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圍棋實力日本曾獨大 中國逐漸唱主角

圍棋 日本 聶衛平 樸廷桓 中國日報 2017-03-30
東亞圍棋實力日本曾獨大 中國逐漸唱主角

本屆比賽羋昱廷表現可圈可點

北京時間3月23日,首屆世界圍棋精英賽將在大阪日本棋院關西總本部落幕,來自中日韓的三國圍棋精英羋昱廷、井山裕太、樸廷桓,將與日本圍棋人工智能DeepZenGo進行循環賽,這是一場關乎人工智能與人類頂尖棋手對抗的世界頂級大賽,同時也是中日韓三國精英棋手的大檢驗。最終樸廷桓力壓中國棋手羋昱廷奪冠,日本圍棋AI DeepZen奪得第三,而日本棋手井山裕太只取得第四名。

一、前傳:圍棋起源於中國

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在圍棋起源的問題上,日本、甚至韓國都公認起源於中國這個事實。唐朝時期,日本遣唐使將圍棋帶回國,圍棋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迅速在日本興盛起來。《新唐書·東夷傳》中記述了唐代圍棋高手楊季鷹與新羅(今朝鮮半島)的棋手對弈的情形,唐朝應該說就已經形成了中日韓圍棋相互促進發展的雛形。

圍棋不僅是文化,也是競技,要有比賽、有對比才分得出高下。公元848年三月的一天,日本遣唐使在覲見完唐宣宗後,突然叫住了唐朝鴻臚寺的官員,提出他們的王子要與中國高手比賽,這名王子是號稱當時日本最厲害的棋手。據說唐宣宗先讓人安排了一位中等棋力的棋手出戰,結果日本王子贏了。隨後中方正式派棋待詔顧師言出戰,顧師言妙手解局,日本王子中盤大敗。

日本圍棋的崛起,據考證始於幕府時代後期。從17世紀初本因坊算砂開始,日本圍棋迅猛發展。到了清末民初,隨著國力的變化,日本圍棋已經全面超越了圍棋的母國中國。吳清源1928年14歲渡日留學,正是當時中日圍棋巨大差距的一個寫照。

二、六超時代 日本圍棋的巔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圍棋界稱之為“六超時代”,當時有六大超一流棋手統治了日本棋壇,或者說是世界棋壇。這六位棋手分別是:大竹英雄、林海峰、加藤正夫、武宮正樹、小林光一、趙治勳。通俗地看,這六位棋手在當時是比一般的九段更強的棋手,因此被稱為“超一流棋手”。需要說明的是,林海峰來自中國臺灣、趙治勳來自韓國,日本圍棋最鼎盛的時期也體現著包容與共同發展的節奏。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日圍棋擂臺賽之前,現代的圍棋國與國之間的正式比賽是還沒出現的,中韓在那個階段有一些比賽,但規模和獎金都比較小。而日本隨著戰後經濟的騰飛,圍棋作為商業棋戰頻繁出現,日本棋手在國內各大棋戰中所得的獎金不菲,促進了當時日本圍棋的繁榮。

陳毅元帥曾說過:“國運升,則棋運升。”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湧現出陳祖德、聶衛平等一批優秀的棋手。1965年,陳祖德首次以分先戰勝了巖田達明九段,這是中國棋手第一次分先戰勝日本九段。1974年以關西棋院宮本直毅九段為團長的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當時22歲的聶衛平戰勝了這名日本棋手。

中日圍棋擂臺賽開始於1984年10月,前四屆比賽聶衛平取得驚人的11連勝,幫助中國連續拿到前三屆擂臺賽的冠軍。聶衛平首屆擂臺賽就接連戰勝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澤秀行等三位超一流棋手,第二屆比賽又將武宮正樹、大竹英雄拉下馬來。中國棋手能在正式比賽中,如此大面積地戰勝日本最強的精英,這讓世界棋壇對中國圍棋的實力和潛力瞬間刮目相看。聶衛平先是得到“聶旋風”的綽號,後來被封為“棋聖”,並掀起了國內最猛的一撥圍棋熱,聶衛平也被當時的人們視作與中國女排球員齊名的民族英雄。

不過當時中日圍棋之間的整體差距還是明顯的,馬曉春當時與小林光一曾在中日比賽中創下八連敗的苦澀紀錄。除聶馬之外的其他中國年輕棋手,外戰成績也是遲遲難有亮點。

三、李昌鎬、李世石開啟韓風時代

從90年代初開始,以曹薰鉉、李昌鎬、李世石等為代表的韓國棋手,成為世界棋壇的傑出英豪。曹薰鉉是李昌鎬的恩師,是首屆應氏杯冠軍,被封為“圍棋皇帝”。李昌鎬曾獲得18個個人賽世界冠軍,從1990年11月起,盤踞世界第一寶座長達15年零6個月。李世石是李昌鎬的接班人,先後拿到過14個世界冠軍。

中日韓三國的棋運轉變,不得不提到首屆應氏杯的創辦。中國臺灣實業家應昌期,看到聶衛平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的出色表現,出巨資創辦首個圍棋世界大賽——應氏杯,應老先生當時其實也很希望聶衛平能奪取首屆應氏杯冠軍的。當時決賽在聶衛平和曹薰鉉之間進行,比賽是五番棋決勝。前三局在杭州、寧波舉行,聶衛平2-1領先。後兩局移師新加坡,聶衛平由香港出發去賽地,中途飛機經停曼谷,但聶衛平當時在廊曼機場就稀裡糊塗地下了飛機。聶衛平隨後在現場被通知重新登機,一陣虛驚再加上飛機上空調開得比較足,聶衛平到新加坡後就發燒了。

曹薰鉉神奇般地連扳兩局,以3-2戰勝聶衛平拿到第一個世界頂級大賽的圍棋世界冠軍,這在韓國引起了巨大的震動。一夜之間,在韓國曹薰鉉成了家喻戶曉的英雄。韓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圍棋熱”。世界圍棋也進入中日韓三國鼎立、韓風盛行的新格局。當時韓國經濟非常繁榮,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曹薰鉉在中日韓三國精英棋手參加的應氏杯中奪冠,極大地刺激了韓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韓國企業家紛紛出資舉辦世界大賽,東洋證券杯、LG杯、三星杯、真露杯、農心杯等韓國企業舉辦的世界大賽應運而生。

四、日本衰落中韓爭霸局面出現

日本圍棋近三十年整體呈現下滑局面,日本圍棋這些年來最大的特點還在於,他們的一流頂尖棋手不太願意出來參加國際比賽,所以他們國際比賽戰績向來明顯落後於中韓。2011年第24屆富士通杯,樸廷桓決賽戰勝邱峻奪冠,日本棋手的代表井山裕太只獲得第三名,富士通杯就此宣佈停辦,至此迄今就再也沒有日本企業舉辦的大型世界圍棋大賽。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柳時薰、小林覺、王立誠和依田紀基等日本棋壇新生力量,逐漸取代了“六超”的地位。日本一線棋手不太願意出來參加國際比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國內棋戰的獎金相對高一些。這些年隨著日本經濟的疲軟,日本職業棋手的整體生存環境也明顯下降。目前日本圍棋面臨年輕人缺乏的尷尬局面,不論是愛好者還是希望專門走圍棋之路的年輕人,都越來越少。在近年中日韓圍棋新生代的力量對比中,日本年輕棋手的表現相對遜色,世界圍棋一度呈現中韓爭霸的局面。

李世石在2006年6月1日成為新的世界第一。到2011年8月樸廷桓超越李世石,李世石在世界第一位置上待了5年多時間。在後李昌鎬時期,李世石、樸廷桓一度仍然是中國年輕棋手的最大對手,韓流一度依然凜冽。不過李世石最近一次世界大賽奪冠,是2012年三星杯決賽2-1勝古力,迄今已經過去近五年時間。樸廷桓雖然迄今依然穩居韓國國內等級分第一,但他最近一次世界大賽登頂是2014年的LG杯,也已經是兩年多以前的事了。

五、柯潔引領中國圍棋新崛起

中國圍棋的突破,其實從競技層面看,與俞斌2009年年底開始接替馬曉春出任中國圍棋隊總教練有很大關係。如果從我們自身的角度來看,則與圍棋甲級聯賽近16、7年的發展密不可分。2000年-2005年期間,我們的90後小將年齡尚幼,中國棋手在國際賽場上的競爭力依然遜色於韓國“二李”。那段時間如曹薰鉉等名將都曾享受過來中國下圍甲,一盤棋不論輸贏出場費都有1萬美元的待遇。

有了韓國外援來下圍棋的刺激,中國年輕一代棋手成長速度相對更快了一些。俞斌接手中國圍棋隊後,中國棋手在國際賽場上的戰績逐漸有了明顯起色。到2013賽季,中國棋手囊括了當年全部六個世界大賽的冠軍,更可怕的是其中五人是90後,年齡最大的陳耀燁也是1989年出生的。

2012年11月18日,21歲的中國棋手時越超過樸廷桓成為新的世界第一。2014年8月14日,柯潔超越樸廷桓首次登上世界第一。從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柯潔一年內連奪百靈杯、三星杯以及夢百合杯三項世界冠軍頭銜。去年三月,作為主帥的柯潔為中國隊奪得第17屆農心杯冠軍。去年12月柯潔三星杯衛冕成功,手握四項世界冠軍頭銜而且長期穩居世界第一寶座,中國90後一代正式成為世界圍棋舞臺的主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