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四十多年前,

一塊雕刻著神祕文字的金屬牌,

在內蒙古洮兒河谷被村民偶然發現。

村民去世後,他的兒子

欲出售這塊金屬牌還債。

面對金屬牌上的奇特文字,

收藏家們迷惑不解。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隨著神祕文字的破解,

專家斷定這是一塊

傳達元代皇帝旨意的聖旨金牌,

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塊。

圍繞這塊聖旨金牌,

一系列跌宕起伏、曲折迂迴的

離奇事件,隨之展開。


【1】

老農臨終留遺言

地窖金牌要傳承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1998年,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索倫鎮一位姓李的農民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臨終前,他將兒子李獻功叫到床前,告訴他地窖裡有一枚金牌,一定要傳承下去。兒子李獻功聽完驚詫萬分,他從沒聽說過家裡還有傳家寶。

事情還要追溯到三十年前的一天,老李在洮兒河索倫大橋下無意發現一塊金屬牌。牌子上刻有文字,像是蒙古語。老李看不懂,就請教村裡的老人幫忙看一看,可是老人也不認識,只知道家裡掛的成吉思汗的畫像上也有類似的文字符號。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老人由此猜測,金屬牌子可能和成吉思汗有關係。如果是真的,那這塊牌子可不簡單,一定很值錢。於是他就將這塊牌子藏在地窖中,沒有告訴任何人,甚至是家人。

一晃,三十年過去了,老李早已年邁,臨終前想起地窖中的金屬牌子,便交給了兒子李獻功。

【2】

兒子經商賠了錢

欲拿金牌還外債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後來,李獻功做生意賠了錢,想到父親給他的金屬牌子,幾十年不生鏽,材質一定不一般。於是便將牌子拿出來,心想著能不能當了還債。

在一位朋友的介紹下,李獻功在烏蘭浩特市找到了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劉振春和張國林。他們帶著李獻功來到銀行對這塊金屬牌做成分分析,經過光譜分析儀分析,這塊金屬牌含金量達到58.44%,其餘成分為銀。看到成分分析結果後,劉張兩人異常興奮,雖然現在還不能判斷牌子是成吉思汗的隨身物品,但是就憑製造牌子所使用的貴重金屬和巧妙的配比,就足以證明它非比尋常。可以想象,持有這塊金牌的人,當年的地位是何等尊貴!於是,兩人打算合夥買下這塊金牌。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劉振春、張國林和李獻功達成了以12000元成交的口頭協議。在給李獻功寫下收條,並預付了2000元定金後,劉振春終於將金牌暫時拿到了自己手裡。

劉振春有一個習慣,每次收到藏品後都會把它再仔細翻看一遍,這一次也沒有例外,他在金屬牌的圓孔處看到了一行文字:“張字九十六號” 。劉振春看到這行文字時,腦子裡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塊金牌極有可能是從博物館裡盜竊出來的贓物。 於是,他用硫酸紙給金牌上的文字打拓片,發往全國各大博物館、文物站,詢問是否有類似的文物被盜。幾周後,各地博物館和文物站相繼傳來消息,都說沒有類似的文物被盜。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後來,李獻功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認為這塊金牌有可能遠不止劉振春和張國林開出的價格,他想找更有權威的文物專家,對金牌做進一步的鑑定。於是,交易不歡而散。

為了能將金牌儘快換成現金,李獻功再次委託朋友打聽把牌子熔化掉,單賣黃金看能值多少錢。 當地一家金銀首飾加工店的店主答應以黃金的市面價格收購整塊金牌,比劉振春和張國林開出的12000元價格整整高出了5000元,李獻功爽快地答應了。但就在檢驗的時候,首飾店想做手腳少算錢,被李獻功的朋友發現了,交易再次不歡而散。

【3】

鑑定專家齊護寶

上交之路困難多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這邊,錯失良寶的劉振春、張國林也不甘心,他們再次聯繫李獻功,並找烏蘭浩特市文聯原副主席江川鑑定金牌。幸運的是,江川認出了金牌上面的文字是元代忽必烈年代的巴思巴文(忽必烈為了統一中國的文字,特命帝師巴思巴創立的)。如果確定了這塊金牌上刻的文字就是巴思巴文 ,單憑成吉思汗去世時間與巴思巴文頒佈時間的年代差別,就足以證明它不是成吉思汗時期的文物。但是,有巴思巴文的文物,大多數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有多年收藏經驗的劉振春深知問題的嚴重性,為了能夠保證這塊金牌的安全,劉振春告訴李獻功,現在只能將這塊金牌交到相關的研究部門。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李獻功沒有想到,幾經周折找到了一家研究所,竟然被拒之門外。抱著一線希望,他將裝有金牌照片和拓片的信封,悄悄地放在了研究所的一張辦公桌上。這家研究所的負責人看到照片上的金牌時,他的手開始顫抖起來。他將電腦中被研究所視為鎮所之寶的文物——元代銀製聖旨牌的圖片放大與拓片比較,結果連文字都是一模一樣的。

這位負責人深知,聖旨金牌的發現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它的文物價值毫無疑問已經遠遠超出了研究所裡的這塊銀牌,它的學術價值,是不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於是,研究所召開了緊急會議,如果有人在文物市場看到這塊金牌,研究所將會不惜一切代價把它收購回來。

【4】

大學教授揭謎底

元代聖旨價值高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直到2000年三四月份的一天,時任內蒙古大學副校長的包祥教授接到該校圖書館寶音圖的電話,說有一個人帶了一塊金牌過來鑑定,上面的文字他不認識。當天,寶音圖給包祥教授送去了照片。第二天,寶音圖帶著李獻功把金牌拿給了包祥教授鑑定。包祥教授看了金牌很驚奇,上面的巴思巴文他太熟悉了。包祥教授隨口讀出了金牌上面的巴思巴文,並用漢語進行了翻譯: “在至高無上的神的名義下,皇帝的命令是不可違抗的。誰若不從,問罪處死 ”。而且他指出,這枚金牌應該是當時某位高官的“工作證”。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包祥教授很想買下這塊金牌,考慮到自己和李獻功討價還價不合適,就叫來了內蒙古大學蒙古學中心主任齊木德道爾基來協商價格。齊木德道爾基手捧金牌大吃一驚:“這是國家一級文物!” 經過協商,金牌以6000美元成交。李獻功向包祥教授訴苦:“我們來回跑花了不少錢,您看能不能多給兩三千?”包祥教授爽快地答應了:“好,再給你們300美元。”最後,包祥教授付給了李獻功6300美元,把金牌買下了。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元代金牌聖旨的價值是不能用數字衡量的,對比現在隨便一些明清的聖旨,就在拍場上拍出數千萬的天價,這件元代金牌聖旨,價值難以估量,保守估計上億!不少人都勸包教授轉手賣了,可包教授卻堅定的說:“金牌到我這裡就算到地方了,再高的價錢也不能賣了。”


農民撿到聖旨金牌,兒子欲賣錢抵債,教授6300美元買下!



後來 ,包祥教授將八思巴文聖旨金牌捐贈給了內蒙古大學民族博物館。如今這枚金牌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只不過大家現在去內蒙古大學民族博物館只能見到仿製品,真品被藏在保險箱裡不對外展出。

責任編輯:子曰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