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

劇中的太子在目前幾集出場的次數明顯增多了,關於到底太子有沒有參與刺殺右相還沒有露出眉目,但是以現在38集的劇情來看,很可能是參與了。

圍繞唐朝最高權力的爭奪也是《長安十二時辰》的焦點,本劇的背景是天寶三年,實際上李亨被立太子是在開元二十六年,開元一共二十九年,下來就是天寶,也就是說李亨當時當太子不過五六年。

至於李亨能當太子,那還是李隆基一日殺三子,把太子給剁了,才輪到李亨,正因為如此,在原著中李亨對李泌說的一句話是相當有意思的:“你知道,大唐的太子,可從來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

劇中的太子在目前幾集出場的次數明顯增多了,關於到底太子有沒有參與刺殺右相還沒有露出眉目,但是以現在38集的劇情來看,很可能是參與了。

圍繞唐朝最高權力的爭奪也是《長安十二時辰》的焦點,本劇的背景是天寶三年,實際上李亨被立太子是在開元二十六年,開元一共二十九年,下來就是天寶,也就是說李亨當時當太子不過五六年。

至於李亨能當太子,那還是李隆基一日殺三子,把太子給剁了,才輪到李亨,正因為如此,在原著中李亨對李泌說的一句話是相當有意思的:“你知道,大唐的太子,可從來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在剛剛更新的劇集中,李亨跟李隆基對峙說,在你的眼裡,到底是我重要,還是右相重要,結果李隆基說了一句右相,當真是要了命了,太子竟然沒有右相重要,你說說這個皇帝是怎麼想的。

這是比較符合當時的情況的,防火防盜防太子”的政治生態,在這樣的形勢下,李亨成為李隆基的太子,當真是如坐鍼氈。

從李亨當選太子之後,朝中對李亨的抨擊就從來沒有中斷,其中宰相李林甫就曾對李亨進行政治陷害,致使李亨不得不與自己的妻子斷絕關係,以證明自己的清白,李亨的太子生涯一共經歷多次政治大案,兩次婚變,當得是無比艱難了。

李亨的一生,最為巔峰的一次創作就是一手策劃了馬嵬坡兵變,安史之亂後,李隆基攜帶滿朝文武出逃長安,結果在馬嵬坡的時候,士兵發動兵變,殺死了楊國忠父子以及宰相魏方進,陳玄禮出面要求李隆基處死楊貴妃。

儘管馬嵬坡兵變的主謀還存在爭議,但是我認為這次出逃中,李亨被任命為大元帥,實際上也是最有實力發動兵變的人,死的人也全是李亨的政敵。


"

劇中的太子在目前幾集出場的次數明顯增多了,關於到底太子有沒有參與刺殺右相還沒有露出眉目,但是以現在38集的劇情來看,很可能是參與了。

圍繞唐朝最高權力的爭奪也是《長安十二時辰》的焦點,本劇的背景是天寶三年,實際上李亨被立太子是在開元二十六年,開元一共二十九年,下來就是天寶,也就是說李亨當時當太子不過五六年。

至於李亨能當太子,那還是李隆基一日殺三子,把太子給剁了,才輪到李亨,正因為如此,在原著中李亨對李泌說的一句話是相當有意思的:“你知道,大唐的太子,可從來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在剛剛更新的劇集中,李亨跟李隆基對峙說,在你的眼裡,到底是我重要,還是右相重要,結果李隆基說了一句右相,當真是要了命了,太子竟然沒有右相重要,你說說這個皇帝是怎麼想的。

這是比較符合當時的情況的,防火防盜防太子”的政治生態,在這樣的形勢下,李亨成為李隆基的太子,當真是如坐鍼氈。

從李亨當選太子之後,朝中對李亨的抨擊就從來沒有中斷,其中宰相李林甫就曾對李亨進行政治陷害,致使李亨不得不與自己的妻子斷絕關係,以證明自己的清白,李亨的太子生涯一共經歷多次政治大案,兩次婚變,當得是無比艱難了。

李亨的一生,最為巔峰的一次創作就是一手策劃了馬嵬坡兵變,安史之亂後,李隆基攜帶滿朝文武出逃長安,結果在馬嵬坡的時候,士兵發動兵變,殺死了楊國忠父子以及宰相魏方進,陳玄禮出面要求李隆基處死楊貴妃。

儘管馬嵬坡兵變的主謀還存在爭議,但是我認為這次出逃中,李亨被任命為大元帥,實際上也是最有實力發動兵變的人,死的人也全是李亨的政敵。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在政變之後,李亨與李隆基分道揚鑣後,李亨到靈武就宣佈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無異於一場政變了,我感覺稍微帶點腦子就能看出馬嵬坡兵變其實跟靈武登基是一套組合拳。(推測)

儘管李隆基是“被”當上太上皇的,李隆基糊塗但不傻,在國破山河的情況下,李亨繼位已經成為事實,雖然不合法,卻也不能說破,一旦說破對雙方都不好,於是事後追認李亨的合法地位。

儘管在登基之前,李亨備受打壓,這些磨難卻強大了他的內心,最終通過自己的實力登上皇位。

按照我們中國古代的劇本,經歷大苦大難的太子,必定是有所後圖,建立一番功業,只不過李亨還是辜負了劇本。


"

劇中的太子在目前幾集出場的次數明顯增多了,關於到底太子有沒有參與刺殺右相還沒有露出眉目,但是以現在38集的劇情來看,很可能是參與了。

圍繞唐朝最高權力的爭奪也是《長安十二時辰》的焦點,本劇的背景是天寶三年,實際上李亨被立太子是在開元二十六年,開元一共二十九年,下來就是天寶,也就是說李亨當時當太子不過五六年。

至於李亨能當太子,那還是李隆基一日殺三子,把太子給剁了,才輪到李亨,正因為如此,在原著中李亨對李泌說的一句話是相當有意思的:“你知道,大唐的太子,可從來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在剛剛更新的劇集中,李亨跟李隆基對峙說,在你的眼裡,到底是我重要,還是右相重要,結果李隆基說了一句右相,當真是要了命了,太子竟然沒有右相重要,你說說這個皇帝是怎麼想的。

這是比較符合當時的情況的,防火防盜防太子”的政治生態,在這樣的形勢下,李亨成為李隆基的太子,當真是如坐鍼氈。

從李亨當選太子之後,朝中對李亨的抨擊就從來沒有中斷,其中宰相李林甫就曾對李亨進行政治陷害,致使李亨不得不與自己的妻子斷絕關係,以證明自己的清白,李亨的太子生涯一共經歷多次政治大案,兩次婚變,當得是無比艱難了。

李亨的一生,最為巔峰的一次創作就是一手策劃了馬嵬坡兵變,安史之亂後,李隆基攜帶滿朝文武出逃長安,結果在馬嵬坡的時候,士兵發動兵變,殺死了楊國忠父子以及宰相魏方進,陳玄禮出面要求李隆基處死楊貴妃。

儘管馬嵬坡兵變的主謀還存在爭議,但是我認為這次出逃中,李亨被任命為大元帥,實際上也是最有實力發動兵變的人,死的人也全是李亨的政敵。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在政變之後,李亨與李隆基分道揚鑣後,李亨到靈武就宣佈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無異於一場政變了,我感覺稍微帶點腦子就能看出馬嵬坡兵變其實跟靈武登基是一套組合拳。(推測)

儘管李隆基是“被”當上太上皇的,李隆基糊塗但不傻,在國破山河的情況下,李亨繼位已經成為事實,雖然不合法,卻也不能說破,一旦說破對雙方都不好,於是事後追認李亨的合法地位。

儘管在登基之前,李亨備受打壓,這些磨難卻強大了他的內心,最終通過自己的實力登上皇位。

按照我們中國古代的劇本,經歷大苦大難的太子,必定是有所後圖,建立一番功業,只不過李亨還是辜負了劇本。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李亨登基之後,主要的問題就是平定安史之亂,實際上李亨的平定過程並不是很光彩,為了能夠取得短暫的勝利,收復長安和洛陽,李亨求助回紇兵幫忙攻打安祿山,李亨給出的條件竟然是:“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這無異於飲鴆止渴,儘管安史之亂平定,但是隱患並沒有消除,在沒即位之前口口聲聲說要新政,要變法,要割除弊政,結果登基之後,並沒有一番作為。

這就好比我們高考,默默在心中鼓著勁,要是考上大學,我一定好好讀書,嗯,等大學開學的時候,一天天賴在寢室打遊戲。

李亨在平定安史之亂後,卻並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反而繼續推行唐玄宗以來的地方政策,最終結果就是藩鎮割據嚴重化。


"

劇中的太子在目前幾集出場的次數明顯增多了,關於到底太子有沒有參與刺殺右相還沒有露出眉目,但是以現在38集的劇情來看,很可能是參與了。

圍繞唐朝最高權力的爭奪也是《長安十二時辰》的焦點,本劇的背景是天寶三年,實際上李亨被立太子是在開元二十六年,開元一共二十九年,下來就是天寶,也就是說李亨當時當太子不過五六年。

至於李亨能當太子,那還是李隆基一日殺三子,把太子給剁了,才輪到李亨,正因為如此,在原著中李亨對李泌說的一句話是相當有意思的:“你知道,大唐的太子,可從來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在剛剛更新的劇集中,李亨跟李隆基對峙說,在你的眼裡,到底是我重要,還是右相重要,結果李隆基說了一句右相,當真是要了命了,太子竟然沒有右相重要,你說說這個皇帝是怎麼想的。

這是比較符合當時的情況的,防火防盜防太子”的政治生態,在這樣的形勢下,李亨成為李隆基的太子,當真是如坐鍼氈。

從李亨當選太子之後,朝中對李亨的抨擊就從來沒有中斷,其中宰相李林甫就曾對李亨進行政治陷害,致使李亨不得不與自己的妻子斷絕關係,以證明自己的清白,李亨的太子生涯一共經歷多次政治大案,兩次婚變,當得是無比艱難了。

李亨的一生,最為巔峰的一次創作就是一手策劃了馬嵬坡兵變,安史之亂後,李隆基攜帶滿朝文武出逃長安,結果在馬嵬坡的時候,士兵發動兵變,殺死了楊國忠父子以及宰相魏方進,陳玄禮出面要求李隆基處死楊貴妃。

儘管馬嵬坡兵變的主謀還存在爭議,但是我認為這次出逃中,李亨被任命為大元帥,實際上也是最有實力發動兵變的人,死的人也全是李亨的政敵。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在政變之後,李亨與李隆基分道揚鑣後,李亨到靈武就宣佈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無異於一場政變了,我感覺稍微帶點腦子就能看出馬嵬坡兵變其實跟靈武登基是一套組合拳。(推測)

儘管李隆基是“被”當上太上皇的,李隆基糊塗但不傻,在國破山河的情況下,李亨繼位已經成為事實,雖然不合法,卻也不能說破,一旦說破對雙方都不好,於是事後追認李亨的合法地位。

儘管在登基之前,李亨備受打壓,這些磨難卻強大了他的內心,最終通過自己的實力登上皇位。

按照我們中國古代的劇本,經歷大苦大難的太子,必定是有所後圖,建立一番功業,只不過李亨還是辜負了劇本。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李亨登基之後,主要的問題就是平定安史之亂,實際上李亨的平定過程並不是很光彩,為了能夠取得短暫的勝利,收復長安和洛陽,李亨求助回紇兵幫忙攻打安祿山,李亨給出的條件竟然是:“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這無異於飲鴆止渴,儘管安史之亂平定,但是隱患並沒有消除,在沒即位之前口口聲聲說要新政,要變法,要割除弊政,結果登基之後,並沒有一番作為。

這就好比我們高考,默默在心中鼓著勁,要是考上大學,我一定好好讀書,嗯,等大學開學的時候,一天天賴在寢室打遊戲。

李亨在平定安史之亂後,卻並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反而繼續推行唐玄宗以來的地方政策,最終結果就是藩鎮割據嚴重化。


《長安十二時辰》中雄心勃勃想幹大事的太子,歷史上的表現如何?


另一方面,李亨為了加強對政權的控制,打壓文武官員,在安史之亂的情況下,唐王朝也湧現出一批武將,比如郭子儀和李光弼,但是這幫功臣下場都不太好,沒有受到重用,儘管我們一直認為郭子儀功高震主,沒有被殺,下場很好,實際上郭子儀活著的時候處境並不好,郭府平時都不敢關門,意為四門大開,就是害怕李亨懷疑,偏偏李亨又得李隆基真傳,不猜忌的話,那說明基因突變了。

最為重要的是,李亨重用宦官,其信任的宦官李輔國實際上也並非什麼好人,最後也導致晚唐時期,朝綱混亂,宦官和藩臣傾軋,可以說,人們認為李亨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實際上李亨給唐朝帶來的危害,不亞於安史之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