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第8講|5分鐘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

"

相信很多小編都有這樣的經歷: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文章沒人看,無論是強制朋友員工轉發,或是在運營群裡發紅包激勵轉發,閱讀量怎麼都提不上去。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真的是文章太爛了嗎?筆者從多個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解讀,一起來看看。

"

相信很多小編都有這樣的經歷: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文章沒人看,無論是強制朋友員工轉發,或是在運營群裡發紅包激勵轉發,閱讀量怎麼都提不上去。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真的是文章太爛了嗎?筆者從多個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解讀,一起來看看。

文案第8講|5分鐘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經常遇到這樣的奇怪現象:

因為老闆/甲方爸爸要微信推文的數據、要轉化效果,迫使運營小編跑到很多群裡發紅包,求大家轉發。有的還為此發動七大姑八大姨,一起轉發,甚至情感綁架:不轉發不是好朋友。

為了公司的KPI,擾得全家人雞飛狗跳。

真的需要這樣累嗎?如今信息冗繁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被信息流吞沒,每一秒的時間裡,不知有多少APP、網絡信息、廣播信息、電視訊息等充斥我們的認知世界。昨天剛剛爆火的事件,今天就覺得已經是多年前的舊聞,信息快速更替、認知不斷更新,我們很難看完每篇文章。

如果你的文章缺少轉發基因,那麼即使給別人錢,很多人都不可能看。因為這是一種煎熬。

那麼如何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創作出自帶傳播基因和分享屬性的文章,並形成一個具有“成癮機制”的內容平臺?

這樣的“成癮機制”,你需要構建至少3個比較穩固的支撐點:

  1. 強效的內容:削尖核心信息;
  2. 快速的傳播:瘋傳的5個途徑;
  3. 重複的節奏:持續成癮可能性。

一、強效內容:削尖核心信息

正如一件衣服不可能適合所有人,一篇文章也不太可能適宜所有人閱讀。每篇文章都應該針對每種特定人群,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受眾不同繼而觸動內心的誘因也就不同。

選取特定人群,為他們的人群心理及特點創作出強效內容,是一切微信內容創作的開端。也有很多同行稱為“平臺定位”。

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與傳播者,同一個信息進過不同人的反芻過程,進而誕生更多的信息,充斥在我們的認知世界裡。這樣使得我們在辨別有用信息之前,已經浪費掉了很多精力應對那些無效信息。

弱化專業篩選屬性的內容,勢必沒有傳播力,但是它們卻也充斥海量內容之中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因此,產生強效內容的基礎,就是剖掉無用的信息與內容,削尖核心信息,只生產“乾貨”,明確自己平臺的要向什麼人傳遞什麼核心內容,這是一切內容的基石。

舉一個反面的例子,比如浪哥我當初搭建微信公眾號時,就經常改變內容定位,一段時間發送詩歌作品,針對於文藝青年;一段時間定位為“1000個真人真故事”,採訪真人真故事;後來又變成一個偏散文分享的平臺;再後來開始寫文案、品牌、營銷方面的內容,才逐漸定下來。

"

相信很多小編都有這樣的經歷: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文章沒人看,無論是強制朋友員工轉發,或是在運營群裡發紅包激勵轉發,閱讀量怎麼都提不上去。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真的是文章太爛了嗎?筆者從多個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解讀,一起來看看。

文案第8講|5分鐘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經常遇到這樣的奇怪現象:

因為老闆/甲方爸爸要微信推文的數據、要轉化效果,迫使運營小編跑到很多群裡發紅包,求大家轉發。有的還為此發動七大姑八大姨,一起轉發,甚至情感綁架:不轉發不是好朋友。

為了公司的KPI,擾得全家人雞飛狗跳。

真的需要這樣累嗎?如今信息冗繁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被信息流吞沒,每一秒的時間裡,不知有多少APP、網絡信息、廣播信息、電視訊息等充斥我們的認知世界。昨天剛剛爆火的事件,今天就覺得已經是多年前的舊聞,信息快速更替、認知不斷更新,我們很難看完每篇文章。

如果你的文章缺少轉發基因,那麼即使給別人錢,很多人都不可能看。因為這是一種煎熬。

那麼如何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創作出自帶傳播基因和分享屬性的文章,並形成一個具有“成癮機制”的內容平臺?

這樣的“成癮機制”,你需要構建至少3個比較穩固的支撐點:

  1. 強效的內容:削尖核心信息;
  2. 快速的傳播:瘋傳的5個途徑;
  3. 重複的節奏:持續成癮可能性。

一、強效內容:削尖核心信息

正如一件衣服不可能適合所有人,一篇文章也不太可能適宜所有人閱讀。每篇文章都應該針對每種特定人群,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受眾不同繼而觸動內心的誘因也就不同。

選取特定人群,為他們的人群心理及特點創作出強效內容,是一切微信內容創作的開端。也有很多同行稱為“平臺定位”。

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與傳播者,同一個信息進過不同人的反芻過程,進而誕生更多的信息,充斥在我們的認知世界裡。這樣使得我們在辨別有用信息之前,已經浪費掉了很多精力應對那些無效信息。

弱化專業篩選屬性的內容,勢必沒有傳播力,但是它們卻也充斥海量內容之中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因此,產生強效內容的基礎,就是剖掉無用的信息與內容,削尖核心信息,只生產“乾貨”,明確自己平臺的要向什麼人傳遞什麼核心內容,這是一切內容的基石。

舉一個反面的例子,比如浪哥我當初搭建微信公眾號時,就經常改變內容定位,一段時間發送詩歌作品,針對於文藝青年;一段時間定位為“1000個真人真故事”,採訪真人真故事;後來又變成一個偏散文分享的平臺;再後來開始寫文案、品牌、營銷方面的內容,才逐漸定下來。

文案第8講|5分鐘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

這個過程當中,你能很直觀地看到你的粉絲增長,最開始關注我的人基本已經取關,因為詩歌、散文而關注我的人,同樣已經丟失。

所以,微信文章獲得巨大傳播量的前提是,定位明確,針對某一部分人群,削尖你的內容信息,讓核心信息成為強效內容的基準,作為獨特辨識被大眾聯想。

削尖的核心信息,即獨特的辨識感,在受眾心智之中,會形成記憶聯想,當受眾需要此類信息時,它就會成為第一優選,刺激受眾選擇行為。

當你的微信文章沒多少看的時候,回到根子上思考,確定好自己微信的“削尖信息”,然後“一百年不許變”,這樣就能創作出“強效內容”。

二、快速傳播:瘋傳的5個途徑

無論哪種微信文章的轉發和分享,背後都潛藏著某種動機。對於動機的深度思考,《瘋傳》這本書給了我們5種可以快速傳播的方法:

1. 以情動人:強烈情緒擴大感染力

人類是感性的動物,無時無刻不被包裹在各種情緒之中。喜怒哀樂怨嗔痴,每種情緒都可以注入文章之中,並且流傳起來。

還記得當年很火的那篇文章《羅一笑,你給我站住》嗎?它就是完全利用人們心中的溫柔,裡面暗含親情、同情、面對疾病的無奈等等,各種不同情緒交織,讓這篇文章迅速成為熱文,讀得浪哥熱淚盈眶,迅速轉發朋友圈。

咪蒙老師曾經紅火的時候,精於此道,她總是能尋找到牽引人的情緒,並用她極妙的文筆放大情緒,完全讓受眾被情緒裹挾,自覺地傳播內容。成精成神,只在創作者的拿捏之間。

人們這一生,恐怕難以逃脫情感的禁錮。如果你要寫一篇瘋傳極廣的文章,可以利用情緒表達,比如同情心、憤怒感、娛樂感等,藉助情緒的加持,讓大眾產生共鳴,進而轉發分享。

參考標題:

  • 《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助你》
  • 《中國,一點也不能少》
  • 《逃離北上廣》

2. 圈層文化:激發目標受眾集體榮譽

成年人進入社會以後,總會被劃入某一種圈層之中,而每種圈層文化自有其特徵與特點,往往不在這個圈子裡的人都很難自知。

所以,某個特定圈層的人,會自覺轉發代表自己行業屬性的話題文章,來彰顯自己的身份感。

不同職業、不同角色的人,會轉發代表他行業屬性的話題文章,比如,程序員會發自己如何辛苦的文章,廣告人會轉發廣告行業的《2019新廣告法禁用詞》,還有北漂會轉發《北漂十年,我好想從來沒來過一樣》,包括老闆甚至也會在自己朋友圈分享《一個好員工的13個特徵》等等。

人們會因為自己的身份侷限,形成這個身份所要求的思維方式、思考習慣等,於是,很多文章自帶強烈的身份標籤,正是彰顯自己特有的身份感,激發大眾集體榮譽。

因此,自帶圈層文化屬性的文章,分享給圈層內的人,自然就帶有某種傳播認同,也就即將分享屬性。

比如,我之前為廣告人寫的詩集《廣告人詩集:在凌晨三點的夜色裡找你》,就得到了很多廣告人的喜歡和分享,而且僅僅是廣告人的傳播。所以,圈層標明某種特性,傳播這種特性也就擁有瘋傳的特權,這是與生俱來的基因。

"

相信很多小編都有這樣的經歷: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文章沒人看,無論是強制朋友員工轉發,或是在運營群裡發紅包激勵轉發,閱讀量怎麼都提不上去。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真的是文章太爛了嗎?筆者從多個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解讀,一起來看看。

文案第8講|5分鐘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經常遇到這樣的奇怪現象:

因為老闆/甲方爸爸要微信推文的數據、要轉化效果,迫使運營小編跑到很多群裡發紅包,求大家轉發。有的還為此發動七大姑八大姨,一起轉發,甚至情感綁架:不轉發不是好朋友。

為了公司的KPI,擾得全家人雞飛狗跳。

真的需要這樣累嗎?如今信息冗繁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被信息流吞沒,每一秒的時間裡,不知有多少APP、網絡信息、廣播信息、電視訊息等充斥我們的認知世界。昨天剛剛爆火的事件,今天就覺得已經是多年前的舊聞,信息快速更替、認知不斷更新,我們很難看完每篇文章。

如果你的文章缺少轉發基因,那麼即使給別人錢,很多人都不可能看。因為這是一種煎熬。

那麼如何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創作出自帶傳播基因和分享屬性的文章,並形成一個具有“成癮機制”的內容平臺?

這樣的“成癮機制”,你需要構建至少3個比較穩固的支撐點:

  1. 強效的內容:削尖核心信息;
  2. 快速的傳播:瘋傳的5個途徑;
  3. 重複的節奏:持續成癮可能性。

一、強效內容:削尖核心信息

正如一件衣服不可能適合所有人,一篇文章也不太可能適宜所有人閱讀。每篇文章都應該針對每種特定人群,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受眾不同繼而觸動內心的誘因也就不同。

選取特定人群,為他們的人群心理及特點創作出強效內容,是一切微信內容創作的開端。也有很多同行稱為“平臺定位”。

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與傳播者,同一個信息進過不同人的反芻過程,進而誕生更多的信息,充斥在我們的認知世界裡。這樣使得我們在辨別有用信息之前,已經浪費掉了很多精力應對那些無效信息。

弱化專業篩選屬性的內容,勢必沒有傳播力,但是它們卻也充斥海量內容之中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因此,產生強效內容的基礎,就是剖掉無用的信息與內容,削尖核心信息,只生產“乾貨”,明確自己平臺的要向什麼人傳遞什麼核心內容,這是一切內容的基石。

舉一個反面的例子,比如浪哥我當初搭建微信公眾號時,就經常改變內容定位,一段時間發送詩歌作品,針對於文藝青年;一段時間定位為“1000個真人真故事”,採訪真人真故事;後來又變成一個偏散文分享的平臺;再後來開始寫文案、品牌、營銷方面的內容,才逐漸定下來。

文案第8講|5分鐘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

這個過程當中,你能很直觀地看到你的粉絲增長,最開始關注我的人基本已經取關,因為詩歌、散文而關注我的人,同樣已經丟失。

所以,微信文章獲得巨大傳播量的前提是,定位明確,針對某一部分人群,削尖你的內容信息,讓核心信息成為強效內容的基準,作為獨特辨識被大眾聯想。

削尖的核心信息,即獨特的辨識感,在受眾心智之中,會形成記憶聯想,當受眾需要此類信息時,它就會成為第一優選,刺激受眾選擇行為。

當你的微信文章沒多少看的時候,回到根子上思考,確定好自己微信的“削尖信息”,然後“一百年不許變”,這樣就能創作出“強效內容”。

二、快速傳播:瘋傳的5個途徑

無論哪種微信文章的轉發和分享,背後都潛藏著某種動機。對於動機的深度思考,《瘋傳》這本書給了我們5種可以快速傳播的方法:

1. 以情動人:強烈情緒擴大感染力

人類是感性的動物,無時無刻不被包裹在各種情緒之中。喜怒哀樂怨嗔痴,每種情緒都可以注入文章之中,並且流傳起來。

還記得當年很火的那篇文章《羅一笑,你給我站住》嗎?它就是完全利用人們心中的溫柔,裡面暗含親情、同情、面對疾病的無奈等等,各種不同情緒交織,讓這篇文章迅速成為熱文,讀得浪哥熱淚盈眶,迅速轉發朋友圈。

咪蒙老師曾經紅火的時候,精於此道,她總是能尋找到牽引人的情緒,並用她極妙的文筆放大情緒,完全讓受眾被情緒裹挾,自覺地傳播內容。成精成神,只在創作者的拿捏之間。

人們這一生,恐怕難以逃脫情感的禁錮。如果你要寫一篇瘋傳極廣的文章,可以利用情緒表達,比如同情心、憤怒感、娛樂感等,藉助情緒的加持,讓大眾產生共鳴,進而轉發分享。

參考標題:

  • 《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助你》
  • 《中國,一點也不能少》
  • 《逃離北上廣》

2. 圈層文化:激發目標受眾集體榮譽

成年人進入社會以後,總會被劃入某一種圈層之中,而每種圈層文化自有其特徵與特點,往往不在這個圈子裡的人都很難自知。

所以,某個特定圈層的人,會自覺轉發代表自己行業屬性的話題文章,來彰顯自己的身份感。

不同職業、不同角色的人,會轉發代表他行業屬性的話題文章,比如,程序員會發自己如何辛苦的文章,廣告人會轉發廣告行業的《2019新廣告法禁用詞》,還有北漂會轉發《北漂十年,我好想從來沒來過一樣》,包括老闆甚至也會在自己朋友圈分享《一個好員工的13個特徵》等等。

人們會因為自己的身份侷限,形成這個身份所要求的思維方式、思考習慣等,於是,很多文章自帶強烈的身份標籤,正是彰顯自己特有的身份感,激發大眾集體榮譽。

因此,自帶圈層文化屬性的文章,分享給圈層內的人,自然就帶有某種傳播認同,也就即將分享屬性。

比如,我之前為廣告人寫的詩集《廣告人詩集:在凌晨三點的夜色裡找你》,就得到了很多廣告人的喜歡和分享,而且僅僅是廣告人的傳播。所以,圈層標明某種特性,傳播這種特性也就擁有瘋傳的特權,這是與生俱來的基因。

文案第8講|5分鐘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

參考標題:

  • 《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找個程序員爸爸》
  • 《廣告人詩集:在凌晨三點的夜色裡找你》
  • 《阿里技術大牛告訴你:一個NB架構師的必備素質》

3. 社交貨幣:可被討論的談資

貨幣是用來流通的,社交貨幣是用來談論的。如何讓自己的內容成為社交貨幣,成為別人的談資呢?

正如人和人之間聊天一樣,我們在分享一個信息、談論一個觀點時,希望得到更多的好評、更積極的印象,寫文章也一樣,怎麼能看起來有格調,凸顯學識、彰顯有趣,它就可以成為被討論的談資。

創造社交貨幣,就是提供人們可以作為表達的談資。一般都通過某個鮮明的觀點,延伸出一系列文章內容,以此帶來共識。

一般情況下,比較容易形成談資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1. 熱點。跟隨社會或是娛樂熱點,發生某件社會議題時,一般都會出現正反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站隊其實就是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談資,成為和別人交流、談論的社交貨幣;
  2. 反差。正常的事情,一般很難形成傳播,沒有傳播屬性。反預期的、搞笑創新的聯繫,會給人一種精彩的另闢蹊徑的創意角度,進而成為一種談資。比如,《如何將方便麵吃出法餐的感覺》,就是提供新奇創意的角度,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 除此以外,去那裡遇見什麼奇怪事,怎麼樣花式解決某個問題,都是可以創造可討論的談資。

參考標題:

  • 《五種鑑別渣男的方式,建議收藏!》
  • 《黃海波再次出道,離出事已經四年了》
  • 《後來的我們,都胖了》

4. 授人以漁:提供實用價值及乾貨

“人們喜歡傳遞實用的信息,即一些別人能用得上的信息。”

為被人提供具有實用價值的內容及乾貨,一般可以獲得比較忠誠的粉絲。幾年前關注的一個教程公號“龐門正道”,完全就是這種類型。他每天都會分享幾個關於修圖、設計、攝影的教程貼,持續了四五年,沒有花費一分錢推廣費,最終粉絲破了100萬,成為人生贏家。

提供實用的信息與內容,會收穫更垂直、更精準的粉絲。如果是個攝影公號,一般關注的粉絲就是攝影愛好者;如果是廣告資訊號,也一般收割的是廣告行業或者有商業知識需求的粉絲。

各類教程、攻略地圖、教人辨別渣男、提升職場素養,甚至教人購買化妝品等,都算得上技能分享。自媒體爆發的時代,李叫獸通過分享自己的營銷心得,一躍成名,完成角色的大轉換。

參考標題:

  • 《乾貨:霸氣中國風書法字教程》
  • 《關於攝影,這裡有幾個網站推薦給你》
  • 《文案第8講 | 5分鐘徹底解決“微信文章沒人看”的窘境 》

5. 文化母體:給文章增添誘因

與其尋找引人注目的話題,倒不如考慮話題流傳的情境。這種方法需要我們尋找我們文化中的共同信仰,找到文章流傳最內在的誘因。

各種節假日的熱點、各類風俗文化、以及特殊傳播情境,都可以作為內容傳播的誘因。

舉個特別樸素的例子,我們老家每年的廟會、集市都很熱鬧,這是一個大家共同的文化母體,有一年不知道是誰去街上拍了很多廟會的場景,微信標題取名為《走!去XXX跟會去》,結果引起很多當地人的流傳。我朋友圈裡的老家人,都在轉發,而且還能從中看到很多熟悉的人。

通過發掘我們文化當中的集體記憶,便於找到那個共同的傳播“誘因”,從而引發大眾共鳴,讓文章流傳起來。

舉個栗子,之前網絡上有位朋友寫過一篇爆款文案《被嫌棄的90後的一生》,通過串聯90後一代經歷的一些特殊歷史時期,表達90後悲慘的現狀,通過詼諧幽默文筆,讓觀者都能產生共鳴,繼而流傳起來。

參考標題:

  • 《被嫌棄的90後的一生》
  • 《那些個叫國慶的人現在都怎麼樣》
  • 《12生肖背後的祕密》

三、重複節奏:持續成癮可能性

做好基本的定位,掌握了傳播的核心機制,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環節:持續性生產內容。

大多數人都能明白基本的道理,理論知識也十分過硬,說起營銷、品牌來也侃侃而談、頭頭是道,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貫徹執行自己的理論。這其中,需要做一項看似簡單,實則特別難的工作,就是重複。

當你的定位準了,內容有了,機制也研究明白了,最後就是要寫文章!寫文章!寫文章!

一兩篇精彩的文章最多流行半個月,它們沒有持續的生命力。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創作,這個不斷創作的過程就是重複。重複一種類型的文體,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重複的時間機制發送文章,可以培養出受眾的閱讀習慣;還有重複的設計元素,也可以形成自我的辨識度。

所有成癮的事物,都是經過長時間重複堆砌而成,所以通過不斷的重複,可以養成微信公眾號獨特的屬性。真正成為大眾心目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徹底解決“微信公眾號沒人看”的窘境。

#相關閱讀#

文案第7講 | 為啥學會修辭還寫不好文案?試試這9種思維方式

文案第6講:如何像燕舞、OPPO、拼多多那樣打造刷屏級廣告歌曲?

文案第5講 | 一篇長文徹底弄懂官網文案怎麼寫

文案第4講 | 畫冊文案很容易“垮掉”,學會這招讓畫冊流傳100年!

文案第3講 | 如何講好品牌故事?

文案第2講 | 正經人都寫不好Slogan!用段子手的方式試試

文案第1講 | 品牌命名不簡單,最難搞的就是它

本文由 @屈太浪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