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玩具真的能益智寶寶的大腦?小心,有時候可能會得不償失!

還在指望一個會講故事教知識的玩具熊能代替你的角色嗎?

益智玩具真的能益智寶寶的大腦?

香港大學的學家告訴你,這些在商場玩具區看起來既炫酷且價格不菲、宣稱開發寶寶大腦的玩具,其實並沒有什麼用……

中國人會把教育擺在孩子成長的第一位,很多人會認為,如果讓孩子暴露在各種視覺、聽覺、觸覺等刺激中,可以幫助小孩學習。

益智玩具真的能益智寶寶的大腦?小心,有時候可能會得不償失!

但是在香港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中,通過對8-10個月寶寶的觀察,研究者們得出結論:如果你同時使用多類刺激,如視覺、聲音、觸摸等來教寶寶基本規則(這裡的規則是一些抽象的知識),比如語言,除非這些刺激都保持一致相關,否則對寶寶是沒有幫助的,寶寶只會對這些聲音產生混淆

也就是說,圖畫和聲音要匹配,比如唧唧咯咯的聲音配一個笑臉。

再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會講故事的小熊只有一張撲克臉,那麼講的故事再啟智也沒有太大用處。

但是!並不是給所有益智玩具判死刑,也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做這些事情來刺激寶寶大腦發育。

不要立馬就扔掉這些叮鈴咚隆的玩具,如果我們用不同的刺激物來刺激寶寶大腦,比如圖像、聲音,就會增加寶寶掌握知識的機會,就像提高中獎機率一樣。

但就像研究結果說的一樣,更加重要的事情是讓多種刺激都強化同一信息——微笑的臉龐伴隨著笑聲,或者皺眉伴隨著哭泣。

Dr. Chia-Huei Tseng是港大嬰兒研究室的主任,她總結道:“這個研究首先表明,在嬰幼兒教育中,並不是the more the better,你要判斷是否這個聲音和畫面是否相協調的。”(該研究結果2015年6月發表在Developmental Science)

想要好好養孩子真的挺操心的,好像全世界都在給你意見,要學會去偽存真,還要膽大心細,甚至還有這些科學家們在操心這件事,偶爾跳出來推翻現有理論。

其實,我覺得真理就在於聽從內心,和用心去做,只要你是在用心和寶寶互動,那麼寶寶一定也會健康快樂成長的,不是嗎?

說到玩具,萌芽以前也寫過挑選玩具的一些小原則,在這裡再次貼出來和大家一起學習,給那些選擇困難症的媽媽們一些不買的理由吧!

01

玩具簡單化

玩具功能太多會限制孩子運用想象力。

會說話的娃娃或者會唱歌的毛絨動物等於告訴孩子:按這個按鍵就是玩耍。但實際上,應該讓孩子主導玩具和玩耍場景。最好的玩具往往是最簡單的,如積木,可讓孩子激發創造性和自發性。

益智玩具真的能益智寶寶的大腦?小心,有時候可能會得不償失!

02

限制電子玩具和視頻遊戲

我們生活在電子時代,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是不現實的。但對於年幼的孩子,設置一些限制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已經表明,電子玩具對兒童的健康和發育產生著一些潛在威脅,包括聽力損失(響亮玩具),體重增加(缺乏運動),和語言發育遲緩

美國坦普爾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假如玩具不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孩子只是被動地學習,則很可能干擾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電子產品還可能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益智玩具真的能益智寶寶的大腦?小心,有時候可能會得不償失!

03

什麼年齡段適合什麼樣的玩具?

  • 0-6個月:

嬰兒對聲音以及簡單的黑白視覺效果著迷。他們正在發現自己的身體,在鍛鍊手眼協調能力,還有觸碰抓握能力。

適合這個年齡段的玩具包括:搖鈴,小箱子,以及任何他們可以抓握、拉、踢、擠壓或搖晃的東西。

  • 6-8個月:

較大的嬰兒可以握住小玩具。他們正在學習瞭解因果關係,所以會不斷重複某種活動。他們還喜歡把手抓玩具放進某個容器,再抽出來。寶寶還會以新的方式使用舊的玩具。

  • 8-18個月:

這個年齡段,嬰兒開始預見到結果,確定一個目標,並採取行動,以使其發生。他們也開始研究大小、形狀和空間。

適合該年齡的玩具包括:推/拉玩具、積木、拼圖、簡單可以分解拆裝的玩具。

  • 18-24個月:

幼兒開始喜歡玩“扮演”遊戲。是時候引進裝扮服裝、玩偶、廚房套、玩具車、卡車和校車。

  • 2-4歲:

孩子們在學齡前學到很多社會關係,並繼續做了很多扮演遊戲。小型農場和房子套房讓他們運用自己的想象力,而大蜡筆、手指塗料、培樂多有助於開發創意。

這個時段,孩子也做出精細和粗大的技能,所以拼圖、積木塊,和其他建築玩具是適合這個年齡段完美的玩具。噪聲始終是一個誘惑,這個年齡範圍的年幼小朋友喜歡鼓和錘子等玩具。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