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古城溫州有九座山。

哪九座?

有幾座已經消失了?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約一千六百年前,東晉朝廷準建永嘉郡(溫州)。京城下來一位官員叫郭璞,還是位風水大師,他發覺甌北土質軟,遂選址甌江南岸建城。

大師登臨西郭山(郭公山),遙看東南方向鬆臺,海壇,郭公,積穀,華蓋、黃土、巽吉(巽山)、仁王佈局若北斗,便說,城若建在山外,則“富盛”;選在山內,可“安逸長保”。於是千年古城劃定在八座山範圍之內。(後來的史料加入一座靈官山,史稱鹿城有九斗山)

此後一千多年,雖有方臘、倭寇入侵溫州,均未發生大規模戰亂,即便解放戰爭,葉芳起義,古城安然無恙,大師神算乃溫州之福也。

時過境遷,如今的溫州城,九座山還能找到七座,有兩座永久消失了。那麼,這些山都在哪呢?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一、郭公山

從江心嶼碼頭往西步行幾百米,一座高僅17米的小山坡,叫郭公山。這名字是紀念郭璞取的。

郭公是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兩晉時期官員、著名文學家、風水宗師,好古文、精天文、擅詩賦。他預測出300年後國家會統一,甚至準確算出自己哪年哪月哪日哪時辰踏鶴西去。

他怎麼死的?

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有個女婿王敦,此人野心大,動手逆反前,問郭璞結局會怎麼樣。郭璞答曰“無成”。王敦怒問郭璞,“你知道你能活多少歲?”郭璞算了算,回答,“我的命,止於今天正午時”。

時辰到,王敦真的將郭璞砍了頭。時年郭璞49歲。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看下圖這座石雕,大師該有個六七十歲吧?銀髮鬚髯的,哪象四十幾的人呢?顯然,給大師塑碑的人沒好好用心。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二、華蓋山

華蓋,帝王車頂那柄大傘。此山形如華蓋,故名華蓋山,高56.8米。南對中山公園;北接康樂坊。山頂大觀亭,山下紅日亭,南側挺立工農兵雕塑。 站在“工農兵”前,記憶會回到很久遠的時代,人民大眾當家做主……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古城牆是仿晉代郭璞建築嗎?留著射擊孔,那時沒發明火藥呢。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三、海坦山

海坦山有天寧寺、葉適墓和趙爾春烈士雕塑。

葉適,溫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世稱水心先生。永嘉學派集大成者 。

趙爾春,駐溫海軍戰士,為救新碼道小學火災犧牲,被授予“愛民模範”稱號。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四、積穀山

中山公園內,那座尖尖的小山,山頂有亭名積穀亭,後改稱留雲亭。山腰有云輝亭、駐鶴亭、飛霞洞。山並不髙,景點緊湊,用“飛霞”二字形容積穀山高,有些誇張。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五、鬆台山

海拔39米。山上有淨光寶塔,仙人井,山下有妙果寺。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六、巽山

九斗山之一。因在城東南,依古代易書巽之方位,故稱巽山。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七、黃土山

黃土山在巽山北面,賣麻橋一帶,原高有20來米。上世紀90年代那兒還見一堆土,如今黃土山消失了。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八、仁王山

仁王山,又名東嶼,位於今飛霞南路3號的溫州東嶼發電廠廠區內。1959年建發電廠時,夷為平地。

仁王寺遷到了發電廠對面,現還在。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9、靈官山

經過吳橋路的人們,從未發覺加油站馬路對面,居然深藏著溫州第九座山。

就在電業局配電工區(吳橋路37號)辦公樓嚴嚴實實包裹下,古代的靈官山完好保存下來了,山上樹木蒼翠,山頂有座“安眾亭”。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結束語:

當我登上石階,拿手機拍下第9座山的時候,心情格外高興,尤其關於第九座山的“探祕”,碰巧遇上一位當地人,從而順利結束了“任務”,那九座山總算都有了著落……

一千多年前,溫州有九座山,今何在?


轉載於溫州情 作者 丁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