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濰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任務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中國山東網:濰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任務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中國山東網-感知濰坊4月9日訊(記者 韓蓓蓓) 4月9日,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祁立新,市農業農村局新聞發言人、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張雲濤,介紹濰坊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任務情況。

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全市各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為統領,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為重要平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增優勢、補短板,抓重點、強根基,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持續推進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確保鄉村振興走在前列,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濰坊貢獻。

著力提升“三個模式”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實施“三個模式”創新提升攻堅行動。到2020年,“三個模式”創新提升取得一批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

做實鄉村振興規劃。狠抓市、縣鄉村振興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落地落實。以縣為單位抓緊編制或修編村莊發展規劃。

打造各具特色的示範典型。開展爭當鄉村振興帶頭人和爭當鄉村振興帶頭村活動。爭創省級鄉村振興示範縣、示範鎮和示範村。實施“2221”示範引領工程,到2020年打造20個特色小鎮、20個田園綜合體、200個農村新型示範社區和1000個美麗宜居示範村莊。

狠抓“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千方百計招引支撐鄉村振興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實“雙招雙引”政策措施,創新委託第三方招商、網絡招商等方式,重點招引日本、韓國、臺灣等海外農業人才。大力引進院士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

建立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建立鄉村振興指標統計體系,對鄉村振興情況實行動態監測、分級評價。實施鄉村振興標準支撐工程。

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突出農民群眾主體地位,建立健全政府、市場、社會共同發力的鄉村振興推進機制,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著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保障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

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確保糧食產能穩得住、發展可持續。集成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整建制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培育新型糧食領軍企業10家以上。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擴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完善農田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及國家規劃內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灌溉面積達到616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664以上,“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範縣達到6個。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品種結構和區域佈局。確保糧食年播種面積1000萬畝以上,大力發展優質飼草種植,推行“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到2020年,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5%以上,林下經濟規模穩定在23.5萬畝以上。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深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建設,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監管模式。實現農獸藥經營許可和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全覆蓋。加快推進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建設,建立完善蔬菜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打造濰坊蔬菜“安全、優質、放心”品牌。到2020年,全市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比重達到85%以上。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市級每年抽檢農產品4000批次以上、合格率99%以上。

開展品牌強農行動。選樹培育一批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合作社品牌、產品品牌,到2020年創建省級以上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4個、產品品牌40個,整體提升“濰坊農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打響“濰坊農品”區域公用品牌。

著力發展壯大鄉村產業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立足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地域特性,培育壯大蔬菜、畜禽、苗木、花卉、瓜果等優勢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名優特新稀”種養業,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產業格局,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帶和示範基地。爭創國家級、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實施休閒農業、都市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培育農業觀光、休閒、採摘等體驗型新業態。高水平建設全國農商互聯標準化示範市和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城市。

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支持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資供應、農事服務、農技推廣、土地託管、冷鏈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1+N”為農服務中心建設和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加強農業互聯網信息化服務。

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實施“2222”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計劃,到2020年打造20家全鏈條農業龍頭企業、200家合作社示範社、200家示範家庭農場、200個現代農業園區。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等形式擴大經營規模,到2020年全市農村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到65%以上。

著力提升農產品加工業。引導企業向精深加工、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方向發展,到202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

著力強化科技支撐 給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實施種業創新工程。支持種子研發企業開展現代種業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良種。積極開展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認定工作。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畜禽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水產養殖良種覆蓋率達到73%以上。

抓好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高質高效建設運營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推進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國際種業研發集聚區、中美食品中心、中荷農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到2020年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7%。

深化“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智能、精準、高效、綠色農業應用示範基地和園區,改造升級一批農產品智慧批發市場。推進益農信息社建設。

激發農業農村人才活力。完善鼓勵農民返鄉創業政策,支持“雁歸”群體和外出農民工回鄉就業創業。依託濰坊職業農民學院等載體平臺,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體系,實施農業高端人才聚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鄉村實用人才培育、人才“上山下鄉”等工程。

著力加強美麗鄉村建設 加快補齊農村發展短板

突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農村垃圾治理專項工程,集中清理農村“三大堆”,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全部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試點。實施鄉村水環境治理工程、村莊清潔行動。實施村莊綠化工程,建設森林村莊,到2020年鄉村綠化覆蓋率達到21%。

持續推進農村“七改”。注重節儉實用,堅持建管並重,涉農街道全面開展農村改廁問題排查整改,到2020年農村公共廁所無害化建設改造基本完成。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農村道路“戶戶通”工程。實施農村電網提檔升級工程,持續提高農村地區供電能力和電氣化水平,到2020年建成現代農村電網。實施“數字鄉村”戰略。

優化鄉村公共服務。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社保、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辦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積極推進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強化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一體化管理。實施“全民艾健康”行動計劃。

推動鄉村綠色發展。到2020年完成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推進“綠滿城鄉·美麗濰坊”國土綠化行動。打好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1%,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

著力加快改革開放 充分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高質量推進綜試區建設。高標準編制綜試區系列規劃。創新建立社會管理與市場化運作有機結合的綜試區建設運營體制機制。廣泛聚集產業、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資源要素,在核心區探索實踐現代農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機制,示範推廣現代農業新標準、新設施、新技術。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具體政策措施。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掃尾和“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林權、水域灘塗使用權等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嚴格農業設施用地管理,全面完成“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到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建立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抓好昌樂縣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省級試點。建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增長機制,到2019年底基本消除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增長機制。

加快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鼓勵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農村勞務合作社。支持供銷、郵政、菸草等系統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以農產品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品牌溢價收益等方式優化利益聯結機制,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推動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轉制升級。提升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運營質量,積極引導契約交易向平臺交易轉變,簡化交易流程、規範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2019年實現所有涉農縣市區產權交易服務全覆蓋。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深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能。持續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打通金融服務“三農”各個環節,推動農村商業銀行逐步迴歸本源,聚力為本地“三農”服務。按照擴品增品提標要求完善農業保險政策,發展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和生豬、奶牛等養殖保險,積極爭取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試點和農業大災保險試點,開展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實施以獎代補試點。

高水平推進農業開放發展。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和綜試區建設。針對國際農產品市場需求,嚴格落實國際衛生制度,指導企業“同線同標同質”組織生產,真正實現“兩個市場、一個標準”。引導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拓展出口種類,擴大市場份額,提高我市農產品國際市場佔有率。

著力鞏固脫貧成果 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鞏固脫貧成果。堅持現行扶貧標準,保持扶貧政策穩定,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確保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任務。注重發展長效扶貧產業,加強扶貧項目後續管理,提升項目質量和效益,持續發揮帶動脫貧作用。加強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大力開發扶貧公益崗位,讓貧困人口更多通過就業和勞動實現增收。持續深化教育扶貧,全面落實資助政策,避免因貧失學輟學。深入開展健康扶貧,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紮實推進貧困戶增量危房改造,讓貧困群眾都能住上安全房。加大省級扶貧工作重點村扶持力度。

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堅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推動群眾生活持續改善。推進扶貧開發政策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銜接。研究解決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眾缺乏政策支持問題。完善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制度。將新發生返貧人口及時納入幫扶體系。及早謀劃脫貧攻堅目標完成後的扶貧開發思路舉措。

著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市裡每年選派不少於300名村黨組織書記到省內外先進地區進行集中培訓,健全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幹部、考錄鄉鎮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制度。大力推進鄉村組織振興標準化建設,實施“鄉村組織振興示範區”創建工程。落實村黨織5年任期規定。到2020年,市、縣、鎮三級分別選樹300、1000、2000個過硬黨支部建設先進典型。

健全完善農村基層組織。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各種經濟社會服務組織和基層群眾組織為補充的農村組織體系建設,激發農村基層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村級組織服務功能,明確村級組織協助政府工作事項,統籌鄉鎮站所改革,強化鄉鎮為農服務體系建設。

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促進村級有效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善治格局。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和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制度,推動村級事務全面、真實、及時公開,加強審計監督。建立村黨組織領導的基層協商民主制度,及時反映訴求、化解矛盾,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實施“思想鑄魂、環境改善、移風易俗、家風建設、文化惠民”五大工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創新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打造紅色文化傳承示範區。實施鄉村文化鑄魂工程,規劃建設一批村史館、鄉村記憶博物館和鄉村紅色教育基地。深入推進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開展名鎮名村志書編修試點。扶持建設“農家書屋”和圖書館等。持續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破除陳規陋習。深化農村殯葬改革,加快節地生態公益性公墓建設。深化鄉村文明行動,突出抓好鄉風民風、人居環境和文化生活“三個美起來”重點工程。繼續實施“百鎮千村”建設示範工程,連片建成一批鄉村文明行動示範區,到2020年全市80%的村、鎮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標準。

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加強和規範網格化服務管理,統籌多方力量,構建“多網融合、一網統籌”的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推動鄉村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與綜治中心運行一體化。大力實施“雪亮工程”,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制,深化平安智慧村莊(社區)創建。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打擊黑惡霸痞等違法犯罪分子及其保護傘。強化安全生產保障,紮實開展社會治安防控、矛盾糾紛化解、重點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等綜治維穩工作,建設平安鄉村。

著力加強黨的領導 為鄉村振興走在前列提供有力保障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真正做到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備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縣委書記要當好“一線總指揮”,及時研究解決“三農”重大問題;鎮(街)黨(工)委書記要發揮好關鍵作用,集中精力抓重點任務落實;村黨組織書記要立足本村實際,積極主動開展工作,推動各項措施落地。建立“五大振興”工作專班,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從實際出發,優化農業農村部門職能設置,完善工作機制,配強工作力量,保證工作成效。

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善抓“三農”工作,分管領導要真正成為“三農”工作的行家裡手。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充實到縣、鎮黨政領導班子。建立幹部交流掛職任職長效機制,有計劃地從市直部門(單位)和鎮(街)選派優秀年輕幹部開展上下交流任職。紮實做好第五批“第一書記”選派工作。落實關愛激勵政策,推動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下鄉進村服務鄉村振興。探索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與推動鄉村振興實績、服務基層貢獻掛鉤,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有作為。

優化考核激勵機制。各縣市區黨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加強對鄉村振興工作的考核監督和激勵約束,市裡組織進行鄉村振興現場觀摩。完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辦法,制定鄉村振興考核評價辦法,堅持結果導向,注重結果運用。強化對重大事項責任分工的督導落實,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向深處、細處、實處推進。(來源:中國山東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