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

1.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選中陶鷹鼎。薩馬蘭奇說:“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保險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應保險的是必須絕對安全。"這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展出,2002年,它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

1.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選中陶鷹鼎。薩馬蘭奇說:“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保險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應保險的是必須絕對安全。"這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展出,2002年,它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整個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此一件,是原始製陶工藝的傑作。另外,在我國古代的商代以鳳鳥為圖騰,所以陶鷹鼎的動物造型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並奠定了很高的起點。

3、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表明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20、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利簋[guǐ]

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

1.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選中陶鷹鼎。薩馬蘭奇說:“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保險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應保險的是必須絕對安全。"這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展出,2002年,它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整個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此一件,是原始製陶工藝的傑作。另外,在我國古代的商代以鳳鳥為圖騰,所以陶鷹鼎的動物造型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並奠定了很高的起點。

3、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表明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20、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利簋[guǐ]

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地位:該簋最有價值的是該器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雖很簡略,卻記錄了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徵商簋‘’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

1.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選中陶鷹鼎。薩馬蘭奇說:“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保險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應保險的是必須絕對安全。"這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展出,2002年,它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整個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此一件,是原始製陶工藝的傑作。另外,在我國古代的商代以鳳鳥為圖騰,所以陶鷹鼎的動物造型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並奠定了很高的起點。

3、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表明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20、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利簋[guǐ]

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地位:該簋最有價值的是該器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雖很簡略,卻記錄了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徵商簋‘’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012年,利簋評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利簋是西周開國第一器,成了出土文物中關於西周的最早青銅器,更重要的是,利簋也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

21、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虢季子白盤

“虢”(guó)是西周時期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附近。“季”是中國古代對兄弟排行的稱謂,“伯、仲、叔、季”,“季”是兄弟排行中的第四位“子白”就是這位虢國公子的名字。屬於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完全由青銅鑄造而成,體形碩大。銅盤重215.3公斤,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

1.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選中陶鷹鼎。薩馬蘭奇說:“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保險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應保險的是必須絕對安全。"這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展出,2002年,它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整個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此一件,是原始製陶工藝的傑作。另外,在我國古代的商代以鳳鳥為圖騰,所以陶鷹鼎的動物造型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並奠定了很高的起點。

3、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表明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20、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利簋[guǐ]

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地位:該簋最有價值的是該器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雖很簡略,卻記錄了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徵商簋‘’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012年,利簋評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利簋是西周開國第一器,成了出土文物中關於西周的最早青銅器,更重要的是,利簋也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

21、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虢季子白盤

“虢”(guó)是西周時期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附近。“季”是中國古代對兄弟排行的稱謂,“伯、仲、叔、季”,“季”是兄弟排行中的第四位“子白”就是這位虢國公子的名字。屬於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完全由青銅鑄造而成,體形碩大。銅盤重215.3公斤,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文物價值:

1.虢季子白盤上的銘文是對戰功與賞賜的記錄,對研究西周歷史和北方各民族關係的重要史料。

2.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而虢季子白盤銘文的寫作手法與《詩經》極為相似。盤內銘文通篇用韻,是一篇簡潔優美、富有韻律和節奏感的散文詩,因此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值得注意的是,虢季子白盤鑄造於西周宣王時期,這篇銘文的寫作時間其實比《詩經》還早了大約二、三百年的時間。

3.更值一提的是,虢季子白盤上銘文的書法,也是西周金文中的極品。有關專家點評,這些銘文的書法頗具新意,一筆不苟,圓轉周到、很有情致,堪稱先秦書法之典範,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22、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嵌綠松石象牙杯

該文物是商晚期牙雕,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現收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高30.5釐米,口徑11.2釐米,口壁厚0.1釐米。牙質作米黃色。上部敞口脣薄,中部微有收斂,腹腔下部安有圓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身嵌有綠松石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

1.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選中陶鷹鼎。薩馬蘭奇說:“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保險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應保險的是必須絕對安全。"這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展出,2002年,它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整個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此一件,是原始製陶工藝的傑作。另外,在我國古代的商代以鳳鳥為圖騰,所以陶鷹鼎的動物造型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並奠定了很高的起點。

3、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表明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20、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利簋[guǐ]

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地位:該簋最有價值的是該器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雖很簡略,卻記錄了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徵商簋‘’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012年,利簋評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利簋是西周開國第一器,成了出土文物中關於西周的最早青銅器,更重要的是,利簋也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

21、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虢季子白盤

“虢”(guó)是西周時期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附近。“季”是中國古代對兄弟排行的稱謂,“伯、仲、叔、季”,“季”是兄弟排行中的第四位“子白”就是這位虢國公子的名字。屬於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完全由青銅鑄造而成,體形碩大。銅盤重215.3公斤,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文物價值:

1.虢季子白盤上的銘文是對戰功與賞賜的記錄,對研究西周歷史和北方各民族關係的重要史料。

2.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而虢季子白盤銘文的寫作手法與《詩經》極為相似。盤內銘文通篇用韻,是一篇簡潔優美、富有韻律和節奏感的散文詩,因此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值得注意的是,虢季子白盤鑄造於西周宣王時期,這篇銘文的寫作時間其實比《詩經》還早了大約二、三百年的時間。

3.更值一提的是,虢季子白盤上銘文的書法,也是西周金文中的極品。有關專家點評,這些銘文的書法頗具新意,一筆不苟,圓轉周到、很有情致,堪稱先秦書法之典範,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22、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嵌綠松石象牙杯

該文物是商晚期牙雕,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現收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高30.5釐米,口徑11.2釐米,口壁厚0.1釐米。牙質作米黃色。上部敞口脣薄,中部微有收斂,腹腔下部安有圓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身嵌有綠松石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杯身有雕刻精細的花紋且具有相當的裝飾性,上下邊口為兩條素地寬邊,中間由綠松石的條帶間隔為四段,

第一段:饕餮紋三組,兩側有身有尾,眼、眉、鼻鑲嵌綠松石。

第二段:杯身紋飾的上體部分,二組饕餮紋面部結構清晰,獸口下面為一個大三角紋,三角紋兩側有對稱的夔紋,頭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紋都鑲嵌綠松石。

第三段:刻三個變形夔紋,眼部鑲嵌綠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綠松石帶相隔。

第四段:三組饕餮紋眼鼻同樣是鑲嵌綠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飾以三組饕餮紋,但形態卻各異。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顯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藝才能,為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增添了新的光輝,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23、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大克鼎

西周中期青銅器,1890年出土於陝西,與其一起出土的還有七個小克鼎,使我們瞭解了當時的工藝水平,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

1.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選中陶鷹鼎。薩馬蘭奇說:“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保險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應保險的是必須絕對安全。"這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展出,2002年,它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整個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此一件,是原始製陶工藝的傑作。另外,在我國古代的商代以鳳鳥為圖騰,所以陶鷹鼎的動物造型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並奠定了很高的起點。

3、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表明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20、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利簋[guǐ]

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地位:該簋最有價值的是該器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雖很簡略,卻記錄了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徵商簋‘’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012年,利簋評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利簋是西周開國第一器,成了出土文物中關於西周的最早青銅器,更重要的是,利簋也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

21、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虢季子白盤

“虢”(guó)是西周時期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附近。“季”是中國古代對兄弟排行的稱謂,“伯、仲、叔、季”,“季”是兄弟排行中的第四位“子白”就是這位虢國公子的名字。屬於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完全由青銅鑄造而成,體形碩大。銅盤重215.3公斤,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文物價值:

1.虢季子白盤上的銘文是對戰功與賞賜的記錄,對研究西周歷史和北方各民族關係的重要史料。

2.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而虢季子白盤銘文的寫作手法與《詩經》極為相似。盤內銘文通篇用韻,是一篇簡潔優美、富有韻律和節奏感的散文詩,因此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值得注意的是,虢季子白盤鑄造於西周宣王時期,這篇銘文的寫作時間其實比《詩經》還早了大約二、三百年的時間。

3.更值一提的是,虢季子白盤上銘文的書法,也是西周金文中的極品。有關專家點評,這些銘文的書法頗具新意,一筆不苟,圓轉周到、很有情致,堪稱先秦書法之典範,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22、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嵌綠松石象牙杯

該文物是商晚期牙雕,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現收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高30.5釐米,口徑11.2釐米,口壁厚0.1釐米。牙質作米黃色。上部敞口脣薄,中部微有收斂,腹腔下部安有圓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身嵌有綠松石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杯身有雕刻精細的花紋且具有相當的裝飾性,上下邊口為兩條素地寬邊,中間由綠松石的條帶間隔為四段,

第一段:饕餮紋三組,兩側有身有尾,眼、眉、鼻鑲嵌綠松石。

第二段:杯身紋飾的上體部分,二組饕餮紋面部結構清晰,獸口下面為一個大三角紋,三角紋兩側有對稱的夔紋,頭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紋都鑲嵌綠松石。

第三段:刻三個變形夔紋,眼部鑲嵌綠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綠松石帶相隔。

第四段:三組饕餮紋眼鼻同樣是鑲嵌綠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飾以三組饕餮紋,但形態卻各異。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顯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藝才能,為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增添了新的光輝,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23、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大克鼎

西周中期青銅器,1890年出土於陝西,與其一起出土的還有七個小克鼎,使我們瞭解了當時的工藝水平,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內容:前半部分是克頌揚其祖父師畢父的功績,讚美他有謙遜的品質、寧靜的性格和美好的德性,能夠輔佐王室,管理國家。英明的周天子非常明睿,遂提拔師畢父的孫子克提任重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後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對克職務的任命,並賞賜禮服、土地和奴隸,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任命和賞賜,乃鑄造大鼎以頌揚周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師畢父在天之靈。

史料價值:

西周大克鼎腹內壁鑄有銘文共計290個字,分為28行。西周大克鼎的銘文是研究西周歷史重要文獻,對於研究西周時期的職官、禮儀、土地制度等都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銘文中的年號,對於歷史學家準確確定西周時期的歷史年代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

1.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選中陶鷹鼎。薩馬蘭奇說:“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保險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應保險的是必須絕對安全。"這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展出,2002年,它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整個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此一件,是原始製陶工藝的傑作。另外,在我國古代的商代以鳳鳥為圖騰,所以陶鷹鼎的動物造型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並奠定了很高的起點。

3、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表明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20、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利簋[guǐ]

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地位:該簋最有價值的是該器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雖很簡略,卻記錄了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徵商簋‘’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012年,利簋評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利簋是西周開國第一器,成了出土文物中關於西周的最早青銅器,更重要的是,利簋也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

21、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虢季子白盤

“虢”(guó)是西周時期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附近。“季”是中國古代對兄弟排行的稱謂,“伯、仲、叔、季”,“季”是兄弟排行中的第四位“子白”就是這位虢國公子的名字。屬於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完全由青銅鑄造而成,體形碩大。銅盤重215.3公斤,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文物價值:

1.虢季子白盤上的銘文是對戰功與賞賜的記錄,對研究西周歷史和北方各民族關係的重要史料。

2.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而虢季子白盤銘文的寫作手法與《詩經》極為相似。盤內銘文通篇用韻,是一篇簡潔優美、富有韻律和節奏感的散文詩,因此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值得注意的是,虢季子白盤鑄造於西周宣王時期,這篇銘文的寫作時間其實比《詩經》還早了大約二、三百年的時間。

3.更值一提的是,虢季子白盤上銘文的書法,也是西周金文中的極品。有關專家點評,這些銘文的書法頗具新意,一筆不苟,圓轉周到、很有情致,堪稱先秦書法之典範,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22、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嵌綠松石象牙杯

該文物是商晚期牙雕,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現收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高30.5釐米,口徑11.2釐米,口壁厚0.1釐米。牙質作米黃色。上部敞口脣薄,中部微有收斂,腹腔下部安有圓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身嵌有綠松石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杯身有雕刻精細的花紋且具有相當的裝飾性,上下邊口為兩條素地寬邊,中間由綠松石的條帶間隔為四段,

第一段:饕餮紋三組,兩側有身有尾,眼、眉、鼻鑲嵌綠松石。

第二段:杯身紋飾的上體部分,二組饕餮紋面部結構清晰,獸口下面為一個大三角紋,三角紋兩側有對稱的夔紋,頭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紋都鑲嵌綠松石。

第三段:刻三個變形夔紋,眼部鑲嵌綠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綠松石帶相隔。

第四段:三組饕餮紋眼鼻同樣是鑲嵌綠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飾以三組饕餮紋,但形態卻各異。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顯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藝才能,為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增添了新的光輝,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23、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大克鼎

西周中期青銅器,1890年出土於陝西,與其一起出土的還有七個小克鼎,使我們瞭解了當時的工藝水平,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內容:前半部分是克頌揚其祖父師畢父的功績,讚美他有謙遜的品質、寧靜的性格和美好的德性,能夠輔佐王室,管理國家。英明的周天子非常明睿,遂提拔師畢父的孫子克提任重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後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對克職務的任命,並賞賜禮服、土地和奴隸,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任命和賞賜,乃鑄造大鼎以頌揚周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師畢父在天之靈。

史料價值:

西周大克鼎腹內壁鑄有銘文共計290個字,分為28行。西周大克鼎的銘文是研究西周歷史重要文獻,對於研究西周時期的職官、禮儀、土地制度等都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銘文中的年號,對於歷史學家準確確定西周時期的歷史年代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藝術價值:西周大克鼎雄偉凝重的造型,是中國古代青銅工藝達到巔峰的歷史見證。西周大克鼎銘文的格式、體例,以及鑄刻方法,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青銅器的銘文是按照墨書原本先刻出模型再翻範鑄造出來的。由於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精湛,銘文一般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墨書的筆意。此銘文為中晚期青銅器金文的典範

書法價值:大克鼎銘文的格式、體例,以及鑄刻方法,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青銅器的銘文是按照墨書原本先刻出模型再翻範鑄造出來的。由於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精湛,銘文一般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墨書的筆意。此銘文字體規範,字跡優美,筆畫圓潤,結構和諧,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體之一

24、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該碗為食器,造型古樸,尤其碗外壁塗有天然生漆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漆器之一。 口徑10.6×9.2釐米,高5.7釐米,底徑7.6×7.2釐米。此碗由一塊木頭鏇挖而成,碗壁較厚,口部微內收,腹部弧線較深。碗底圈足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硃紅色,略有光澤。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

1.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選中陶鷹鼎。薩馬蘭奇說:“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保險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應保險的是必須絕對安全。"這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展出,2002年,它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整個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此一件,是原始製陶工藝的傑作。另外,在我國古代的商代以鳳鳥為圖騰,所以陶鷹鼎的動物造型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並奠定了很高的起點。

3、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表明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20、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利簋[guǐ]

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地位:該簋最有價值的是該器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雖很簡略,卻記錄了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徵商簋‘’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012年,利簋評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利簋是西周開國第一器,成了出土文物中關於西周的最早青銅器,更重要的是,利簋也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

21、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虢季子白盤

“虢”(guó)是西周時期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附近。“季”是中國古代對兄弟排行的稱謂,“伯、仲、叔、季”,“季”是兄弟排行中的第四位“子白”就是這位虢國公子的名字。屬於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完全由青銅鑄造而成,體形碩大。銅盤重215.3公斤,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文物價值:

1.虢季子白盤上的銘文是對戰功與賞賜的記錄,對研究西周歷史和北方各民族關係的重要史料。

2.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而虢季子白盤銘文的寫作手法與《詩經》極為相似。盤內銘文通篇用韻,是一篇簡潔優美、富有韻律和節奏感的散文詩,因此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值得注意的是,虢季子白盤鑄造於西周宣王時期,這篇銘文的寫作時間其實比《詩經》還早了大約二、三百年的時間。

3.更值一提的是,虢季子白盤上銘文的書法,也是西周金文中的極品。有關專家點評,這些銘文的書法頗具新意,一筆不苟,圓轉周到、很有情致,堪稱先秦書法之典範,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22、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嵌綠松石象牙杯

該文物是商晚期牙雕,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現收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高30.5釐米,口徑11.2釐米,口壁厚0.1釐米。牙質作米黃色。上部敞口脣薄,中部微有收斂,腹腔下部安有圓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身嵌有綠松石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杯身有雕刻精細的花紋且具有相當的裝飾性,上下邊口為兩條素地寬邊,中間由綠松石的條帶間隔為四段,

第一段:饕餮紋三組,兩側有身有尾,眼、眉、鼻鑲嵌綠松石。

第二段:杯身紋飾的上體部分,二組饕餮紋面部結構清晰,獸口下面為一個大三角紋,三角紋兩側有對稱的夔紋,頭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紋都鑲嵌綠松石。

第三段:刻三個變形夔紋,眼部鑲嵌綠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綠松石帶相隔。

第四段:三組饕餮紋眼鼻同樣是鑲嵌綠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飾以三組饕餮紋,但形態卻各異。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顯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藝才能,為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增添了新的光輝,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23、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大克鼎

西周中期青銅器,1890年出土於陝西,與其一起出土的還有七個小克鼎,使我們瞭解了當時的工藝水平,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內容:前半部分是克頌揚其祖父師畢父的功績,讚美他有謙遜的品質、寧靜的性格和美好的德性,能夠輔佐王室,管理國家。英明的周天子非常明睿,遂提拔師畢父的孫子克提任重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後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對克職務的任命,並賞賜禮服、土地和奴隸,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任命和賞賜,乃鑄造大鼎以頌揚周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師畢父在天之靈。

史料價值:

西周大克鼎腹內壁鑄有銘文共計290個字,分為28行。西周大克鼎的銘文是研究西周歷史重要文獻,對於研究西周時期的職官、禮儀、土地制度等都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銘文中的年號,對於歷史學家準確確定西周時期的歷史年代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藝術價值:西周大克鼎雄偉凝重的造型,是中國古代青銅工藝達到巔峰的歷史見證。西周大克鼎銘文的格式、體例,以及鑄刻方法,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青銅器的銘文是按照墨書原本先刻出模型再翻範鑄造出來的。由於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精湛,銘文一般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墨書的筆意。此銘文為中晚期青銅器金文的典範

書法價值:大克鼎銘文的格式、體例,以及鑄刻方法,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青銅器的銘文是按照墨書原本先刻出模型再翻範鑄造出來的。由於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精湛,銘文一般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墨書的筆意。此銘文字體規範,字跡優美,筆畫圓潤,結構和諧,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體之一

24、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該碗為食器,造型古樸,尤其碗外壁塗有天然生漆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漆器之一。 口徑10.6×9.2釐米,高5.7釐米,底徑7.6×7.2釐米。此碗由一塊木頭鏇挖而成,碗壁較厚,口部微內收,腹部弧線較深。碗底圈足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硃紅色,略有光澤。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文物研究:這件朱漆碗出土時有所殘損,但仍能看出形制。此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圈足和外壁上塗的硃紅色塗料。出土時,這層薄薄的塗料剝落得很嚴重。這一發現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之前,中國長江流域的人們已將天然漆用於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使用漆塗料的國家。

文物地位: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漆器之一,曾被選為中國郵票圖案。

"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7、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1986年出土於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玉器,為商代文物,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三星堆遺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同時,三星堆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加工精美,稜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麼大件精美玉器,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文物含義:玉邊璋帶有鮮明的祭祀意識,其圖案承載著古蜀人對於山川、神明的敬意,這也表明了三星堆時期的古蜀國是一個神權色彩極重的國家。隨著青銅立人像、青銅面具等文物的出土,漸漸撥開了已逝的古蜀國的迷霧面紗,而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的出土,則為古蜀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8.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

又稱“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距今約1600多年,是漢代物品。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作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是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最好見證,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傾倒了無數國外觀眾,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選為中國旅遊的標誌。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銅奔馬的鑄造者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精準地把握力學平衡原理,將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對於這隻被馬蹄所踩的飛鳥,人們有著很多不同的認識:它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使其回首驚顧的瞬間,塑造了一匹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19、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陶鷹鼎(小胖鳥)

介紹:來自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有5000年以上。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

發現過程:1957年,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將其挖出,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掘,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殷思義見狀主動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鑑賞:陶鷹鼎呈灰黑色,通體打磨光滑,整體形態採用一隻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鷹嘴堅硬有力,兩眼突出,身體豐滿健碩,雙腿粗壯剛勁,尾部下垂置地,與兩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撐起整個鷹體。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

1.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了一件文物赴瑞士展出,選中陶鷹鼎。薩馬蘭奇說:“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保險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應保險的是必須絕對安全。"這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展出,2002年,它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整個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此一件,是原始製陶工藝的傑作。另外,在我國古代的商代以鳳鳥為圖騰,所以陶鷹鼎的動物造型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並奠定了很高的起點。

3、陶鷹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表明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20、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利簋[guǐ]

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價值地位:該簋最有價值的是該器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雖很簡略,卻記錄了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銘文內容與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完全一致,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徵商簋‘’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2012年,利簋評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利簋是西周開國第一器,成了出土文物中關於西周的最早青銅器,更重要的是,利簋也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

21、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虢季子白盤

“虢”(guó)是西周時期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附近。“季”是中國古代對兄弟排行的稱謂,“伯、仲、叔、季”,“季”是兄弟排行中的第四位“子白”就是這位虢國公子的名字。屬於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完全由青銅鑄造而成,體形碩大。銅盤重215.3公斤,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端莊,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文物價值:

1.虢季子白盤上的銘文是對戰功與賞賜的記錄,對研究西周歷史和北方各民族關係的重要史料。

2.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而虢季子白盤銘文的寫作手法與《詩經》極為相似。盤內銘文通篇用韻,是一篇簡潔優美、富有韻律和節奏感的散文詩,因此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值得注意的是,虢季子白盤鑄造於西周宣王時期,這篇銘文的寫作時間其實比《詩經》還早了大約二、三百年的時間。

3.更值一提的是,虢季子白盤上銘文的書法,也是西周金文中的極品。有關專家點評,這些銘文的書法頗具新意,一筆不苟,圓轉周到、很有情致,堪稱先秦書法之典範,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22、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嵌綠松石象牙杯

該文物是商晚期牙雕,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現收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高30.5釐米,口徑11.2釐米,口壁厚0.1釐米。牙質作米黃色。上部敞口脣薄,中部微有收斂,腹腔下部安有圓形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身嵌有綠松石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杯身有雕刻精細的花紋且具有相當的裝飾性,上下邊口為兩條素地寬邊,中間由綠松石的條帶間隔為四段,

第一段:饕餮紋三組,兩側有身有尾,眼、眉、鼻鑲嵌綠松石。

第二段:杯身紋飾的上體部分,二組饕餮紋面部結構清晰,獸口下面為一個大三角紋,三角紋兩側有對稱的夔紋,頭朝下尾向上。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紋都鑲嵌綠松石。

第三段:刻三個變形夔紋,眼部鑲嵌綠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綠松石帶相隔。

第四段:三組饕餮紋眼鼻同樣是鑲嵌綠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飾以三組饕餮紋,但形態卻各異。

商嵌綠松石象牙杯顯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藝才能,為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增添了新的光輝,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23、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大克鼎

西周中期青銅器,1890年出土於陝西,與其一起出土的還有七個小克鼎,使我們瞭解了當時的工藝水平,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內容:前半部分是克頌揚其祖父師畢父的功績,讚美他有謙遜的品質、寧靜的性格和美好的德性,能夠輔佐王室,管理國家。英明的周天子非常明睿,遂提拔師畢父的孫子克提任重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後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對克職務的任命,並賞賜禮服、土地和奴隸,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任命和賞賜,乃鑄造大鼎以頌揚周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師畢父在天之靈。

史料價值:

西周大克鼎腹內壁鑄有銘文共計290個字,分為28行。西周大克鼎的銘文是研究西周歷史重要文獻,對於研究西周時期的職官、禮儀、土地制度等都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銘文中的年號,對於歷史學家準確確定西周時期的歷史年代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藝術價值:西周大克鼎雄偉凝重的造型,是中國古代青銅工藝達到巔峰的歷史見證。西周大克鼎銘文的格式、體例,以及鑄刻方法,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青銅器的銘文是按照墨書原本先刻出模型再翻範鑄造出來的。由於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精湛,銘文一般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墨書的筆意。此銘文為中晚期青銅器金文的典範

書法價值:大克鼎銘文的格式、體例,以及鑄刻方法,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青銅器的銘文是按照墨書原本先刻出模型再翻範鑄造出來的。由於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精湛,銘文一般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出墨書的筆意。此銘文字體規範,字跡優美,筆畫圓潤,結構和諧,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體之一

24、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該碗為食器,造型古樸,尤其碗外壁塗有天然生漆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漆器之一。 口徑10.6×9.2釐米,高5.7釐米,底徑7.6×7.2釐米。此碗由一塊木頭鏇挖而成,碗壁較厚,口部微內收,腹部弧線較深。碗底圈足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硃紅色,略有光澤。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文物研究:這件朱漆碗出土時有所殘損,但仍能看出形制。此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圈足和外壁上塗的硃紅色塗料。出土時,這層薄薄的塗料剝落得很嚴重。這一發現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之前,中國長江流域的人們已將天然漆用於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使用漆塗料的國家。

文物地位: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漆器之一,曾被選為中國郵票圖案。

中國64件(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17-24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