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王震是近代畫壇奇人,他白手起家,累貲鉅萬,生性樂善好施,為民國時期著名的慈善家和佛教居士。他又愛畫成痴,與海派代表人物吳昌碩惺惺相惜,繪畫深受其影響,至今為藝壇佳話。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吳昌碩自畫像局部

民國時期中日兩國藝術文化交流頻繁,日本藝術界推崇中國文人畫風,彼時的一些中國畫家在日本享有極高讚譽,吳昌碩作為當時的代表人物風靡一時,甚至曾有說法:在當時的日本收藏界若手中無幾幅吳昌碩,那便是愧對“收藏家”的名號了。飲水思源,在吳昌碩進軍日本藝術界的道途中最大的助力者,正是與他亦師亦友的王一亭。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王震(1867-1938) 水野元直像 丙辰(1916年)作 鏡心 水墨紙本

本幅:1.白龍山人為疏梅先生寫照。2.(吳昌碩題)才高詩浩蕩,髯美語風華。齒頰香如此,而真梅樹花。酌蕉坡老醉,入蜀杜陵誇。想見捫碑處,天低一峽斜。丙辰夏仲,一亭王君過痴斯堂,適疏梅先生枉顧,一翁為寫行看子,題詩就正。安吉吳昌碩。鈐印:一亭、吳俊之印、昌碩

邊跋:(水野元直題)疏梅壽像。吳昌碩先生題詩,王一亭畫,並吳涵題詩。弟三號丙辰夏仲,家古美海上。疏梅珍藏。

出版:《王一亭的使用印和書畫》第39頁,(日本京都)丸孫商店出版部,2016年1月

34.5x104.8cm. 約3.3平尺

水野元直,字小慄,號疏梅,日本福岡人。1911年水野元直到上海拜師於晚清著名金石文字學家楊守敬門下,學習書法四個月。學成之後楊守敬贈其《學書邇言》,此書在日本廣為流傳。在上海期間,水野元直經王一亭引薦,跟隨吳昌碩學畫數月,水野喜好詩文,曾作《疏梅詩存》,吳昌碩曾為其題耑。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吳昌碩與水野元直



王吳初識 相互提攜

王一亭,名震,號白龍山人,祖籍浙江湖州,1867年生於上海。王一亭自幼喜愛習畫,頗有天賦,四十歲任日清輪船公司上海分公司買辦,地位一躍成為上海灘三大洋行買辦之一,在此期間他又廣投多行,事業發達,在上海已經是一位聞名遐邇的成功商人。

1911年秋,王一亭與吳昌碩初識於海上題襟館。1913年,王一亭政涯受挫頗受打擊,然讓人欣慰的是,吳昌碩決定了赴滬定居。吳昌碩定居上海後,王一亭對其尊敬有加,生活上更是對吳昌碩多有照顧。王吳二人時常一同同參加書畫雅集和展覽,合作畫作,交往日益密切。

初至上海時,吳昌碩的作品並未迅速得到認可,市場反應一度欠佳。王一亭時常設法為他謀取一些生意機遇,幫助他賺取一些外快以應對生活。不僅如此,憑藉當時日清公司在上海地區廣泛的人脈關係,凡能夠推薦吳昌碩的場合和交際,王一亭不遺餘力地為其宣傳引薦,吳昌碩前半生都未曾涉足的日本市場,一夜之間門戶俱開。

王震助吳昌碩名震東瀛

王一亭對吳昌碩的幫助,並未止於為他開拓上海市場,使吳氏很快贏得了上海商界的認可甚至尊崇,尤為可貴的是,在宣傳工作上,王一亭調動了自己全部的人脈關係,向日本商界、書畫界、新聞界,乃至日本政界友人推介吳昌碩及其藝術。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王震(1867-1938) 跏趺老衲參禪偈

庚申(1920年)作 立軸 水墨絹本

題識:1.對酒坐花樂有餘,笑看天地一蘧廬。跏趺老衲參禪偈,色相原來實若虛。是空先生招飲於六三園。庚申春,白龍山人並題。2.(吳昌碩題)禪上乘,面和氣,我佛云何,如意如意。庚申正月,吳昌碩沐手敬書。鈐印:王震大利、一亭、觀我、昌碩

出版:《滬上唱酬》圖版2,大谷是空編,1920年3月

《吳昌碩研究》第281頁,(日本東京)研文出版,2009年2月

《王一亭的使用印和書畫》第56頁,(日本京都)丸孫商店出版部,2016年1月

著錄:《王一亭傳》第182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9月

150.5x43cm. 約5.8平尺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大谷是空(左)


大谷是空(1867-1937),又名藤治郎,日本岡山人,報人,作家,著有《浙蘇小觀》、《經濟的長江一帶》等。1919年至1922年頻繁到訪上海,1920年1月至3月間,他曾在“六三園”、“月逎家花園”等處與吳昌碩、王震等中日友人多次詩酒唱酬,並將這些交往、詩作輯成《滬上唱酬》,是大正年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貴史料。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白石六三郎創辦的“六三園”


白石六三郎是日本長崎人,1900年其陸續在上海開設數家日本料理餐廳,並籌建了當時上海最大的日本私家花園“六三園”。六三園落成後,以其特有的日式園林景觀迅速在上海名聲大噪,成為日本政要、學者以及書畫家等在滬的上層社會人物接待貴賓的重要定點。1913年,王一亭和吳昌碩同往六三園赴宴,白石六三郎與吳昌碩一見如故。六三郎雅好詩文書畫,對吳昌碩的藝術作品讚譽有加,時常邀請吳昌碩到六三園赴宴,並熱情地把吳介紹推薦給其他日本書畫家。1914年吳昌碩任上海書畫協會會長,白石六三郎與王一亭在六三園為他舉辦個人畫展,這也是吳昌碩生平第一個個人作品展覽。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王一亭題吳昌碩於六三園記念寫真


此後,吳昌碩及其作品遠播東瀛,倍受追捧。王一亭開始籌劃組織吳昌碩到日本舉辦個人作品展,為吳氏最終成為最受日本人歡迎和敬仰的中國藝術家之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世有學者指出,“吳昌碩的藝術真正走出象牙之塔,在日本擁有大批愛好者,是在1913年喬遷上海吉慶裡之後。”

王畫吳題 名聲鵲起

晚年時期的吳昌碩常與王一亭合作書畫作品,數量眾多,多為王一亭繪畫,吳昌碩提款,“王畫吳題”成為當時海上畫壇一道獨特的風景,至今仍被傳為美談。譚少雲在《憶吳昌碩先生》一文中也說:“日人最喜歡王畫吳題,一時蔚為風氣。”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王震(1867-1938) 清蔬伴吟趣

庚申(1920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題識:1.白龍山人寫。2.(吳昌碩題)盈盤菜果好烹調,娛老深杯下濁醪。涉趣吟詩何處可,綺霞明(處)滅一峰高。一亭居士為霞峰先生作畫,題二十八字張之。七十八叟吳昌碩,時辛酉(1921年)春。鈐印:白龍山人、王震大利、吳俊之印、吳昌石、園菜果蓏助米糧 收藏印:來蘇樓、吳璧城鑑定印

出版:《王一亭的使用印和書畫》第62頁,(日本京都)丸孫商店出版部,2016年1月

著錄:《吳昌碩年譜長編》第598頁,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8月

137.5x33.7cm. 約4.2平尺

據文史學家鄭逸梅記載:“題襟館書畫會,差不多每天有人在那裡對客揮毫,尤其王一亭更為健筆,大都以四尺整幅宣紙作畫。畫成後,輒由吳昌碩為題,相得益彰,引起日本人紛來圍觀。有一次,一亭陪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偕著兩位議員同來。王一亭對伊藤凝視了一下,便運筆如飛,點點染染,不出半小時,伊藤的容態躍然紙幅間,伊藤大為驚奇。王一亭請在旁的吳昌碩加以長題,吳昌碩略一思索,針對畫像,成一古風,非常得體。這更使伊藤及兩位議員稱歎不止,認為在他們日本,這樣敏捷的才藝是罕見的。他們回國後,宣傳這幅畫像的經過,舉國上下,都認為這是兩國文化交流的史蹟,應該在這基礎上不斷髮揚和光大。”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任頤筆下的吳昌碩


風波大道 塵土有情

從吳昌碩對王一亭的“意一經商巨擘耳”第一印象,到贈其“人生只合住湖州”的一方閒章以表同鄉知己之情,二人相識相交相知的過程多虧了王一亭豪爽樂助,心胸寬廣的性格。吳昌碩79歲那年,曾為王一亭寫過一副對聯,體現出二人共同的信仰,上聯曰:“風波即大道”,下聯為“塵土有至情”。

早有文曾評王一亭:“其為人也,雖未側身仕途,躬投商界,而絕無賈者好詐諂惡之風。就其餘暇,窮究八法,於《爭座位》最得神髓;畫宗任伯年,故人物尤能獨具當世之英華。”王一亭也曾自題甲子小影,有句雲:“常作低眉無我相,不教昂首向人前。”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王震(1867-1938) 紅衣達摩

丁巳(1917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題簽:(水野元直題)王震畫達磨像並題詩及吳昌碩詩。震字一亭,號白龍山人,浙江人,為餘友。大正丁巳夏仲,疏梅記。

本幅:1.昨宵飛錫下蓬萊,如鏡心光面面開。今日畫圖添轉語,身披破衲渡江來。疏梅惠我佛象,寫此以贈。丁巳元宵,白龍山人王震。2.(吳昌碩題)畫佛王郎筆氣驕,老夫持偈太無聊。新詩讀罷梅初發,想見烹泉月海瓢。疏梅遠寄新詩,拈廿八字酬之。丁巳初春,吳昌碩。鈐印:一亭父、苦行頭陀、缶道人

出版:《王一亭的使用印和書畫》第40頁,(日本京都)丸孫商店出版部,2016年1月

113.5x33.5cm. 約3.4平尺

王一亭為人豁達,常向陷於困頓之人施手相助,這與他多年來篤信佛教有很大關係。與吳昌碩相交漸深後,王一亭早年師從任伯年秀逸清俊的畫風轉而向大寫意靠攏,逐漸變得拙重強悍。在反覆的探索和揣摩中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定位,畫風趨於成熟。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王震(1867-1938) 傳燈 立軸 設色紙本

題識:1.白龍山人王震寫。2.(吳昌碩題)老僧衝寒侷促走,雛僧隨後攜之手。手中經卷不盈把,儻是六朝人與唐人寫,可憐癖古之人世間寡。芒鞋大袖風颼飂,僧廚絕粒善薜愁。不如持往庫倫東海浮,示以活佛佛點頭。飽爾一飯持戈矛,獨立自可輕公侯。王郎畫法精猛將,有若貫_休_弄筆佛變相,詩中奇氣我亦何敢讓。癸丑(1913年)十有一月,吳昌碩題。貫下奪休字。鈐印:一亭、佛弟、缶翁

出版:《王一亭的使用印和書畫》第21頁,(日本京都)丸孫商店出版部,2016年1月

116x34cm. 約3.6平尺

就題材而言,王一亭好以人物入畫,取材廣泛,無論是歷史人物、神話故事、古代名士、佛教人物等等都在他的涉獵範圍之內,尤以佛教人物為甚,曾自言50歲後每日畫一佛像。窺其後期作品風格,可見吳昌碩對王一亭的影響之深,可說是“他將自己‘用作書之筆作畫’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王一亭”。


民國藝壇的曠世佳話:看吳昌碩與王震如何互為“貴人”、彼此成就


王震(1867-1938) 策杖數歸鴉

辛酉(1921年)作 立軸 水墨綾本

題盒:(王震題)策杖數歸鴉。吳昌碩先生題句,白龍山人畫,時辛酉冬仲。鈐印:一亭

本幅:1.辛酉冬初,白龍山人王震寫。2.(吳昌碩題)驢不隨翁梅且尋,鴉來繞樹愁不禁。頑雲抱巖天欲雪,幽咽澗水如鳴琴。吉邨先生屬一亭畫成,吳昌碩題之。時辛酉十月,年七十又八。鈐印:王震大利、一亭、靜觀、吳俊之印、吳昌石

出版:《王一亭的使用印和書畫》第69頁,(日本京都)丸孫商店出版部,2016年1月

150.6x41.6cm. 約5.6平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