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雲南美人——阿詩瑪

文學 阿詩瑪 戲曲 音樂 養智工作室 2017-04-05

即將消失的雲南美人——阿詩瑪

阿詩瑪

在你的印象中是什麼?

一包香菸?

一片石林?

還是一個漂亮的彝族妹子?

“阿詩”在彝族語言中是金子的意思,“瑪”是彝族人為女孩子取名專用的詞語;阿詩瑪,在彝語裡指的是“美麗善良勤勞的姑娘”。

她最早是由雲南彝族支系撒尼人,口頭流傳的美麗而富有特色的長篇敘事詩《阿詩瑪》,它塑造了一位美麗勇敢堅貞的撒尼姑娘形象。

即將消失的雲南美人——阿詩瑪

阿詩瑪,到底是怎樣的故事?

從前有個叫阿著底的地方,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個美麗的姑娘,爹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珍貴閃光,給她取名叫“阿詩瑪”,也就是金子的意思。

阿詩瑪漸漸長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豔麗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許多小夥子都喜歡她。

她愛上了和她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相親相愛的孤兒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節,她和聰明勇敢的阿黑訂了親。

即將消失的雲南美人——阿詩瑪

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也看上了美麗的阿詩瑪,便請媒人去說親,但不管怎樣威脅利誘,都無濟於事。

熱布巴拉家乘阿黑到遠方放羊之機,派人搶走了阿詩瑪並強迫她與阿支成親,阿詩瑪誓死不從,被鞭打後關進了黑牢。

阿黑聞訊,立刻躍馬揚鞭,日夜兼程,跨山澗,過險崖,從遠方趕回家來搭救阿詩瑪。阿支提出與阿黑比賽對歌、砍樹、接樹、撤種,但阿黑全都贏了阿支。

惡毒的熱布巴拉父子謊稱留宿阿黑,明日送他們走,結果夜裡放出三隻老虎想要吃掉阿黑,沒想到阿黑嗖嗖三箭就解決了老虎,第二天帶走了阿詩瑪。

然而熱布巴拉父子不肯罷休,勾結崖神,乘阿詩瑪和阿黑過河時,放洪水捲走了阿詩瑪。

即將消失的雲南美人——阿詩瑪

阿詩瑪不見了,阿黑掙扎著上了岸,到處尋找阿詩瑪。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變成小河,都沒有找到阿詩瑪。

他大聲地呼喊:“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可是,只聽到那十二崖子頂回答同樣的聲音:“阿詩瑪!阿詩瑪!阿詩瑪!”

原來,十二崖子上的應山歌姑娘,見阿詩瑪被洪水捲走;便跳入漩渦,排開洪水,救出阿詩瑪,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詩瑪變成了石峰,變成了回聲神。從此,你怎樣喊她,她就怎樣回答。

她的聲音,她的影子永遠留在了人間。

即將消失的雲南美人——阿詩瑪

阿詩瑪

《阿詩瑪》的故事講述了美麗聰慧、能歌善舞的阿詩瑪對愛情忠貞不渝,同強權勢力作不屈不撓鬥爭的故事。

故事反映了撒尼人“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揭示了美好終將戰勝醜惡的理想追求。

它以五言句格式,大量使用了伏筆、誇張、諷刺等表現手法和諧音、頂針、拈連、比喻等修辭技巧,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一。

唱調有喜調、老人調、悲調、哭調、罵調等。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後,《阿詩瑪》被改編成電影、京劇、滇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在全國上演,反響熱烈。

即將消失的雲南美人——阿詩瑪

《阿詩瑪》的重要價值

《阿詩瑪》是生長於撒尼彝區並深深紮根於民間,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學作品,反映了撒尼人“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揭示了美好終將戰勝醜惡的理想追求。

自《阿詩瑪》成形後,後人借鑑其創作手法創作了《逃到甜蜜的地方去》、《圭山彩虹》、《竹葉長青》、《放羊人小黃》等敘事長詩,後4部有明顯摹仿前者的痕跡,可見《阿詩瑪》對撒尼敘事詩的形成與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寓含撒尼人的精神、信仰、價值取向,涉及撒尼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已受到國內外學界關注。

即將消失的雲南美人——阿詩瑪

揚名海外卻面臨斷檔

早在50年前,彝族撒尼民間敘事長詩《阿詩瑪》的出版就轟動了全國,被改編成電影及京劇、滇劇、歌劇、舞劇、撒尼劇等在各地上演。

此後,《阿詩瑪》被翻譯成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韓等多種語言在海外流傳,在日本還被改編成廣播劇、歌舞劇、兒童劇等藝術形式。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於1982年獲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屆國際音樂最佳舞蹈片獎。

即將消失的雲南美人——阿詩瑪

《阿詩瑪》長詩,也成為我國名族文學百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蜚聲世界文壇。

2006年,《阿詩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憾的是,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可以完整地說唱這部敘事長詩,“能完整說唱的,最多不超過5個,可能連5個都沒有。”

現在的阿詩瑪,不再是一個詩中人物,不再是一部電影,也不止是民族代表,她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象徵,也是雲南人民的驕傲。

《阿詩瑪》面臨斷檔,後繼乏人,日趨瀕危,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們可以關注到這個美麗的傳說,關注到《阿詩瑪》長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