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文物 博物館 考古 陶瓷 方町 方町 2017-09-14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一提到博物館,人們自然想到具有厚得歷史且價值連城的藏品及文物。而文物是歷史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是一方文明的載體,訴說一方曾經以的輝煌。

悠悠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創造燦爛的中華文明,我們的祖先留下了不計其數的珍貴文物。中國地大物博,全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且每個博物館都收藏著反映本地歷史文化內涵的“鎮館之寶”。

福建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位於福州市西湖公園,佔地面積6公頃,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擁有館藏文物和自然標本近17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3萬餘件。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福建博物院

今天方町收集了幾件福建省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向大家展示,以便大家進一步瞭解福建歷史。

一、西周青銅大鐃 

西周青銅大鐃,國家一級文物,高76.8釐米、甬長29.8釐米,重100.35千克。1978年12月26日,建甌縣(今建甌市)小橋公社陽澤大隊社員在陽澤村東北黃科山開墾茶園時所發現的。大鐃為雙範合鑄,兩面各有18個乳突狀枚。器體佈滿以雲雷紋為主的紋飾,甬的上半部兩面各飾有獸目一對,與雲雷紋組成變體獸面紋。旋帶以細雲雷紋為地,飾突出的勾連C形紋。舞面飾對稱的粗雲雷紋四組。鐘面飾粗大深刻的雲雷紋,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飾淺細的圖案化獸面紋。該鐃形體之巨大,紋飾之精美,不但是我們首次發現,在國內都屬罕見。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西周青銅大鐃 

二、波斯孔雀綠釉陶瓶

波斯孔雀綠釉陶瓶,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2月出土於福州市新店鎮五代閩國劉華(五代閩國第三主王延鈞之妻)墓。瓶高74.5、口徑15、腹徑42、底徑17釐米,斂口,豐肩,長腹漸收,平底而沿外突。頸肩間附四個環耳。肩腹部堆塑四道粗繩狀紋。陶胎質較疏鬆,呈橙紅色。通體施藍綠釉,釉色晶瑩。該瓶為波斯類型陶瓶,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當時共出土3件波斯孔雀綠釉陶瓶,福建博物院收藏的這件是品相最好的一件,另兩件藏於福州市博物館。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波斯孔雀綠釉陶瓶

三、劉華墓陶俑群

劉華墓陶俑群,1965年2月出土於福州新店鎮五代閩國第三主王延鈞之妻劉華墓。一共有出土陶俑43件,分大、中、小三型。品種有女俑、男俑、鬼神俑,人首獸身俑等。俑的造型與裝飾既有中原唐俑的遺風,又有福建雕塑的地方特色。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高髻拱手女俑

四、呂紀《梅花天鵝圖軸》

《梅花天鵝圖軸》為明代花鳥畫大家呂紀之傳世鉅作,畫風古樸淳厚,設色豔麗,幅面寬闊。此畫縱240釐米、橫151.5釐米。絹本,無款。以細筆作八哥、蝴蝶、天鵝與梅花等,以粗筆畫樹幹、頑石。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梅花天鵝圖軸》

五、南齊長柄三足銅鐎鬥

南齊長柄三足銅鐎鬥,國家一級文物,1954年出土於福州市倉山區桃花山師院附中一座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墓。該器通高18.9、口徑為15.3、柄長28.8釐米,大敞口,斜寬沿,口一側附短流,深直腹,平底附三個細長蹄形足、呈竹節狀、足外撇,腹部對應一足處安有一扁平細長的柄,作曲折傾斜狀,柄的末端呈桃心形,其前有一小穿孔,製作極其精美,造型穩重。與之配套的有一件陶三足火盆。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南齊長柄三足銅鐎鬥

六、李綱鐗

李綱鐗,是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古鐗實物,國家一級文物。1985年5月29日,福州教師林中宇捐獻。該鐗通高96.5釐米,鞘長76釐米,重3.6千克。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制,鋼鐵鑄造。鐗首呈瓜錘形,鐗柄外套斜道紋花梨木,鐗柄與鐗身之間橫隔四瓣形格板,鐗身有四稜,根粗尖細。鐗身近格處錯金篆書“靖康元年李綱制”一行7字。鐗身配有清代圓形紅木套鞘,鞘體表面鑲嵌銀飾花卉、蝙蝠、古罄、垂纓絡等圖案,中部纏箍銅佩二道,末包裹圓球形銅。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李綱鐗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李綱鐗

七、五代閩國銅鎏金王延翰獅子爐

五代閩國銅鎏金王延翰獅子爐,國家一級文物,堪稱該時代銅器的標準器。此爐通高40.1、口徑21釐米,獅子高11.3釐米。焚香器,銅質,由蓋、身兩部分組成。爐蓋作盔狀,與爐口沿凸脣相扣合,蹲獅鈕,獅口與器內相通,便於煙香外薰。爐身直口,有窄凸脣一圈,外寬平折沿,邊沿呈五葵瓣形,直腹平底,腹處鉚接五獸足作支架,獸足上部作獸首。通體鎏金,寬折沿平面環刻楷書“弟子鹽鐵出使巡官、主福建院事、檢校尚書、禮部郎中、賜紫金魚袋王延翰,奉為大王及國大人鑄造師(獅)子香爐壹口,捨入保福院,永充供養。天祐四年九月四日題”銘文。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五代閩國銅鎏金王延翰獅子爐

八、宋定窯白釉劃蓮花紋大碗

宋代定窯白釉劃蓮花紋大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傳世稀品。此碗侈口,包紅銅邊,沿微外卷,弧腹下微收,狀若扁鼓。碗內心刻劃團花,內外壁刻劃纏枝蓮,外壁下端刻劃六道直線紋。通體施牙黃釉,釉面柔和潔淨。淺圈足,足底露胎,胎質灰白堅緻,聲色清脆悠揚。附紅木底座。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宋定窯白釉劃蓮花紋大碗

九、南宋紹興端石抄手硯

南宋紹興端石抄手硯,國家一級文物,1973年出門於武夷山市西門外獅子崖宋墓。該硯長19.3釐米,寬12.4釐米,高3.7釐米。端石,質潤,抄手式。平面形狀及斷面呈梯形,硯堂自然下斜,後高前低成硯池,窄硯首與兩側硯脣相連,硯底鑿空。背面鏤刻篆書“賈藏之墓”四字,及墓主人於南宋紹興辛未(1151年)年壽終等內容。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南宋紹興端石抄手硯

十、明德化窯何朝宗塑觀音立像

明德化窯何朝宗塑觀音立像,國家一級文物。該立像高50、底徑14.5釐米。觀音赤足立於雲座上,頭正面飾三寶蓮花,結高髻,上覆巾垂肩。面容端莊豐潤,微含笑意,呈俯視狀。身著廣袖通肩大衣,袒胸垂掛瓔珞,雙手戴鐲,交叉置於腹前,下著長裙,衣褶隨風飄動,文靜慈祥,嫻靜若思。通體施象牙白釉,釉面純淨瑩亮,如脂似玉。胎體厚重,內空,座底露胎,胎潔白細膩。背部印有小篆“何朝宗”葫蘆章及“宣德”方章。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明德化窯何朝宗塑觀音立像

十一、明德化窯文昌坐像

明代德化窯文昌坐像,屬國家一級文物。該坐像高44、底徑長21.5、底徑寬17.1釐米。坐像背有陰文“何朝宗印”篆書款,文昌帶襥頭,目形臉,丹鳳眼,上下脣及下額留短鬚,眉目清秀,神情莊重。內著右袵交領衫,外穿寬袖袍,腰束帶,右手執如意,左手扶膝藏於袖內,正面端坐。胎質潔白細膩,釉色乳白,純淨瑩潤。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明德化窯文昌坐像

十二、深煙色牡丹花羅背心

深煙色牡丹花羅背心,1975年出土於福州市新店鎮浮倉山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黃昇墓。該背心長76釐米、寬42釐米、下襬寬44釐米,重16.7克,其重量之輕僅次於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襌衣。其採用的四經絞羅織造技術代中國古代織羅技術最高峰。其是是揭開這項織造技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福建博物院的12件鎮館之寶

深煙色牡丹花羅背心

福建博物院與這十二件同等珍貴的文物還有很多,方町就不一一羅列了,大家可抽個時間過去看看,門票是免費的哦。

說明:

1、[方町]鏈接一方點滴,傳播中國特色文化,文章文字為原創,部分視頻、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有異議請聯絡我們。

2、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