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戰略 ​,30、40、50歲要怎麼度過,才是最好的狀態?

玩具 孔子 歷史 魚堂主愛思考 2019-06-09

點擊關注“魚堂主愛思考”讓每個成長找對方法。

人生大戰略 ​,30、40、50歲要怎麼度過,才是最好的狀態?

【魚堂主愛思考】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追尋變革者,說點真話,做點實事。

今天聊無用之事,關於不同年紀心態的問題。

有句古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這句話是孔子老人說的,每個年紀有不同的心態應對。

以前只當做一個順口溜,古人自己對不同年紀的看法。慢慢好像明白了一點,每個年紀對應狀態,都很有道理。

正好我們號稱無用之事,就好好分析一下,每個年齡段對應的狀態。

我的解讀是,不同年紀最理想的狀態,也就是這樣了。

為什麼我敢說這個話題,除了本身自己的思考,還有就獨特經歷讓我有很多感悟。

稍微講一下經歷,我的童年像70後,上學像80後。因為家鄉太落後了,很多東西都有很強的滯後性。

我小時候家裡還沒通電,上學用過煤油燈。最早看電視,是用自行車踩電機發電。玩具就是輪胎,鋼圈,彈弓這些。

後面發展是越來越快,讓我的人生體驗,直接從70後的生活跨越到現代。

這樣算來我有一顆70後的靈魂,經歷很多事。

過早的面對社會,看事情思考也慢慢變得老成起來。

按70後算今年49歲,馬上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不敢說自己懂了50歲的心態,這個年紀最好的狀態是什麼樣。

最好的狀態就是,20歲有30歲的心裡年紀,30歲有40歲的心理年紀。

這就是認知升級過程,超過同年齡段的心態思考。

每個年紀最好的狀態,至聖先師孔子,已經講完了。但他老人家講的很高端,只有一個標準,沒有細緻的說明。

今天斗膽給拆解一下,每個年紀對應的狀態,需要做到哪些重要的事。

為孔聖人寫註釋,此生足矣。

人生大戰略 ​,30、40、50歲要怎麼度過,才是最好的狀態?


三十而立:

年紀沒辦法快進,只能一天天過。

現在我就處於這個階段,古人說三十而立,有自己的事業工作。

這個是正確的答案,在更細一點的理解分析一下。

除了有自己的事業工作,這個籠統的標準。更多的是讓自己,有立足的能力。

可以各方面獨立,做一個真正的成年人。有養活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工作上是學習階段,掌握各種方法,成長提高自己。整體來講,就是找到各種方法,而且是具體的套路使用。

這個年紀需要乾貨方法,可以操作執行。背後那些大道理,不是這個階段需要操心的。

多講行動,就是幹。

生活上的獨立,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承擔責任的獨立,不依賴別人的獨立。

心理上的獨立,完整的人格,行使成人權利義務的能力。明白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想得到什麼必然有其代價。

知道世界並非自己一人,不是所有人都在意你的感受。清楚生活從來不會簡單,辛苦、努力是為人的常態。

做一個完全獨立存在的人,有能力獨立的人。

就是三十而立的體現。

人生大戰略 ​,30、40、50歲要怎麼度過,才是最好的狀態?


四十不惑:

知者不惑,皆無所疑。

四十歲有了自己人生經歷和感悟,應該找的真正的自己了。

不被外界所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個體就有自己的想法。不受別人情緒影響,能有一顆堅固的內心。

心靈上的不惑,有自己的信念支撐,不會隨便被打倒。

從沙礫變成石頭,可以經得起世界海浪的沖刷。

有自己堅守的價值觀,不會因為別人幾句話影響自己。可以做到不惑,首先就是找到自己,知道自己。

迷惑是因為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找到人生的主線的人,知道自己方向的人,有自己信念的人。

終其一生不會迷惑,可以失敗,但不會倒下。

知道自己去那裡,無論中間經歷多少波折。

都會重新背上行囊,向自己的遠方前進。如果我的路在遠方,我希望死在去的路上。

這個年紀最重要的是想明白自己,學習知識是為了用更多視角看自己。

知識是無限的,不可能永遠追逐下去。

這個年紀知識可以看做工具,都是為了驗證自己的方法。不在向外求知,轉而向內。

現在人並非比古人更有智慧,我們知道的知識多,只能算認知寬廣。

從人類思考進化,這個角度看我們並沒有什麼變化。

認知是知道的多,廣度很大。

智慧是思考的多,深度很厚。

明白真正能幫助自己的知識,經過自己多年經歷,實踐那麼多方法論。

最終還是堅持,努力,勤奮,耐心而已。

我們過程中追逐的方法,不行換一下,有新的在換一個。在一次次更換中,走到了最後,才發現不是因為用對了方法,而是一直在做這件事。

長期做,長期行動,長期重複,才讓你成功。

這個時候明白了,知道了這些道理原來都是真的。

古人不欺我,然後當你掏心掏肺,把這些經驗講給年輕人的時候。

要多讀書,要堅持,要努力,要耐心的時候。

年輕人會覺得,你也太虛了,不能給點乾貨嗎?這個時候仰天長嘆,不是跟自己年輕的時候一樣嗎?

一切不過是循環往復,一代代人並沒有真的改變過。經歷了,明白了,知道了,無奈之後,闊達自然就出現了。

人就是這樣的,不被控制是正常的,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是強求外界了,開始向內求,四十原來真的不惑。

四十不惑,有一顆耐糙的心,有一顆通透的心。

不惑就是知道,自己的無知和侷限。

擁有,沉穩、理智、責任、冷靜,遠離,妄想,妄為,不亢不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生大戰略 ​,30、40、50歲要怎麼度過,才是最好的狀態?


五十知天命:

先說一個文雅上面的註釋,說50歲開始有關節炎,一到雨天就疼。

所以說聽到了上天的命令。

看到這裡的,大家都50歲了,剋制一點不要笑。

也沒有有錯,確實開始走下坡路了。

事業也很難在進一步,父母老去,兒女開始獨立,自己身體開始變差。50歲是人生的中轉站,上奉老人,下育兒女。

知天命,本身講明白上天的命令,有一股宿命論。

這個年紀基本上,可以回顧前半生了,有些事好像開始已經註定。

對宿命論大家都感覺被控制的感覺,一切都註定了,我們努力還有價值嗎?

我理解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每個人來到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我們學習、經歷、挫折中,慢慢領悟到屬於自己的理想使命。

宿命論聽起來都不舒服,好像算命的可以翻身了一樣。並非如此,宿命更多的是指本質規律的意思。

更加基礎深層的恆古不變的道理,因為都遵循這些道理。

以至於變成了,大家的共識,共同的意識可造天,養神。

宿命是終點,起點大家都一樣,一具肉身而已。

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達到完美,這個是人類的宿命。

從開始到終點,用努力、堅持、耐心、奮鬥、知識,每一層都篩掉了不同的人。

最後知天命,揭曉答案的這一刻,才明白宿命就是每個人都有機會。

沒有做到這些基本規律的人,是到達不了終點。

知道這些基本規律,是讓你走的遠,走的久的最好方法。可惜自己沒有去做,只能感嘆命運弄人。

對比說自己不努力,大家都喜歡說宿命論,這樣起碼面子上好看一點。都這個年紀了,在去否定自己的一生嗎?

沒有必要,知道天命,知道天意依然弄人。

就當一個玩笑吧!

人生大戰略 ​,30、40、50歲要怎麼度過,才是最好的狀態?


知天命,不逾矩。

知道就該做什麼,明白自己的侷限,就不在過度強求。

命受於天,立之於己。

命是大家共同的命,怎麼做就看自己了。

我們必然受制,各種關係,親情、工作,每一件事都會阻擋你前進。

最後沒有到達,這一切也不是毫無意義。

人並非一定到達終點,才算屬於成功。

一個人拼了命才把老婆孩子養好,為人正直,勤奮,就算最後沒有偉大的成就,我依然認為他是偉大的人。

偉人並非一定是做出偉大的事情,而是有一顆偉大的心靈。

知道和做到永遠有一個鴻溝,只能等時間才能磨掉。

雖聞天命,未必能知。

六十耳順:

須先信賴聖言,以求知之。

這個年紀我是比較神往的,自己還沒能力體悟到。

不過我找到了自己的一個標杆,就是臺灣作家唐諾。

他自己60多歲,我覺得這個狀態是我比較喜歡的。

可以形容一下這個年紀狀態,就是像水一樣。

無形無意,逍遙闊達。

站在死亡最前排,可以做到真正向死而生。

每天都覺得是,最好的安排,做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死足以。

我是魚堂主,每天帶你深度思考者,專注思維分析,自我提升方法論。

關於思考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普通人想要崛起,該怎麼辦?(深度分析)

工作10年,才知道鎮定自若的氣度,是這樣練成的

朋友圈裡“假學習的人”:廢掉一個人最直接的方式,越努力越心慌

作者簡介:

我是魚堂主,一個午後求知的少年。

專注思維分析,個人提升方法論,長期分享深度思考乾貨。

半年時間從城市邊緣白領,變多重斜槓青年。人生實用乾貨,個人成長蛻變經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