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由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歷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實踐中,從當前面臨的具體問題出發,從改革開放宏大歷史背景出發,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歷史文化緊密結合,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道路和500年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緊密結合,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從歷史到現實,從現實到未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深刻闡釋和總結,在對歷史思索中形成了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觀。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基礎。正如馬克思所言:“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著近代以來170多年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鬥爭史,有著90多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奮鬥史,有著70年新中國的發展史,有著40多年改革開放的改革史。這些都是人民書寫和創造的歷史,但也是一脈相承的歷史。無論哪個歷史階段之間,都是不容割斷的歷史。

歷史既不能割斷,更不能隨意選擇。歷史是根基,是認同,是傳承。一個民族的歷史深刻影響著一個民族未來的走向,歷史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是我們安身立命、繼續前行的基礎。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中華大地上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歷史,是我們構建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礎。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是中華民族不斷開拓前進的思想動力。數千年來,先賢們從歷代興衰存亡中汲取經驗教訓,探索和諧共存之道,探求社會萬象和宇宙萬物的內在通變之理,銘刻史冊,託付後人。先賢們對歷代治亂興衰的總結、對經世精神的重視、對憂患意識的強調,為一代又一代有識之士治國安邦、資政育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近代以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先賢們胸懷家國而尋救亡之道,放眼全球而求自強之路,在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中,為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自由幸福,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抗爭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這是黨和人民在當今世界安身立命、風雨前行的資格。中國近代以來的全部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正確之道。”

歷史不能任意選擇,必須要按照歷史規律和時代要求作出科學的歷史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有著自己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不能全盤照搬西方的洋辦法,搬過來只會水土不服,註定要失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1840年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被動地從古代社會被推到了近代社會,逐步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陷入國弱民窮的深重災難之中。而這時歐美國家的資本主義卻在蓬勃發展,一次次戰爭的失敗,一次次喪權辱國,一款款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一場場生離死別,山河破碎、民生疾苦成為那個時代中國人的沉痛記憶。辛亥革命之後,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救亡圖存的正確答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近代中國波瀾起伏的歷史進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因為不觸動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統治根基的改良主義失敗了,中國人民才選擇了革命的道路;因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各種方案嘗試全部失敗了,中國人民才選擇了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因為其他各種政治力量都無力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救亡圖存和民族獨立、解放與復興,唯有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肩負起了這一歷史使命,才使受盡屈辱、瀕臨危亡邊緣的中國進入了歷史的新紀元,才向世人彰顯和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的歷史真理。”

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篇章,開啟了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新階段,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強調“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此,中國共產黨又領導中國人民進入了以改革開放為標誌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現代化發展歷程。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把貧窮落後的舊中國變成日益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審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視野

在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500年回顧和梳理的過程中,對中國歷史的深入思考中,習近平總書記展現了審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廣闊歷史視野和多重歷史維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回顧了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過程,指出社會主義思想經歷了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六個時間段,展現了在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淵源和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他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的論斷,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角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審視。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繼往開來,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的艱辛探索。這一論斷是對世界社會主義實踐的繼承、揚棄和發展,也是對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進程客觀歷史規律的捍衛。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審視有著長時段的多重歷史維度。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文明發展史、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中國改革開放史等多個視角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和發展。他強調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交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答卷,他說:“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這種長時段的歷史眼光,體現了審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寬廣視野,也是他從多重視角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華大地形成發展客觀必然性的集中體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是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期的“接力探索”。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放在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史中去審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我們黨長期奮鬥基礎上的,這個基本結論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歷經艱難曲折,付出巨大犧牲,在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中得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由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有著無法割斷、不可否認的歷史繼承性。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教訓和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經驗,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和實踐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也必將影響整個世界未來的走向。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