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導演保羅·傑諾維塞:考驗人性,不如用文學拷問人性

6月22日晚,大衛獎最佳影片《完美陌生人》導演保羅·傑諾維塞攜新書《我生命的第一天》做客思南文學之家,與中國讀者分享創作經歷,暢聊電影語言與文學寫作,探討生活與故事間的聯繫。許多影迷聞訊趕到現場,與保羅在現場進行了熱情的交流與互動。

意大利導演保羅·傑諾維塞:考驗人性,不如用文學拷問人性

《我生命的第一天》新書分享會現場,主持人陳悅(左)與保羅(右)對談。活動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協會、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主辦,思南公館和鳳凰聯動承辦。

《完美陌生人》:當手機成為當代人的黑匣子

保羅的電影代表作《完美陌生人》(2016)講述了一個和手機、祕密、人性有關的故事。七個彼此熟識的朋友聚在一起吃晚餐,他們中有三對夫妻,外加一個宅男。女主人提議進行一個遊戲:每個人交出手機,大家公開分享當晚的每一個電話、每一條短信、每一封郵件。這個“坦白局”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最親密的關係中出現意想不到的祕密和波動,無數瘡痍被揭開。

該片是當年意大利本土票房亞軍,同年獲得意大利電影大衛最佳影片、最佳電影劇本以及2016年紐約翠貝卡電影最佳電影劇本獎,先後被十個國家翻拍,包括中國(《來電狂想》,2018)。

保羅在現場迴應了影迷和讀者的提問:《完美陌生人》的故事靈感來自哪裡?在現實生活中會願意參與這樣一場坦白遊戲嗎?怎麼看待“不要測試人性”的忠告?

“在構思《完美陌生人》這部電影之初,我在想,當代人的祕密藏在哪裡?結果發現在手機裡可以窺探到的祕密最多。”保羅說,“我一個好朋友在騎摩托車的時候出了車禍,住院後將手機交給他的妻子,他妻子從手機中發現他有很長時間的外遇,以及外面的房產。後來他們離婚了。我從這個故事中獲得靈感,把它搬上了熒幕,就有了《完美陌生人》。”

影片結尾的設計是,這群人離開了那個房間,表現得一切如常,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事實上前面的劇情是一個假設。保羅表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人願意玩這個遊戲,影片結尾一切恢復正常,其實是因為那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

關於人性是否經得起考驗,保羅的看法是,沒有必要徹底地測試和觸碰人性,但可以用一個相關的經驗,用文學的方式來處理這個測試。“我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面臨很多決策,多多少少都是測試人性的。而文學作品是一種昇華以後的詮釋。每個人都有主觀的一面,比如說我女兒畫了一幅畫,對於我來說這幅畫比畢加索的畫還要珍貴。主觀性是在生活當中不可避免的。”保羅說。

意大利導演保羅·傑諾維塞:考驗人性,不如用文學拷問人性

《完美陌生人》中文版海報

《命運咖啡館》:你能為願望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保羅在2017年的電影作品《命運咖啡館》同樣拷問了人性。

“《命運咖啡館》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電影,設計了一個可以實現願望的咖啡館,你可以去許願,但是作為回報,必須執行相應的任務,都是非常殘酷的交換。比如有一個人是癌症病人的家屬,為了能讓家人康復,他要去搶銀行。”

“我想問,人們為了實現願望,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當時我的一個想法是,逼著觀眾去思考極端的情境,你會不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做一些事情?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遇到那些需要抉擇的情境,這樣的思考可能會讓大家更加感激現在的生活狀態,因為不需要面臨那麼殘酷的選擇。”保羅在交流會上說。

意大利導演保羅·傑諾維塞:考驗人性,不如用文學拷問人性

影迷和讀者在現場

《我生命的第一天》:什麼樣的人值得被賦予第二次生命?

《我生命的第一天》是保羅的小說新著,同名電影已經在製作中,預計明年春天問世。故事開篇就是沉重的話題——自殺,但保羅說,正是想讓大家看到生活的美好,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生活,才在書的開頭講自殺。

該書共有四個主角,他們在自殺前的瞬間,一個疑似天使的神祕人出現,提供了一個選擇:給他們七天時間“體驗死亡”,他帶著四人重新看世界,看看如果沒有了他們,他們的親人、朋友、周遭的環境會是什麼樣。一週之後,將他們帶回此時此刻,再決定要不要接受死亡。

四個人物的背景截然不同。一位是勵志演說家,舞臺上雞血滿滿、光鮮亮麗;真實生活中卻低迷頹喪,找不到方向。一位是前奧林匹克體操運動員,因為意外癱瘓,坐上輪椅,生不如死。一位是女警,女兒因病去世,受到很大的打擊。還有一位是孤獨的廣告童星,雖然很紅,但沒有人真正理解和關心他。他們唯一的共同點是在那一晚選擇自殺。

“這本書我構思了一年,相當於和四位主角和那位天使相處了一年。我一直在想,什麼樣的人值得給給予第二次生命?”

保羅說,最讓他困擾的就是如何選擇這幾位值得被給予第二次機會的人。“我選的第一個人是失去女兒的堅強女警。在意大利文中,父母、配偶去世,都有專有詞語可以描述那種狀態;但失去子女沒有。我想那種痛苦一定是大到難以想象、難以描述,才沒有詞彙可以描述。第二個人物是有抑鬱症的演說家,其實我們生活中可能有50%的人多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第三個角色是突然癱瘓的前奧林匹克體操冠軍,這也非常典型,我們生活中隨時可能發生意外,猝不及防的徹底改變你的生活。最後是孩子,現代社會的孩子其實特別需要被保護。這是一個信息龐雜的時代,我希望成年人保護孩子,不要過早地消費他們,不要讓他們接觸到與年齡、心理承受力不匹配的一些東西。”

意大利導演保羅·傑諾維塞:考驗人性,不如用文學拷問人性

《我生命的第一天》,[意]保羅·傑諾維塞,陳英、李燕超、餘婷婷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42.00元。

“為什麼這本書叫《我生命的第一天》?因為如果人們在最後一天改變了對生活的態度,那就變成了生命的第一天。寫這本書的初衷,是覺得每個人值得擁有第二次機會。稍微轉變一點角度,你可能就會有一個全新的世界觀,這是這本書希望給大家帶來的希望。”

保羅說,寫這個故事的一個困難之處在於,主人公只有七天時間。什麼樣的事能在一週的時間裡給予人重生的希望?“我和書中的那個天使一樣在尋找。這是一個挑戰。至於最後怎麼做到的,大家看了書自然就知道了。”

談及為何把故事背景設定在紐約,而非作者本人更熟悉的歐洲、意大利,保羅表示:“紐約對我來說是一個神奇的城市,這個城市裡發生怎樣的故事大家都可以接受。一個天使出現在意大利的咖啡館可能不太合適,但在紐約就毫無違和感,因為紐約就是這樣一個魔幻的城市。在中國,上海對我來說也是可以發生神奇故事的地方。因為有不同的文化交匯在這裡,讓這個城市充滿魔力。”

意大利導演保羅·傑諾維塞:考驗人性,不如用文學拷問人性

活動現場

如何成為一名導演?“可能需要一點運氣”

保羅在大學時學習商科,這是可以養家餬口的妥當選擇。儘管熱愛電影,但在意大利當導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業之後,我一直努力想做電影相關的事業,很幸運的是我得到了一些人的幫助。有時候貴人相助很重要,就像《我生命的第一天》裡那樣。”

保羅回憶道,20年前他拍攝的第一部短片就幸運地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選中,但公映時出現了技術問題,導致投影時沒有聚焦,整部影片以模糊的狀態播出。“當時我非常生氣和沮喪,回了羅馬。但是後來影片居然在電影節獲了獎,評委說,‘感謝你有勇氣講述這樣真實的故事,而且是以一種模糊的方式講述真實的故事!’”保羅說,這大概真的有一點運氣在。

保羅自2012年開始擔任電影導演,目前共拍過13部電影。他指導的首部電影是《那不勒斯魔咒》,獲得了意大利大衛獎和金球獎;2012年執導的《完美家庭》獲得了Ciak電影金球獎最佳喜劇片與意大利電影大衛獎等國際獎項;2015年執導的《去過月球嗎》獲得意大利影評人協會銀絲帶獎、意大利年度票房十大賣座都會愛情喜劇。

保羅的作品往往涉及人性的陰暗面,但他喜歡用喜劇的形式表達。“我最喜歡的是好笑、但讓你不舒服的喜劇。”保羅表示,他希望以喜劇將觀眾帶入故事,慢慢延伸出一些關於人性的追問,“希望大家讀完書或看完電影的時候,能問自己一些問題”。

談及創作過程中的狀態,保羅表示每一次寫作和拍攝都讓他覺得在過一個新的人生。 “每個角色的故事都讓我覺得還活著,把那些價值傳遞出來讓我覺得還活著,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讓我覺得還活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