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蘿蔔9月新進10城,生鮮“到店自提”模式被低估了嗎?'

"


"


呆蘿蔔9月新進10城,生鮮“到店自提”模式被低估了嗎?

來源:第三隻眼看零售 作者:張思遙

當諸多前置倉生鮮平臺用送菜到家養“懶”了消費者,顧客還願意到店自提嗎?生鮮自提平臺又能夠複製擴張,持續發展嗎?

呆蘿蔔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其計劃在9月新開徐州、常州、鎮江、鄭州、武漢等10個城市。屆時,呆蘿蔔進駐城市將達到19座,門店數超過1000家。這家最早開闢自提模式,並加速擴張的創業公司,表示其區別於同類平臺的邏輯是,其主攻客群並非是前置倉、生鮮電商等平臺對標的“即時性線上客群”,而是原本在菜市場買菜的那一撥“計劃性線下客群”。

這群消費者的購買邏輯大多是計劃性生鮮消費,例如呆蘿蔔用戶中有一些家庭用戶是子女下單,父母提貨,這種家庭購物模式需要提貨一方事先“督促”下單者作出購買計劃。呆蘿蔔就此給出的“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便有了立足空間。

相對菜市場來說,呆蘿蔔從購物便利、生鮮品質、性價比以及SKU豐富度四個方面進行突破。據其官方透露,呆蘿蔔具有10000多個SKU儲備,覆蓋全品類商品。而提前下單,次日自提則為呆蘿蔔提供了“以銷定採”基礎,使其能夠將損耗率控制到極低,同時省去最後一公里的履約配送成本。

但上述操作也存在不小的爭議,或者被低估。比如說自提模式是否會損失掉配送到家能夠觸達的1到3公里範圍客群,長期來看難以為繼?而生鮮前置倉模式及各類生鮮業態已經切分大半客群,呆蘿蔔如何能夠提升營收業績,縮短盈利週期,從而擴張發展?

有觀點表示,呆蘿蔔自提模式覆蓋範圍基本在1公里左右,必然需要放棄部分較遠消費者。但其優勢是購買頻次、訂單密度更高,且用戶留存率及打開率同比提升。不過亦有零售高管認為,當補貼過去,零售商或許是在自嗨。除非企業能夠在一座城市內達到一定密度,從而做到盈虧平衡。

呆蘿蔔對此迴應稱,其點位密度與盈利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且呆蘿蔔單店開業時間越長營收表現越好。截止2019年4月,呆蘿蔔APP月訂單超過1000萬單,單店3-6個月可實現收支平衡。所以真正關係到自提模式長久發展,跨城複製的核心要素應是合夥人、供應鏈以及單店模型,這也是呆蘿蔔當下升級的重點。

《第三隻眼看零售》認為,無論呆蘿蔔能否坐上生鮮自提品牌的頭把交椅,以及其引來了多少爭議,都不影響生鮮自提模式已經成為生鮮消費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美團買菜、蘇寧菜場等項目相繼出現,均能說明自提模式正在為業界所認知,而頭部梯隊即將在爭議、擴張中見分曉。

對標菜市場客群

“計劃性”生鮮消費


要理解呆蘿蔔的商業模式,需要從其底層邏輯看起。也就是呆蘿蔔究竟抓住了哪一群消費者。由此衍生出呆蘿蔔的業務路徑、複製可能以及競爭業態。這是它不同於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生鮮前置倉業態的核心問題,也是其迎戰美團買菜、蘇寧菜場等類似業態時能夠拿出的“武器”。

業界觀點傾向於將前置倉模式、自提模式等生鮮消費客群歸於同一群人,因此才產生了自提模式不成立的爭議。畢竟願意從線上下單,等菜到家的顧客,確實很難下樓自提。但據呆蘿蔔運營數據顯示,其面對的實際上是原本在菜市場採購的消費者。

這些人具有明顯的特點,首當其衝便是計劃性購買生鮮。他們大多是家庭型客群,“上有老下有小”。這就促使家中主導餐桌主導權的人會每天計劃、按時去菜場買菜,並且針對家中成員規劃好食譜菜單。而中國市場中目前擁有1億多個家庭,有孩家庭佔據大多數,就為計劃性消費的購物場景創造了生存空間。

其次是呆蘿蔔客群的構成。呆蘿蔔客群中,有孩的中青年佔比最大,這些人群年齡不超過55歲,家中有孩子,做飯頻次最高,幾乎每天做飯佔比85%以上。其次是無孩的中青年,這些人群主要以夫妻、戀人、單身,或者夫妻加老人的形式存在。最後一個部分是老年人,年紀甚至可高達70歲。

還有一個特殊的購買路徑特徵——買菜、取菜、做飯人群的角色分離。有些家庭子女工作繁忙,家中老人又沒有很好的互聯網購物習慣,也不方便去較遠的菜市場或者大型超市買菜。所以這就引發了一種特別的購物現象,即買菜、取菜、做飯這三個角色並不一定是同一個人。

呆蘿蔔統計數據發現,在其用戶中,存在大量子女通過呆蘿蔔APP下單,第二天一早由家中老人帶著二維碼去門店取菜,然後回家做飯的現象。這就使得呆蘿蔔在線上APP端口,需要做好SKU豐富度,商品性價比,針對下單者建立消費黏性;在線下門店則要滿足靠近消費者、服務好等要素,給取貨者以直觀感受,從而形成消費閉環。

據Mob研究院發佈的《2019生鮮電商行業洞察》顯示,呆蘿蔔的打開率處於50%-95%之間,每日優鮮在50%-70%左右,而呆蘿蔔的次月留存率也在70%左右。由此可看出生鮮消費,“以近取勝”頗為重要。

相對前置倉業態來說,呆蘿蔔模式的優、劣勢同樣鮮明。比如說其能夠通過以銷定採模式優化生鮮損耗問題,同時降低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履約成本。但它同樣需要面對覆蓋面較窄、客單價相對較低、客群總量不定等難點。

強化肉類、水產提升銷售

重心在於供應鏈+合夥人


進入9月後,呆蘿蔔將會在徐州、常州、鎮江、鄭州、武漢等10個城市陸續開店。跨區域擴張說明其對單店模型較為滿意,且具備一定的複製能力。而與一些社區生鮮業態看重點位密度不同,呆蘿蔔認為點位密度與是否盈利關係不大,重心應該在於供應鏈、合夥人等層面。

這也是呆蘿蔔近期升級的重點方向,其運營團隊先將門店升級提上日程。他們對部分老舊門店進行面積拓展、陳列優化、改善購物流程、提升購物環境等方面改造,比如說將推動100平方米左右門店建設,並將部分新開門店從原先的40、60、80平方米擴展到140平方米。而多出來的面積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增長、縮短取菜時間等要求。另一方面則有利於呆蘿蔔增設品類,帶動單店銷售。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呆蘿蔔在升級門店中增設了魚鋪和肉鋪,並提供現場宰殺和切割服務。其中豬肉等品類作為必需品,在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同時也能帶動其他商品銷售增長。而現宰現殺的肉鋪、水產,也能夠給顧客以直觀體驗,使其提升信任度。據呆蘿蔔數據顯示,僅豬肉品類能夠帶動單店銷量提升40%左右,其他品類增長則在10%上下。

隨著呆蘿蔔進一步開城擴張,優化商品供應鏈便成為重中之重。由於其門店數已突破1000家,月訂單量也突破一千萬單,使得呆蘿蔔在產地供應商方面用了一定話語權。他們隨即開始進一步推動大規模生鮮產地直供,通過"源頭經銷商→平臺→消費者”或“果農→平臺”模式促進供應鏈短化,解決源頭“賣賤”、消費者“買貴”等問題。

當商品採購完成後,呆蘿蔔也會根據不同品類,採用相應的物流模式,採用產地直髮物流,減少中轉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比如說香蕉、芒果等後熟果類,需要採取提前採購,常溫車配送模式;而前針對保存期短的蔬菜水果會直接在產地做預冷,然後通過冷鏈配送。

在搭建好後臺基礎的同時,呆蘿蔔也在持續優化合夥人模式。其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生意好不好,和選址沒有決定性聯繫。在選址沒有大問題的基礎上,合夥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合夥人是否願意做好,怎麼做,都能夠直接影響這家店盈利。”

據瞭解,呆蘿蔔為了快速做大規模,採取了“平臺+合夥人”的模式。即成為呆蘿蔔的合夥人需要交納15萬元的保證金(公司承諾可退),可獲得門店銷售額8%的收益。同時,總部也會承擔裝修、設施、設備等成本,而合夥人則負擔人力和管理成本。

這種模式,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個體戶創業成本,使合夥人收入與門店經營狀況緊密相關。其中表現較好的門店,除去員工等人力成本,合夥人的收入可達到月入萬元。

進駐城市將達19座

展開“拼多多”式擴張


按照呆蘿蔔規劃,其進駐門店將在今年9月達到19座,未來也將拓展全國50座城市,開設10000家門店,其目標客群則由2000萬個家庭組成。這是呆蘿蔔對於生鮮自提模式的自信表現。但類似於美團買菜,蘇寧菜場等後來者,在促成該業態逐漸成型的基礎上,也在無形中成為彼此的競爭對象。

比如說蘇寧菜場同樣表示將於9月向一線城市佈局,而美團買菜也即將在武漢與呆蘿蔔短兵相接。都表現出具備計劃性生鮮消費特性的人群已經被多方勢力瞄準。同時也能看出,生鮮自提玩家或是具備美團、蘇寧等巨頭背書,或是像呆蘿蔔這樣獲得資本青睞,於2019年6月拿下由高瓴資本、晨興資本領投,XVC跟投的6.3億人民幣A輪系列融資。

換句話說,生鮮自提模式也是一個逐漸淘汰小玩家的“資本賽道”。

雖然爭議不斷,但自提模式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現象,而各個品牌需要思考的兩個論題便會被提上日程。即生鮮計劃性消費客群能否支撐多家生鮮自提品牌長久發展?以及做為生鮮自提品牌,未來是專攻計劃性消費這個單一客群,還是需要持續拓展目標消費群?

就第一個問題來說,計劃性消費人群實際上一直存在,但是會隨著家庭結構、生活模式以及年齡層變化而變化。舉例來說,當消費者處於25歲上下時,針對外賣及生鮮的即時性消費是其主流選擇,但當其進入有孩家庭階段,就會與育兒嫂、父母等家庭成員共用組成計劃性消費,為寶寶輔食、家庭菜單等規劃食材。但當消費者到了50歲左右,工作節奏相對放緩,子女進入外出求學階段,進入超市生鮮區、菜市場等場景或許又是其主流選擇。

但隨著生鮮自提品牌逐步增多,這類人群是否夠分就成為第二問題。《第三隻眼看零售》採訪多位零售高管後發現,其觀點大體上可分為兩類:

一方表示雖然競爭者增多,但最終會在迭代、淘汰後進入穩定期。而品牌方便需要從資本實力、資源優勢、商品結構、供應鏈穩定性以及團隊能力等層面持續優化,以此保證自身站位。

另一方則認為品牌方應該在夯實主業的基礎上進行多業態佈局,使企業內部形成具有賽馬基因的活血文化,達到業態協同、佔領消費者的目的。

而呆蘿蔔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我們單店如果日單量在300-500單左右,客單價為30元-40元之間,就能夠達成收支平衡,基本上一家店運營3-6個月即可收支平衡。隨著進駐城市增多,呆蘿蔔也希望從生鮮電商第二梯隊進入頭部領域。”

呆蘿蔔表示,那些年我們都想不通的“自提模式”,正在迅速擴張。【完】

"


呆蘿蔔9月新進10城,生鮮“到店自提”模式被低估了嗎?

來源:第三隻眼看零售 作者:張思遙

當諸多前置倉生鮮平臺用送菜到家養“懶”了消費者,顧客還願意到店自提嗎?生鮮自提平臺又能夠複製擴張,持續發展嗎?

呆蘿蔔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其計劃在9月新開徐州、常州、鎮江、鄭州、武漢等10個城市。屆時,呆蘿蔔進駐城市將達到19座,門店數超過1000家。這家最早開闢自提模式,並加速擴張的創業公司,表示其區別於同類平臺的邏輯是,其主攻客群並非是前置倉、生鮮電商等平臺對標的“即時性線上客群”,而是原本在菜市場買菜的那一撥“計劃性線下客群”。

這群消費者的購買邏輯大多是計劃性生鮮消費,例如呆蘿蔔用戶中有一些家庭用戶是子女下單,父母提貨,這種家庭購物模式需要提貨一方事先“督促”下單者作出購買計劃。呆蘿蔔就此給出的“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便有了立足空間。

相對菜市場來說,呆蘿蔔從購物便利、生鮮品質、性價比以及SKU豐富度四個方面進行突破。據其官方透露,呆蘿蔔具有10000多個SKU儲備,覆蓋全品類商品。而提前下單,次日自提則為呆蘿蔔提供了“以銷定採”基礎,使其能夠將損耗率控制到極低,同時省去最後一公里的履約配送成本。

但上述操作也存在不小的爭議,或者被低估。比如說自提模式是否會損失掉配送到家能夠觸達的1到3公里範圍客群,長期來看難以為繼?而生鮮前置倉模式及各類生鮮業態已經切分大半客群,呆蘿蔔如何能夠提升營收業績,縮短盈利週期,從而擴張發展?

有觀點表示,呆蘿蔔自提模式覆蓋範圍基本在1公里左右,必然需要放棄部分較遠消費者。但其優勢是購買頻次、訂單密度更高,且用戶留存率及打開率同比提升。不過亦有零售高管認為,當補貼過去,零售商或許是在自嗨。除非企業能夠在一座城市內達到一定密度,從而做到盈虧平衡。

呆蘿蔔對此迴應稱,其點位密度與盈利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且呆蘿蔔單店開業時間越長營收表現越好。截止2019年4月,呆蘿蔔APP月訂單超過1000萬單,單店3-6個月可實現收支平衡。所以真正關係到自提模式長久發展,跨城複製的核心要素應是合夥人、供應鏈以及單店模型,這也是呆蘿蔔當下升級的重點。

《第三隻眼看零售》認為,無論呆蘿蔔能否坐上生鮮自提品牌的頭把交椅,以及其引來了多少爭議,都不影響生鮮自提模式已經成為生鮮消費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美團買菜、蘇寧菜場等項目相繼出現,均能說明自提模式正在為業界所認知,而頭部梯隊即將在爭議、擴張中見分曉。

對標菜市場客群

“計劃性”生鮮消費


要理解呆蘿蔔的商業模式,需要從其底層邏輯看起。也就是呆蘿蔔究竟抓住了哪一群消費者。由此衍生出呆蘿蔔的業務路徑、複製可能以及競爭業態。這是它不同於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生鮮前置倉業態的核心問題,也是其迎戰美團買菜、蘇寧菜場等類似業態時能夠拿出的“武器”。

業界觀點傾向於將前置倉模式、自提模式等生鮮消費客群歸於同一群人,因此才產生了自提模式不成立的爭議。畢竟願意從線上下單,等菜到家的顧客,確實很難下樓自提。但據呆蘿蔔運營數據顯示,其面對的實際上是原本在菜市場採購的消費者。

這些人具有明顯的特點,首當其衝便是計劃性購買生鮮。他們大多是家庭型客群,“上有老下有小”。這就促使家中主導餐桌主導權的人會每天計劃、按時去菜場買菜,並且針對家中成員規劃好食譜菜單。而中國市場中目前擁有1億多個家庭,有孩家庭佔據大多數,就為計劃性消費的購物場景創造了生存空間。

其次是呆蘿蔔客群的構成。呆蘿蔔客群中,有孩的中青年佔比最大,這些人群年齡不超過55歲,家中有孩子,做飯頻次最高,幾乎每天做飯佔比85%以上。其次是無孩的中青年,這些人群主要以夫妻、戀人、單身,或者夫妻加老人的形式存在。最後一個部分是老年人,年紀甚至可高達70歲。

還有一個特殊的購買路徑特徵——買菜、取菜、做飯人群的角色分離。有些家庭子女工作繁忙,家中老人又沒有很好的互聯網購物習慣,也不方便去較遠的菜市場或者大型超市買菜。所以這就引發了一種特別的購物現象,即買菜、取菜、做飯這三個角色並不一定是同一個人。

呆蘿蔔統計數據發現,在其用戶中,存在大量子女通過呆蘿蔔APP下單,第二天一早由家中老人帶著二維碼去門店取菜,然後回家做飯的現象。這就使得呆蘿蔔在線上APP端口,需要做好SKU豐富度,商品性價比,針對下單者建立消費黏性;在線下門店則要滿足靠近消費者、服務好等要素,給取貨者以直觀感受,從而形成消費閉環。

據Mob研究院發佈的《2019生鮮電商行業洞察》顯示,呆蘿蔔的打開率處於50%-95%之間,每日優鮮在50%-70%左右,而呆蘿蔔的次月留存率也在70%左右。由此可看出生鮮消費,“以近取勝”頗為重要。

相對前置倉業態來說,呆蘿蔔模式的優、劣勢同樣鮮明。比如說其能夠通過以銷定採模式優化生鮮損耗問題,同時降低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履約成本。但它同樣需要面對覆蓋面較窄、客單價相對較低、客群總量不定等難點。

強化肉類、水產提升銷售

重心在於供應鏈+合夥人


進入9月後,呆蘿蔔將會在徐州、常州、鎮江、鄭州、武漢等10個城市陸續開店。跨區域擴張說明其對單店模型較為滿意,且具備一定的複製能力。而與一些社區生鮮業態看重點位密度不同,呆蘿蔔認為點位密度與是否盈利關係不大,重心應該在於供應鏈、合夥人等層面。

這也是呆蘿蔔近期升級的重點方向,其運營團隊先將門店升級提上日程。他們對部分老舊門店進行面積拓展、陳列優化、改善購物流程、提升購物環境等方面改造,比如說將推動100平方米左右門店建設,並將部分新開門店從原先的40、60、80平方米擴展到140平方米。而多出來的面積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增長、縮短取菜時間等要求。另一方面則有利於呆蘿蔔增設品類,帶動單店銷售。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呆蘿蔔在升級門店中增設了魚鋪和肉鋪,並提供現場宰殺和切割服務。其中豬肉等品類作為必需品,在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同時也能帶動其他商品銷售增長。而現宰現殺的肉鋪、水產,也能夠給顧客以直觀體驗,使其提升信任度。據呆蘿蔔數據顯示,僅豬肉品類能夠帶動單店銷量提升40%左右,其他品類增長則在10%上下。

隨著呆蘿蔔進一步開城擴張,優化商品供應鏈便成為重中之重。由於其門店數已突破1000家,月訂單量也突破一千萬單,使得呆蘿蔔在產地供應商方面用了一定話語權。他們隨即開始進一步推動大規模生鮮產地直供,通過"源頭經銷商→平臺→消費者”或“果農→平臺”模式促進供應鏈短化,解決源頭“賣賤”、消費者“買貴”等問題。

當商品採購完成後,呆蘿蔔也會根據不同品類,採用相應的物流模式,採用產地直髮物流,減少中轉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比如說香蕉、芒果等後熟果類,需要採取提前採購,常溫車配送模式;而前針對保存期短的蔬菜水果會直接在產地做預冷,然後通過冷鏈配送。

在搭建好後臺基礎的同時,呆蘿蔔也在持續優化合夥人模式。其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生意好不好,和選址沒有決定性聯繫。在選址沒有大問題的基礎上,合夥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合夥人是否願意做好,怎麼做,都能夠直接影響這家店盈利。”

據瞭解,呆蘿蔔為了快速做大規模,採取了“平臺+合夥人”的模式。即成為呆蘿蔔的合夥人需要交納15萬元的保證金(公司承諾可退),可獲得門店銷售額8%的收益。同時,總部也會承擔裝修、設施、設備等成本,而合夥人則負擔人力和管理成本。

這種模式,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個體戶創業成本,使合夥人收入與門店經營狀況緊密相關。其中表現較好的門店,除去員工等人力成本,合夥人的收入可達到月入萬元。

進駐城市將達19座

展開“拼多多”式擴張


按照呆蘿蔔規劃,其進駐門店將在今年9月達到19座,未來也將拓展全國50座城市,開設10000家門店,其目標客群則由2000萬個家庭組成。這是呆蘿蔔對於生鮮自提模式的自信表現。但類似於美團買菜,蘇寧菜場等後來者,在促成該業態逐漸成型的基礎上,也在無形中成為彼此的競爭對象。

比如說蘇寧菜場同樣表示將於9月向一線城市佈局,而美團買菜也即將在武漢與呆蘿蔔短兵相接。都表現出具備計劃性生鮮消費特性的人群已經被多方勢力瞄準。同時也能看出,生鮮自提玩家或是具備美團、蘇寧等巨頭背書,或是像呆蘿蔔這樣獲得資本青睞,於2019年6月拿下由高瓴資本、晨興資本領投,XVC跟投的6.3億人民幣A輪系列融資。

換句話說,生鮮自提模式也是一個逐漸淘汰小玩家的“資本賽道”。

雖然爭議不斷,但自提模式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現象,而各個品牌需要思考的兩個論題便會被提上日程。即生鮮計劃性消費客群能否支撐多家生鮮自提品牌長久發展?以及做為生鮮自提品牌,未來是專攻計劃性消費這個單一客群,還是需要持續拓展目標消費群?

就第一個問題來說,計劃性消費人群實際上一直存在,但是會隨著家庭結構、生活模式以及年齡層變化而變化。舉例來說,當消費者處於25歲上下時,針對外賣及生鮮的即時性消費是其主流選擇,但當其進入有孩家庭階段,就會與育兒嫂、父母等家庭成員共用組成計劃性消費,為寶寶輔食、家庭菜單等規劃食材。但當消費者到了50歲左右,工作節奏相對放緩,子女進入外出求學階段,進入超市生鮮區、菜市場等場景或許又是其主流選擇。

但隨著生鮮自提品牌逐步增多,這類人群是否夠分就成為第二問題。《第三隻眼看零售》採訪多位零售高管後發現,其觀點大體上可分為兩類:

一方表示雖然競爭者增多,但最終會在迭代、淘汰後進入穩定期。而品牌方便需要從資本實力、資源優勢、商品結構、供應鏈穩定性以及團隊能力等層面持續優化,以此保證自身站位。

另一方則認為品牌方應該在夯實主業的基礎上進行多業態佈局,使企業內部形成具有賽馬基因的活血文化,達到業態協同、佔領消費者的目的。

而呆蘿蔔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我們單店如果日單量在300-500單左右,客單價為30元-40元之間,就能夠達成收支平衡,基本上一家店運營3-6個月即可收支平衡。隨著進駐城市增多,呆蘿蔔也希望從生鮮電商第二梯隊進入頭部領域。”

呆蘿蔔表示,那些年我們都想不通的“自提模式”,正在迅速擴張。【完】

呆蘿蔔9月新進10城,生鮮“到店自提”模式被低估了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