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
"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此花與汝,我們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花有靈性,那麼可以說此花見人時,此人與花同歸與寂。可見外物與內心是彼此照應,花見此人,此人見花,一時明白起來。如若彼此不見,則同歸於寂。心是萬物的反應,萬物是心的體現。心外無物,物外無人,其實人與人相處亦可以理解,彼此尊重,心中有彼此,相互照應。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心中是有照應的!

2、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之本體是至善的。無善無惡,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會,便有了善惡之分。心為之所動,就像是一潭靜水,加入五色顏料,頓時有了顏色。如果對內心沒有關注,只針對顏色,那麼心之私慾會越來越重;如果知善知惡,便可以為善去惡,光復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煉光復此心之過程,活到老學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與此也。

"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此花與汝,我們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花有靈性,那麼可以說此花見人時,此人與花同歸與寂。可見外物與內心是彼此照應,花見此人,此人見花,一時明白起來。如若彼此不見,則同歸於寂。心是萬物的反應,萬物是心的體現。心外無物,物外無人,其實人與人相處亦可以理解,彼此尊重,心中有彼此,相互照應。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心中是有照應的!

2、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之本體是至善的。無善無惡,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會,便有了善惡之分。心為之所動,就像是一潭靜水,加入五色顏料,頓時有了顏色。如果對內心沒有關注,只針對顏色,那麼心之私慾會越來越重;如果知善知惡,便可以為善去惡,光復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煉光復此心之過程,活到老學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與此也。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很多人有所誤解,覺得知道了就去執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慾遮蔽,覺得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就去執行,那是絕對錯誤的。舉個例子,有些人認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著復仇心理,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江湖恩怨終究是解決不了的。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體。如果你真的認知到了,自然就會去執行,執行就是知道的真是體現。他們是同步進行,這才是所謂的知行合一,大部分人誤解此種深意!

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大意就是知道了真正的內心,自然會去實踐。當認知達到真真實實,就是行;當執行達到絕對的正確的內心認知便是真正的知!

"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此花與汝,我們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花有靈性,那麼可以說此花見人時,此人與花同歸與寂。可見外物與內心是彼此照應,花見此人,此人見花,一時明白起來。如若彼此不見,則同歸於寂。心是萬物的反應,萬物是心的體現。心外無物,物外無人,其實人與人相處亦可以理解,彼此尊重,心中有彼此,相互照應。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心中是有照應的!

2、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之本體是至善的。無善無惡,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會,便有了善惡之分。心為之所動,就像是一潭靜水,加入五色顏料,頓時有了顏色。如果對內心沒有關注,只針對顏色,那麼心之私慾會越來越重;如果知善知惡,便可以為善去惡,光復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煉光復此心之過程,活到老學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與此也。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很多人有所誤解,覺得知道了就去執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慾遮蔽,覺得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就去執行,那是絕對錯誤的。舉個例子,有些人認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著復仇心理,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江湖恩怨終究是解決不了的。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體。如果你真的認知到了,自然就會去執行,執行就是知道的真是體現。他們是同步進行,這才是所謂的知行合一,大部分人誤解此種深意!

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大意就是知道了真正的內心,自然會去實踐。當認知達到真真實實,就是行;當執行達到絕對的正確的內心認知便是真正的知!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5、你看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蘇東坡和蘇小妹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證實,眾所周知,道士蘇東坡有不少的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過了很久,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聽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後說道:“我看你卻像一尊佛”。

蘇東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

蘇小妹聽了哥哥的話,說道:“哥哥,你又輸了。佛家有經雲: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如果心中有佛看到所有人皆是佛,心中有牛糞看到所人有人都是牛糞。人生在世都是有一定價值的,看到別人的短處,會給自己增加負能量;看到別人優點,能給自己增加正能量,長此以往,心境必然有所提升!

"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此花與汝,我們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花有靈性,那麼可以說此花見人時,此人與花同歸與寂。可見外物與內心是彼此照應,花見此人,此人見花,一時明白起來。如若彼此不見,則同歸於寂。心是萬物的反應,萬物是心的體現。心外無物,物外無人,其實人與人相處亦可以理解,彼此尊重,心中有彼此,相互照應。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心中是有照應的!

2、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之本體是至善的。無善無惡,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會,便有了善惡之分。心為之所動,就像是一潭靜水,加入五色顏料,頓時有了顏色。如果對內心沒有關注,只針對顏色,那麼心之私慾會越來越重;如果知善知惡,便可以為善去惡,光復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煉光復此心之過程,活到老學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與此也。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很多人有所誤解,覺得知道了就去執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慾遮蔽,覺得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就去執行,那是絕對錯誤的。舉個例子,有些人認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著復仇心理,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江湖恩怨終究是解決不了的。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體。如果你真的認知到了,自然就會去執行,執行就是知道的真是體現。他們是同步進行,這才是所謂的知行合一,大部分人誤解此種深意!

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大意就是知道了真正的內心,自然會去實踐。當認知達到真真實實,就是行;當執行達到絕對的正確的內心認知便是真正的知!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5、你看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蘇東坡和蘇小妹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證實,眾所周知,道士蘇東坡有不少的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過了很久,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聽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後說道:“我看你卻像一尊佛”。

蘇東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

蘇小妹聽了哥哥的話,說道:“哥哥,你又輸了。佛家有經雲: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如果心中有佛看到所有人皆是佛,心中有牛糞看到所人有人都是牛糞。人生在世都是有一定價值的,看到別人的短處,會給自己增加負能量;看到別人優點,能給自己增加正能量,長此以往,心境必然有所提升!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6、無私心就是道。

王陽明一生倡導去除私慾方可光復此心。人之煩惱大部分來自心中私慾,貪財好色追名逐利是人之弱點。如果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只會給此心蒙上厚厚灰塵。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煩惱大多來自於心中的私慾。稻盛和夫曾經建立第二電電(KDII)的時候,經過半年的心理問話,到底是出於私慾還是大公無私,最終認為自己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才決定涉足電信行業,以至於又一個世界500強企業的誕生。

7、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

至誠之心,是心之本體。《大學》倡導的誠意,也是此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唯有至誠之心,方可無敵於天下,方可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方可做到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邊雲捲雲舒!

"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此花與汝,我們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花有靈性,那麼可以說此花見人時,此人與花同歸與寂。可見外物與內心是彼此照應,花見此人,此人見花,一時明白起來。如若彼此不見,則同歸於寂。心是萬物的反應,萬物是心的體現。心外無物,物外無人,其實人與人相處亦可以理解,彼此尊重,心中有彼此,相互照應。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心中是有照應的!

2、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之本體是至善的。無善無惡,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會,便有了善惡之分。心為之所動,就像是一潭靜水,加入五色顏料,頓時有了顏色。如果對內心沒有關注,只針對顏色,那麼心之私慾會越來越重;如果知善知惡,便可以為善去惡,光復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煉光復此心之過程,活到老學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與此也。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很多人有所誤解,覺得知道了就去執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慾遮蔽,覺得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就去執行,那是絕對錯誤的。舉個例子,有些人認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著復仇心理,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江湖恩怨終究是解決不了的。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體。如果你真的認知到了,自然就會去執行,執行就是知道的真是體現。他們是同步進行,這才是所謂的知行合一,大部分人誤解此種深意!

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大意就是知道了真正的內心,自然會去實踐。當認知達到真真實實,就是行;當執行達到絕對的正確的內心認知便是真正的知!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5、你看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蘇東坡和蘇小妹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證實,眾所周知,道士蘇東坡有不少的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過了很久,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聽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後說道:“我看你卻像一尊佛”。

蘇東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

蘇小妹聽了哥哥的話,說道:“哥哥,你又輸了。佛家有經雲: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如果心中有佛看到所有人皆是佛,心中有牛糞看到所人有人都是牛糞。人生在世都是有一定價值的,看到別人的短處,會給自己增加負能量;看到別人優點,能給自己增加正能量,長此以往,心境必然有所提升!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6、無私心就是道。

王陽明一生倡導去除私慾方可光復此心。人之煩惱大部分來自心中私慾,貪財好色追名逐利是人之弱點。如果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只會給此心蒙上厚厚灰塵。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煩惱大多來自於心中的私慾。稻盛和夫曾經建立第二電電(KDII)的時候,經過半年的心理問話,到底是出於私慾還是大公無私,最終認為自己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才決定涉足電信行業,以至於又一個世界500強企業的誕生。

7、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

至誠之心,是心之本體。《大學》倡導的誠意,也是此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唯有至誠之心,方可無敵於天下,方可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方可做到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邊雲捲雲舒!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8、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此心不動,是說看到萬事萬物也不動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隨心而動,不過分執著,不侷限條條框框,追求內心的真實想法,隨機而動,不過分追求成功,失之不悲,得之淡然!

9、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唯物主義者認為萬事萬物皆有規律,常從各自經歷的事上追求自然規律。其實不然,朱熹學說就是提倡大家格物致知,凡事從事上去尋求。殊不知朱熹晚年時幡然悔悟,覺得之前的做法是顛倒了,學習萬物其實最終還是從內心去尋求,內心自有真理在,心中有道,主宰萬物。

"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此花與汝,我們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花有靈性,那麼可以說此花見人時,此人與花同歸與寂。可見外物與內心是彼此照應,花見此人,此人見花,一時明白起來。如若彼此不見,則同歸於寂。心是萬物的反應,萬物是心的體現。心外無物,物外無人,其實人與人相處亦可以理解,彼此尊重,心中有彼此,相互照應。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心中是有照應的!

2、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之本體是至善的。無善無惡,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會,便有了善惡之分。心為之所動,就像是一潭靜水,加入五色顏料,頓時有了顏色。如果對內心沒有關注,只針對顏色,那麼心之私慾會越來越重;如果知善知惡,便可以為善去惡,光復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煉光復此心之過程,活到老學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與此也。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很多人有所誤解,覺得知道了就去執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慾遮蔽,覺得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就去執行,那是絕對錯誤的。舉個例子,有些人認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著復仇心理,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江湖恩怨終究是解決不了的。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體。如果你真的認知到了,自然就會去執行,執行就是知道的真是體現。他們是同步進行,這才是所謂的知行合一,大部分人誤解此種深意!

4、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大意就是知道了真正的內心,自然會去實踐。當認知達到真真實實,就是行;當執行達到絕對的正確的內心認知便是真正的知!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5、你看滿大街都是聖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蘇東坡和蘇小妹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證實,眾所周知,道士蘇東坡有不少的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過了很久,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聽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後說道:“我看你卻像一尊佛”。

蘇東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

蘇小妹聽了哥哥的話,說道:“哥哥,你又輸了。佛家有經雲: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如果心中有佛看到所有人皆是佛,心中有牛糞看到所人有人都是牛糞。人生在世都是有一定價值的,看到別人的短處,會給自己增加負能量;看到別人優點,能給自己增加正能量,長此以往,心境必然有所提升!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6、無私心就是道。

王陽明一生倡導去除私慾方可光復此心。人之煩惱大部分來自心中私慾,貪財好色追名逐利是人之弱點。如果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只會給此心蒙上厚厚灰塵。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煩惱大多來自於心中的私慾。稻盛和夫曾經建立第二電電(KDII)的時候,經過半年的心理問話,到底是出於私慾還是大公無私,最終認為自己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才決定涉足電信行業,以至於又一個世界500強企業的誕生。

7、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

至誠之心,是心之本體。《大學》倡導的誠意,也是此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唯有至誠之心,方可無敵於天下,方可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方可做到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邊雲捲雲舒!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8、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此心不動,是說看到萬事萬物也不動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隨心而動,不過分執著,不侷限條條框框,追求內心的真實想法,隨機而動,不過分追求成功,失之不悲,得之淡然!

9、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唯物主義者認為萬事萬物皆有規律,常從各自經歷的事上追求自然規律。其實不然,朱熹學說就是提倡大家格物致知,凡事從事上去尋求。殊不知朱熹晚年時幡然悔悟,覺得之前的做法是顛倒了,學習萬物其實最終還是從內心去尋求,內心自有真理在,心中有道,主宰萬物。

王陽明十大名言,句句開悟人性

10、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朋友相處,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需要有包容之心,人無完人,皆有缺點。如果一味追求完美,那就是執著了,世上本沒有完美之物。雍正皇帝,曾經命令年羹堯去江夏殺害仁伯安找到《百官行述》,結果年羹堯殺害江夏鎮七百餘人,沒留一個活口。當時雍正知道之後,很是生氣。鄔先生勸說:水至清則無魚,此人殺伐決斷,以後定有大用。得饒人處且饒人,雍正當時承擔下責任,完美處理此事,收買了人心。

王陽明的心學,指導我們生活當中的為人處事。人有別於動植物,是因為人有思想,支配我們的行為。而宇宙造化萬事萬物,動植物千年基本不變,而人類卻是一年一個樣,不斷的進化,推動社會文明不斷向前發展。

陽明心學之於人類文明的發展有巨大的進步意義。凡是為人類文明發展有促進意義的,必然會得到社會之認可。陽明心學對人類的發展,解放思想,為覺民,開啟民智,有積極的意義!再三拜讀,亦有新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