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靈光乍現耀千古

王之渙 登鸛雀樓 黃河 高適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4-26

古龍寫武俠,高手總是“無招勝有招”。以此觀之,王之渙可謂“高手中的高手”,他的詩作留存至今的僅有6首,卻篇篇都是經典,特別是《登鸛雀樓》和《涼州詞》,一舉奠定他唐詩一流高手的地位。

王之渙出身名門,年少時的他狂放不羈,常與豪門貴族子弟一起開懷暢飲。後來不知為何,他忽然鑽研起寫詩來。10年後,名聲大噪,他的詩一寫出來,就有人拿去譜曲,到處傳唱,算得上“流行歌曲填詞小王子”。

有才又有名,王之渙就不屑參加科考了,到處拜謁名公鉅卿,期待一步登天。混了好久,終於經人推薦,當上衡水縣主簿。這時,他已38歲。衡水縣令很賞識他,還把女兒許配給他,指望他日後飛黃騰達,有個靠山。沒想到,因遭人誣謗,老王一氣之下竟辭官歸田,在薊門老家閒居了15年之久。

這期間,王之渙到處雲遊,專心寫詩喝酒。這天,他來到黃河之濱的鸛雀樓,寫下了千古名篇《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小詩寫得意境闊大,氣象渾成,在日落歸山、黃河入海的壯觀景象中,蘊含著積極進取的生活哲理。這首詩讓鸛雀樓名聲大振,引來無數詩人登臨,一座三層小樓,儼然成了詩人們比拼才華的“競技場”。

且說王之渙告別鸛雀樓,前往邊塞遊歷。這期間,他再次憋出大招,寫了一首《涼州詞》,被譽為唐人絕句壓卷之作——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極具動感。詩人自下游往上游眺望,由近及遠,黃河滔滔,彷彿從白雲中流出,很有氣勢。寫完遠處的背景,再寫孤城的近處背景“萬仞山”,在萬仞高山映襯下,更顯孤城地勢之險要、處境之孤危、景色之蒼涼。兩句詩營造了一個奇特的意境,為寫征夫的思鄉之怨作了準備。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笛為何要吹出《折楊柳》這樣哀怨的曲子,勾起將士的離愁呢?要知道,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外這麼偏僻、荒涼的地方啊。將士的邊塞生活不寫一字,而生活之苦卻躍然紙上。連春風都吹不到,更寓意皇恩達不到邊庭,用語委婉含蓄,卻有千鈞之力,使得整首詩更加深沉蘊藉,意味深長。

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等人常有唱和,且在“旗亭畫壁”的典故中,戰勝兩大高手,想必詩也是寫了不少的。可惜的是,他流傳至今的詩作卻只有可憐的6首。除了上述兩首外,還有《送別》《宴詞》《九日送別》及另一首《涼州詞》。

說起《涼州詞》,後來高適也和了一首詩,題為《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閒。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該詩承接王之渙詩的意境,卻反其意而用之,竟為名篇。

可以說,王之渙一生窮困潦倒,詩作也傳世寥寥,但其靈光乍現的一刻,卻足以照耀千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