三教九流,到國民黨軍、政、黨、特、校官以上的頭面人物,都要去掌握他們的政治觀點、思想狀況、生活習慣以及社會交往情況,並將自己的這些思考寫成文字材料,報告中央,受到毛澤東主席的高度評價。

1946年8月,父親從軍事調處執行部調任晉察冀中央局國軍工作部任部長。在河北阜平城南莊,父親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做好敵軍情報工作,特別是要防止敵人打進來。他發現聯繫網中有一個姓趙的保定商人經常提供一些情報,但此人提供的情報不是過時的,就是假情報。於是,對職業有著敏感性的父親覺得這個人很可疑,懷疑是國民黨打入進來的特務。但是,這個姓趙的住在國民黨控制區,一下也不容易審查清楚。父親為了不打草驚蛇,派國軍工作部的張光祕密去保定找他,並要他夜行曉宿回解放區商議重大行動。此人到了國軍工作部所在地阜平縣海沿村,父親接見了他,告訴他有重大行動暫時留在的黑山村,與張光同吃同住,不許與外界接觸。一週後,父親告訴他重大行動暫緩,先回保定待命。此人一走,國軍工作部就中斷了與他的聯繫。10天后,在保定孫連仲部隊的內線同志報告,趙某果真是國民黨特務,此次阜平之行後,被懷疑是共產黨的反間諜被處死。父親對國軍工作部的同志們說,“這是以疑治疑之計。因為趙某是行商的,外出跑十天半月購貨是不會被人懷疑的,如果是特務走了十天半月與特務組織斷絕一切聯繫,回來後報告不出任何情況,敵人就會懷疑他被我們策反後又放回去作反間諜。”

父親在做情報工作時,非常注重政治工作。他認為政治工作最關鍵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掌握思想教育,思想的進步必將導致行動的進步。這是他從大革命時期參加黨以來,特別是參加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以後,最最重要的認識。他舉了紅軍走上井岡山和兩萬五千里長徵的例子,說在這樣艱苦卓絕的環境裡,全黨能夠團結一致,克服困難,依靠什麼呢?就是依靠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使大家理想統一,信念一致,深信共產黨經過千難萬苦,最後終將取得全國性的勝利。有了思想的一致,還要有組織紀律的約束。“沒有組織保證和紀律約束,那不是一盤散沙嗎?”“我們各級組織的領導層裡,有小核心,中核心,大核心,像敵工部裡,我和幾位處長就是小核心。”紀律是做好工作的保證。

俯下身子搞土改的縣委書記

1947年春,劉少奇、朱德率領中央工委向華北轉移。一路對各地的土地改革情況進行了詳實的考察,看到各解放區的土改“非常零碎,沒有系統”,指出“沒有一個有系統的徹底的群眾運動,是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的。在晉察冀軍區駐地阜平城南莊,劉少奇在晉察冀中央局幹部會上講話,分析了全國大勢和土改問題,並對晉察冀的土改工作進行了批評,認為手軟,對地主打擊不力。這一思想對晉察冀產生了影響,搞起了“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到處“搬石頭”、挖浮財的“左”的傾向,雖然時間不長,但在晉察冀卻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中央工委發現問題並很快制止。初夏,組織上通知父親兼任阜平縣委書記,其主要工作就是認真貫徹中共中央《五四指示》,糾正土改中“左”的傾向。他的基本做法是:一是通過清算地主的方式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二是通過徵購的方式轉移地主一部分土地給農民,三是通過獻田的方式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等等。通過緊張的工作,既初步地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又避免了“左”的傾向。

1947年7月至9月,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總結了土改工作經驗教訓,制定了新的土改政策。父親參加了這次會議,對土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日記中寫道:“全國土地會議從7月17日開始,到現在已經50多天了。這樣集合全國各解放區代表來討論土地問題的會議,在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會後,他到農民家裡調查情況,到田間地頭向群眾講解黨的土地政策,組織全縣認真土改,使阜平縣土地改革工作進一步順利開展。

隨後,阜平縣召開了土地會議,身為縣委書記的父親總結了三條:一是按照中央所公佈的《土地法大綱》做出明年春耕前完成這一任務的決定;二是進行了“三查”運動,解決了很多思想問題,暴露了好多隱瞞成分問題和地、富思想;三是使很多同志立場明確了,對黨的政策也有了明確瞭解,打下了今後土改工作的組織保障。

1948年4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率中央來到阜平,召開了當地縣區村幹部土改座談會,瞭解土地改革和整黨工作。父親彙報了本縣的具體情況,以及各階層對土改的態度、黨員的表現、群眾的意見要求等。中央根據彙報和調研,制定出了《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黨工作》,明確了土地改革需要逐步完成的各項工作,為解放區土地改革進行了政策指導。

阜平縣的土改在父親的帶領下,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一方面開創了貧僱農參加會議,由貧僱農對幹部進行批評和監督的工作方法;一方面採取尊重中農自願原則和自報公議方法,團結了中農。這樣,通過有步驟的、循序漸進的土地改革,農民獲得了土地,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生產勞動熱情空前高漲,擁軍參軍形成熱潮。自1947年到1949年,阜平有1300餘人參軍參戰,有組織的較大規模支前活動5次,派出民工3350人。阜平擔架隊多次受到表揚和嘉獎,“僅涼城戰役中就榮獲部隊獎旗兩面,地方獎旗三面,有17人被評為功臣,一連和四連被評為模範集體”。而且,農民在參與土改的過程中,通過組織活動、歷練,思想覺悟逐步提高、成熟起來,一些貧僱農骨幹成為村內基層政權的中堅力量。

在土改過程中,父親一直強調對黨員要加強教育,結合土改進行整黨。縣委對支部教育工作做出部署:建立傳授站31個,規定每月初一、二、三、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為上課日。二十四到三十日由領導幹部到傳授站做報告,給黨員傳授課程,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文化知識。1946年9月至10月,縣委舉辦縣、區、村幹部330人蔘加的土地改革訓練班兩期,每期學習以土改政策為主。1947年至1948年底,縣委組織幹部黨員學習《中國土地法大綱》和保證土地法實施的八條“黨員守則”,以及《怎樣分析農村階級》中央文件,使黨員文化知識、思想覺悟、黨政方針政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為黨領導土地改革獲得成功和黨的隊伍越來越強大積澱了力量。

南下搞建設的首任武漢市市長

隨著淮海戰役取得勝利,解放區的範圍向湖北、湖南發展。中央決定調集大批幹部南下,接收和管理新解放區。父親由於有豐富的城市工作經驗,被黨中央選中,決定讓他帶隊南下開展工作。

1948年10月,父親奉命到中央機關的所在地平山縣西柏坡村,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的親切會見。中央指示,要他準備南下,到武漢參加接管工作,並擔任解放後的武漢市的首任市長。

在與中央領導的談話中,父親根據自己過去的工作經歷、性質,提出在黨內搞些力所能及的黨務工作。毛主席、周恩來強調說,全國解放了,我們取得政權後,政權工作尤為重要,並特別指出父親20年代就在武漢市工作過,任公安局局長,對武漢情況最熟悉,最有發言權。而武漢是戰略重鎮,是交通樞紐,也是歷史名城,武漢解放後,成立特別市,就要他擔任首任市長,全面負責武漢市的工作。

父親在西柏坡駐留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相對其他時期比較輕鬆,他一邊休息、學習,一邊準備南下。這時,父親很多時間住在西柏坡附近的南莊中央招待所,有時住在中組部的小米峪招待所,有時到西柏坡來找中央首長談工作。

在西柏坡,父親見到一位曾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認識的同志,名叫張志玲,當時正在中央祕書處工作。父親一向很關心年輕人的成長進步。這次在西柏坡相見,便使張志玲萌生了隨老首長南下的念頭,多次找到父親,交流思想,彙報工作。父親知道張志玲愛讀書,多次寫信鼓勵,還專門整理出15本書託人捎給張志玲。在談到學習讀書時,父親教導他說:“重要的書要多看幾遍,看到好的、重要的句子可以用紅筆畫線,不好的用藍筆,不懂的用綠筆,似懂非懂的用一種記號。第二遍可以細讀,哪裡不懂的仔細看或問人,同時可以批註,用幾個字將某段的中心意思批註在書上面。他以毛澤東讀書方法為例說,最近毛主席在開會時講的話,最後歸納成幾句好記的表達:‘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五年全勝利’(後句正式發表時改為‘革命無不勝’)。”我們也要學會歸納。第三遍讀時將這些內容連貫起來讀。當然這是說讀重要的書,像馬列主義、毛澤東選集等理論書,要這樣讀,一般的書,可以用讀第二遍的方法讀。

因為張志玲過去曾和父親談到要做新聞工作,父親和他交談的時候又特別指出,做文字工作,尤其向文學方面發展,要多看小說,多讀多看才能有多方面的知識。要看《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三國演義》裡面有軍事、政治、經濟、策略各種知識,但它裡面沒有統一戰線;《紅樓夢》的結構、人物刻畫很成功;《水滸傳》的文字還可以,不過每一個故事都是“逼上梁山”那一套,並指出工作中最好要學一門外語,英文學一年就可以看東西。也要注意身體,多運動,看一兩點鐘書,要休息一下。更重要的是要動手寫,對書要敢於站在正確的立場上指出錯誤。讀書要有一個重要原則,不要亂、雜,一個時期只讀一類書。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後,父親一行於12月7日從西柏坡出發,踏上了南下之路。臨行前,父親召集所率領的南下幹部開會,進行了任務分工,並在會上強調,南下是艱苦的,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在途中,要多聽少講,不懂的要多問;要有保密意識,如果有人問從哪裡來的,就說是華北局來的,不要說中央長、中央短。同時強調,在接收和管理大城市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學習,因為那將是中國共產黨人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責任編輯 李衛康

郵箱 [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