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我在宮裡做廚師 建築 雲煙 木雕 文化 周寧現場 2019-08-16
"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但是對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是很陌生。常聽朋友說鹹村是個文化古鎮,遺存著許多古蹟,尤其是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讓我不由心馳神往。

時近中秋,雲淡風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帶著和天氣一樣明朗的心情,前往鹹村訪古尋幽。車行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一座座茶園從車窗外閃過,山坡上、竹林間不時閃現出一個個古老的小村落,久經風雨的土牆上佈滿剝蝕的痕跡。田壟阡陌,雞犬相聞,間或有瓜藤纏繞著籬笆,那恣肆爬行的綠色,給安靜的小村增添了許多生機。

鹹村又稱桃源,位於虎頭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美。自古商業發達,是閩東名鎮,也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鹹村之名始於唐末後樑初,傳說仕本村李氏宗祖嶽王兵敗夜過此地,聞村人熟睡鼾聲如雷,脫口而出“鼾村”,因“鼾”與周寧方言“鹹”同音,故而得名。鹹村古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幾度波折變遷發展至今,留下了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批明清古建築如祠堂、殿厝、坊亭、閣亭橋等,隨處可見。鎮內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鎮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形式,古人有云:“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鹹村古鎮正是這種環境模式的具體寫照。鹹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稱“桃源八境”,每個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於受古文化影響頗深,鹹村古樸淳厚的民風至今猶存。

鹹村的美不僅在於生態環境,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更賦予它無窮的魅力。流連於鹹村的山水天地間,猶如瀏覽一部古典的線裝書,那淡淡的墨香會悠然沁入你的心靈。在鎮裡隨意走動,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進了悠悠歲月。無論是漫步在風光秀美的桃源溪畔,還是徜徉於爬滿青苔的古老巷子;無論是踏訪青磚黛瓦的明清古民居,還是探尋老宅深處的幽幽古井,那明月清風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緒飄搖而景仰不止,讓你不覺地走進歷史雲煙深處……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但是對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是很陌生。常聽朋友說鹹村是個文化古鎮,遺存著許多古蹟,尤其是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讓我不由心馳神往。

時近中秋,雲淡風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帶著和天氣一樣明朗的心情,前往鹹村訪古尋幽。車行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一座座茶園從車窗外閃過,山坡上、竹林間不時閃現出一個個古老的小村落,久經風雨的土牆上佈滿剝蝕的痕跡。田壟阡陌,雞犬相聞,間或有瓜藤纏繞著籬笆,那恣肆爬行的綠色,給安靜的小村增添了許多生機。

鹹村又稱桃源,位於虎頭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美。自古商業發達,是閩東名鎮,也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鹹村之名始於唐末後樑初,傳說仕本村李氏宗祖嶽王兵敗夜過此地,聞村人熟睡鼾聲如雷,脫口而出“鼾村”,因“鼾”與周寧方言“鹹”同音,故而得名。鹹村古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幾度波折變遷發展至今,留下了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批明清古建築如祠堂、殿厝、坊亭、閣亭橋等,隨處可見。鎮內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鎮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形式,古人有云:“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鹹村古鎮正是這種環境模式的具體寫照。鹹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稱“桃源八境”,每個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於受古文化影響頗深,鹹村古樸淳厚的民風至今猶存。

鹹村的美不僅在於生態環境,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更賦予它無窮的魅力。流連於鹹村的山水天地間,猶如瀏覽一部古典的線裝書,那淡淡的墨香會悠然沁入你的心靈。在鎮裡隨意走動,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進了悠悠歲月。無論是漫步在風光秀美的桃源溪畔,還是徜徉於爬滿青苔的古老巷子;無論是踏訪青磚黛瓦的明清古民居,還是探尋老宅深處的幽幽古井,那明月清風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緒飄搖而景仰不止,讓你不覺地走進歷史雲煙深處……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從鹹村鎮政府出來,穿過左邊一條水泥鋪就的巷子,便是洋中村。站在巷口,但見街貫巷連,屋宇錯落,一排“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古民居,飛簷翹角,重門深巷,似乎聚集了千年的靈氣。在這裡,石板路就是時空隧道的分界線,走進了石板路,就走進了古鎮的歷史。

洋中村是亂世廉臣孫翼如的故里,有古宅260多座,裡厝大房就有11座,祠堂4座。村中有私塾,分別是文昌閣、奎星閣、池亨、大地厝書館,一個小小的村落居然有四傢俬塾,可見其先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村中現今保存較好的均為大宅,建築佈局多體現為以血緣為中心的家族聚居格局,其中以孫氏古民居群尤為突顯。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但是對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是很陌生。常聽朋友說鹹村是個文化古鎮,遺存著許多古蹟,尤其是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讓我不由心馳神往。

時近中秋,雲淡風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帶著和天氣一樣明朗的心情,前往鹹村訪古尋幽。車行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一座座茶園從車窗外閃過,山坡上、竹林間不時閃現出一個個古老的小村落,久經風雨的土牆上佈滿剝蝕的痕跡。田壟阡陌,雞犬相聞,間或有瓜藤纏繞著籬笆,那恣肆爬行的綠色,給安靜的小村增添了許多生機。

鹹村又稱桃源,位於虎頭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美。自古商業發達,是閩東名鎮,也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鹹村之名始於唐末後樑初,傳說仕本村李氏宗祖嶽王兵敗夜過此地,聞村人熟睡鼾聲如雷,脫口而出“鼾村”,因“鼾”與周寧方言“鹹”同音,故而得名。鹹村古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幾度波折變遷發展至今,留下了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批明清古建築如祠堂、殿厝、坊亭、閣亭橋等,隨處可見。鎮內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鎮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形式,古人有云:“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鹹村古鎮正是這種環境模式的具體寫照。鹹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稱“桃源八境”,每個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於受古文化影響頗深,鹹村古樸淳厚的民風至今猶存。

鹹村的美不僅在於生態環境,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更賦予它無窮的魅力。流連於鹹村的山水天地間,猶如瀏覽一部古典的線裝書,那淡淡的墨香會悠然沁入你的心靈。在鎮裡隨意走動,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進了悠悠歲月。無論是漫步在風光秀美的桃源溪畔,還是徜徉於爬滿青苔的古老巷子;無論是踏訪青磚黛瓦的明清古民居,還是探尋老宅深處的幽幽古井,那明月清風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緒飄搖而景仰不止,讓你不覺地走進歷史雲煙深處……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從鹹村鎮政府出來,穿過左邊一條水泥鋪就的巷子,便是洋中村。站在巷口,但見街貫巷連,屋宇錯落,一排“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古民居,飛簷翹角,重門深巷,似乎聚集了千年的靈氣。在這裡,石板路就是時空隧道的分界線,走進了石板路,就走進了古鎮的歷史。

洋中村是亂世廉臣孫翼如的故里,有古宅260多座,裡厝大房就有11座,祠堂4座。村中有私塾,分別是文昌閣、奎星閣、池亨、大地厝書館,一個小小的村落居然有四傢俬塾,可見其先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村中現今保存較好的均為大宅,建築佈局多體現為以血緣為中心的家族聚居格局,其中以孫氏古民居群尤為突顯。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孫氏古民居群綿延整條長安街數百米之長,主座建築就有18座,內有水井11口,設計造工精巧。與之相臨的鄭氏、林氏古民居群之間,都以巷道相隔。房屋多是磚木結構,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為普遍,青磚青瓦,雕樑畫棟,雄偉壯觀,花鳥、山水、詩詞鑲嵌其中,古色古香。房屋均坐北朝南,大門一般設置在南向中軸線正中,間或有因受風水格局影響而大門向東的。在正門之內還設有儀門四扇,儀門窗扇木雕精美繁複,多以道家八仙或歲寒四友為題材。古民居的門樓前、廳堂中、橫樑上,幾乎都懸有匾額,如“紫氣東來”、“和氣致祥”、“座滿春風”等。門樓字是最具代表的符號,它表達著一個家族的文明聲望、門道家風,亦對後代有啟化作用。古民居群的結構、佈局、雕刻的意象、匾額及楹聯的文字等,無不寄寓著家族和睦融洽、吉祥如意和繁榮昌盛的美好希望,也承載著當年主人文士、商賈的輝煌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走進古民居簇擁的深邃悠長的小巷子,一旁的溝渠常年流水淙淙,天光雲影篩瀉而下,悠悠逸逸了幾千年。那被腳板和歲月磨礪得晶瑩發亮的青石板路,色澤青純,古樸厚重。抬頭間,簷角依然笑迎天空,幾隻斜飛的燕子掠過頭頂,溼潤的風輕柔地從巷子裡吹過,往昔的雲煙似乎一伸手即可觸及。輕撫著灰黑色的院牆,我不由放慢了行走的腳步。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但是對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是很陌生。常聽朋友說鹹村是個文化古鎮,遺存著許多古蹟,尤其是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讓我不由心馳神往。

時近中秋,雲淡風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帶著和天氣一樣明朗的心情,前往鹹村訪古尋幽。車行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一座座茶園從車窗外閃過,山坡上、竹林間不時閃現出一個個古老的小村落,久經風雨的土牆上佈滿剝蝕的痕跡。田壟阡陌,雞犬相聞,間或有瓜藤纏繞著籬笆,那恣肆爬行的綠色,給安靜的小村增添了許多生機。

鹹村又稱桃源,位於虎頭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美。自古商業發達,是閩東名鎮,也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鹹村之名始於唐末後樑初,傳說仕本村李氏宗祖嶽王兵敗夜過此地,聞村人熟睡鼾聲如雷,脫口而出“鼾村”,因“鼾”與周寧方言“鹹”同音,故而得名。鹹村古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幾度波折變遷發展至今,留下了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批明清古建築如祠堂、殿厝、坊亭、閣亭橋等,隨處可見。鎮內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鎮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形式,古人有云:“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鹹村古鎮正是這種環境模式的具體寫照。鹹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稱“桃源八境”,每個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於受古文化影響頗深,鹹村古樸淳厚的民風至今猶存。

鹹村的美不僅在於生態環境,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更賦予它無窮的魅力。流連於鹹村的山水天地間,猶如瀏覽一部古典的線裝書,那淡淡的墨香會悠然沁入你的心靈。在鎮裡隨意走動,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進了悠悠歲月。無論是漫步在風光秀美的桃源溪畔,還是徜徉於爬滿青苔的古老巷子;無論是踏訪青磚黛瓦的明清古民居,還是探尋老宅深處的幽幽古井,那明月清風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緒飄搖而景仰不止,讓你不覺地走進歷史雲煙深處……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從鹹村鎮政府出來,穿過左邊一條水泥鋪就的巷子,便是洋中村。站在巷口,但見街貫巷連,屋宇錯落,一排“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古民居,飛簷翹角,重門深巷,似乎聚集了千年的靈氣。在這裡,石板路就是時空隧道的分界線,走進了石板路,就走進了古鎮的歷史。

洋中村是亂世廉臣孫翼如的故里,有古宅260多座,裡厝大房就有11座,祠堂4座。村中有私塾,分別是文昌閣、奎星閣、池亨、大地厝書館,一個小小的村落居然有四傢俬塾,可見其先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村中現今保存較好的均為大宅,建築佈局多體現為以血緣為中心的家族聚居格局,其中以孫氏古民居群尤為突顯。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孫氏古民居群綿延整條長安街數百米之長,主座建築就有18座,內有水井11口,設計造工精巧。與之相臨的鄭氏、林氏古民居群之間,都以巷道相隔。房屋多是磚木結構,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為普遍,青磚青瓦,雕樑畫棟,雄偉壯觀,花鳥、山水、詩詞鑲嵌其中,古色古香。房屋均坐北朝南,大門一般設置在南向中軸線正中,間或有因受風水格局影響而大門向東的。在正門之內還設有儀門四扇,儀門窗扇木雕精美繁複,多以道家八仙或歲寒四友為題材。古民居的門樓前、廳堂中、橫樑上,幾乎都懸有匾額,如“紫氣東來”、“和氣致祥”、“座滿春風”等。門樓字是最具代表的符號,它表達著一個家族的文明聲望、門道家風,亦對後代有啟化作用。古民居群的結構、佈局、雕刻的意象、匾額及楹聯的文字等,無不寄寓著家族和睦融洽、吉祥如意和繁榮昌盛的美好希望,也承載著當年主人文士、商賈的輝煌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走進古民居簇擁的深邃悠長的小巷子,一旁的溝渠常年流水淙淙,天光雲影篩瀉而下,悠悠逸逸了幾千年。那被腳板和歲月磨礪得晶瑩發亮的青石板路,色澤青純,古樸厚重。抬頭間,簷角依然笑迎天空,幾隻斜飛的燕子掠過頭頂,溼潤的風輕柔地從巷子裡吹過,往昔的雲煙似乎一伸手即可觸及。輕撫著灰黑色的院牆,我不由放慢了行走的腳步。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被稱為“殿厝”的古民居群聚集一處,毗連相接,厝內有厝,錯落有致,特有的構築和古樸的韻味絲毫沒有因年代的久遠而減退消失。在這裡,所有的東西彷彿都染上了時光的沉香。

在村中老者的指引下,我來到了孫翼如故居。古厝共有三重門樓,斑駁的門楣,生鏽的門環,剝落的院牆。穿過兩重門樓才是正門,迎門石門、倚石、樑眉、案板均是青石,磨鑿光潔,鐫刻著一副對聯“門拱紫辰春富貴,天開黃道日光華”,蘊含著主人祈吉納祥的美好心願。推開清漆剝落的古厝厚門,跨過石欄,就面對著門樓廳的照門,這是兩扇往外開的大門,亦稱二道門,它不僅是宅院的“徽記”,也起到隔絕視線直透的屏蔽作用,還可給人以空間變換之感。因所處位置顯要,選材及造型都十分講究,或作書法,或鏤空精雕細刻,平時關閉著,只有貴客光臨或辦喜事才能開啟。人們日常出入則繞左右偏門,再由偏門進入到廂房。廂房壁雕花窗格,或描寫歷史人物,或雕刻飛鳥蟲魚,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傳統儒家教育隨處可見。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但是對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是很陌生。常聽朋友說鹹村是個文化古鎮,遺存著許多古蹟,尤其是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讓我不由心馳神往。

時近中秋,雲淡風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帶著和天氣一樣明朗的心情,前往鹹村訪古尋幽。車行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一座座茶園從車窗外閃過,山坡上、竹林間不時閃現出一個個古老的小村落,久經風雨的土牆上佈滿剝蝕的痕跡。田壟阡陌,雞犬相聞,間或有瓜藤纏繞著籬笆,那恣肆爬行的綠色,給安靜的小村增添了許多生機。

鹹村又稱桃源,位於虎頭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美。自古商業發達,是閩東名鎮,也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鹹村之名始於唐末後樑初,傳說仕本村李氏宗祖嶽王兵敗夜過此地,聞村人熟睡鼾聲如雷,脫口而出“鼾村”,因“鼾”與周寧方言“鹹”同音,故而得名。鹹村古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幾度波折變遷發展至今,留下了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批明清古建築如祠堂、殿厝、坊亭、閣亭橋等,隨處可見。鎮內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鎮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形式,古人有云:“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鹹村古鎮正是這種環境模式的具體寫照。鹹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稱“桃源八境”,每個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於受古文化影響頗深,鹹村古樸淳厚的民風至今猶存。

鹹村的美不僅在於生態環境,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更賦予它無窮的魅力。流連於鹹村的山水天地間,猶如瀏覽一部古典的線裝書,那淡淡的墨香會悠然沁入你的心靈。在鎮裡隨意走動,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進了悠悠歲月。無論是漫步在風光秀美的桃源溪畔,還是徜徉於爬滿青苔的古老巷子;無論是踏訪青磚黛瓦的明清古民居,還是探尋老宅深處的幽幽古井,那明月清風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緒飄搖而景仰不止,讓你不覺地走進歷史雲煙深處……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從鹹村鎮政府出來,穿過左邊一條水泥鋪就的巷子,便是洋中村。站在巷口,但見街貫巷連,屋宇錯落,一排“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古民居,飛簷翹角,重門深巷,似乎聚集了千年的靈氣。在這裡,石板路就是時空隧道的分界線,走進了石板路,就走進了古鎮的歷史。

洋中村是亂世廉臣孫翼如的故里,有古宅260多座,裡厝大房就有11座,祠堂4座。村中有私塾,分別是文昌閣、奎星閣、池亨、大地厝書館,一個小小的村落居然有四傢俬塾,可見其先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村中現今保存較好的均為大宅,建築佈局多體現為以血緣為中心的家族聚居格局,其中以孫氏古民居群尤為突顯。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孫氏古民居群綿延整條長安街數百米之長,主座建築就有18座,內有水井11口,設計造工精巧。與之相臨的鄭氏、林氏古民居群之間,都以巷道相隔。房屋多是磚木結構,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為普遍,青磚青瓦,雕樑畫棟,雄偉壯觀,花鳥、山水、詩詞鑲嵌其中,古色古香。房屋均坐北朝南,大門一般設置在南向中軸線正中,間或有因受風水格局影響而大門向東的。在正門之內還設有儀門四扇,儀門窗扇木雕精美繁複,多以道家八仙或歲寒四友為題材。古民居的門樓前、廳堂中、橫樑上,幾乎都懸有匾額,如“紫氣東來”、“和氣致祥”、“座滿春風”等。門樓字是最具代表的符號,它表達著一個家族的文明聲望、門道家風,亦對後代有啟化作用。古民居群的結構、佈局、雕刻的意象、匾額及楹聯的文字等,無不寄寓著家族和睦融洽、吉祥如意和繁榮昌盛的美好希望,也承載著當年主人文士、商賈的輝煌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走進古民居簇擁的深邃悠長的小巷子,一旁的溝渠常年流水淙淙,天光雲影篩瀉而下,悠悠逸逸了幾千年。那被腳板和歲月磨礪得晶瑩發亮的青石板路,色澤青純,古樸厚重。抬頭間,簷角依然笑迎天空,幾隻斜飛的燕子掠過頭頂,溼潤的風輕柔地從巷子裡吹過,往昔的雲煙似乎一伸手即可觸及。輕撫著灰黑色的院牆,我不由放慢了行走的腳步。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被稱為“殿厝”的古民居群聚集一處,毗連相接,厝內有厝,錯落有致,特有的構築和古樸的韻味絲毫沒有因年代的久遠而減退消失。在這裡,所有的東西彷彿都染上了時光的沉香。

在村中老者的指引下,我來到了孫翼如故居。古厝共有三重門樓,斑駁的門楣,生鏽的門環,剝落的院牆。穿過兩重門樓才是正門,迎門石門、倚石、樑眉、案板均是青石,磨鑿光潔,鐫刻著一副對聯“門拱紫辰春富貴,天開黃道日光華”,蘊含著主人祈吉納祥的美好心願。推開清漆剝落的古厝厚門,跨過石欄,就面對著門樓廳的照門,這是兩扇往外開的大門,亦稱二道門,它不僅是宅院的“徽記”,也起到隔絕視線直透的屏蔽作用,還可給人以空間變換之感。因所處位置顯要,選材及造型都十分講究,或作書法,或鏤空精雕細刻,平時關閉著,只有貴客光臨或辦喜事才能開啟。人們日常出入則繞左右偏門,再由偏門進入到廂房。廂房壁雕花窗格,或描寫歷史人物,或雕刻飛鳥蟲魚,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傳統儒家教育隨處可見。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兩花廳間是個近50平方米的長方形天井,栽有花卉,擺有盆景,中間有兩口直徑達一米的大魚缸。在這裡,天井就如古厝的魂,把大自然融入院落,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將日月星辰盡收眼底。一個老阿婆和她的孫女坐在天井邊慢慢挑揀著茶青,正午的陽光照射下來,給古厝抹上一層明媚的色彩,老阿婆那被歲月刻滿痕跡的臉,愈發顯得安然祥和。秋日的陽光依然耀眼,而這裡始終保持著一份淡定和靜謐,我的心也隨之沉靜了下來。

古厝正廳高大莊嚴,正面照壁前有幾桌,幾桌前擺著八仙桌,兩邊各放著太師椅。過卷門就到了正後廳,正後廳後又有一天井,兩旁則是廚房。正廳上方有樓廳,這樓廳比二層樓面高3尺,故稱半高樓、走馬弄,外觀結構工整。古厝內部空間寬敞,裝飾有木雕、石刻、泥塑、彩繪,工藝精湛。而在房屋的廊沿、簷口、桅柱、窗櫺、門楣,到處可見雕刻的吉祥圖案,惟妙惟肖,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宅院深深,古意橫秋,穿行其間,市井的喧囂頓時消失殆盡,一切恍如隔世。

古厝的後天井處有一口地下泉水古井,井沿青石條壘就,源深流隱,取之不竭。任憑歲月流逝,水色依然清澈明淨,水味甘甜清涼,潤澤著一代又一代的孫氏子孫。站在井邊俯視,一股清涼迎面而來。在鹹村古鎮,古井亦是千年古蹟,如果把古民居比喻成水彩畫,這古井就是畫眼,它的氣韻貫通著人文氣味。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但是對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是很陌生。常聽朋友說鹹村是個文化古鎮,遺存著許多古蹟,尤其是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讓我不由心馳神往。

時近中秋,雲淡風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帶著和天氣一樣明朗的心情,前往鹹村訪古尋幽。車行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一座座茶園從車窗外閃過,山坡上、竹林間不時閃現出一個個古老的小村落,久經風雨的土牆上佈滿剝蝕的痕跡。田壟阡陌,雞犬相聞,間或有瓜藤纏繞著籬笆,那恣肆爬行的綠色,給安靜的小村增添了許多生機。

鹹村又稱桃源,位於虎頭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美。自古商業發達,是閩東名鎮,也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鹹村之名始於唐末後樑初,傳說仕本村李氏宗祖嶽王兵敗夜過此地,聞村人熟睡鼾聲如雷,脫口而出“鼾村”,因“鼾”與周寧方言“鹹”同音,故而得名。鹹村古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幾度波折變遷發展至今,留下了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批明清古建築如祠堂、殿厝、坊亭、閣亭橋等,隨處可見。鎮內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鎮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形式,古人有云:“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鹹村古鎮正是這種環境模式的具體寫照。鹹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稱“桃源八境”,每個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於受古文化影響頗深,鹹村古樸淳厚的民風至今猶存。

鹹村的美不僅在於生態環境,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更賦予它無窮的魅力。流連於鹹村的山水天地間,猶如瀏覽一部古典的線裝書,那淡淡的墨香會悠然沁入你的心靈。在鎮裡隨意走動,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進了悠悠歲月。無論是漫步在風光秀美的桃源溪畔,還是徜徉於爬滿青苔的古老巷子;無論是踏訪青磚黛瓦的明清古民居,還是探尋老宅深處的幽幽古井,那明月清風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緒飄搖而景仰不止,讓你不覺地走進歷史雲煙深處……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從鹹村鎮政府出來,穿過左邊一條水泥鋪就的巷子,便是洋中村。站在巷口,但見街貫巷連,屋宇錯落,一排“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古民居,飛簷翹角,重門深巷,似乎聚集了千年的靈氣。在這裡,石板路就是時空隧道的分界線,走進了石板路,就走進了古鎮的歷史。

洋中村是亂世廉臣孫翼如的故里,有古宅260多座,裡厝大房就有11座,祠堂4座。村中有私塾,分別是文昌閣、奎星閣、池亨、大地厝書館,一個小小的村落居然有四傢俬塾,可見其先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村中現今保存較好的均為大宅,建築佈局多體現為以血緣為中心的家族聚居格局,其中以孫氏古民居群尤為突顯。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孫氏古民居群綿延整條長安街數百米之長,主座建築就有18座,內有水井11口,設計造工精巧。與之相臨的鄭氏、林氏古民居群之間,都以巷道相隔。房屋多是磚木結構,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為普遍,青磚青瓦,雕樑畫棟,雄偉壯觀,花鳥、山水、詩詞鑲嵌其中,古色古香。房屋均坐北朝南,大門一般設置在南向中軸線正中,間或有因受風水格局影響而大門向東的。在正門之內還設有儀門四扇,儀門窗扇木雕精美繁複,多以道家八仙或歲寒四友為題材。古民居的門樓前、廳堂中、橫樑上,幾乎都懸有匾額,如“紫氣東來”、“和氣致祥”、“座滿春風”等。門樓字是最具代表的符號,它表達著一個家族的文明聲望、門道家風,亦對後代有啟化作用。古民居群的結構、佈局、雕刻的意象、匾額及楹聯的文字等,無不寄寓著家族和睦融洽、吉祥如意和繁榮昌盛的美好希望,也承載著當年主人文士、商賈的輝煌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走進古民居簇擁的深邃悠長的小巷子,一旁的溝渠常年流水淙淙,天光雲影篩瀉而下,悠悠逸逸了幾千年。那被腳板和歲月磨礪得晶瑩發亮的青石板路,色澤青純,古樸厚重。抬頭間,簷角依然笑迎天空,幾隻斜飛的燕子掠過頭頂,溼潤的風輕柔地從巷子裡吹過,往昔的雲煙似乎一伸手即可觸及。輕撫著灰黑色的院牆,我不由放慢了行走的腳步。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被稱為“殿厝”的古民居群聚集一處,毗連相接,厝內有厝,錯落有致,特有的構築和古樸的韻味絲毫沒有因年代的久遠而減退消失。在這裡,所有的東西彷彿都染上了時光的沉香。

在村中老者的指引下,我來到了孫翼如故居。古厝共有三重門樓,斑駁的門楣,生鏽的門環,剝落的院牆。穿過兩重門樓才是正門,迎門石門、倚石、樑眉、案板均是青石,磨鑿光潔,鐫刻著一副對聯“門拱紫辰春富貴,天開黃道日光華”,蘊含著主人祈吉納祥的美好心願。推開清漆剝落的古厝厚門,跨過石欄,就面對著門樓廳的照門,這是兩扇往外開的大門,亦稱二道門,它不僅是宅院的“徽記”,也起到隔絕視線直透的屏蔽作用,還可給人以空間變換之感。因所處位置顯要,選材及造型都十分講究,或作書法,或鏤空精雕細刻,平時關閉著,只有貴客光臨或辦喜事才能開啟。人們日常出入則繞左右偏門,再由偏門進入到廂房。廂房壁雕花窗格,或描寫歷史人物,或雕刻飛鳥蟲魚,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傳統儒家教育隨處可見。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兩花廳間是個近50平方米的長方形天井,栽有花卉,擺有盆景,中間有兩口直徑達一米的大魚缸。在這裡,天井就如古厝的魂,把大自然融入院落,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將日月星辰盡收眼底。一個老阿婆和她的孫女坐在天井邊慢慢挑揀著茶青,正午的陽光照射下來,給古厝抹上一層明媚的色彩,老阿婆那被歲月刻滿痕跡的臉,愈發顯得安然祥和。秋日的陽光依然耀眼,而這裡始終保持著一份淡定和靜謐,我的心也隨之沉靜了下來。

古厝正廳高大莊嚴,正面照壁前有幾桌,幾桌前擺著八仙桌,兩邊各放著太師椅。過卷門就到了正後廳,正後廳後又有一天井,兩旁則是廚房。正廳上方有樓廳,這樓廳比二層樓面高3尺,故稱半高樓、走馬弄,外觀結構工整。古厝內部空間寬敞,裝飾有木雕、石刻、泥塑、彩繪,工藝精湛。而在房屋的廊沿、簷口、桅柱、窗櫺、門楣,到處可見雕刻的吉祥圖案,惟妙惟肖,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宅院深深,古意橫秋,穿行其間,市井的喧囂頓時消失殆盡,一切恍如隔世。

古厝的後天井處有一口地下泉水古井,井沿青石條壘就,源深流隱,取之不竭。任憑歲月流逝,水色依然清澈明淨,水味甘甜清涼,潤澤著一代又一代的孫氏子孫。站在井邊俯視,一股清涼迎面而來。在鹹村古鎮,古井亦是千年古蹟,如果把古民居比喻成水彩畫,這古井就是畫眼,它的氣韻貫通著人文氣味。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古民居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建築,更因它是歲月的載體,是一種歷史、文化和符號,也是一種靈魂和境界,其誘人之處還在於演繹的深厚民居文化底蘊和建築美學。鹹村的古民居在結構上,一般都是馬房、六窗門、大門、儀門、廂房、天井、前廳、後廳、後天井、古井佈局,無不體現了我國南方民居的建築風格。雖然內部房間眾多,但因朝向好、光線足、空間大,使用起來十分方便。這也反映出主人的精明,既考慮到大廳的高大華麗,滿足禮儀的要求,又顧及到居家過日子的使用方便,確實是匠心獨具。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但是對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是很陌生。常聽朋友說鹹村是個文化古鎮,遺存著許多古蹟,尤其是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讓我不由心馳神往。

時近中秋,雲淡風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帶著和天氣一樣明朗的心情,前往鹹村訪古尋幽。車行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一座座茶園從車窗外閃過,山坡上、竹林間不時閃現出一個個古老的小村落,久經風雨的土牆上佈滿剝蝕的痕跡。田壟阡陌,雞犬相聞,間或有瓜藤纏繞著籬笆,那恣肆爬行的綠色,給安靜的小村增添了許多生機。

鹹村又稱桃源,位於虎頭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美。自古商業發達,是閩東名鎮,也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鹹村之名始於唐末後樑初,傳說仕本村李氏宗祖嶽王兵敗夜過此地,聞村人熟睡鼾聲如雷,脫口而出“鼾村”,因“鼾”與周寧方言“鹹”同音,故而得名。鹹村古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幾度波折變遷發展至今,留下了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批明清古建築如祠堂、殿厝、坊亭、閣亭橋等,隨處可見。鎮內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鎮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形式,古人有云:“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鹹村古鎮正是這種環境模式的具體寫照。鹹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稱“桃源八境”,每個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於受古文化影響頗深,鹹村古樸淳厚的民風至今猶存。

鹹村的美不僅在於生態環境,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更賦予它無窮的魅力。流連於鹹村的山水天地間,猶如瀏覽一部古典的線裝書,那淡淡的墨香會悠然沁入你的心靈。在鎮裡隨意走動,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進了悠悠歲月。無論是漫步在風光秀美的桃源溪畔,還是徜徉於爬滿青苔的古老巷子;無論是踏訪青磚黛瓦的明清古民居,還是探尋老宅深處的幽幽古井,那明月清風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緒飄搖而景仰不止,讓你不覺地走進歷史雲煙深處……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從鹹村鎮政府出來,穿過左邊一條水泥鋪就的巷子,便是洋中村。站在巷口,但見街貫巷連,屋宇錯落,一排“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古民居,飛簷翹角,重門深巷,似乎聚集了千年的靈氣。在這裡,石板路就是時空隧道的分界線,走進了石板路,就走進了古鎮的歷史。

洋中村是亂世廉臣孫翼如的故里,有古宅260多座,裡厝大房就有11座,祠堂4座。村中有私塾,分別是文昌閣、奎星閣、池亨、大地厝書館,一個小小的村落居然有四傢俬塾,可見其先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村中現今保存較好的均為大宅,建築佈局多體現為以血緣為中心的家族聚居格局,其中以孫氏古民居群尤為突顯。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孫氏古民居群綿延整條長安街數百米之長,主座建築就有18座,內有水井11口,設計造工精巧。與之相臨的鄭氏、林氏古民居群之間,都以巷道相隔。房屋多是磚木結構,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為普遍,青磚青瓦,雕樑畫棟,雄偉壯觀,花鳥、山水、詩詞鑲嵌其中,古色古香。房屋均坐北朝南,大門一般設置在南向中軸線正中,間或有因受風水格局影響而大門向東的。在正門之內還設有儀門四扇,儀門窗扇木雕精美繁複,多以道家八仙或歲寒四友為題材。古民居的門樓前、廳堂中、橫樑上,幾乎都懸有匾額,如“紫氣東來”、“和氣致祥”、“座滿春風”等。門樓字是最具代表的符號,它表達著一個家族的文明聲望、門道家風,亦對後代有啟化作用。古民居群的結構、佈局、雕刻的意象、匾額及楹聯的文字等,無不寄寓著家族和睦融洽、吉祥如意和繁榮昌盛的美好希望,也承載著當年主人文士、商賈的輝煌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走進古民居簇擁的深邃悠長的小巷子,一旁的溝渠常年流水淙淙,天光雲影篩瀉而下,悠悠逸逸了幾千年。那被腳板和歲月磨礪得晶瑩發亮的青石板路,色澤青純,古樸厚重。抬頭間,簷角依然笑迎天空,幾隻斜飛的燕子掠過頭頂,溼潤的風輕柔地從巷子裡吹過,往昔的雲煙似乎一伸手即可觸及。輕撫著灰黑色的院牆,我不由放慢了行走的腳步。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被稱為“殿厝”的古民居群聚集一處,毗連相接,厝內有厝,錯落有致,特有的構築和古樸的韻味絲毫沒有因年代的久遠而減退消失。在這裡,所有的東西彷彿都染上了時光的沉香。

在村中老者的指引下,我來到了孫翼如故居。古厝共有三重門樓,斑駁的門楣,生鏽的門環,剝落的院牆。穿過兩重門樓才是正門,迎門石門、倚石、樑眉、案板均是青石,磨鑿光潔,鐫刻著一副對聯“門拱紫辰春富貴,天開黃道日光華”,蘊含著主人祈吉納祥的美好心願。推開清漆剝落的古厝厚門,跨過石欄,就面對著門樓廳的照門,這是兩扇往外開的大門,亦稱二道門,它不僅是宅院的“徽記”,也起到隔絕視線直透的屏蔽作用,還可給人以空間變換之感。因所處位置顯要,選材及造型都十分講究,或作書法,或鏤空精雕細刻,平時關閉著,只有貴客光臨或辦喜事才能開啟。人們日常出入則繞左右偏門,再由偏門進入到廂房。廂房壁雕花窗格,或描寫歷史人物,或雕刻飛鳥蟲魚,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傳統儒家教育隨處可見。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兩花廳間是個近50平方米的長方形天井,栽有花卉,擺有盆景,中間有兩口直徑達一米的大魚缸。在這裡,天井就如古厝的魂,把大自然融入院落,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將日月星辰盡收眼底。一個老阿婆和她的孫女坐在天井邊慢慢挑揀著茶青,正午的陽光照射下來,給古厝抹上一層明媚的色彩,老阿婆那被歲月刻滿痕跡的臉,愈發顯得安然祥和。秋日的陽光依然耀眼,而這裡始終保持著一份淡定和靜謐,我的心也隨之沉靜了下來。

古厝正廳高大莊嚴,正面照壁前有幾桌,幾桌前擺著八仙桌,兩邊各放著太師椅。過卷門就到了正後廳,正後廳後又有一天井,兩旁則是廚房。正廳上方有樓廳,這樓廳比二層樓面高3尺,故稱半高樓、走馬弄,外觀結構工整。古厝內部空間寬敞,裝飾有木雕、石刻、泥塑、彩繪,工藝精湛。而在房屋的廊沿、簷口、桅柱、窗櫺、門楣,到處可見雕刻的吉祥圖案,惟妙惟肖,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宅院深深,古意橫秋,穿行其間,市井的喧囂頓時消失殆盡,一切恍如隔世。

古厝的後天井處有一口地下泉水古井,井沿青石條壘就,源深流隱,取之不竭。任憑歲月流逝,水色依然清澈明淨,水味甘甜清涼,潤澤著一代又一代的孫氏子孫。站在井邊俯視,一股清涼迎面而來。在鹹村古鎮,古井亦是千年古蹟,如果把古民居比喻成水彩畫,這古井就是畫眼,它的氣韻貫通著人文氣味。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古民居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建築,更因它是歲月的載體,是一種歷史、文化和符號,也是一種靈魂和境界,其誘人之處還在於演繹的深厚民居文化底蘊和建築美學。鹹村的古民居在結構上,一般都是馬房、六窗門、大門、儀門、廂房、天井、前廳、後廳、後天井、古井佈局,無不體現了我國南方民居的建築風格。雖然內部房間眾多,但因朝向好、光線足、空間大,使用起來十分方便。這也反映出主人的精明,既考慮到大廳的高大華麗,滿足禮儀的要求,又顧及到居家過日子的使用方便,確實是匠心獨具。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古民居是鹹村深遠悠長杳然於歷史深處的文化遺存,已永遠和鹹村人的記憶連在了一起。每一座古民居,都有一個故事,一座非凡的古厝,就是一部滄桑的家史。歲月盈缺,斗轉星移,這些古厝一如飽經滄桑的敦厚長者,以古樸大氣的風貌,默默地屹立在這裡,守護著這座古鎮,蔭護著子孫後輩。

走進古民居,俯拾的盡是故事,觀摩著這些散發著歷史氣息的文化遺產,才明白時間是真誠的,它抹去的只是浮華。當一切成為過去,作為歷史的見證者,這些古厝默默而安然地固守著幾百年的輝煌,不斷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視線。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但是對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是很陌生。常聽朋友說鹹村是個文化古鎮,遺存著許多古蹟,尤其是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讓我不由心馳神往。

時近中秋,雲淡風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帶著和天氣一樣明朗的心情,前往鹹村訪古尋幽。車行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一座座茶園從車窗外閃過,山坡上、竹林間不時閃現出一個個古老的小村落,久經風雨的土牆上佈滿剝蝕的痕跡。田壟阡陌,雞犬相聞,間或有瓜藤纏繞著籬笆,那恣肆爬行的綠色,給安靜的小村增添了許多生機。

鹹村又稱桃源,位於虎頭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美。自古商業發達,是閩東名鎮,也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鹹村之名始於唐末後樑初,傳說仕本村李氏宗祖嶽王兵敗夜過此地,聞村人熟睡鼾聲如雷,脫口而出“鼾村”,因“鼾”與周寧方言“鹹”同音,故而得名。鹹村古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幾度波折變遷發展至今,留下了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批明清古建築如祠堂、殿厝、坊亭、閣亭橋等,隨處可見。鎮內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鎮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形式,古人有云:“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鹹村古鎮正是這種環境模式的具體寫照。鹹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稱“桃源八境”,每個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於受古文化影響頗深,鹹村古樸淳厚的民風至今猶存。

鹹村的美不僅在於生態環境,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更賦予它無窮的魅力。流連於鹹村的山水天地間,猶如瀏覽一部古典的線裝書,那淡淡的墨香會悠然沁入你的心靈。在鎮裡隨意走動,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進了悠悠歲月。無論是漫步在風光秀美的桃源溪畔,還是徜徉於爬滿青苔的古老巷子;無論是踏訪青磚黛瓦的明清古民居,還是探尋老宅深處的幽幽古井,那明月清風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緒飄搖而景仰不止,讓你不覺地走進歷史雲煙深處……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從鹹村鎮政府出來,穿過左邊一條水泥鋪就的巷子,便是洋中村。站在巷口,但見街貫巷連,屋宇錯落,一排“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古民居,飛簷翹角,重門深巷,似乎聚集了千年的靈氣。在這裡,石板路就是時空隧道的分界線,走進了石板路,就走進了古鎮的歷史。

洋中村是亂世廉臣孫翼如的故里,有古宅260多座,裡厝大房就有11座,祠堂4座。村中有私塾,分別是文昌閣、奎星閣、池亨、大地厝書館,一個小小的村落居然有四傢俬塾,可見其先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村中現今保存較好的均為大宅,建築佈局多體現為以血緣為中心的家族聚居格局,其中以孫氏古民居群尤為突顯。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孫氏古民居群綿延整條長安街數百米之長,主座建築就有18座,內有水井11口,設計造工精巧。與之相臨的鄭氏、林氏古民居群之間,都以巷道相隔。房屋多是磚木結構,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為普遍,青磚青瓦,雕樑畫棟,雄偉壯觀,花鳥、山水、詩詞鑲嵌其中,古色古香。房屋均坐北朝南,大門一般設置在南向中軸線正中,間或有因受風水格局影響而大門向東的。在正門之內還設有儀門四扇,儀門窗扇木雕精美繁複,多以道家八仙或歲寒四友為題材。古民居的門樓前、廳堂中、橫樑上,幾乎都懸有匾額,如“紫氣東來”、“和氣致祥”、“座滿春風”等。門樓字是最具代表的符號,它表達著一個家族的文明聲望、門道家風,亦對後代有啟化作用。古民居群的結構、佈局、雕刻的意象、匾額及楹聯的文字等,無不寄寓著家族和睦融洽、吉祥如意和繁榮昌盛的美好希望,也承載著當年主人文士、商賈的輝煌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走進古民居簇擁的深邃悠長的小巷子,一旁的溝渠常年流水淙淙,天光雲影篩瀉而下,悠悠逸逸了幾千年。那被腳板和歲月磨礪得晶瑩發亮的青石板路,色澤青純,古樸厚重。抬頭間,簷角依然笑迎天空,幾隻斜飛的燕子掠過頭頂,溼潤的風輕柔地從巷子裡吹過,往昔的雲煙似乎一伸手即可觸及。輕撫著灰黑色的院牆,我不由放慢了行走的腳步。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被稱為“殿厝”的古民居群聚集一處,毗連相接,厝內有厝,錯落有致,特有的構築和古樸的韻味絲毫沒有因年代的久遠而減退消失。在這裡,所有的東西彷彿都染上了時光的沉香。

在村中老者的指引下,我來到了孫翼如故居。古厝共有三重門樓,斑駁的門楣,生鏽的門環,剝落的院牆。穿過兩重門樓才是正門,迎門石門、倚石、樑眉、案板均是青石,磨鑿光潔,鐫刻著一副對聯“門拱紫辰春富貴,天開黃道日光華”,蘊含著主人祈吉納祥的美好心願。推開清漆剝落的古厝厚門,跨過石欄,就面對著門樓廳的照門,這是兩扇往外開的大門,亦稱二道門,它不僅是宅院的“徽記”,也起到隔絕視線直透的屏蔽作用,還可給人以空間變換之感。因所處位置顯要,選材及造型都十分講究,或作書法,或鏤空精雕細刻,平時關閉著,只有貴客光臨或辦喜事才能開啟。人們日常出入則繞左右偏門,再由偏門進入到廂房。廂房壁雕花窗格,或描寫歷史人物,或雕刻飛鳥蟲魚,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傳統儒家教育隨處可見。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兩花廳間是個近50平方米的長方形天井,栽有花卉,擺有盆景,中間有兩口直徑達一米的大魚缸。在這裡,天井就如古厝的魂,把大自然融入院落,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將日月星辰盡收眼底。一個老阿婆和她的孫女坐在天井邊慢慢挑揀著茶青,正午的陽光照射下來,給古厝抹上一層明媚的色彩,老阿婆那被歲月刻滿痕跡的臉,愈發顯得安然祥和。秋日的陽光依然耀眼,而這裡始終保持著一份淡定和靜謐,我的心也隨之沉靜了下來。

古厝正廳高大莊嚴,正面照壁前有幾桌,幾桌前擺著八仙桌,兩邊各放著太師椅。過卷門就到了正後廳,正後廳後又有一天井,兩旁則是廚房。正廳上方有樓廳,這樓廳比二層樓面高3尺,故稱半高樓、走馬弄,外觀結構工整。古厝內部空間寬敞,裝飾有木雕、石刻、泥塑、彩繪,工藝精湛。而在房屋的廊沿、簷口、桅柱、窗櫺、門楣,到處可見雕刻的吉祥圖案,惟妙惟肖,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宅院深深,古意橫秋,穿行其間,市井的喧囂頓時消失殆盡,一切恍如隔世。

古厝的後天井處有一口地下泉水古井,井沿青石條壘就,源深流隱,取之不竭。任憑歲月流逝,水色依然清澈明淨,水味甘甜清涼,潤澤著一代又一代的孫氏子孫。站在井邊俯視,一股清涼迎面而來。在鹹村古鎮,古井亦是千年古蹟,如果把古民居比喻成水彩畫,這古井就是畫眼,它的氣韻貫通著人文氣味。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古民居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建築,更因它是歲月的載體,是一種歷史、文化和符號,也是一種靈魂和境界,其誘人之處還在於演繹的深厚民居文化底蘊和建築美學。鹹村的古民居在結構上,一般都是馬房、六窗門、大門、儀門、廂房、天井、前廳、後廳、後天井、古井佈局,無不體現了我國南方民居的建築風格。雖然內部房間眾多,但因朝向好、光線足、空間大,使用起來十分方便。這也反映出主人的精明,既考慮到大廳的高大華麗,滿足禮儀的要求,又顧及到居家過日子的使用方便,確實是匠心獨具。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古民居是鹹村深遠悠長杳然於歷史深處的文化遺存,已永遠和鹹村人的記憶連在了一起。每一座古民居,都有一個故事,一座非凡的古厝,就是一部滄桑的家史。歲月盈缺,斗轉星移,這些古厝一如飽經滄桑的敦厚長者,以古樸大氣的風貌,默默地屹立在這裡,守護著這座古鎮,蔭護著子孫後輩。

走進古民居,俯拾的盡是故事,觀摩著這些散發著歷史氣息的文化遺產,才明白時間是真誠的,它抹去的只是浮華。當一切成為過去,作為歷史的見證者,這些古厝默默而安然地固守著幾百年的輝煌,不斷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視線。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離開鹹村時,已是黃昏,歸鳥的翅膀許是馱不住夕陽,滑入了桃源溪,夕照給溪水鍍上了一層血紅,耀人眼目。回首望去,飛簷翹角的古民居群在古銅色的夕陽下,像一個夢,一個沉睡千年的夢。

鹹村古鎮之行,在我心裡拖長了足以飄搖心襟的裙裾。終於知道,這古韻十足的淨土,已生出一個個腕足,牢牢地縛住了我,喚醒我心底的敬意,讓我一而再地走近,去輕叩那厚重的足音。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但是對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是很陌生。常聽朋友說鹹村是個文化古鎮,遺存著許多古蹟,尤其是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讓我不由心馳神往。

時近中秋,雲淡風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帶著和天氣一樣明朗的心情,前往鹹村訪古尋幽。車行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一座座茶園從車窗外閃過,山坡上、竹林間不時閃現出一個個古老的小村落,久經風雨的土牆上佈滿剝蝕的痕跡。田壟阡陌,雞犬相聞,間或有瓜藤纏繞著籬笆,那恣肆爬行的綠色,給安靜的小村增添了許多生機。

鹹村又稱桃源,位於虎頭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美。自古商業發達,是閩東名鎮,也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鹹村之名始於唐末後樑初,傳說仕本村李氏宗祖嶽王兵敗夜過此地,聞村人熟睡鼾聲如雷,脫口而出“鼾村”,因“鼾”與周寧方言“鹹”同音,故而得名。鹹村古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幾度波折變遷發展至今,留下了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批明清古建築如祠堂、殿厝、坊亭、閣亭橋等,隨處可見。鎮內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鎮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形式,古人有云:“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鹹村古鎮正是這種環境模式的具體寫照。鹹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稱“桃源八境”,每個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於受古文化影響頗深,鹹村古樸淳厚的民風至今猶存。

鹹村的美不僅在於生態環境,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更賦予它無窮的魅力。流連於鹹村的山水天地間,猶如瀏覽一部古典的線裝書,那淡淡的墨香會悠然沁入你的心靈。在鎮裡隨意走動,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進了悠悠歲月。無論是漫步在風光秀美的桃源溪畔,還是徜徉於爬滿青苔的古老巷子;無論是踏訪青磚黛瓦的明清古民居,還是探尋老宅深處的幽幽古井,那明月清風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緒飄搖而景仰不止,讓你不覺地走進歷史雲煙深處……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從鹹村鎮政府出來,穿過左邊一條水泥鋪就的巷子,便是洋中村。站在巷口,但見街貫巷連,屋宇錯落,一排“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古民居,飛簷翹角,重門深巷,似乎聚集了千年的靈氣。在這裡,石板路就是時空隧道的分界線,走進了石板路,就走進了古鎮的歷史。

洋中村是亂世廉臣孫翼如的故里,有古宅260多座,裡厝大房就有11座,祠堂4座。村中有私塾,分別是文昌閣、奎星閣、池亨、大地厝書館,一個小小的村落居然有四傢俬塾,可見其先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村中現今保存較好的均為大宅,建築佈局多體現為以血緣為中心的家族聚居格局,其中以孫氏古民居群尤為突顯。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孫氏古民居群綿延整條長安街數百米之長,主座建築就有18座,內有水井11口,設計造工精巧。與之相臨的鄭氏、林氏古民居群之間,都以巷道相隔。房屋多是磚木結構,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為普遍,青磚青瓦,雕樑畫棟,雄偉壯觀,花鳥、山水、詩詞鑲嵌其中,古色古香。房屋均坐北朝南,大門一般設置在南向中軸線正中,間或有因受風水格局影響而大門向東的。在正門之內還設有儀門四扇,儀門窗扇木雕精美繁複,多以道家八仙或歲寒四友為題材。古民居的門樓前、廳堂中、橫樑上,幾乎都懸有匾額,如“紫氣東來”、“和氣致祥”、“座滿春風”等。門樓字是最具代表的符號,它表達著一個家族的文明聲望、門道家風,亦對後代有啟化作用。古民居群的結構、佈局、雕刻的意象、匾額及楹聯的文字等,無不寄寓著家族和睦融洽、吉祥如意和繁榮昌盛的美好希望,也承載著當年主人文士、商賈的輝煌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走進古民居簇擁的深邃悠長的小巷子,一旁的溝渠常年流水淙淙,天光雲影篩瀉而下,悠悠逸逸了幾千年。那被腳板和歲月磨礪得晶瑩發亮的青石板路,色澤青純,古樸厚重。抬頭間,簷角依然笑迎天空,幾隻斜飛的燕子掠過頭頂,溼潤的風輕柔地從巷子裡吹過,往昔的雲煙似乎一伸手即可觸及。輕撫著灰黑色的院牆,我不由放慢了行走的腳步。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被稱為“殿厝”的古民居群聚集一處,毗連相接,厝內有厝,錯落有致,特有的構築和古樸的韻味絲毫沒有因年代的久遠而減退消失。在這裡,所有的東西彷彿都染上了時光的沉香。

在村中老者的指引下,我來到了孫翼如故居。古厝共有三重門樓,斑駁的門楣,生鏽的門環,剝落的院牆。穿過兩重門樓才是正門,迎門石門、倚石、樑眉、案板均是青石,磨鑿光潔,鐫刻著一副對聯“門拱紫辰春富貴,天開黃道日光華”,蘊含著主人祈吉納祥的美好心願。推開清漆剝落的古厝厚門,跨過石欄,就面對著門樓廳的照門,這是兩扇往外開的大門,亦稱二道門,它不僅是宅院的“徽記”,也起到隔絕視線直透的屏蔽作用,還可給人以空間變換之感。因所處位置顯要,選材及造型都十分講究,或作書法,或鏤空精雕細刻,平時關閉著,只有貴客光臨或辦喜事才能開啟。人們日常出入則繞左右偏門,再由偏門進入到廂房。廂房壁雕花窗格,或描寫歷史人物,或雕刻飛鳥蟲魚,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傳統儒家教育隨處可見。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兩花廳間是個近50平方米的長方形天井,栽有花卉,擺有盆景,中間有兩口直徑達一米的大魚缸。在這裡,天井就如古厝的魂,把大自然融入院落,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將日月星辰盡收眼底。一個老阿婆和她的孫女坐在天井邊慢慢挑揀著茶青,正午的陽光照射下來,給古厝抹上一層明媚的色彩,老阿婆那被歲月刻滿痕跡的臉,愈發顯得安然祥和。秋日的陽光依然耀眼,而這裡始終保持著一份淡定和靜謐,我的心也隨之沉靜了下來。

古厝正廳高大莊嚴,正面照壁前有幾桌,幾桌前擺著八仙桌,兩邊各放著太師椅。過卷門就到了正後廳,正後廳後又有一天井,兩旁則是廚房。正廳上方有樓廳,這樓廳比二層樓面高3尺,故稱半高樓、走馬弄,外觀結構工整。古厝內部空間寬敞,裝飾有木雕、石刻、泥塑、彩繪,工藝精湛。而在房屋的廊沿、簷口、桅柱、窗櫺、門楣,到處可見雕刻的吉祥圖案,惟妙惟肖,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宅院深深,古意橫秋,穿行其間,市井的喧囂頓時消失殆盡,一切恍如隔世。

古厝的後天井處有一口地下泉水古井,井沿青石條壘就,源深流隱,取之不竭。任憑歲月流逝,水色依然清澈明淨,水味甘甜清涼,潤澤著一代又一代的孫氏子孫。站在井邊俯視,一股清涼迎面而來。在鹹村古鎮,古井亦是千年古蹟,如果把古民居比喻成水彩畫,這古井就是畫眼,它的氣韻貫通著人文氣味。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古民居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建築,更因它是歲月的載體,是一種歷史、文化和符號,也是一種靈魂和境界,其誘人之處還在於演繹的深厚民居文化底蘊和建築美學。鹹村的古民居在結構上,一般都是馬房、六窗門、大門、儀門、廂房、天井、前廳、後廳、後天井、古井佈局,無不體現了我國南方民居的建築風格。雖然內部房間眾多,但因朝向好、光線足、空間大,使用起來十分方便。這也反映出主人的精明,既考慮到大廳的高大華麗,滿足禮儀的要求,又顧及到居家過日子的使用方便,確實是匠心獨具。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古民居是鹹村深遠悠長杳然於歷史深處的文化遺存,已永遠和鹹村人的記憶連在了一起。每一座古民居,都有一個故事,一座非凡的古厝,就是一部滄桑的家史。歲月盈缺,斗轉星移,這些古厝一如飽經滄桑的敦厚長者,以古樸大氣的風貌,默默地屹立在這裡,守護著這座古鎮,蔭護著子孫後輩。

走進古民居,俯拾的盡是故事,觀摩著這些散發著歷史氣息的文化遺產,才明白時間是真誠的,它抹去的只是浮華。當一切成為過去,作為歷史的見證者,這些古厝默默而安然地固守著幾百年的輝煌,不斷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視線。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離開鹹村時,已是黃昏,歸鳥的翅膀許是馱不住夕陽,滑入了桃源溪,夕照給溪水鍍上了一層血紅,耀人眼目。回首望去,飛簷翹角的古民居群在古銅色的夕陽下,像一個夢,一個沉睡千年的夢。

鹹村古鎮之行,在我心裡拖長了足以飄搖心襟的裙裾。終於知道,這古韻十足的淨土,已生出一個個腕足,牢牢地縛住了我,喚醒我心底的敬意,讓我一而再地走近,去輕叩那厚重的足音。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鹹村

作者|阮夢昕

但凡美麗的古鎮,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周寧的版圖上,有一個叫鹹村的千年古鎮,自然也不例外。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雖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但是對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是很陌生。常聽朋友說鹹村是個文化古鎮,遺存著許多古蹟,尤其是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完好的古民居,讓我不由心馳神往。

時近中秋,雲淡風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帶著和天氣一樣明朗的心情,前往鹹村訪古尋幽。車行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一座座茶園從車窗外閃過,山坡上、竹林間不時閃現出一個個古老的小村落,久經風雨的土牆上佈滿剝蝕的痕跡。田壟阡陌,雞犬相聞,間或有瓜藤纏繞著籬笆,那恣肆爬行的綠色,給安靜的小村增添了許多生機。

鹹村又稱桃源,位於虎頭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美。自古商業發達,是閩東名鎮,也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區。鹹村之名始於唐末後樑初,傳說仕本村李氏宗祖嶽王兵敗夜過此地,聞村人熟睡鼾聲如雷,脫口而出“鼾村”,因“鼾”與周寧方言“鹹”同音,故而得名。鹹村古鎮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幾度波折變遷發展至今,留下了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一批明清古建築如祠堂、殿厝、坊亭、閣亭橋等,隨處可見。鎮內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鎮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形式,古人有云:“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場圃筑前,果園樹後”,鹹村古鎮正是這種環境模式的具體寫照。鹹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稱“桃源八境”,每個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於受古文化影響頗深,鹹村古樸淳厚的民風至今猶存。

鹹村的美不僅在於生態環境,久遠的歷史文化積澱更賦予它無窮的魅力。流連於鹹村的山水天地間,猶如瀏覽一部古典的線裝書,那淡淡的墨香會悠然沁入你的心靈。在鎮裡隨意走動,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進了悠悠歲月。無論是漫步在風光秀美的桃源溪畔,還是徜徉於爬滿青苔的古老巷子;無論是踏訪青磚黛瓦的明清古民居,還是探尋老宅深處的幽幽古井,那明月清風總會與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緒飄搖而景仰不止,讓你不覺地走進歷史雲煙深處……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從鹹村鎮政府出來,穿過左邊一條水泥鋪就的巷子,便是洋中村。站在巷口,但見街貫巷連,屋宇錯落,一排“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古民居,飛簷翹角,重門深巷,似乎聚集了千年的靈氣。在這裡,石板路就是時空隧道的分界線,走進了石板路,就走進了古鎮的歷史。

洋中村是亂世廉臣孫翼如的故里,有古宅260多座,裡厝大房就有11座,祠堂4座。村中有私塾,分別是文昌閣、奎星閣、池亨、大地厝書館,一個小小的村落居然有四傢俬塾,可見其先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村中現今保存較好的均為大宅,建築佈局多體現為以血緣為中心的家族聚居格局,其中以孫氏古民居群尤為突顯。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孫氏古民居群綿延整條長安街數百米之長,主座建築就有18座,內有水井11口,設計造工精巧。與之相臨的鄭氏、林氏古民居群之間,都以巷道相隔。房屋多是磚木結構,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為普遍,青磚青瓦,雕樑畫棟,雄偉壯觀,花鳥、山水、詩詞鑲嵌其中,古色古香。房屋均坐北朝南,大門一般設置在南向中軸線正中,間或有因受風水格局影響而大門向東的。在正門之內還設有儀門四扇,儀門窗扇木雕精美繁複,多以道家八仙或歲寒四友為題材。古民居的門樓前、廳堂中、橫樑上,幾乎都懸有匾額,如“紫氣東來”、“和氣致祥”、“座滿春風”等。門樓字是最具代表的符號,它表達著一個家族的文明聲望、門道家風,亦對後代有啟化作用。古民居群的結構、佈局、雕刻的意象、匾額及楹聯的文字等,無不寄寓著家族和睦融洽、吉祥如意和繁榮昌盛的美好希望,也承載著當年主人文士、商賈的輝煌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走進古民居簇擁的深邃悠長的小巷子,一旁的溝渠常年流水淙淙,天光雲影篩瀉而下,悠悠逸逸了幾千年。那被腳板和歲月磨礪得晶瑩發亮的青石板路,色澤青純,古樸厚重。抬頭間,簷角依然笑迎天空,幾隻斜飛的燕子掠過頭頂,溼潤的風輕柔地從巷子裡吹過,往昔的雲煙似乎一伸手即可觸及。輕撫著灰黑色的院牆,我不由放慢了行走的腳步。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被稱為“殿厝”的古民居群聚集一處,毗連相接,厝內有厝,錯落有致,特有的構築和古樸的韻味絲毫沒有因年代的久遠而減退消失。在這裡,所有的東西彷彿都染上了時光的沉香。

在村中老者的指引下,我來到了孫翼如故居。古厝共有三重門樓,斑駁的門楣,生鏽的門環,剝落的院牆。穿過兩重門樓才是正門,迎門石門、倚石、樑眉、案板均是青石,磨鑿光潔,鐫刻著一副對聯“門拱紫辰春富貴,天開黃道日光華”,蘊含著主人祈吉納祥的美好心願。推開清漆剝落的古厝厚門,跨過石欄,就面對著門樓廳的照門,這是兩扇往外開的大門,亦稱二道門,它不僅是宅院的“徽記”,也起到隔絕視線直透的屏蔽作用,還可給人以空間變換之感。因所處位置顯要,選材及造型都十分講究,或作書法,或鏤空精雕細刻,平時關閉著,只有貴客光臨或辦喜事才能開啟。人們日常出入則繞左右偏門,再由偏門進入到廂房。廂房壁雕花窗格,或描寫歷史人物,或雕刻飛鳥蟲魚,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傳統儒家教育隨處可見。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兩花廳間是個近50平方米的長方形天井,栽有花卉,擺有盆景,中間有兩口直徑達一米的大魚缸。在這裡,天井就如古厝的魂,把大自然融入院落,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將日月星辰盡收眼底。一個老阿婆和她的孫女坐在天井邊慢慢挑揀著茶青,正午的陽光照射下來,給古厝抹上一層明媚的色彩,老阿婆那被歲月刻滿痕跡的臉,愈發顯得安然祥和。秋日的陽光依然耀眼,而這裡始終保持著一份淡定和靜謐,我的心也隨之沉靜了下來。

古厝正廳高大莊嚴,正面照壁前有幾桌,幾桌前擺著八仙桌,兩邊各放著太師椅。過卷門就到了正後廳,正後廳後又有一天井,兩旁則是廚房。正廳上方有樓廳,這樓廳比二層樓面高3尺,故稱半高樓、走馬弄,外觀結構工整。古厝內部空間寬敞,裝飾有木雕、石刻、泥塑、彩繪,工藝精湛。而在房屋的廊沿、簷口、桅柱、窗櫺、門楣,到處可見雕刻的吉祥圖案,惟妙惟肖,精美絕倫,令人歎為觀止。宅院深深,古意橫秋,穿行其間,市井的喧囂頓時消失殆盡,一切恍如隔世。

古厝的後天井處有一口地下泉水古井,井沿青石條壘就,源深流隱,取之不竭。任憑歲月流逝,水色依然清澈明淨,水味甘甜清涼,潤澤著一代又一代的孫氏子孫。站在井邊俯視,一股清涼迎面而來。在鹹村古鎮,古井亦是千年古蹟,如果把古民居比喻成水彩畫,這古井就是畫眼,它的氣韻貫通著人文氣味。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古民居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建築,更因它是歲月的載體,是一種歷史、文化和符號,也是一種靈魂和境界,其誘人之處還在於演繹的深厚民居文化底蘊和建築美學。鹹村的古民居在結構上,一般都是馬房、六窗門、大門、儀門、廂房、天井、前廳、後廳、後天井、古井佈局,無不體現了我國南方民居的建築風格。雖然內部房間眾多,但因朝向好、光線足、空間大,使用起來十分方便。這也反映出主人的精明,既考慮到大廳的高大華麗,滿足禮儀的要求,又顧及到居家過日子的使用方便,確實是匠心獨具。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古民居是鹹村深遠悠長杳然於歷史深處的文化遺存,已永遠和鹹村人的記憶連在了一起。每一座古民居,都有一個故事,一座非凡的古厝,就是一部滄桑的家史。歲月盈缺,斗轉星移,這些古厝一如飽經滄桑的敦厚長者,以古樸大氣的風貌,默默地屹立在這裡,守護著這座古鎮,蔭護著子孫後輩。

走進古民居,俯拾的盡是故事,觀摩著這些散發著歷史氣息的文化遺產,才明白時間是真誠的,它抹去的只是浮華。當一切成為過去,作為歷史的見證者,這些古厝默默而安然地固守著幾百年的輝煌,不斷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視線。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離開鹹村時,已是黃昏,歸鳥的翅膀許是馱不住夕陽,滑入了桃源溪,夕照給溪水鍍上了一層血紅,耀人眼目。回首望去,飛簷翹角的古民居群在古銅色的夕陽下,像一個夢,一個沉睡千年的夢。

鹹村古鎮之行,在我心裡拖長了足以飄搖心襟的裙裾。終於知道,這古韻十足的淨土,已生出一個個腕足,牢牢地縛住了我,喚醒我心底的敬意,讓我一而再地走近,去輕叩那厚重的足音。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尋訪周寧鹹村|| 阮夢昕

阮夢昕簡介

阮夢昕,筆名夢昕、飄雪、伊晗,寧德市作協會員,周寧縣作協副主席,在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過作品若干。喜歡在文字中舞蹈,用文字記錄生活的足跡和美好。

封面書法\\倪進祥

責任編輯\\肖 珊

執行編輯\\葉寶培

周寧縣作家協會授權周寧現場發佈,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