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詞》:韋后與太平這對曾經的閨蜜,為何最後卻形同陌路?

電視劇《大明宮詞》裡,女主角太平公主兒時有個年齡相仿的陪讀叫韋香兒(後來的韋后)。這對一起長大、曾經親密無間的好閨蜜,後來卻形同陌路,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韋香兒與太平的姐妹情。

《大明宮詞》:韋后與太平這對曾經的閨蜜,為何最後卻形同陌路?

韋香兒作為宮外的孩子,能被武則天選為愛女太平公主的陪讀和玩伴,無非是因為她聰明伶俐,為人老實(順從)。

韋香兒與小太平也頗為投緣。

兩人一起在凌煙閣讀書,一起在宮中閒逛,一起在溫泉互訴小祕密,甚至一起偷跑出宮逛夜市。。。可謂形影不離的好閨蜜。

《大明宮詞》:韋后與太平這對曾經的閨蜜,為何最後卻形同陌路?

相比生來就居於象牙塔上層、從未出過宮的太平公主,韋香兒顯然對外面的世界見多識廣,為人也更接地氣:

她瞭解長安城的熱鬧繁華,知道東市有做生意的外國人,西市有許多好吃的飯鋪,戲園裡有會跳舞的漂亮胡姬。。。

即便已經入宮,她也會想辦法串通下人,喬裝打扮後跑去外面玩耍。

她與小太平一起在上元燈節私自出宮,逛夜市、買面具、吃餛飩的冒險經歷,應是二人對少女時代共同的、最深刻的回憶。

《大明宮詞》:韋后與太平這對曾經的閨蜜,為何最後卻形同陌路?

長大後,太平公主嫁給了意中人薛紹,但是兩人的關係並不如意。

韋香兒在太平的支持和促成下,嫁給了她的三哥——那個從小就愛慕自己的三皇子李顯。

兩人的感情狀態已是截然不同:

太平落寞寡歡,韋香兒幸福美滿。

即便如此,她們依然會相互傾訴煩惱與甜蜜,依然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大明宮詞》:韋后與太平這對曾經的閨蜜,為何最後卻形同陌路?

後來李顯被廢,韋香兒的命運也隨之急轉而下。她與丈夫和家人被流放到窮苦邊遠的房州,一呆就是十幾年。

雖然時來運轉,他們最終又回到了大明宮,但是此刻已是太子妃、不久又成為皇后的韋香兒,與太平公主的姐妹情誼卻比當初淡漠了很多,甚至可以說形同陌路。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大明宮詞》:韋后與太平這對曾經的閨蜜,為何最後卻形同陌路?

第一,身份不平等。

兒時的韋香兒曾在太平的再三央求下私自帶她出宮,結果被武則天斥責,要她“明白自己的身份”,回去閉門思過,不許再找太平。

而始作俑者的太平卻免於責罰,還能喝上母后精心備好的蓮子湯。

正所謂同人不同命,身份決定命運:她韋香兒再如何聰慧美貌,也不過是太平公主身邊的一個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小陪讀罷了。

《大明宮詞》:韋后與太平這對曾經的閨蜜,為何最後卻形同陌路?

後來,韋香兒隨丈夫李顯流放。在常年顛沛流離的生活中,在最需要別人關心愛護的時候,她沒有得到過好友太平公主的一點關照甚至一聲問候。

這著實令她心寒,也再次印證了太平永遠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公主,而她永遠只是個微不足道的陪襯。

她徹底明白了自己與太平的懸殊身份,使得她們之間不可能存在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姐妹情深。

《大明宮詞》:韋后與太平這對曾經的閨蜜,為何最後卻形同陌路?

第二,與張易之的感情糾纏。

太平喜歡上了面貌酷似已故駙馬薛紹的男寵張易之,而張易之同時又與韋香兒有瓜葛。

太平提醒韋香兒應該檢點自己的行為,韋香兒反諷太平府上供養諸多門客,她沒有資格指責自己。二人針鋒相對,不歡而散。

如今貴為太子妃的韋香兒,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對太平俯首帖耳了。

《大明宮詞》:韋后與太平這對曾經的閨蜜,為何最後卻形同陌路?

第三,政見相左。

李顯再次登基後,出現了表面由他主政、實際韋后攝政的混亂局面,韋后母女各種揮霍荒唐的行為引起了朝中公憤,太平也試圖勸阻韋后。

而韋后卻自認大權在握,已與太平的地位相等,凡事不必由別人來“指手畫腳”,她駁回了太平所有的建議;後來女兒安樂公主的駙馬因獲罪而被太平下令重新押回大牢,這件事令二人的矛盾再次升級,關係愈加惡化。

《大明宮詞》:韋后與太平這對曾經的閨蜜,為何最後卻形同陌路?

分析至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曾經親密無間的韋后與太平,最後形同陌路乃至勢同水火了。

劇中的韋后曾經說過,人的命運其實是上天註定的,這跟人的脾氣秉性沒有什麼關係。

想來她跟太平的關係也是如此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