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出生後,我拒絕了二胎

玩具 新生兒 暖心文筆 2019-04-05
女兒出生後,我拒絕了二胎

文:五月(筆記家作者)

01

或許我的想法和大部分人背道而馳,很多人是頭胎生了兒子不敢再要二胎,生怕又來個兒子負擔不起。

而經濟條件好的呢,兒女雙全配個好字,或許人生再圓滿不過了。哪怕再生個女兒,也能湊一對可愛的姐妹花,何其不好呢?

那麼為什麼我要堅持第一胎生了女兒,就堅決拒絕二胎呢?

因為我要更好的保護女兒,保護女兒免受惡俗低趣的玩笑。

即使是在如今大環境下男女平等的口號呼聲越來越大,重男輕女的思想終究還是根深蒂固的,尤其在老一輩心裡。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諸如:你媽媽生了小弟弟以後就不要你了哦,等你弟弟出生以後你的糖果玩具都要被他搶走了咯……

這些來自於親朋好友左右鄰居,甚至自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所謂"逗小孩兒玩",殊不知你們帶著樂趣的逗一逗,卻有可能在孩子心底埋下一枚隨時會爆的不定時炸彈,影響其一生。

你們覺得孩子還小不記事,但孩子從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慢慢學會察言觀色了,正是你們覺得他們還小不懂事,所以他們也分不清玩笑話,卻能敏感得記下他們所認知裡的"失去"。

嫂子在醫院生二胎的時候,全家都去了醫院,只有我在家帶三歲的侄女玩。

突然,小侄女指著地上的文具奶聲奶氣得問我:"姑姑,等弟弟回來,我把這些都給他,這個娃娃不給可以嗎?"

她將那唯一捨不得給弟弟的娃娃緊緊抱在懷裡,怯生生的模樣讓我很心疼,玩具於孩子就好比鈔票如我們大人。

是什麼樣的安全感缺失,能讓一個三歲的孩子在保留自己的玩具面前都這般患得患失。

後來我在和家裡長輩說起這件事時,他們更多的是欣慰,自豪的以為孩子教得好,懂得愛護幼弟,樂於分享。

但是請所有父母明白,對於孩子分享這舉動,注意分清楚,孩子是出於給的心理,還是讓的心理。

我始終不贊成在孩子心裡過早有"讓"這一概念,"給"至少說明了在孩子心裡東西或者人是自己的,他們真的是出於內心善良的分享。

而"讓"就不一樣了,或許出於恐懼或許出於討我們歡心,但至少說明孩子心底是不情願的,也知道再無法屬於自己,長期壓抑必定導致性格和心理上難以修復的損傷,或許看不出來,但對其一生的影響都頗為深遠。

女兒出生後,我拒絕了二胎

02

防止自己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話說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十個手指頭還有長有短,有哪對父母能站出來拍著胸脯保證:"我對我家兩孩子完全一視同仁。"

並非質疑做父母的會偏心,但人性總會偏向要麼像自己多一點的那個,要麼乖巧聽話的那一個,要麼體弱多病的那一個等等,偏愛有時候真的難以說清。

我曾刷抖音看到一個三四歲小女孩在醫院走廊過道上哭得撕心裂肺,嘴裡一直喊著:"你剛剛又抱他了,你剛剛又抱他了。"

原來媽媽剛生完二胎弟弟還沒出院,因為新生兒要頻繁餵奶,媽媽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新生兒身上,小女兒終於爆發了。

任姥姥怎麼哄怎麼勸,小女兒的目光都落在媽媽和弟弟身上,哭得聲嘶力竭,惹得姥姥也跟著抹起了眼淚。

說女兒自私嗎?她的年紀也無法體諒媽媽的為難,但她清楚得明白,母愛減少了,轉移了,媽媽不再是她一個人的了。

對於媽媽而言,這類為難的事並非只會有這一件,往後的日子裡,一樁樁,一件件,會越來越多。

女兒出生後,我拒絕了二胎

03

那麼有人會說,這種事情只要有兩個孩子就都會發生,跟第一胎是女兒還是兒子沒有什麼關係。

其實是很有關係的,終其原因還是我國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哥哥讓妹妹,更多的人是看到暖心的一面,妹妹小,哥哥暖,哥哥得到的讚賞也讓他很有滿足感。

姐姐讓弟弟,除了弟弟小以外,不管從旁人或者父母那裡有意無意聽到,她們心底也會多出這樣一個理解,因為弟弟是男孩,是兒子。

所以,很多時候,姐姐讓弟弟,更多人說的便是姐姐懂事,如果都可以被偏愛,誰願意懂事?

也或者有些家庭了衷於窮養兒,富養女,女兒從小一直優於兒子嬌生慣養在家中,二十幾年後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千般不捨得送女兒出嫁,轉頭卻拿出自己半輩子的積蓄為兒子買房買車籌集天價彩禮。

只為了一句老話,兒子要繼承香火啊!

說到底,千萬個理由,這碗水終是端不平了。

吾家若有女,愛且深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