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七村南七鄉及南七餄餎

南七村南七鄉及南七餄餎

因撤鄉並鎮之故,以南七命名的南七鄉已不復存在。然而,南七衛生院、南七信用社、南七幼兒園等,仍然各行其事,各履其職。從下邽鎮村級名稱中,也沒有南七村這個稱謂。那麼南七一詞的含義是什麼?這要從一個流傳古老的歷史故事中予以解讀。

從祖輩的口傳中我們得知,在現在南七幼兒園西側向北約100米處,有一座廟宇,叫玉山廟。始建於唐宋,荒置於清末民國初。其廟的位置與下邽慧照寺七華里遠。時北有村莊,得名北七裡。南有村落,起名南七裡。

玉山廟前有一條東西大道。據說往東直通官路、羌白、大荔,過黃河可到山西運城一帶。往西經官底過關山通三原越扶風到寶雞天水至蘭州。現在,我們可以想象,這條橫貫三秦大地的交通要道多麼氣派,可謂“車水馬龍”。玉山廟周圍可歇腳,玉山廟可燒香拜佛。其繁華景象真可謂門庭若市。

南七村南七鄉及南七餄餎

南七村,因玉山廟而得名。追溯歷史,可謂久遠。南七村今何在?熟悉當地歷史的都知道,張、同、曹三個自然村的前身,就是古南七村。它從得名起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1956年因調整地方行政區劃,把原南七村一分為三,按姓氏更名為張家村、同家村、曹家村。

南七村遠近聞名,不但出了多位武術家,更有許多知名學者,在多位武術家中,尤以張生芳最出名。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張生芳老先生曾在蘭州與馬回回鬥智鬥勇取得了勝利。值得一提的事是,他1956年在天津參加全國武術大賽,大刀類取得冠軍。為咱老陝,為咱下邽爭了光。從南七走出的知名學者有已故原渭南縣政協副主席、畢業於原北京輔仁大學的天主教神父同宣化;已故山西大學俄語教授同泓印;西安交大數學系博士生導師程正興;留英學者,畢業於倫敦大學的數學博士屈瑞斌等。

在咱渭北一帶,老百姓口頭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陽尹馮家、南七同家。老南七村遠近知名,張、同、曹村人更因自己是南七人而自豪。在當下普通人的記憶中,南七鄉政府的駐地在北七村南白天主堂的舊址上。那麼鄉政府的名稱為什麼不叫北七鄉而叫南七鄉?這中間的緣由要從1949年解放後建立地方政權說起。原南七村有一座天主教堂,就是現在的同家村天主堂。他對外的稱謂叫南七天主堂,當初地方政權建立時,辦公地址就在天主教教堂內,所以叫南七鄉。時任鄉長張生華,南七同家五隊人;文書張玉太,南七張家人;民兵連長張世英抗美援朝期間曾在南七曹家辦過公;時任鄉長鄧軍紅,南師定通人。後又遷回南七天主堂辦公至1955年。1956年顧家鄉政府成立,原南七村歸顧家鄉管轄。大公社成立時,撤掉顧家鄉和凹裡張鄉,成立管區。地址設在原南七張家南場 ,故叫南七管區。往後幾經變遷,地方政權由管區更名公社,辦公地已搬到北七南白村天主堂,但公社的稱謂以南七命名沒有變。所以仍叫南七公社,改革開放以後,將公社一詞又變更為鄉,繼而又叫南七鄉。所以,在這個歷史演變過程中,儘管地方政權辦公地多次變遷,但因起初命名南七而沿用到撤鄉並鎮,因而在外地人的心目中誤把北七當做南七。

南七餄餎,譽滿三秦,

名揚九州

南七村南七鄉及南七餄餎

在全國多個省地,特別在關中道十幾個區縣,按“正宗”南七餄餎的門店初估一下,有800至1000家之多。餄餎門店為什麼要以南七命名,箇中原因要從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說起。用蕎麵做餄餎,在南七南白一帶歷史久遠。祖輩們在多少年的製作中,摸索出了妙招。因而製作的餄餎筋、柔,配以上等調料,口感鮮美,因而博得人們廣泛喜愛。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時任鄉黨委書記王生耀第二次到南七任職時。渭南縣縣長王幫民同志有一次到南七鄉視察工作,鄉黨委書記用南白村人壓的蕎麵餄餎招待王縣長一行。王縣長吃了以後感到味道很好,建議鄉上組織一班人馬到渭南縣開店賣餄餎。在那個到處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個體沒有一個掛牌開店的。於是,北七大隊組織了一班人,以北七人白相岐為首,以南白人白煥文等七人為技術骨幹,以南七鄉的名義,在渭南縣城原地區客運中心對面,租賃農機公司幾間舊房經改造後開張運營,起名南七餄餎。當時渭北的民眾,慕名而來,絡繹不絕,客運班車到渭南轉車去西安的客人,下車後要吃飯,最方便的地方就是對面飯店的南七餄餎,還配有燒餅。本人1980年任鄉企專幹,每月都與南七餄餎館有業務往來,故知其一二。南七餄餎以集體企業名義在渭南辦店,達四年半之久。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以後,原南七餄餎館隨之解散。因四年之久的聲望在三秦大地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集體解散以後,原來能做餄餎的都冠以南七之名而開店。經過幾十年的傳承,以南七命名的蕎麵餄餎佈滿三秦大地各個鄉鎮。並北上京津,南下廣州,西到蘭州,烏魯木齊等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