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偉“奔私”五年後發生了哪些變化?

王亞偉 投資 私募 基金 阿爾法工場 阿爾法工場 2017-10-19

王亞偉“奔私”五年後發生了哪些變化?

自10年前第一波“公奔私”大潮開啟後,一批又一批的公募基金經理投身於私募,其中的一些人,已經成為私募江湖的中流砥柱。

前“公募一哥”王亞偉,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

算起來王亞偉投身私募已經整整五年,期間一舉一動始終備受矚目。

藥師今日便就其離開公募的前後要點進行一番盤點——一則備忘;二則藥師也想從自己視角,給各位展示一個可能與你的認知有些不同的王亞偉。

成名

王亞偉,1971年生人,處女座,清華大學經濟學碩士。曾任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副總裁、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和華夏策略混合基金經理。

在掌管華夏大盤的那段歲月裡,該基金的總回報率高達1027.87%,成為當時唯一一隻累計淨值在10以上的基金。

因此,王亞偉,被冠以了“公募一哥”、“中國最牛基金經理”等稱號。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人。

有關質疑王亞偉的聲音曾一度流傳於江湖,有人認為王亞偉靠內幕交易成名,有人認為華夏基金其他基金為王亞偉管理的基金“抬轎子”。

同樣以快、狠、準、穩操作手法聞名於世的前“私募一哥”徐翔,卻有著自己的看法:

如果王亞偉是靠內幕信息成名,市場每天各種傳聞,其他人為什麼沒有用這個方法出名?

那麼多年,這麼多管理資產超過千億的基金公司,為什麼他們都沒有砸出一個王亞偉?

如果王亞偉的成功,靠的是外因,跟他的能力沒關係,為什麼其他人不能用同樣方法成功,又為什麼王亞偉離開華夏基金之後,華夏基金沒有再捧出一個王亞偉?

有些邏輯,你反過來推理,就知道對錯了。

自立

就在王亞偉事業如日中天之際,2012年5月,他卻出人意料的從華夏基金離職,並於同年9月,成立了千合資本。

初出茅廬的千合資本,並沒有顯出應有的“羞澀”。首款產品“昀灃”,剛剛登陸私募圈,就刷新了三大記錄:

第一,認購門檻最高達到2000萬元,刷新此前私募創造的1000萬元門檻紀錄;

第二,輕鬆募集20億元,打破此前單隻私募首發規模最高紀錄;

第三,固定管理費率達到2.5%,突破此前2.2%的最高紀錄。

不過好景不長,曾經因高門檻,將一眾“亞偉粉”拒之門外的“昀灃”,在去年,終於從神壇落入了凡間,2000萬元的高門檻降至200萬元。

千合資本其它產品申購門檻更低,比如2015年成立的昀灃3號,當時的申購門檻僅為100萬元。

低迷的市場環境,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參與熱情。更為重要的,是產品的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與他在華夏基金時期的輝煌完全無法相比。

如果給去年的王亞偉做個總結,那就是:上半年踩雷,下半年割肉,中間還踏空。

踩雷篇

1、延時雷:中科招商。

這個踩雷事件,並非發生在王亞偉熟悉的主板,而是來自新三板。

前年踩雷,去年才引爆。

當時,中科招商50億大手筆定增,王亞偉參與認購,認購金額近5億元人民幣。

直到去年12月,證監會叫停私募機構掛牌融資,加之定增市場風雲突變,中科招商的股價一路下跌,大大低於了王亞偉參與的定增價,導致損失慘重。

2、連環雷:一汽系列。

重組題材,一直以來是王亞偉的強項,但這次他卻敗給了政策。

去年,證監會對資產重組監管趨嚴。一汽股份原本承諾到去年6月28日前要解決同業競爭問題,由於承諾無法履行,將再延期3年。

重倉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的王亞偉再度中招,損失依舊慘重。

割肉篇

既然踩雷了,總要有個說法,要麼割肉,要麼裝死,王亞偉最終選擇了前者。

根據股轉系統異常交易提示顯示,王亞偉在去年11月9日對中科招商進行了減持交易。

另外,根據對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去年三季報的分析,王亞偉就算沒有清倉,也已經大幅度減倉了。

踏空篇

除了踩雷和割肉,王亞偉去年留給我們的記憶還有踏空。

去年4月,許家印閃電殺入廊坊發展後,股票停牌,三個月後股價開始暴漲,16個交易日大漲153%。

而此前持續增持該股的王亞偉,卻在前年四季度閃退了,令人大跌眼鏡。

其實,賣在起漲前夜的情況,比比皆是,每個投資人似乎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之所以被市場記住,只因他是王亞偉。

歸來

今年以來,千合資本一掃去年的陰霾,不僅旗下產品業績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暖”,產品規模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根據一份來自千合資本的介紹性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千合資本的管理規模已達到240億元,而且早在前年,就已步入百億級私募的行列了。

在眾多中小私募苦於發行產品無門之際,今年7月,千合資本與銀河證券合作發行的一隻產品,僅用了半天時間,就賣了3個億,認購及申購門檻為500萬元。

和一般私募產品不同的是,該產品並未設置預警線和止損線。

有意思的是,千合資本在一個月前調整了經營範圍,從原先的“受託資產管理、股權投資、投資管理、投資諮詢、企業管理、企業管理諮詢、企業營銷策劃。(以上均不含限制項目)”調整為“受託資產管理、投資管理(以上均不含限制項目)。”

而王亞偉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千合投資,也在今年8月做了工商變更,將經營範圍調整為“實業投資(具體項目另行申報);受託資產管理(不得從事信託、金融資產管理、保險資產管理、證券資產管理管理等業務);股權投資;藝術品投資。”

顯而易見,王亞偉對於旗下這兩家公司的投資方向很明確:千合資本只涉及受託資產管理和投資管理;而千合投資最主要的變化就在於增加了藝術品投資。

一方面,說明了王亞偉的投資範圍在不斷擴寬;另一方面,是不是也預示著,將迎來一波收藏盛世呢?

畢竟俗話說得好,盛世收藏,亂世黃金。

眼光

表面繁榮,但分化嚴重,成為今年行情的主旋律,“漂亮50和要命3000”主導著今年的行情,錢難賺似乎成為了很多機構的共識。

究竟哪些股票被王亞偉相中?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千合資本除了繼續持有三聚環保、北京城鄉、黑貓股份、國美通訊等標的外;新進了聯明股份;增持了華錦股份、天威視訊;減持了第一醫藥、歌華有線、大連熱電;退出了天保基建、廣電網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

王亞偉在選股方面確實有自己的主張,在選人方面是否也“獨具慧眼”呢?

同據千合資本的上述介紹性資料顯示,該公司現有員工21人,其中,投研團隊13人,投資經理4人。

公司主要研究團隊均來自國內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和專業的證券研究機構,從業時間長,經驗豐富,歷經牛熊考驗,業績良好,絕對算得上“老司機”。

隱憂

看待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看,會讓更全面的瞭解它,才不會一葉障目。這對於挑選私募產品,同樣適用。

收益率,是大家挑選私募的主要依據。但經歷了“股災”之後的投資人,似乎明白了,比收益更重要的是風險。

“股神”巴菲特有三大投資原則: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謹記第一條和第二條。

沒錯,本金是種子,沒有種子便無法播種,更無法收穫。

在投資中,從來沒有人不犯錯誤。錯誤來臨時,多數人都會抱著止跌起穩的心態,認為總有一天自己的投資產品能夠成為“黑馬股”。然而現實卻事與願違,血本無歸的故事就此上演。

作為千合資本的代表產品,“昀灃”的淨值早已超過“股災”時的高點。但不可否認的是,“股災”期間的回撤高達30%,也是不爭的事實。

造成如此大的回撤,一方面,說明了風控方面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為那個時期,私募產品的止損線通常設在0.7-0.8之間,30%的回撤已經達到了產品的“底線”;另一方面,作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私募,想要在“股災”的惡劣環境下,全身而退,從操作層面講,是有一定難度的。

所以,在挑選私募產品時,股票類的,需要關注股災期間的回撤情況;期貨類的,需要關注去年雙十一的淨值表現。這只是舉個簡單的例子,實際在挑選時,要複雜的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