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

一聽這本書的書名,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本“成功學”的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讓我們用科學思想和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書,而不是一本雞湯,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接近成功的“第四個因素”。那什麼是第四個因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

一聽這本書的書名,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本“成功學”的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讓我們用科學思想和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書,而不是一本雞湯,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接近成功的“第四個因素”。那什麼是第四個因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1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他是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但他並只是一名學者,他長期擔任谷歌、IBM、花旗銀行、默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深顧問,還是聯合國和美國海陸空三軍的資深顧問。可以說是一名在研究和實踐領域都非常有經驗的頂級學者。

講“成功學”的書很多,比如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的《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就從成功和運氣的關係來向我們揭示了,大多數成功和成功者都是靠運氣的加持。作者提出了運氣動力學說,用實驗與數據向讀者展示了運氣和微小的起步優勢,是如何隨著時間累加、放大,從而導致結果上的天壤之別的。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

一聽這本書的書名,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本“成功學”的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讓我們用科學思想和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書,而不是一本雞湯,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接近成功的“第四個因素”。那什麼是第四個因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1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他是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但他並只是一名學者,他長期擔任谷歌、IBM、花旗銀行、默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深顧問,還是聯合國和美國海陸空三軍的資深顧問。可以說是一名在研究和實踐領域都非常有經驗的頂級學者。

講“成功學”的書很多,比如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的《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就從成功和運氣的關係來向我們揭示了,大多數成功和成功者都是靠運氣的加持。作者提出了運氣動力學說,用實驗與數據向讀者展示了運氣和微小的起步優勢,是如何隨著時間累加、放大,從而導致結果上的天壤之別的。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再比如管理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大量數據和案例,比如英超聯賽大部分球員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紐約很多著名律師事務所的開創者竟然都是猶太人後裔,並且他們的祖輩大多是在紐約的服裝行業謀生。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有時代環境和文化的因素。

比如我們中國人擅長數學,其實要得益於中文數字的簡潔讀音,以及中國人種植水稻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說《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個人運氣,那麼《異類》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社會環境和文化。其實說到底,這些書都告訴我們,每個人是否成功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關係並不是那麼大,但真的是這樣嗎?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

一聽這本書的書名,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本“成功學”的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讓我們用科學思想和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書,而不是一本雞湯,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接近成功的“第四個因素”。那什麼是第四個因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1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他是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但他並只是一名學者,他長期擔任谷歌、IBM、花旗銀行、默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深顧問,還是聯合國和美國海陸空三軍的資深顧問。可以說是一名在研究和實踐領域都非常有經驗的頂級學者。

講“成功學”的書很多,比如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的《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就從成功和運氣的關係來向我們揭示了,大多數成功和成功者都是靠運氣的加持。作者提出了運氣動力學說,用實驗與數據向讀者展示了運氣和微小的起步優勢,是如何隨著時間累加、放大,從而導致結果上的天壤之別的。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再比如管理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大量數據和案例,比如英超聯賽大部分球員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紐約很多著名律師事務所的開創者竟然都是猶太人後裔,並且他們的祖輩大多是在紐約的服裝行業謀生。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有時代環境和文化的因素。

比如我們中國人擅長數學,其實要得益於中文數字的簡潔讀音,以及中國人種植水稻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說《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個人運氣,那麼《異類》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社會環境和文化。其實說到底,這些書都告訴我們,每個人是否成功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關係並不是那麼大,但真的是這樣嗎?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2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通過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主要源自三個因素:天賦、運氣、努力。先不管這三者在成功中誰更重要,天賦和運氣我們是很難控制,但是“努力”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所以有人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如果在某一個領域持續不斷地努力一萬小時,你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也有人說,“一萬小時定律”是不對的,更科學的方法是“刻意練習”。只有持續不斷地“刻意練習”才是制勝的根本。那到孰是孰非呢?

作者說,努力、天賦、運氣雖然是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但很多人忽略了第四個因素,這個因素按作者的話說就是:

我們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

一聽這本書的書名,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本“成功學”的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讓我們用科學思想和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書,而不是一本雞湯,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接近成功的“第四個因素”。那什麼是第四個因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1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他是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但他並只是一名學者,他長期擔任谷歌、IBM、花旗銀行、默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深顧問,還是聯合國和美國海陸空三軍的資深顧問。可以說是一名在研究和實踐領域都非常有經驗的頂級學者。

講“成功學”的書很多,比如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的《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就從成功和運氣的關係來向我們揭示了,大多數成功和成功者都是靠運氣的加持。作者提出了運氣動力學說,用實驗與數據向讀者展示了運氣和微小的起步優勢,是如何隨著時間累加、放大,從而導致結果上的天壤之別的。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再比如管理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大量數據和案例,比如英超聯賽大部分球員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紐約很多著名律師事務所的開創者竟然都是猶太人後裔,並且他們的祖輩大多是在紐約的服裝行業謀生。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有時代環境和文化的因素。

比如我們中國人擅長數學,其實要得益於中文數字的簡潔讀音,以及中國人種植水稻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說《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個人運氣,那麼《異類》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社會環境和文化。其實說到底,這些書都告訴我們,每個人是否成功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關係並不是那麼大,但真的是這樣嗎?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2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通過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主要源自三個因素:天賦、運氣、努力。先不管這三者在成功中誰更重要,天賦和運氣我們是很難控制,但是“努力”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所以有人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如果在某一個領域持續不斷地努力一萬小時,你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也有人說,“一萬小時定律”是不對的,更科學的方法是“刻意練習”。只有持續不斷地“刻意練習”才是制勝的根本。那到孰是孰非呢?

作者說,努力、天賦、運氣雖然是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但很多人忽略了第四個因素,這個因素按作者的話說就是:

我們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我們身處錯綜複雜的社會中,努力對於一個人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是,我們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與他人互動,或者說與他人打交道。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複雜,也高度精細化,我們每個人能獨立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少,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代已經要不在了,每個人都是社會網絡的一員,因此每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很大程度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在社會網絡中行動,我們如何和他人打交道。

那我們應該怎麼和別人打交道,才能提升我們努力的結果、才能充分發揮我們的天賦和運氣的作用呢?這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答案。

03

好了,介紹了這本書的基本情況,接下來,我將分成三個部分為你分享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第一部分:和人打交道,我們通常有三種方式:利己、利他和互惠互利,但我們通常對這三種方式有錯誤的認識。

第二部分: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誤解,其背後的原因到有哪一些?

第三部分:這部分內容揭示了,如何正確和別人互動,才能更大概率獲得成功。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

一聽這本書的書名,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本“成功學”的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讓我們用科學思想和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書,而不是一本雞湯,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接近成功的“第四個因素”。那什麼是第四個因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1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他是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但他並只是一名學者,他長期擔任谷歌、IBM、花旗銀行、默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深顧問,還是聯合國和美國海陸空三軍的資深顧問。可以說是一名在研究和實踐領域都非常有經驗的頂級學者。

講“成功學”的書很多,比如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的《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就從成功和運氣的關係來向我們揭示了,大多數成功和成功者都是靠運氣的加持。作者提出了運氣動力學說,用實驗與數據向讀者展示了運氣和微小的起步優勢,是如何隨著時間累加、放大,從而導致結果上的天壤之別的。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再比如管理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大量數據和案例,比如英超聯賽大部分球員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紐約很多著名律師事務所的開創者竟然都是猶太人後裔,並且他們的祖輩大多是在紐約的服裝行業謀生。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有時代環境和文化的因素。

比如我們中國人擅長數學,其實要得益於中文數字的簡潔讀音,以及中國人種植水稻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說《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個人運氣,那麼《異類》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社會環境和文化。其實說到底,這些書都告訴我們,每個人是否成功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關係並不是那麼大,但真的是這樣嗎?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2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通過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主要源自三個因素:天賦、運氣、努力。先不管這三者在成功中誰更重要,天賦和運氣我們是很難控制,但是“努力”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所以有人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如果在某一個領域持續不斷地努力一萬小時,你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也有人說,“一萬小時定律”是不對的,更科學的方法是“刻意練習”。只有持續不斷地“刻意練習”才是制勝的根本。那到孰是孰非呢?

作者說,努力、天賦、運氣雖然是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但很多人忽略了第四個因素,這個因素按作者的話說就是:

我們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我們身處錯綜複雜的社會中,努力對於一個人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是,我們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與他人互動,或者說與他人打交道。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複雜,也高度精細化,我們每個人能獨立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少,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代已經要不在了,每個人都是社會網絡的一員,因此每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很大程度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在社會網絡中行動,我們如何和他人打交道。

那我們應該怎麼和別人打交道,才能提升我們努力的結果、才能充分發揮我們的天賦和運氣的作用呢?這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答案。

03

好了,介紹了這本書的基本情況,接下來,我將分成三個部分為你分享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第一部分:和人打交道,我們通常有三種方式:利己、利他和互惠互利,但我們通常對這三種方式有錯誤的認識。

第二部分: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誤解,其背後的原因到有哪一些?

第三部分:這部分內容揭示了,如何正確和別人互動,才能更大概率獲得成功。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的內容

我們和他人打交道,通常有三種方式,作者稱之為:付出者、獲取者、互惠互利者(也可以說成利他者、利己者、互利者)。

這三種類型很好理解,比如獲取者有一個很典型的特徵:他們喜歡得到比自己付出的更多。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他人利益至上。說起來雖然有點自私的感覺,但實際上,我們是社會生活中,這種人其實非常多。在互聯網公司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狼性”。這個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我們要竭盡所能去爭取,去超額獲得比我們付出更多的東西,比如榨取更多客戶價值、獲得最大的談判利益等等。因為在獲取者眼裡,現實世界是殘酷的,為了獲得成功,必須比別人做的更好。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

一聽這本書的書名,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本“成功學”的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讓我們用科學思想和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書,而不是一本雞湯,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接近成功的“第四個因素”。那什麼是第四個因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1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他是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但他並只是一名學者,他長期擔任谷歌、IBM、花旗銀行、默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深顧問,還是聯合國和美國海陸空三軍的資深顧問。可以說是一名在研究和實踐領域都非常有經驗的頂級學者。

講“成功學”的書很多,比如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的《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就從成功和運氣的關係來向我們揭示了,大多數成功和成功者都是靠運氣的加持。作者提出了運氣動力學說,用實驗與數據向讀者展示了運氣和微小的起步優勢,是如何隨著時間累加、放大,從而導致結果上的天壤之別的。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再比如管理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大量數據和案例,比如英超聯賽大部分球員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紐約很多著名律師事務所的開創者竟然都是猶太人後裔,並且他們的祖輩大多是在紐約的服裝行業謀生。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有時代環境和文化的因素。

比如我們中國人擅長數學,其實要得益於中文數字的簡潔讀音,以及中國人種植水稻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說《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個人運氣,那麼《異類》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社會環境和文化。其實說到底,這些書都告訴我們,每個人是否成功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關係並不是那麼大,但真的是這樣嗎?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2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通過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主要源自三個因素:天賦、運氣、努力。先不管這三者在成功中誰更重要,天賦和運氣我們是很難控制,但是“努力”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所以有人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如果在某一個領域持續不斷地努力一萬小時,你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也有人說,“一萬小時定律”是不對的,更科學的方法是“刻意練習”。只有持續不斷地“刻意練習”才是制勝的根本。那到孰是孰非呢?

作者說,努力、天賦、運氣雖然是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但很多人忽略了第四個因素,這個因素按作者的話說就是:

我們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我們身處錯綜複雜的社會中,努力對於一個人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是,我們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與他人互動,或者說與他人打交道。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複雜,也高度精細化,我們每個人能獨立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少,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代已經要不在了,每個人都是社會網絡的一員,因此每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很大程度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在社會網絡中行動,我們如何和他人打交道。

那我們應該怎麼和別人打交道,才能提升我們努力的結果、才能充分發揮我們的天賦和運氣的作用呢?這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答案。

03

好了,介紹了這本書的基本情況,接下來,我將分成三個部分為你分享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第一部分:和人打交道,我們通常有三種方式:利己、利他和互惠互利,但我們通常對這三種方式有錯誤的認識。

第二部分: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誤解,其背後的原因到有哪一些?

第三部分:這部分內容揭示了,如何正確和別人互動,才能更大概率獲得成功。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的內容

我們和他人打交道,通常有三種方式,作者稱之為:付出者、獲取者、互惠互利者(也可以說成利他者、利己者、互利者)。

這三種類型很好理解,比如獲取者有一個很典型的特徵:他們喜歡得到比自己付出的更多。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他人利益至上。說起來雖然有點自私的感覺,但實際上,我們是社會生活中,這種人其實非常多。在互聯網公司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狼性”。這個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我們要竭盡所能去爭取,去超額獲得比我們付出更多的東西,比如榨取更多客戶價值、獲得最大的談判利益等等。因為在獲取者眼裡,現實世界是殘酷的,為了獲得成功,必須比別人做的更好。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獲取者為了證明他們的能力,他們推銷自己,並確保自己的努力獲得足夠的認可。一般的獲取者並不殘忍,也不會做背後捅刀子的事,他們只是小心翼翼,自我保護。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在做事情之前,先評估別人能給自己帶來什麼?獲取者會這樣想:“如果我不首先照顧自己,那麼就沒人會顧及我的利益。”,其實這樣的想法並不違背道德,也並不可恥。比如在工作中,很多人有一點功勞就向領導邀功,要求升職加薪,總之他們希望自己付出就需要得到、甚至是馬上得到收穫,而且這個收穫越多越好。你身邊是不是很多這樣的人?

另外,比獲取者稍微沒有那麼極端的是“互惠互利者”,這些人相信這是一個公平的社會,他們做事的原則就是公平。認為有付出就有回報,相反,要回報就需要付出。這類人在公司中也非常常見,我們可以稱之為“務實的人”。他們對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常常的態度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他們會努力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並不會主動付出,即便是付出了他們也希望獲得對等的回報。這樣的人,你身邊是不是也不少?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

一聽這本書的書名,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本“成功學”的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讓我們用科學思想和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書,而不是一本雞湯,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接近成功的“第四個因素”。那什麼是第四個因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1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他是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但他並只是一名學者,他長期擔任谷歌、IBM、花旗銀行、默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深顧問,還是聯合國和美國海陸空三軍的資深顧問。可以說是一名在研究和實踐領域都非常有經驗的頂級學者。

講“成功學”的書很多,比如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的《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就從成功和運氣的關係來向我們揭示了,大多數成功和成功者都是靠運氣的加持。作者提出了運氣動力學說,用實驗與數據向讀者展示了運氣和微小的起步優勢,是如何隨著時間累加、放大,從而導致結果上的天壤之別的。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再比如管理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大量數據和案例,比如英超聯賽大部分球員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紐約很多著名律師事務所的開創者竟然都是猶太人後裔,並且他們的祖輩大多是在紐約的服裝行業謀生。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有時代環境和文化的因素。

比如我們中國人擅長數學,其實要得益於中文數字的簡潔讀音,以及中國人種植水稻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說《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個人運氣,那麼《異類》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社會環境和文化。其實說到底,這些書都告訴我們,每個人是否成功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關係並不是那麼大,但真的是這樣嗎?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2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通過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主要源自三個因素:天賦、運氣、努力。先不管這三者在成功中誰更重要,天賦和運氣我們是很難控制,但是“努力”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所以有人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如果在某一個領域持續不斷地努力一萬小時,你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也有人說,“一萬小時定律”是不對的,更科學的方法是“刻意練習”。只有持續不斷地“刻意練習”才是制勝的根本。那到孰是孰非呢?

作者說,努力、天賦、運氣雖然是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但很多人忽略了第四個因素,這個因素按作者的話說就是:

我們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我們身處錯綜複雜的社會中,努力對於一個人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是,我們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與他人互動,或者說與他人打交道。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複雜,也高度精細化,我們每個人能獨立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少,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代已經要不在了,每個人都是社會網絡的一員,因此每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很大程度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在社會網絡中行動,我們如何和他人打交道。

那我們應該怎麼和別人打交道,才能提升我們努力的結果、才能充分發揮我們的天賦和運氣的作用呢?這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答案。

03

好了,介紹了這本書的基本情況,接下來,我將分成三個部分為你分享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第一部分:和人打交道,我們通常有三種方式:利己、利他和互惠互利,但我們通常對這三種方式有錯誤的認識。

第二部分: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誤解,其背後的原因到有哪一些?

第三部分:這部分內容揭示了,如何正確和別人互動,才能更大概率獲得成功。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的內容

我們和他人打交道,通常有三種方式,作者稱之為:付出者、獲取者、互惠互利者(也可以說成利他者、利己者、互利者)。

這三種類型很好理解,比如獲取者有一個很典型的特徵:他們喜歡得到比自己付出的更多。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他人利益至上。說起來雖然有點自私的感覺,但實際上,我們是社會生活中,這種人其實非常多。在互聯網公司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狼性”。這個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我們要竭盡所能去爭取,去超額獲得比我們付出更多的東西,比如榨取更多客戶價值、獲得最大的談判利益等等。因為在獲取者眼裡,現實世界是殘酷的,為了獲得成功,必須比別人做的更好。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獲取者為了證明他們的能力,他們推銷自己,並確保自己的努力獲得足夠的認可。一般的獲取者並不殘忍,也不會做背後捅刀子的事,他們只是小心翼翼,自我保護。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在做事情之前,先評估別人能給自己帶來什麼?獲取者會這樣想:“如果我不首先照顧自己,那麼就沒人會顧及我的利益。”,其實這樣的想法並不違背道德,也並不可恥。比如在工作中,很多人有一點功勞就向領導邀功,要求升職加薪,總之他們希望自己付出就需要得到、甚至是馬上得到收穫,而且這個收穫越多越好。你身邊是不是很多這樣的人?

另外,比獲取者稍微沒有那麼極端的是“互惠互利者”,這些人相信這是一個公平的社會,他們做事的原則就是公平。認為有付出就有回報,相反,要回報就需要付出。這類人在公司中也非常常見,我們可以稱之為“務實的人”。他們對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常常的態度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他們會努力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並不會主動付出,即便是付出了他們也希望獲得對等的回報。這樣的人,你身邊是不是也不少?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4

好了,最好,我們來看一下“付出者”,這類人和獲取者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他們的區別在於對他人的態度,以及採取的行動。

如果你是一個獲取者,你會有策略地幫助他人,讓自己的收益超過自己所付出的成本。如果你是一個付出者,你對於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會有所不同:只要別人的收益超過自己所付出的成本,你就願意幫忙。此外,你甚至可能根本不考慮成本,不計回報地幫助他人。

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名付出者,你會慷慨地分享你的時間、經歷、知識、技能、想法和關係,讓別人儘可能多地從中受益。這樣的人,你身邊是不是也有一些?他們會無私地幫助那些跟自己完全沒有關係的同事,他們會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只要這件事對其他人或者公司有利。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

一聽這本書的書名,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本“成功學”的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讓我們用科學思想和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書,而不是一本雞湯,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接近成功的“第四個因素”。那什麼是第四個因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1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他是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但他並只是一名學者,他長期擔任谷歌、IBM、花旗銀行、默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深顧問,還是聯合國和美國海陸空三軍的資深顧問。可以說是一名在研究和實踐領域都非常有經驗的頂級學者。

講“成功學”的書很多,比如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的《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就從成功和運氣的關係來向我們揭示了,大多數成功和成功者都是靠運氣的加持。作者提出了運氣動力學說,用實驗與數據向讀者展示了運氣和微小的起步優勢,是如何隨著時間累加、放大,從而導致結果上的天壤之別的。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再比如管理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大量數據和案例,比如英超聯賽大部分球員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紐約很多著名律師事務所的開創者竟然都是猶太人後裔,並且他們的祖輩大多是在紐約的服裝行業謀生。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有時代環境和文化的因素。

比如我們中國人擅長數學,其實要得益於中文數字的簡潔讀音,以及中國人種植水稻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說《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個人運氣,那麼《異類》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社會環境和文化。其實說到底,這些書都告訴我們,每個人是否成功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關係並不是那麼大,但真的是這樣嗎?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2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通過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主要源自三個因素:天賦、運氣、努力。先不管這三者在成功中誰更重要,天賦和運氣我們是很難控制,但是“努力”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所以有人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如果在某一個領域持續不斷地努力一萬小時,你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也有人說,“一萬小時定律”是不對的,更科學的方法是“刻意練習”。只有持續不斷地“刻意練習”才是制勝的根本。那到孰是孰非呢?

作者說,努力、天賦、運氣雖然是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但很多人忽略了第四個因素,這個因素按作者的話說就是:

我們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我們身處錯綜複雜的社會中,努力對於一個人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是,我們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與他人互動,或者說與他人打交道。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複雜,也高度精細化,我們每個人能獨立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少,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代已經要不在了,每個人都是社會網絡的一員,因此每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很大程度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在社會網絡中行動,我們如何和他人打交道。

那我們應該怎麼和別人打交道,才能提升我們努力的結果、才能充分發揮我們的天賦和運氣的作用呢?這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答案。

03

好了,介紹了這本書的基本情況,接下來,我將分成三個部分為你分享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第一部分:和人打交道,我們通常有三種方式:利己、利他和互惠互利,但我們通常對這三種方式有錯誤的認識。

第二部分: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誤解,其背後的原因到有哪一些?

第三部分:這部分內容揭示了,如何正確和別人互動,才能更大概率獲得成功。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的內容

我們和他人打交道,通常有三種方式,作者稱之為:付出者、獲取者、互惠互利者(也可以說成利他者、利己者、互利者)。

這三種類型很好理解,比如獲取者有一個很典型的特徵:他們喜歡得到比自己付出的更多。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他人利益至上。說起來雖然有點自私的感覺,但實際上,我們是社會生活中,這種人其實非常多。在互聯網公司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狼性”。這個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我們要竭盡所能去爭取,去超額獲得比我們付出更多的東西,比如榨取更多客戶價值、獲得最大的談判利益等等。因為在獲取者眼裡,現實世界是殘酷的,為了獲得成功,必須比別人做的更好。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獲取者為了證明他們的能力,他們推銷自己,並確保自己的努力獲得足夠的認可。一般的獲取者並不殘忍,也不會做背後捅刀子的事,他們只是小心翼翼,自我保護。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在做事情之前,先評估別人能給自己帶來什麼?獲取者會這樣想:“如果我不首先照顧自己,那麼就沒人會顧及我的利益。”,其實這樣的想法並不違背道德,也並不可恥。比如在工作中,很多人有一點功勞就向領導邀功,要求升職加薪,總之他們希望自己付出就需要得到、甚至是馬上得到收穫,而且這個收穫越多越好。你身邊是不是很多這樣的人?

另外,比獲取者稍微沒有那麼極端的是“互惠互利者”,這些人相信這是一個公平的社會,他們做事的原則就是公平。認為有付出就有回報,相反,要回報就需要付出。這類人在公司中也非常常見,我們可以稱之為“務實的人”。他們對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常常的態度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他們會努力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並不會主動付出,即便是付出了他們也希望獲得對等的回報。這樣的人,你身邊是不是也不少?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4

好了,最好,我們來看一下“付出者”,這類人和獲取者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他們的區別在於對他人的態度,以及採取的行動。

如果你是一個獲取者,你會有策略地幫助他人,讓自己的收益超過自己所付出的成本。如果你是一個付出者,你對於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會有所不同:只要別人的收益超過自己所付出的成本,你就願意幫忙。此外,你甚至可能根本不考慮成本,不計回報地幫助他人。

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名付出者,你會慷慨地分享你的時間、經歷、知識、技能、想法和關係,讓別人儘可能多地從中受益。這樣的人,你身邊是不是也有一些?他們會無私地幫助那些跟自己完全沒有關係的同事,他們會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只要這件事對其他人或者公司有利。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你可能從道德上覺得,付出者的道德更加高尚,而獲取者的道德水平更低,但其實這只是每個人對他們的態度,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就像一個人的性格特徵一樣,這三種類型的人都各自有優勢和侷限,而且往往大部分人都是這三類人的結合體,並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

05

好了,瞭解完這三種類型的人,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如果要問你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呢?

通常我們的直覺告訴我們,付出者更不可能成功,因為在職場中,那些“老好人”往往並沒有什麼好的結果,甚至是一種職場競爭的劣勢,因為他們幫助別人發展的更好,而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作者的調查研究也證實了這個結論,付出者在成功的階梯上處於墊底的位置。比如在工程領域,效率和產出最低的工程師就是付出者。

"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

一聽這本書的書名,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本“成功學”的雞湯?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讓我們用科學思想和方法去獲得成功的書,而不是一本雞湯,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接近成功的“第四個因素”。那什麼是第四個因素?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1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他是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但他並只是一名學者,他長期擔任谷歌、IBM、花旗銀行、默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深顧問,還是聯合國和美國海陸空三軍的資深顧問。可以說是一名在研究和實踐領域都非常有經驗的頂級學者。

講“成功學”的書很多,比如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的《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就從成功和運氣的關係來向我們揭示了,大多數成功和成功者都是靠運氣的加持。作者提出了運氣動力學說,用實驗與數據向讀者展示了運氣和微小的起步優勢,是如何隨著時間累加、放大,從而導致結果上的天壤之別的。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再比如管理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大量數據和案例,比如英超聯賽大部分球員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紐約很多著名律師事務所的開創者竟然都是猶太人後裔,並且他們的祖輩大多是在紐約的服裝行業謀生。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有時代環境和文化的因素。

比如我們中國人擅長數學,其實要得益於中文數字的簡潔讀音,以及中國人種植水稻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說《成功與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個人運氣,那麼《異類》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源自社會環境和文化。其實說到底,這些書都告訴我們,每個人是否成功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關係並不是那麼大,但真的是這樣嗎?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2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通過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主要源自三個因素:天賦、運氣、努力。先不管這三者在成功中誰更重要,天賦和運氣我們是很難控制,但是“努力”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所以有人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如果在某一個領域持續不斷地努力一萬小時,你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也有人說,“一萬小時定律”是不對的,更科學的方法是“刻意練習”。只有持續不斷地“刻意練習”才是制勝的根本。那到孰是孰非呢?

作者說,努力、天賦、運氣雖然是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但很多人忽略了第四個因素,這個因素按作者的話說就是:

我們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我們身處錯綜複雜的社會中,努力對於一個人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是,我們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與他人互動,或者說與他人打交道。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分工越來越複雜,也高度精細化,我們每個人能獨立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少,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時代已經要不在了,每個人都是社會網絡的一員,因此每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很大程度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在社會網絡中行動,我們如何和他人打交道。

那我們應該怎麼和別人打交道,才能提升我們努力的結果、才能充分發揮我們的天賦和運氣的作用呢?這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答案。

03

好了,介紹了這本書的基本情況,接下來,我將分成三個部分為你分享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第一部分:和人打交道,我們通常有三種方式:利己、利他和互惠互利,但我們通常對這三種方式有錯誤的認識。

第二部分: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誤解,其背後的原因到有哪一些?

第三部分:這部分內容揭示了,如何正確和別人互動,才能更大概率獲得成功。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的內容

我們和他人打交道,通常有三種方式,作者稱之為:付出者、獲取者、互惠互利者(也可以說成利他者、利己者、互利者)。

這三種類型很好理解,比如獲取者有一個很典型的特徵:他們喜歡得到比自己付出的更多。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他人利益至上。說起來雖然有點自私的感覺,但實際上,我們是社會生活中,這種人其實非常多。在互聯網公司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狼性”。這個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我們要竭盡所能去爭取,去超額獲得比我們付出更多的東西,比如榨取更多客戶價值、獲得最大的談判利益等等。因為在獲取者眼裡,現實世界是殘酷的,為了獲得成功,必須比別人做的更好。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獲取者為了證明他們的能力,他們推銷自己,並確保自己的努力獲得足夠的認可。一般的獲取者並不殘忍,也不會做背後捅刀子的事,他們只是小心翼翼,自我保護。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在做事情之前,先評估別人能給自己帶來什麼?獲取者會這樣想:“如果我不首先照顧自己,那麼就沒人會顧及我的利益。”,其實這樣的想法並不違背道德,也並不可恥。比如在工作中,很多人有一點功勞就向領導邀功,要求升職加薪,總之他們希望自己付出就需要得到、甚至是馬上得到收穫,而且這個收穫越多越好。你身邊是不是很多這樣的人?

另外,比獲取者稍微沒有那麼極端的是“互惠互利者”,這些人相信這是一個公平的社會,他們做事的原則就是公平。認為有付出就有回報,相反,要回報就需要付出。這類人在公司中也非常常見,我們可以稱之為“務實的人”。他們對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常常的態度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他們會努力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並不會主動付出,即便是付出了他們也希望獲得對等的回報。這樣的人,你身邊是不是也不少?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04

好了,最好,我們來看一下“付出者”,這類人和獲取者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他們的區別在於對他人的態度,以及採取的行動。

如果你是一個獲取者,你會有策略地幫助他人,讓自己的收益超過自己所付出的成本。如果你是一個付出者,你對於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會有所不同:只要別人的收益超過自己所付出的成本,你就願意幫忙。此外,你甚至可能根本不考慮成本,不計回報地幫助他人。

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名付出者,你會慷慨地分享你的時間、經歷、知識、技能、想法和關係,讓別人儘可能多地從中受益。這樣的人,你身邊是不是也有一些?他們會無私地幫助那些跟自己完全沒有關係的同事,他們會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只要這件事對其他人或者公司有利。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你可能從道德上覺得,付出者的道德更加高尚,而獲取者的道德水平更低,但其實這只是每個人對他們的態度,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就像一個人的性格特徵一樣,這三種類型的人都各自有優勢和侷限,而且往往大部分人都是這三類人的結合體,並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

05

好了,瞭解完這三種類型的人,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如果要問你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呢?

通常我們的直覺告訴我們,付出者更不可能成功,因為在職場中,那些“老好人”往往並沒有什麼好的結果,甚至是一種職場競爭的劣勢,因為他們幫助別人發展的更好,而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作者的調查研究也證實了這個結論,付出者在成功的階梯上處於墊底的位置。比如在工程領域,效率和產出最低的工程師就是付出者。

成功源自天賦,努力還是運氣?這本書告訴我們,還有第四個要素

在一項研究中,160名來自加州的工程師評價了彼此之間提供和獲得的幫助;最不成功的,正是那些付出大於回報的人。在完成任務、技術報告和繪圖方面,這些付出者的記錄最差,還有他們犯下的錯誤、錯過的期限,還有浪費的金錢也是最多的。停下手頭的事情幫助別人,他們因而沒法完成自己的工作。甚至那些成績最差的學生也是如此,他們付出時間幫助其他同學完成學習,但是他們卻錯過了自己提升的時間和機會。在銷售領域也是如此,很多銷售為了客戶的利益,而不願意去推銷自己的產品。作者曾經研究過北卡羅來納州的銷售人員,發現獲取者和互利者的年度銷售額要比付出者高2.5倍。

這是一個有點揪心但是現實結論:處於成功階梯低端的是付出者。但我們再往上看,處於成功階梯頂端的人呢?他們是獲取者還是互惠互利者呢?

按直覺你可能認為應該是獲取者,比較獲取者比付出者效率更高,他們付出更少,收穫更多。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位於成功階梯頂端的:依然是付出者。為什麼呢?這便是我們第二部分要介紹的內容。我們下一篇文章接著聊。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您也可以訂閱我的付費專欄,閱讀更多精品內容,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