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個朋友,非常優秀。有一次,他興奮地來找你,說他找到微信的10大痛點,比如,只能加5000個好友,播放語音時沒有進度條,群聊沒有管理工具,不能閱後即焚,等等。

他說,他要開發一個“來信”,幹掉“微信”這頭年邁遲緩的大象,問你要不要投資他。

你投,還是不投?

這個決策的本質,是對“一個比微信好10倍的產品,能不能幹掉微信”的預測。

能嗎?幾乎不可能。

我給你講個故事。

在PC時代,一位創業者興奮地來找我,給我看他“自主研發”的PC操作系統,說比Windows好用10倍,一定能幫中國軟件業幹掉微軟。

我說:愛國,就做點真正對國家有貢獻的事吧。比如互聯網,比如人工智能。就算你的操作系統真比Windows好10倍,也幾乎不可能幹掉微軟了。

為什麼?

今天,你拿你的操作系統去找用戶。用戶一看,真不錯啊,而且是國產操作系統,必須支持。然後,他問你:那我常用的辦公軟件、財務系統、數據庫、CRM/ERP/ABCDEFG……都在哪裡呢?

你說:哦,這些暫時還沒有。但是你先用。等用的人多了,那些軟件開發商就會來開發了。

用戶一聽,一口鮮血吐在屏幕上:你開玩笑吧?這些是我每天的工作啊,沒這些軟件,操作系統有什麼用啊?那還是等軟件齊全了,我再用吧。

你只好去找軟件開發商:你們在我的操作系統上開發軟件吧。

軟件開發商一看,真不錯啊,我早就盼望有家公司能制衡微軟,提升我們的談判籌碼了。

開發!然後,他問你:那麼,你有多少用戶呢?

你說:哦,我們還沒有用戶。但是你先開發。等應用軟件齊全了,用戶自然就會來了。

軟件開發商一聽,一口鮮血吐在屏幕上:你開玩笑吧?為你開發軟件,我需要投入400個人幹3年。還是等你用戶過億,再來找我吧。

沒有用戶,就沒有應用軟件;沒有應用軟件,就沒有用戶。國產操作系統的“對手”,其實從來都不是微軟,而是一條“前進一步,後退三尺,越競爭越遙遠”的“負向增強迴路”。

即便“足夠優秀”如蘋果,挑戰“負向增強迴路”20年,今天蘋果電腦的市場份額依然不到10%,大量的人還是使用Windows系統。

這就是“富者愈富”這個模型的力量。

有人說,只要你願意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是這樣嗎?

什麼是“富者愈富”?“富者愈富”的全名是“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我們戴上洞察力眼鏡。它的本質是:當資源總量有限時,搶到最多資源的正向增強迴路,會激活所有其他競爭者的負向增強迴路,導致“贏家通吃”。那怎麼辦?

蘋果公司決定,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轉戰下一個戰場,建立全新的“正向增強迴路”,等待微軟。這個戰場,就是手機。

在iPhone的世界裡,當App開發商和手機用戶之間,你越多我越多、我越多你越多的“正向增強迴路”正式浮出水面時,微軟大吃一驚,趕緊加入戰局。

但是蘋果的“富者愈富”模型已經成型,強大如微軟,也只可能“窮者愈窮”。

那怎麼辦?

微軟新任CEO薩提亞·納德拉決定,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放棄手機業務,轉戰下一個戰場,建立全新的“正向增強迴路”,等待蘋果。

這個戰場,就是雲計算。

有人說,只要你願意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是這樣嗎?

所以,如何解決“富者愈富”模型帶來的“窮者愈窮”問題?不要戀戰,你拿下一局,我就跑步進入下一局。

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大量以愛國之名,拿著國家補貼,開發PC操作系統,挑戰“富者愈富”模型的公司,最終無一倖存。

如果它們沒有戀戰,而是跑步進入下一局,發展材料技術、基因科技,甚至是人工智能,也許今天中國已經有100個華為。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一個比微信好10倍的產品,能不能幹掉微信?”幹掉微信的,可能是抖音,可能是穿戴設備,可能是人工智能,但不會是一個比微信好10倍的微信。

那麼,在商業世界中,有哪些“總量有限的資源戰場”,我必須要跑步進入,以免別人成功構建“富者愈富”模型,激活我的“窮者愈窮”呢?

你需要關注下面4點:

第一,用戶

前面說的PC操作系統、手機應用商店,以及微信,都是在“用戶”這個“總量有限的資源戰場”裡競爭,用自己的“正向增強迴路”,激活別人的“負向增強迴路”。

這場競爭,旁觀者驚心動魄,參與者一路狂奔。

第二,資本

資本金越大,投資收益越大;投資收益越大,資本金越大。這個“正向增強迴路”一旦形成,也很難扭轉。

科技越來越先進,世界越來越文明。請問,人類的貧富差距,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

很不幸,是越來越大。

2010年,全世界最有錢的388人所擁有的財富,超過最貧窮的那一半人口的財富總和。388人,一架波音747就能裝下。2014年,只需要85人,一節高鐵車廂。2015年,62人,一輛大巴。2017年,8人,一輛商務車就夠了。

為什麼?因為在“資本”這個“總量有限的資源戰場”,搶到最多資本的正向增強迴路,必然會激活所有貧困者的負向增強迴路,導致“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有人說,只要你願意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是這樣嗎?

第三,規模

有些行業的競爭,本質是規模之爭。比如插線板。

假設開一個插線板的模具,價格是100萬。

A用這個模具生產1萬個插線板,每個插線板均攤模具成本100元;B生產100萬個,均攤成本降到1元。假如材料成本是30元。那麼,A必須賣130元以上的插線板,B可以只賣31元。

31元當然比130元賣得好,於是B越賣越多,均攤價格越來越低,然後就賣得更多;A越賣越少,均攤價格越來越高,然後就賣得越少。

規模效應,是“富者愈富”基模的一個別名。

第四,品牌

越有品牌,客戶和優秀資源就越向你聚集,你就越光環四射,然後越有品牌。對個人也是一樣。

如果蘋果iOS一開始是開放的,那就沒有安卓系統了,

幾乎大部分行業都有規模效應,帶來的競爭壁壘,加上品牌加持,更是打折恆大,強者恆強。

後來者如何判斷,是該all-in,還是更換賽道。這就得看競爭對手的是否已經形成了規模效應,或者品牌資產已深入人心。

有人說,只要你願意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是這樣嗎?

記得羅胖曾說過,一家新型的創業公司,要想打贏一家大公司,最好的做法不是跟已有的成熟的公司做一樣的事,而是尋找下一個突破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百事VS可口可樂,一開始可口可樂佔據著小瓶裝的優勢,那百事就採取大瓶裝的戰略,等到可口可樂反過勁時,百事又投入下一個戰場。

如果你在做別人已經做過的事,你再努力收藏會很少。而如果你去做,別人所沒有發現的痛點,但是被你發現了,這個時候你再去努力,會有意思不到的收穫。

說到品牌愈強則強迴路的形成,超市裡熱賣的品牌王老吉涼茶是最有代表性的。

2010年,加多寶公司向廣藥公司租用王老吉品牌的租期到期,廣藥集團不再租借王老吉品牌。經過了三年的官司,加多寶敗訴,無奈把培養了多年的王老吉品牌,拱手還給了廣藥集團,轉而培養自己的加多寶涼茶品牌。

雖然,王老吉是多加寶一手開創涼茶分類的頭部品牌,可是用同樣的方法來培養加多寶品牌,卻難續王老吉的輝煌。原因是,王老吉品牌的“富者愈富”增強迴路已經形成了。王老吉就是涼茶的代名詞,說起王老吉就會想起涼茶,說到涼茶就會想起王老吉。

創新帶新的市場,用戶教育需要時間和資金,發現新的風口,有沒有能力餵養,那就做個千年老二吧。新美大、小米手環就是個例子。

有人說,只要你願意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是這樣嗎?

有人說,只要你願意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是這樣嗎?

我認為這句話,有個指向前提。

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指的是具體的一件事,還是明確一個方向。

如果是具體的一件事,那麼對不起,別人已經形成增強迴路加上增強迴路的領域,就別去湊熱鬧了。

如果是明確一個方向,比如,現在學習,晚不晚?

什麼時候都不晚,比如現在減肥晚不晚?不晚。

比如現在創業晚不晚?不晚……但是,不晚的是創業,而不是創業去再造一個pc系統。

關於要是看到別人掙錢,你也盲從,那有可能是在泰坦尼克號上爭頭等艙,先入的想脫身,正好你來買單。

當然還有一些行業,尤其是服務行業,天然的不具備規模效應,或者是局部效應,牙科、美髮、餐飲、便利店、鮮花等等是有服務半徑,你要判斷的是在新商圈閉合之前融入其中。

第一,你要確定你瞄準的行業走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然後,看這個走勢的所依附的面是否能快速展開,是否能借助外部勢能

最後,這個面所背靠的經濟體是否是上升趨勢。

如果都是,恭喜你。你已經找到大方向了。

但是!如果所在行業已經有龍頭老大並且形成護城河,那你請放棄進場,直接轉型。

Why?——贏家通吃

贏家通吃是真正的霸權壟斷。

它並非依靠企業內部資源和管理,

而是建立在外部網絡資源的基礎上。

打個比方:

你看別人家的草地很好,來了好多羊,你眼饞,也撒草籽,想種草養羊。

草籽是需要養護的,而且種植期較長,你一個不小心看護不到,來了一群鳥,它們嘰嘰喳喳的吃完,然後就飛走了。

你盼著春天草籽萌發,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的草籽沒有了,因為沒有草,當然沒有羊。

第二年,你吸取經驗,趕走鳥,勞心勞力終於盼來了草,來了一頭羊。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別人家因為養羊發了家,開墾的草地面積是你的幾倍之大,羊是群居動物,單獨的羊只會奔向羊群。

想突破牢籠,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創新。

有人說,只要你願意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是這樣嗎?

成功的企業需要知道,如果外部的價值網衰退了,我可以用什麼辦法掙脫這個牢籠。

初創企業,如果只顧著產品的創新,不做價值網的創新,那就是耍流氓。

養羊的大戶不只是提供羊肉,羊奶。同時可以開展羊奶皁,羊奶沐浴液,洗髮水,羊奶粉,羊奶酪等等。

羊跑了,可以把草地改為池塘,一池魚苗下去,明年同樣豐收,沒準兒還有鴨子和遍地野花呢。

“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創業的路不好走,雨天路滑,還請注意腳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