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韻看句子形式(一)─複詞─

文學 詩歌 詩經 楚辭 簡詩新評 2017-04-11

韻文學專題(上)

第三講:韻文學的句子形式(一)─複詞─

單形體單音節的漢字,由於同音字太多,如果不用複音節構成複詞,在語言達意上便有頗多的窒礙,譬如「ㄕ」這個音,「獅」、「師」語意大不相同,如果不說成「獅子」、「老師」便難於傳達清楚的語意。這也是我們介紹姓名時,必須要說成「曾國藩的曾」、「永久的永」、「禮義廉恥的義」的緣故,否則不知道要被誤作多少種寫法。

詞雖然有一個字的單詞,如山、水、花、鳥;也有超過三個字的複詞,如小李子、促織兒等加詞頭和詞尾的複合詞;和一些擬音的複詞,如不列顛、俄羅斯、顛不剌;以及一般四個字的成語,如光陰似箭、一柱擎天、駟馬難追,但它們既然號稱「語」,就已經不是一般的「複詞」。


從韻看句子形式(一)─複詞─

句子


複詞之結構

一般的複詞是指雙音節,也就是兩個字構成的複詞。這和中國語言以雙音節為音步常態有密切的關係。複詞的結構,以字音、字義為基礎。


以字義為基礎所構成的複詞

組合式複詞

即兩字中下字為主體,上字為修飾語,彼此有主從關係。如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紅花等便是 adj+n 的組合,好吃、快跑、猛打、不捨、先看等為 adv+v的組合,都好、餓扁、但不、勉強、真好等為 adv+adj 的組合。也就是說凡兩字作形容詞、名詞,或副詞、動詞,或副詞、形容詞而彼此有輕重主從關係的組合,都屬於組合式複詞。


組合式合義複詞

但是如大門、滄洲、桂魄、青樓、飛機、火車、飛碟、臺端、閣下、天顏、朱容、梨園等,其命意都已不再是字面上賓主組合的意思,而是已形成另有新指涉的內涵,已為公眾語言所習用。譬如「大門」不再是大的門,而是指建築物最外面的門口;「滄洲」不是滄水中的沙洲,而是隱居之地的代稱;桂魄不是指桂樹的魂魄,而是月光的代稱;青樓並非是青色的樓閣,而是指歌妓的居處;飛機不是飛行機器的通稱,而是指人們所共同認知的特殊型體和功能的飛行機器,它與同樣可以飛行的火箭、太空梭等並不一樣。也就是複詞雖是賓主關係組合,但已失去原義而將賓主兩字合成轉為新命義的,即稱作組合式合義複詞。


從韻看句子形式(一)─複詞─


同義式複詞

同義式複詞由兩個字義相同或相近的單字所構成,如美麗、偉大、快速、思想、芳馨、戲劇、矇瞽、典範、歡娛、歌謠、建構、流播、產生、腳色、嚴謹、拘泥等。這還是因為單字語義有時難明,加上一同義或義近的單詞構成複詞,語意就容易明白。譬如說「她很麗」、「她很有思」、「她閱讀很速」、「人格偉」、「花木馨」,皆不知所云;但說成「她很美麗」、「她很有思想」、「她閱讀很快速」、「人格偉大」、「花木芳馨」,語義就一清二楚了。


聯合式合義複詞

但是像「風月」、「花柳」、「臺閣」、「士夫」、「江湖」、「巡撫」、「宰相」等詞,雖彼此字義為同類,但一般用語已失去其字面原義,而合成轉化為「男女浪漫戀情」、「男人因狎妓而得的疾病」、「政府之中樞」、「知識份子」、「流浪漂泊之所」等新義,凡此謂之「聯合式合義複詞」。




從韻看句子形式(一)─複詞─



反義式複詞

對同義複詞而言,反義複詞即是由兩個字義相反或大抵相反的單字所構成的複詞,如是非、淄素、雅俗、善惡、美醜、盛衰、勝敗、生死等。這樣的複詞都保留字義正反兩面的意義,彼此對映,使語義明白清楚。


反義式合義複詞

但是像「為人處事要懂得尺寸」、「臺北到北京遠近如何」、「此人輕重如何」、「一切歸諸造化」、「定要見個高下」等,其中「尺寸」、「遠近」、「輕重」、「造化」、「高下」都已經合為一體而轉變為「分際」、「距離」、「分量」、「自然」、「輸贏」等新義。凡此則謂之為「反義式合義複詞」。


反義式偏義複詞

在反義複詞中又有一類,如「兄弟」、「異同」、「去來」、「增損」等都只取其一半之意義,另一半則不取;亦即以上諸詞但為「弟」、「異」、「去」、「損」之義。如「兄弟來到貴寶地」、「其間有何異同」、「去來吳興」、「有所增損」者然。


子句式複詞

子句構成的複詞又有兩類,其一為主語述語構成者,如山青、水碧、鳥語、花香;其二為動詞受詞構成者,如讀書、愛國、穿衣、戴帽等。


子句式合義複詞

有些動賓結構的子句式複詞,已轉變字面意義而引伸為另一新義,如掛勾、翻身、解頤、知縣、平章、啟顏、下第、拔禾(農夫)、衝州撞府(流浪各地)、待詔(閒職官名,引伸為妓女)、駕崩(皇帝死亡)、物化(死亡)等。




從韻看句子形式(一)─複詞─


以字音為基礎所構成的複詞

以雙聲所構成的複詞

凡字音聲母相同者所構成的複詞稱「雙聲詞」,因其聲母相同,字頭順溜,易於造成語言旋律之流暢。如芬芳、悽清、千秋、積極、卑鄙、批評等。


以疊韻所構成的複詞

凡字音韻母相同者所構成的複詞稱為「疊韻詞」,因其韻母相同,字尾呼應,易於造成語言旋律之舒緩美聽。如天邊、清平、窈窕、纏綿、蕭條等。

雙聲疊韻詞的運用,早見於《 詩經》、《 楚辭》,以及兩漢、魏晉的詩歌。初唐近體詩流行以後,更加受到注意。盛唐老杜尤精此道,神明變化,益增聲韻之美。清人周春著有《杜詩雙聲疊韻譜括略》,茲據周著舉杜詩中一些雙聲疊韻的對句,以為例證。凡字上有‧‧符號者為雙聲,有。。符號者為疊韻:

古詩:

差池 。。上舟楫 ‧‧,窈窕 。。入雲漢 ‧‧。(疊韻對疊韻,雙聲對雙聲)

早行石上 ‧‧水,暮宿天邊 。。樹。(雙聲對疊韻)

三年笛裡關山 。。月,萬國兵前草木 ‧‧風。(疊韻、雙聲錯綜對)

律詩:

聯翩 。。匍匐 ‧‧禮,意氣 。。死生 ‧‧親。(疊韻對疊韻,雙聲對雙聲)

臨老羈孤 ‧‧‧‧極,傷時會合 ‧‧‧‧疏。(雙聲對雙聲)

鼓角 ‧‧緣邊 。。郡,川原 。。欲夜 ‧‧時。(雙聲對疊韻)

十年蹴鞠 。。將雛 ‧‧遠,萬里鞦韆習俗 ‧‧‧‧同。(疊韻對雙聲,雙聲對雙聲)

悵望 。。千秋 ‧‧一灑淚,蕭條異代 。。。。不同時。(疊韻、雙聲錯綜對)

像這些詩句所運用的雙聲疊韻,都非常自然,錯落有致,所以益增聲韻之美。


從韻看句子形式(一)─複詞─

疊字


以疊字衍聲所構成的複詞

疊字則字音重複,重複之字音有如詞尾,聲情輕快,因而產生活潑舒暢之語言旋律。元曲喜用此類複詞,清樑廷楠《曲話》錄有詞例一兩百,如響丁丁、冷清清、虛飄飄、撲騰騰、氣昂昂等等。

因為疊字衍聲的次一音節有如帶詞尾的複詞,雖在文字上為一單字,但在音節上則附屬前者,就長度而言,止有半音節,而且發聲要較為輕徵;也因此疊字詞和帶詞尾的複詞其音節要比兩個異字所構成的複詞來得輕而短。例如杜甫〈登高〉一首在開頭兩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之後,緊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運用「蕭蕭」和「滾滾」兩個疊字詞,藉助其快速的節奏強化了秋日空曠悲涼的意味,前半首所顯現的意象情趣,其氣勢也因此奔騰雄渾起來。再如〈曲江〉二首之一的「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更藉助了「深深」和「款款」的輕快節奏,將蛺蝶和蜻蜓的穿花和點水寫得鮮活之極。李清照著名的【聲聲慢】詞,開首連用七組疊字衍聲複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將本來是三句音節雙式、節奏應屬緩慢的句子,變得一層逼進一層逐漸加速起來,而且一氣呵成,把她那沉鬱在胸中的悲秋情緒勃勃然迸發出來。再看喬吉的一支【天淨沙】:「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噸,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這支曲子共五句,每句都屬雙式音節,如果運用異字複詞有如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則聲情一波三折,舒徐款緩;但由於喬氏寫的是春光明媚、郊遊踏青,意屬輕快愉悅,所以全用疊字詞填成,於是聲情、詞情就渾然如一。


從韻看句子形式(一)─複詞─



帶詞頭的衍聲複詞

因單字單詞語意往往不明,因在其上加一有聲但無義而約定俗成的字音以構成複詞,從而促成其語意清楚。如老師、老王、老李、老虎、老鼠之「老」皆有有音無意,「老」絕不是年輩大的意思。其他如小紅、小趙,阿義、阿扁,有唐、有清,打諢、打和、打從等亦然。


帶詞尾的衍聲複詞

因單字單詞語意往往不明,因在其下加一有聲但無義而約定俗成的字音以構成複詞,從而促成其語意清楚;有的更因其位居詞尾,又為不具意義之虛字,就使聲情顯得輕快而美聽。前者如軀老(身體)、睩老(眼睛)、邦老(強盜)、恍然、鬨然、驀然;後者如車兒、馬兒,桌子、獅子,穿著、跑著,好的、壞的,忽地、悠地等。


狀聲的衍聲複詞

有的複詞純粹用來形容某種聲響,如淅瀝為細雨聲、嘩啦為水聲或不經意的喧囂,轔轔為車行聲、唧唧為蟲鳴聲、啁哳為鳥叫聲。元曲運用狀聲詞特別繁多,如白樸《梧桐雨》末折【笑和尚】:「疏剌剌刷落葉被西風掃,忽魯魯風閃得銀燈爆。廝琅琅鳴殿鐸,撲簌簌動朱箔,吉丁當玉馬兒向簷間鬧。」便用一系列的狀聲詞把落葉聲、風聲、鳴鐸聲、朱箔聲、鐵馬擺動聲,寫的活靈活現,可視可聞。


純粹衍聲的複詞

此為標音性的名詞,用指大自然之生物,如促織、蟋蟀、蝴蝶、鳳凰、鸚鵡等。

以上覆詞結構含從字義組合九種類型和從字音組合七種類型,共十六種類型,是筆者從漢語複詞結構觀照所得的大致現象。就戲曲文學而言,亦不出此。


從韻看句子形式(一)─複詞─

古韻


複詞的聲調結構

但韻文學無不講究語言旋律,尤其是優美的語言旋律,戲曲既為韻文學之極致,更非講究不可。也因此,複詞的聲調組合,及其緣字音而構成的複詞類型,便也成為韻文學講究語言旋律的重要基礎。

緣字音所構成的複詞類型,其於聲情之作用,已附論於前文,這裡單論複詞的聲調結構。

平上去入四聲所產生的三種特質:有長短之別、平與不平(仄、側)之別、強弱之別,已見於前論。以下且先舉出複詞聲調組合的現象:

卑官(平平)、卑鄙(平上)、卑劣(平去)、卑職(平入)。保鏢(上平)、保管(上上〉、保護(上去)、保結(上入)。被單(去平)、被酒(去上)、被動(去去)、被服(去入)。北方(入平)、北里(入上)、北面(入去)、北極(入入)。

以上是最簡單的聲調組合,而已可見:平平,有平舒之感;入入,有激促之感;去去,有直切之感;而上上連用,則由於其升降幅度在短小的語言長度裡,曲折變化過甚,人們的發聲器官無法連續的將其正確聲調傳達出來,所以必須將其上字變調為平,乃能相屬成詞的讀出來;也因此,上上連用,便成了韻文學的忌諱,王驥德《曲律》更明舉「上上疊用」為「曲禁四十條」之一。至於不同聲調的組合:大抵鄰近的兩個聲調,如平上、上平、上去、去上、去入、入去比較和諧,而尤以上去、去上最為美聽,故詞曲中聲情詞情最佳處的所謂「務頭」,往往施之。不相鄰的兩個聲調,如平去、平入、去平、入平,則顯得率切;上入、入上,由於上聲先抑後揚的特質,故尚稱諧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