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來將何人?”“隴右崔器!”隨著這一問一答,我們的豬隊友崔旅帥開始了他人生中轟轟烈烈的最後一段旅程。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來將何人?”“隴右崔器!”隨著這一問一答,我們的豬隊友崔旅帥開始了他人生中轟轟烈烈的最後一段旅程。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崔器劇照)

這裡不重點討論崔器的最後結局,畢竟對手多達五人以上又是經驗豐富的邊軍,無論如何都是個死。除非你是《三國演義》裡的趙雲再世,又或者是武俠中的蕭峰,但這是現實劇情,角色死的很快。

從劇中看,崔器選了一把長槊再加他那愛不釋手的一對小金瓜最後加上一把環首刀。和賊人火拼的時候也顯示出崔旅帥的愣頭青性格。上去不用長槊的優勢:刺和捅殺的動作,直接用挑和劈的動作(大概導演想讓這位隴右漢子表現一下武藝精湛)。

到最後,崔器悲憤的從腰間拔刀砍了一下敵人,又用那對小金瓜奮力砸了幾下,戰果是對方一個都沒死。在大門背後瑟瑟發抖的的姚汝能(姚躲躲)倒是奮發了一把用盾牌砸死一個,撿了個便宜。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來將何人?”“隴右崔器!”隨著這一問一答,我們的豬隊友崔旅帥開始了他人生中轟轟烈烈的最後一段旅程。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崔器劇照)

這裡不重點討論崔器的最後結局,畢竟對手多達五人以上又是經驗豐富的邊軍,無論如何都是個死。除非你是《三國演義》裡的趙雲再世,又或者是武俠中的蕭峰,但這是現實劇情,角色死的很快。

從劇中看,崔器選了一把長槊再加他那愛不釋手的一對小金瓜最後加上一把環首刀。和賊人火拼的時候也顯示出崔旅帥的愣頭青性格。上去不用長槊的優勢:刺和捅殺的動作,直接用挑和劈的動作(大概導演想讓這位隴右漢子表現一下武藝精湛)。

到最後,崔器悲憤的從腰間拔刀砍了一下敵人,又用那對小金瓜奮力砸了幾下,戰果是對方一個都沒死。在大門背後瑟瑟發抖的的姚汝能(姚躲躲)倒是奮發了一把用盾牌砸死一個,撿了個便宜。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那麼我們這些紙上談兵的秀才們(^_^)會如何選擇哪種方式死磕呢?首先第一反派人太多,不能硬拼,用遠射程兵器抵銷人數和體力上的弱勢。劇中望樓上的武侯和張小敬都是人手一把弓弩,這東西穿透力強,攜帶輕便。在一定距離上可以射穿對方的盔甲(實乃殺人越貨之良品^_^)。一邊偷襲射擊一邊游擊戰,你不跑沒辦,,你是各方面劣勢。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來將何人?”“隴右崔器!”隨著這一問一答,我們的豬隊友崔旅帥開始了他人生中轟轟烈烈的最後一段旅程。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崔器劇照)

這裡不重點討論崔器的最後結局,畢竟對手多達五人以上又是經驗豐富的邊軍,無論如何都是個死。除非你是《三國演義》裡的趙雲再世,又或者是武俠中的蕭峰,但這是現實劇情,角色死的很快。

從劇中看,崔器選了一把長槊再加他那愛不釋手的一對小金瓜最後加上一把環首刀。和賊人火拼的時候也顯示出崔旅帥的愣頭青性格。上去不用長槊的優勢:刺和捅殺的動作,直接用挑和劈的動作(大概導演想讓這位隴右漢子表現一下武藝精湛)。

到最後,崔器悲憤的從腰間拔刀砍了一下敵人,又用那對小金瓜奮力砸了幾下,戰果是對方一個都沒死。在大門背後瑟瑟發抖的的姚汝能(姚躲躲)倒是奮發了一把用盾牌砸死一個,撿了個便宜。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那麼我們這些紙上談兵的秀才們(^_^)會如何選擇哪種方式死磕呢?首先第一反派人太多,不能硬拼,用遠射程兵器抵銷人數和體力上的弱勢。劇中望樓上的武侯和張小敬都是人手一把弓弩,這東西穿透力強,攜帶輕便。在一定距離上可以射穿對方的盔甲(實乃殺人越貨之良品^_^)。一邊偷襲射擊一邊游擊戰,你不跑沒辦,,你是各方面劣勢。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弓弩)

第二,多選短兵器,破甲類.劇中的小金瓜倒是用上了,金瓜雖然好用,但是崔器不是演義中的李元霸,而且他沒有那位王爺那麼威猛,真實歷史中也沒有那種大錘,你要是能舉著兩個煤氣罐大小的大奶錘進場砸死幾個估計剩下的人也沒膽子和你單挑了。這裡強烈推薦鐗這種武器。

先說說鐗的模樣,重武器, 鞭類,長而無刃,有四稜,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鐗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我們在戲劇中經常見到的八王趙德芳的劇情那位王爺平常沒事幹拿著個金鐗晃來晃去據說能把皇帝小兒腦袋當西瓜砸,就是那玩意。我們的崔旅帥體力甚足,把小金瓜能架在脖子上一邊辦公一邊大街上緝拿小賊都是日常,估計拿個鐵鐗玩兩下沒問題的。順便說一下唐太宗年間演義裡那位秦瓊秦叔寶就是拿著鐗,他老人家不但可以上陣打死敵人還可以威懾邪魔小鬼。不信你看看咱自家門上那兩個門神那個拿著鐵鞭鐵鐗的老將軍還在一千多年以後為我們服務著。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來將何人?”“隴右崔器!”隨著這一問一答,我們的豬隊友崔旅帥開始了他人生中轟轟烈烈的最後一段旅程。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崔器劇照)

這裡不重點討論崔器的最後結局,畢竟對手多達五人以上又是經驗豐富的邊軍,無論如何都是個死。除非你是《三國演義》裡的趙雲再世,又或者是武俠中的蕭峰,但這是現實劇情,角色死的很快。

從劇中看,崔器選了一把長槊再加他那愛不釋手的一對小金瓜最後加上一把環首刀。和賊人火拼的時候也顯示出崔旅帥的愣頭青性格。上去不用長槊的優勢:刺和捅殺的動作,直接用挑和劈的動作(大概導演想讓這位隴右漢子表現一下武藝精湛)。

到最後,崔器悲憤的從腰間拔刀砍了一下敵人,又用那對小金瓜奮力砸了幾下,戰果是對方一個都沒死。在大門背後瑟瑟發抖的的姚汝能(姚躲躲)倒是奮發了一把用盾牌砸死一個,撿了個便宜。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那麼我們這些紙上談兵的秀才們(^_^)會如何選擇哪種方式死磕呢?首先第一反派人太多,不能硬拼,用遠射程兵器抵銷人數和體力上的弱勢。劇中望樓上的武侯和張小敬都是人手一把弓弩,這東西穿透力強,攜帶輕便。在一定距離上可以射穿對方的盔甲(實乃殺人越貨之良品^_^)。一邊偷襲射擊一邊游擊戰,你不跑沒辦,,你是各方面劣勢。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弓弩)

第二,多選短兵器,破甲類.劇中的小金瓜倒是用上了,金瓜雖然好用,但是崔器不是演義中的李元霸,而且他沒有那位王爺那麼威猛,真實歷史中也沒有那種大錘,你要是能舉著兩個煤氣罐大小的大奶錘進場砸死幾個估計剩下的人也沒膽子和你單挑了。這裡強烈推薦鐗這種武器。

先說說鐗的模樣,重武器, 鞭類,長而無刃,有四稜,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鐗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我們在戲劇中經常見到的八王趙德芳的劇情那位王爺平常沒事幹拿著個金鐗晃來晃去據說能把皇帝小兒腦袋當西瓜砸,就是那玩意。我們的崔旅帥體力甚足,把小金瓜能架在脖子上一邊辦公一邊大街上緝拿小賊都是日常,估計拿個鐵鐗玩兩下沒問題的。順便說一下唐太宗年間演義裡那位秦瓊秦叔寶就是拿著鐗,他老人家不但可以上陣打死敵人還可以威懾邪魔小鬼。不信你看看咱自家門上那兩個門神那個拿著鐵鞭鐵鐗的老將軍還在一千多年以後為我們服務著。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右為秦叔寶門神手持鐵鐗)

為什麼推薦鐗這種武器呢。首先崔器用的是小金瓜,不是李元霸演義中的那種大錘,多數用在臨陣最後一擊殺中的決戰用的,日常使用概率很小。後世更多數演繹用在宮殿上的禮儀用,而且是長柄金瓜錘。其次,鐵鐗是日常兵器,戰陣中用者大有人在。他的使用方法可以接近刀法劍法。相比錘的節點上的傷害力,鐵鐗殺傷力直接表現為更大的面殺傷。觀眾們可以見到劇中靖安司的賊人都是穿著重甲,鐵鐗分量夠重即使穿著盔甲也會被砸斷骨頭,而崔器剛好又是個力氣大的。甚至砸到無防護的臉盤或者關節部分不是整容就得丟命,關節部分則直接殘廢。

這裡舉個實例:福建博物院收藏一把宋代鐵鐗,為宋朝名將李綱所用,上刻李綱之名,很是罕見,為國寶。這柄鐵鐗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古鐗,製造於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鐗身全長96.5釐米,內稜長74.1釐米,所配鞘長76釐米,總重約3600克。 鐗首呈瓜錘形,鐗柄外套斜道紋花梨木,鐗柄與鐗身之間橫隔四瓣形格板,鐗身有四稜,根粗尖細。鐗身近格處錯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字樣,說明為宋朝名將李綱所造,製造時間為靖康元年。鐗鞘為清代所配,鞘為圓形紅木,鞘體表面鑲嵌花紋,以供佩帶。李綱是個文官,但是這位老先生確實親自上陣砍過金兵.(對啊 ,不是那位被兒子坑的李剛大佬!)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來將何人?”“隴右崔器!”隨著這一問一答,我們的豬隊友崔旅帥開始了他人生中轟轟烈烈的最後一段旅程。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崔器劇照)

這裡不重點討論崔器的最後結局,畢竟對手多達五人以上又是經驗豐富的邊軍,無論如何都是個死。除非你是《三國演義》裡的趙雲再世,又或者是武俠中的蕭峰,但這是現實劇情,角色死的很快。

從劇中看,崔器選了一把長槊再加他那愛不釋手的一對小金瓜最後加上一把環首刀。和賊人火拼的時候也顯示出崔旅帥的愣頭青性格。上去不用長槊的優勢:刺和捅殺的動作,直接用挑和劈的動作(大概導演想讓這位隴右漢子表現一下武藝精湛)。

到最後,崔器悲憤的從腰間拔刀砍了一下敵人,又用那對小金瓜奮力砸了幾下,戰果是對方一個都沒死。在大門背後瑟瑟發抖的的姚汝能(姚躲躲)倒是奮發了一把用盾牌砸死一個,撿了個便宜。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那麼我們這些紙上談兵的秀才們(^_^)會如何選擇哪種方式死磕呢?首先第一反派人太多,不能硬拼,用遠射程兵器抵銷人數和體力上的弱勢。劇中望樓上的武侯和張小敬都是人手一把弓弩,這東西穿透力強,攜帶輕便。在一定距離上可以射穿對方的盔甲(實乃殺人越貨之良品^_^)。一邊偷襲射擊一邊游擊戰,你不跑沒辦,,你是各方面劣勢。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弓弩)

第二,多選短兵器,破甲類.劇中的小金瓜倒是用上了,金瓜雖然好用,但是崔器不是演義中的李元霸,而且他沒有那位王爺那麼威猛,真實歷史中也沒有那種大錘,你要是能舉著兩個煤氣罐大小的大奶錘進場砸死幾個估計剩下的人也沒膽子和你單挑了。這裡強烈推薦鐗這種武器。

先說說鐗的模樣,重武器, 鞭類,長而無刃,有四稜,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鐗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我們在戲劇中經常見到的八王趙德芳的劇情那位王爺平常沒事幹拿著個金鐗晃來晃去據說能把皇帝小兒腦袋當西瓜砸,就是那玩意。我們的崔旅帥體力甚足,把小金瓜能架在脖子上一邊辦公一邊大街上緝拿小賊都是日常,估計拿個鐵鐗玩兩下沒問題的。順便說一下唐太宗年間演義裡那位秦瓊秦叔寶就是拿著鐗,他老人家不但可以上陣打死敵人還可以威懾邪魔小鬼。不信你看看咱自家門上那兩個門神那個拿著鐵鞭鐵鐗的老將軍還在一千多年以後為我們服務著。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右為秦叔寶門神手持鐵鐗)

為什麼推薦鐗這種武器呢。首先崔器用的是小金瓜,不是李元霸演義中的那種大錘,多數用在臨陣最後一擊殺中的決戰用的,日常使用概率很小。後世更多數演繹用在宮殿上的禮儀用,而且是長柄金瓜錘。其次,鐵鐗是日常兵器,戰陣中用者大有人在。他的使用方法可以接近刀法劍法。相比錘的節點上的傷害力,鐵鐗殺傷力直接表現為更大的面殺傷。觀眾們可以見到劇中靖安司的賊人都是穿著重甲,鐵鐗分量夠重即使穿著盔甲也會被砸斷骨頭,而崔器剛好又是個力氣大的。甚至砸到無防護的臉盤或者關節部分不是整容就得丟命,關節部分則直接殘廢。

這裡舉個實例:福建博物院收藏一把宋代鐵鐗,為宋朝名將李綱所用,上刻李綱之名,很是罕見,為國寶。這柄鐵鐗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古鐗,製造於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鐗身全長96.5釐米,內稜長74.1釐米,所配鞘長76釐米,總重約3600克。 鐗首呈瓜錘形,鐗柄外套斜道紋花梨木,鐗柄與鐗身之間橫隔四瓣形格板,鐗身有四稜,根粗尖細。鐗身近格處錯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字樣,說明為宋朝名將李綱所造,製造時間為靖康元年。鐗鞘為清代所配,鞘為圓形紅木,鞘體表面鑲嵌花紋,以供佩帶。李綱是個文官,但是這位老先生確實親自上陣砍過金兵.(對啊 ,不是那位被兒子坑的李剛大佬!)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李綱鐗)

靖康元年,金軍南下侵宋,李綱力主抗金,準備親自上陣。金軍攻汴京,李綱持此鐗奮力抵禦,斬獲百餘人,金兵敗退(先生雖然是讀書人,但是上馬砸人砸到仆街的功力一點都不差的!)。女真人多是遊牧騎兵甚至當中還有沉重裝甲的騎兵。鐵鐗的應用在這裡不言而喻,揮舞著威猛的兵器,在戰陣中把敵人的砸的不是腦袋開花就是血花四濺。可見火拼當中選擇對一把好武器是多麼重要啊。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來將何人?”“隴右崔器!”隨著這一問一答,我們的豬隊友崔旅帥開始了他人生中轟轟烈烈的最後一段旅程。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崔器劇照)

這裡不重點討論崔器的最後結局,畢竟對手多達五人以上又是經驗豐富的邊軍,無論如何都是個死。除非你是《三國演義》裡的趙雲再世,又或者是武俠中的蕭峰,但這是現實劇情,角色死的很快。

從劇中看,崔器選了一把長槊再加他那愛不釋手的一對小金瓜最後加上一把環首刀。和賊人火拼的時候也顯示出崔旅帥的愣頭青性格。上去不用長槊的優勢:刺和捅殺的動作,直接用挑和劈的動作(大概導演想讓這位隴右漢子表現一下武藝精湛)。

到最後,崔器悲憤的從腰間拔刀砍了一下敵人,又用那對小金瓜奮力砸了幾下,戰果是對方一個都沒死。在大門背後瑟瑟發抖的的姚汝能(姚躲躲)倒是奮發了一把用盾牌砸死一個,撿了個便宜。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那麼我們這些紙上談兵的秀才們(^_^)會如何選擇哪種方式死磕呢?首先第一反派人太多,不能硬拼,用遠射程兵器抵銷人數和體力上的弱勢。劇中望樓上的武侯和張小敬都是人手一把弓弩,這東西穿透力強,攜帶輕便。在一定距離上可以射穿對方的盔甲(實乃殺人越貨之良品^_^)。一邊偷襲射擊一邊游擊戰,你不跑沒辦,,你是各方面劣勢。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弓弩)

第二,多選短兵器,破甲類.劇中的小金瓜倒是用上了,金瓜雖然好用,但是崔器不是演義中的李元霸,而且他沒有那位王爺那麼威猛,真實歷史中也沒有那種大錘,你要是能舉著兩個煤氣罐大小的大奶錘進場砸死幾個估計剩下的人也沒膽子和你單挑了。這裡強烈推薦鐗這種武器。

先說說鐗的模樣,重武器, 鞭類,長而無刃,有四稜,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鐗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我們在戲劇中經常見到的八王趙德芳的劇情那位王爺平常沒事幹拿著個金鐗晃來晃去據說能把皇帝小兒腦袋當西瓜砸,就是那玩意。我們的崔旅帥體力甚足,把小金瓜能架在脖子上一邊辦公一邊大街上緝拿小賊都是日常,估計拿個鐵鐗玩兩下沒問題的。順便說一下唐太宗年間演義裡那位秦瓊秦叔寶就是拿著鐗,他老人家不但可以上陣打死敵人還可以威懾邪魔小鬼。不信你看看咱自家門上那兩個門神那個拿著鐵鞭鐵鐗的老將軍還在一千多年以後為我們服務著。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右為秦叔寶門神手持鐵鐗)

為什麼推薦鐗這種武器呢。首先崔器用的是小金瓜,不是李元霸演義中的那種大錘,多數用在臨陣最後一擊殺中的決戰用的,日常使用概率很小。後世更多數演繹用在宮殿上的禮儀用,而且是長柄金瓜錘。其次,鐵鐗是日常兵器,戰陣中用者大有人在。他的使用方法可以接近刀法劍法。相比錘的節點上的傷害力,鐵鐗殺傷力直接表現為更大的面殺傷。觀眾們可以見到劇中靖安司的賊人都是穿著重甲,鐵鐗分量夠重即使穿著盔甲也會被砸斷骨頭,而崔器剛好又是個力氣大的。甚至砸到無防護的臉盤或者關節部分不是整容就得丟命,關節部分則直接殘廢。

這裡舉個實例:福建博物院收藏一把宋代鐵鐗,為宋朝名將李綱所用,上刻李綱之名,很是罕見,為國寶。這柄鐵鐗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古鐗,製造於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鐗身全長96.5釐米,內稜長74.1釐米,所配鞘長76釐米,總重約3600克。 鐗首呈瓜錘形,鐗柄外套斜道紋花梨木,鐗柄與鐗身之間橫隔四瓣形格板,鐗身有四稜,根粗尖細。鐗身近格處錯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字樣,說明為宋朝名將李綱所造,製造時間為靖康元年。鐗鞘為清代所配,鞘為圓形紅木,鞘體表面鑲嵌花紋,以供佩帶。李綱是個文官,但是這位老先生確實親自上陣砍過金兵.(對啊 ,不是那位被兒子坑的李剛大佬!)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李綱鐗)

靖康元年,金軍南下侵宋,李綱力主抗金,準備親自上陣。金軍攻汴京,李綱持此鐗奮力抵禦,斬獲百餘人,金兵敗退(先生雖然是讀書人,但是上馬砸人砸到仆街的功力一點都不差的!)。女真人多是遊牧騎兵甚至當中還有沉重裝甲的騎兵。鐵鐗的應用在這裡不言而喻,揮舞著威猛的兵器,在戰陣中把敵人的砸的不是腦袋開花就是血花四濺。可見火拼當中選擇對一把好武器是多麼重要啊。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李綱鐗細節)

回到長安十二時辰崔旅帥的劇情中。反觀反派,用了一把棗陽槊捅傷了崔器(這是致命傷)之後一群人斧頭大刀的一擁而上。。。。。。偉大的統帥教育我們打不過就跑,用游擊戰拖死敵人。邊打邊跑雖然猥瑣了一點,不吻合大將橫刀立馬的套路形象。但是至少可以拖延時間,巷戰也能增加生存機率。無奈我們的崔旅帥是火爆脾氣,之前抓狼衛的時候一上來就不管不問的用小錘錘砸你胸口哦^_^。可見一斑,這種性格決定了他這次作戰的絕路一條。我不知道他吹噓的賬下有人頭是怎麼得來的。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來將何人?”“隴右崔器!”隨著這一問一答,我們的豬隊友崔旅帥開始了他人生中轟轟烈烈的最後一段旅程。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崔器劇照)

這裡不重點討論崔器的最後結局,畢竟對手多達五人以上又是經驗豐富的邊軍,無論如何都是個死。除非你是《三國演義》裡的趙雲再世,又或者是武俠中的蕭峰,但這是現實劇情,角色死的很快。

從劇中看,崔器選了一把長槊再加他那愛不釋手的一對小金瓜最後加上一把環首刀。和賊人火拼的時候也顯示出崔旅帥的愣頭青性格。上去不用長槊的優勢:刺和捅殺的動作,直接用挑和劈的動作(大概導演想讓這位隴右漢子表現一下武藝精湛)。

到最後,崔器悲憤的從腰間拔刀砍了一下敵人,又用那對小金瓜奮力砸了幾下,戰果是對方一個都沒死。在大門背後瑟瑟發抖的的姚汝能(姚躲躲)倒是奮發了一把用盾牌砸死一個,撿了個便宜。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那麼我們這些紙上談兵的秀才們(^_^)會如何選擇哪種方式死磕呢?首先第一反派人太多,不能硬拼,用遠射程兵器抵銷人數和體力上的弱勢。劇中望樓上的武侯和張小敬都是人手一把弓弩,這東西穿透力強,攜帶輕便。在一定距離上可以射穿對方的盔甲(實乃殺人越貨之良品^_^)。一邊偷襲射擊一邊游擊戰,你不跑沒辦,,你是各方面劣勢。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弓弩)

第二,多選短兵器,破甲類.劇中的小金瓜倒是用上了,金瓜雖然好用,但是崔器不是演義中的李元霸,而且他沒有那位王爺那麼威猛,真實歷史中也沒有那種大錘,你要是能舉著兩個煤氣罐大小的大奶錘進場砸死幾個估計剩下的人也沒膽子和你單挑了。這裡強烈推薦鐗這種武器。

先說說鐗的模樣,重武器, 鞭類,長而無刃,有四稜,長為四尺(宋制四尺為一米二),鐗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十分可觀,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我們在戲劇中經常見到的八王趙德芳的劇情那位王爺平常沒事幹拿著個金鐗晃來晃去據說能把皇帝小兒腦袋當西瓜砸,就是那玩意。我們的崔旅帥體力甚足,把小金瓜能架在脖子上一邊辦公一邊大街上緝拿小賊都是日常,估計拿個鐵鐗玩兩下沒問題的。順便說一下唐太宗年間演義裡那位秦瓊秦叔寶就是拿著鐗,他老人家不但可以上陣打死敵人還可以威懾邪魔小鬼。不信你看看咱自家門上那兩個門神那個拿著鐵鞭鐵鐗的老將軍還在一千多年以後為我們服務著。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右為秦叔寶門神手持鐵鐗)

為什麼推薦鐗這種武器呢。首先崔器用的是小金瓜,不是李元霸演義中的那種大錘,多數用在臨陣最後一擊殺中的決戰用的,日常使用概率很小。後世更多數演繹用在宮殿上的禮儀用,而且是長柄金瓜錘。其次,鐵鐗是日常兵器,戰陣中用者大有人在。他的使用方法可以接近刀法劍法。相比錘的節點上的傷害力,鐵鐗殺傷力直接表現為更大的面殺傷。觀眾們可以見到劇中靖安司的賊人都是穿著重甲,鐵鐗分量夠重即使穿著盔甲也會被砸斷骨頭,而崔器剛好又是個力氣大的。甚至砸到無防護的臉盤或者關節部分不是整容就得丟命,關節部分則直接殘廢。

這裡舉個實例:福建博物院收藏一把宋代鐵鐗,為宋朝名將李綱所用,上刻李綱之名,很是罕見,為國寶。這柄鐵鐗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古鐗,製造於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鐗身全長96.5釐米,內稜長74.1釐米,所配鞘長76釐米,總重約3600克。 鐗首呈瓜錘形,鐗柄外套斜道紋花梨木,鐗柄與鐗身之間橫隔四瓣形格板,鐗身有四稜,根粗尖細。鐗身近格處錯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字樣,說明為宋朝名將李綱所造,製造時間為靖康元年。鐗鞘為清代所配,鞘為圓形紅木,鞘體表面鑲嵌花紋,以供佩帶。李綱是個文官,但是這位老先生確實親自上陣砍過金兵.(對啊 ,不是那位被兒子坑的李剛大佬!)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李綱鐗)

靖康元年,金軍南下侵宋,李綱力主抗金,準備親自上陣。金軍攻汴京,李綱持此鐗奮力抵禦,斬獲百餘人,金兵敗退(先生雖然是讀書人,但是上馬砸人砸到仆街的功力一點都不差的!)。女真人多是遊牧騎兵甚至當中還有沉重裝甲的騎兵。鐵鐗的應用在這裡不言而喻,揮舞著威猛的兵器,在戰陣中把敵人的砸的不是腦袋開花就是血花四濺。可見火拼當中選擇對一把好武器是多麼重要啊。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圖片說明:李綱鐗細節)

回到長安十二時辰崔旅帥的劇情中。反觀反派,用了一把棗陽槊捅傷了崔器(這是致命傷)之後一群人斧頭大刀的一擁而上。。。。。。偉大的統帥教育我們打不過就跑,用游擊戰拖死敵人。邊打邊跑雖然猥瑣了一點,不吻合大將橫刀立馬的套路形象。但是至少可以拖延時間,巷戰也能增加生存機率。無奈我們的崔旅帥是火爆脾氣,之前抓狼衛的時候一上來就不管不問的用小錘錘砸你胸口哦^_^。可見一斑,這種性格決定了他這次作戰的絕路一條。我不知道他吹噓的賬下有人頭是怎麼得來的。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崔器死得那麼窩囊?其實是他的兵器沒選對

“你不配提長安!”隨著擲地有聲的低吼。這位隴右漢子一次又一次的揮舞著長槊。龍波的擂鼓聲中,每一次崔器的進攻就被挫敗,他不斷的起身抵抗著,重傷流血不止。大堂上只有他一個武士,李必和那些手無搏雞之力的官吏們需要他的保護,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崔器的死不是沒有價值。他只是略微死的窩囊,沒砍死敵人。他撐到了援軍的到來,避免了靖安司更大的犧牲。參考資料:《宋李綱鐗傳奇》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